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原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8532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育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育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育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育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原理.docx

《教育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原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原理.docx

教育原理

教育原理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教育

(一)教育的概念

1.本质上,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广义的教育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3.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培养他们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二)教育的理念

1、含义教育理念是对“教育是什么”的价值判断和基本看法。

2、特性导向性历时性前瞻性

3、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理念

(三)释义

1.不同人眼中的教育含义

(1)政治家:

关心的是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2)经济学家:

关心的是教育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社会学家:

关心的是人的社会化程度如何。

(4)心理学家:

关心的是如何提高教育的效率,提供从事教育的心理机制。

(5)教师呢?

(6)家长呢?

二.教育的类型

1.什么地方: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社会教育

2.什么时候:

幼儿教育、儿童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终身教育

3.什么程度:

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4.什么样的人: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和谐、全面发展

5.什么内容:

英语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历史教育……

6.什么性质: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通才教育和专业教育

7.什么过程:

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情境教育、挫折教育……

8.什么制度:

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

三、教育的构成

(一)三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二)四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环境

(三)五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方式

四、教育关系

(一)具体关系:

1、教师与学2、学生与教材3、教师与教材

(二)基本关系:

1、教育与社会2、教育与人

五.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的产生(起源)

1.生物起源说:

利托尔诺

2.心理起源说:

孟禄

3.劳动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

(二)教育的发展

1.古代教育

(1)无分化的教育

(2)学校教育的产生(3)阶级教育的出现

2.近代教育

(1)制度化教育的产生

(2)等级制教育的发展(3)劳动教育的回归(4)教师中心的教育

3.现代教育

(1)制度化教育的完善

(2)义务教育的发展(3)学生中心的教育(4)平等教育的呼唤

六.学科性质

(一)教育学科群

1.基础学科:

例如,教育哲学、中外教育史、教育原理

2.应用学科:

教育技术、教育工艺学

3.交叉学科:

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管理学

(二)教育原理

1.特点:

介于教育哲学和应用学科之间,偏重教育的宏观问题和一般规律,吸收其它学科的科学成果。

2.含义:

“应以教育活动中的基本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其研究目的在于揭示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四页)

七.学习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的意义

1.提高教育理论素养

2.掌握教育的基本规律,形成教育的基本理念

(二)学习的方法

1.课堂讲授和个人思考结合

2.阅读有关教育的报刊和杂志

3.通过教育实践加深对教育的认识

第二章教育功能

一.什么是教育功能

(一)教育功能的概念

1.定义:

“是指教育在其内外联系中所表现出的特性和能力。

”(36页)

2.教育功能发挥的基础:

教育结构的特性

3.教育功能的发挥

(二)教育功能的类型

1.多维度的分析

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分析教育的作用,从而完整地把握教育对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2.具体类型

(1)对象:

直接功能或者育人功能和间接功能或者社会功能,

(2)内容:

基本功能和次级功能,

(3)持久程度:

长时功能和短时功能,

(4)效果及行为自觉程度:

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5)方向或利弊:

正功能和负功能,

3.两大功能:

(1)育人功能

(2)社会功能

二.教育的育人功能

(一)作为一种功能,总体上可称为主导作用。

这一作用是迟效的,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一作用是有倾向的,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它是为一定阶级和集团的利益服务的。

(二)育人功