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87437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2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变化

1、物质存在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气态

2、固态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气态既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

3、固、液、气分子间间距;一般情况下固态<液态<气态(注:

冰除外,水凝固成冰体积增大,分子间间距变大)

4、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物质有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称为物态变化。

二、温度计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注:

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度用符号℃来表示。

而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

3、使用温度计之前应(三观察)

(1)刻度线是否清晰

(2)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即分度值

(3)观察它的量程;

4、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五会)

(1)会选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2)会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实际测得容器的温度);

(3)会看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4)会读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5)会记

5.体温计的温度范围:

35℃-42℃

(1)结构特点:

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细的缩口。

(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内)分度值是:

0.1℃

(2)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一甩,使玻璃管内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体温计在读数时可以离开被测人体)。

3、熔化: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需要吸热。

2、熔化现象:

(1)春天“冰雪消融”

(2)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熔化规律:

(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2)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4、晶体熔化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5、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相关知识(了解):

(1)萘的熔点为80.5℃。

当温度为79℃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知道熔点和物体温度判断物物态)

(2)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

(降低雪的熔点)

(3)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水银凝固点是-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6、熔化吸热的事例:

(1)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

(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2)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雪熔化吸热)

(3)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

(冰熔化吸热)

(4)“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7、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8、常见的晶体有:

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

松香、玻璃、蜡、沥青、塑料等

4、凝固:

1、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需要放热。

 

2、凝固现象:

(1)“滴水成冰”

(2)“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3、凝固规律:

 

(1)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2)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4、晶体凝固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5、凝固放热实例:

 

(1)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

(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2)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

(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热) 

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注意:

 

(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

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7、晶体与非晶体熔化凝固图

AB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固态; BC段(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CD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液态。

EF段——放热、温度降低,物质为液态;FG段(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GH段——放热、温度降低,物质为固态。

5、汽化:

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需要吸热。

 

2、汽化的两种方式一是蒸发,二是沸腾

3、蒸发:

 

(1)蒸发是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的,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较为缓慢的一种汽化现象。

(2)蒸发现象:

 ① 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  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3)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① 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②一杯40℃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

(蒸发要向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 ③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

(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4)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① 液体自身的温度高低。

 

② 液体蒸发的表面积大小。

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4、沸腾:

(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较为剧烈的一种汽化现象 

(2)沸腾现象:

例-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沸腾前从下到上由大变小,沸腾后则由小变大。

 

(3)沸腾规律:

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4)液体沸腾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5)有关沸点相关实例(了解):

 

①液态氧的沸点是-183℃,    固态氧的熔点是-218℃。

-182℃时,氧为气态。

-184℃时,氧为液态。

-219℃时,氧为固态。

-183℃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

 ②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

(水沸腾时,保持在100℃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③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80℃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

(酒精汽化成了蒸气。

酒精沸点为78℃,高于78℃时为气态) 

六、液化:

1、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2、液化现象:

(1)水开后,壶嘴看见“白气”(壶中汽化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2)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

3、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1)降低温度: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2)压缩体积:

在一定条件下,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4、液化实例:

(1)降低温度(遇冷、放热)液化:

①雾与露的形成(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形成“雾”;附在草木,聚成“露”)②冬天,嘴里呼出“白气”。

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③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

(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④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将检查用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

(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

(2)压缩体积液化:

①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

②“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

压缩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

③打火机中,常用压缩后的液态“丁烷”作为燃料。

5、液化放热实例:

(1)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

(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

(2)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

(100℃的水蒸气液化成100℃的水要放热)

七、升华和凝华 

1、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2、 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3、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4、应用:

生产中常用升华现象获得低温来冷藏食物或实施人工降雨 e) 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在烧瓶中放入少量固态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固态碘没有熔化成液态碘,而是直接变成了碘蒸气。

停止加热后,碘蒸气并不液化,而是直接附着在烧瓶上形成固态碘。

前者是升华现象,后者是凝华现象。

 

放在衣箱里的樟脑球变小,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白炽灯永久后,灯丝变细等都属于升华现象。

自然界中“霜”的形成,冬天玻璃上的“窗花”,灯泡用久了变黑都属于凝华现象。

 

八、利用物态变化解释自然现象

1、雾:

低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浮尘上便形成雾

2、露:

地面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物体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物体表面便形成露

3、霜:

地面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物体凝华成冰晶附在物体表面便形成霜

4、云:

高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珠和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云

5、雨:

高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在云上液化成大水珠后下落便形成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物体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与空气摩擦,温度升高融化成小水珠便形成雨)

6、雪:

高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气温急剧下降在云上凝华成大冰晶后下落变成了雪

7、冰雹:

雨下落遇到零度以下的气温凝固成大冰块便形成冰雹

水循环(了解)

大海、湖泊、河流、土壤和植物中的水分蒸发后形成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后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

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层空气中,就形成了云。

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随着气流的急速下降而上下运动,他们相遇后越聚越大,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下落。

在下落过程中,冰晶吸热熔化成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是雨。

当气温降到0℃以下时,云中的水蒸气凝华为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周围的水蒸气与其接触而结晶,当其所受的重力足够大的时候,就下落到地面,这就是雪。

夏季气温变化剧烈时,高空中会有冷空气团存在,空中悬浮的小冰晶在冷空气团的作用下,凝聚成小冰块。

有些小冰块的体积较大,下落过程中不能完全熔化成水,这就是冰雹。

在夜间,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如果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较多,气温足够低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也会液化,在空中形成很多小水滴,这就是雾。

初秋季节,空气比较湿润,在夜间温度下降,地面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植物枝叶表面放热液化成小水滴,这就是露。

到深秋和初冬季节,晚上气温可降低到0℃以下,这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茎叶上放热凝华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一部分雨、雪、冰雹、霜、露和雾吸热后发生汽化或升华,成为水蒸气,另一部分则吸热熔化为水汇入河流、湖泊、大海,或者被土壤吸收,然后经过蒸发重新发散到空气中。

 高压锅(了解)

高压锅工作时,与外界相通的放气孔被安全阀封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仍留在锅内,使得水上方的气体压强增大。

由于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增大而升高,所以水到了100℃后仍不沸腾,温度继续升高,压强也继续增大。

直到锅内气体压强能够顶起安全阀,内部气压便可以维持在一定值,水也达到沸点,水温也就维持在某一值而不再升高。

一般,家用高压锅内部温度能够达到110~120℃。

易熔片的安装是为了防止出现故障而起备用保险作用的,他使用熔点较低的合金材料制成。

一旦安全阀失败,锅内气体压强过大,温度也随之升高,当温度达到易熔片的熔点时,再继续加热易熔片开始熔化,锅内气体便从易熔片处喷出,使锅内气体压强减小,从而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电冰箱(了解)

家用电冰箱内的制冷系统主要由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三部分组成。

电冰箱所用的制冷物质是容易液化和汽化并且在汽化时能大量吸热的物质。

电动压缩机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将气态制冷物质压入冷凝器使其在冰箱外部放热液化,同时被液化了的制冷物质通过节流阀进入电冰箱内的蒸发器,在蒸发器里迅速吸热汽化,使电冰箱的温度降低。

蒸发器中汽化了的制冷物质又不断被压缩机抽出,重新压入冷凝器中液化,并且放出在蒸发过程中吸收的热量。

如此往复循环,从而使电冰箱达到制冷的效果。

 

空调器:

压缩机将气态的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然后送到冷凝器(室外机)散热后成为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所以室外机吹出来的是热风,然后到毛细管,进入蒸发器(室内机),由于制冷剂从毛细管到达蒸发器后空间突然增大,压力减小,液态的制冷剂就会汽化,变成气态低温的制冷剂,从而吸收大量的热量,蒸发器就会变冷,室内机的风扇将室内的空气从蒸发器中吹过,所以室内机吹出来的就是冷风;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蒸发器后就会凝结成水滴,顺着水管流出去,这就是空调会出水的原因。

 

利用物态变化解释航天技术中的现象 (了解)

1、运载火箭的液态燃料和助燃剂:

为了携带足够多的气态燃料(通常为氢气和氧气),采用将气体液化的方法减小燃料的体积。

类似的有家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医院和焊接施工现场的氧气瓶等均采用液化的方式储存。

 

2、飞船返回舱的“放热衣”:

吸热式放热:

在返回舱的某些部位,采用导热性能好、熔点高和热容量大的金属吸热材料通过熔化过程来吸收大量的气动热量。

烧蚀放热:

利用高分子材料在高温加热时表面部分材料熔化、蒸发、升华或分解汽化带走大量的热量。

第二章尺度、质量和密度

一、长度(L):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米(μm),纳米(nm)。

2、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km=103m1m=10-3km1m=10dm1dm=10-1m

1dm=10cm1cm=10-1dm1cm=10mm1mm=10-1cm

1mm=103μm1μm=10-3mm1m=106μm1m=109nm

1μm=103nm1nm=10-3μm1nm=10-9m

3、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1)、“选”: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2)、“观”:

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4)、“看”: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5)、“读”: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6)、“记”: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

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

5、特殊的测量方法: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2、体积(V)

1、体积指物件占有空间多少的物理量

2、国际单位制中,体积的主单位是m3,常用单位有,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升(L),毫升(mL)

3、换算关系

1m3=103dm3=103L=106cm3=106mL1dm3=103cm3

1L=1dm31mL=1cm31L=1000mL

4、测体积

(1)形状规则的物体:

测量长、宽、高或直径,用体积计算公式

(2)液体的测量——量筒(量杯)

⑴用途:

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

“看”:

单位:

1毫升(ml)=1厘米3(cm3)、量程、分度值。

“放”:

放在水平台上。

“读”:

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3)形状不规则的固体:

排液法,V固=V排=V2-V1

二、误差

1、定义:

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

测量工具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三、质量

1、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

国际单位制:

主单位kg,常用单位:

tg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

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150g一头大象约6t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

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

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看”:

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③“拨”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④“调”:

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或指正左右摆动幅度一致),这时横梁平衡。

⑤“称”: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⑥“记”:

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左盘中的质量=右盘中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3)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4)方法:

A、直接测量:

固体的质量

B、特殊测量:

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三、密度:

1、定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3、单位:

国际单位制:

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这两个单位比较:

g/cm3单位大。

单位换算关系:

1g/cm3=103kg/m31kg/m3=10-3g/c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

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V成正比;m1:

m2=v1:

v2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V成反比;ρ1:

ρ2=V2:

V1

(3)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m成正比。

ρ1:

ρ2=m1:

m2

5、图象:

 

左图所示:

ρ甲>ρ乙

6、测固体的密度:

 

说明:

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7、测液体密度:

⑴原理:

ρ=m/V

⑵方法:

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

ρ=(m1-m2)/V

8、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

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

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

一、运动与静止

1.机械运动

(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理解:

①物体间距离的改变

②物体间的距离没有改变,但两物体间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③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自然界里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1)要恰当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选定一个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做标准。

(2)参照物:

①一旦选定,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②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是物体本身;

③一般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否则加以说明。

3.描述物体静止或运动的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

(2)选取参照物;

(3)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改变。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

(1)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2)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是运动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是静止的;

(3)同一物体,不同参照物,运动结论不同;

(4)两个运动物体快慢相同,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相对静止。

5.相对静止条件

(1)运动的快慢程度一致

(2)运动方向相同

二、时间(t)

1、时间指时间间隔

2、单位:

国际单位:

秒符号s

常用单位有:

分(min)、小时(h)、毫秒(ms)、微秒(us)、天、星期、月、季、年

3、单位换算:

1h=60min=3600s,1s=1000ms,1ms=1000us

4、物理实验中时间的测量:

电子停表,机械停表

5、认识机机械停表

(1)大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30s,分度值是0.1

 

s

(2)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15min,分度值是0.5min

6、械停表的使用(了解)

(1)第一次按下复位键,表针开始走动

(2)第二次按下复位键时,表针停止走动

(3)第三次按下复位键时,表针回零

三、速度(v)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方法:

(1)通过相同的时间(t),比较通过路程(s)的长短;

(2)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2、物理意义:

速度是反映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定义:

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4、速度计算公式:

5、速度单位:

m/s,km/s

6、单位换算:

1m/s=3.6km/h

四、匀速直线运动

1、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那么我们称这种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2、理解:

①表示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相等

②路径条件:

直线

③快慢条件:

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五、图像

V0

匀速直线运动,V甲>V乙

S0

加速运动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阴影部分面积

表示路程S=V0t0

 

6、平均速度

1、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

3、理解

(1)用来粗略描述描述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的程度

(2)我们说的平均速度,是指它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3)平均速度不是速度平均值。

(4)实际应用中,一些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常用平均速度

4、平均速度与速度区别:

(1)物理意义:

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整体运动情况;

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运动的快慢

(2)数值的变化:

平均速度——物体在变速运动中不同路程或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速度——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各段路程或各段时间的速度是相同的

(3)联系:

匀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与其速度是相同的

5、平均速度的测量

(1)思路:

①求平均速度一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②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

(2)原理:

七、瞬时速度

1、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1)平均速度与路程或时间相对应,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相对应。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3)当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或所用的时间短到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可以忽略的时候,平均速就转化为了瞬时速度;反之,瞬时速度也可以看成是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第四章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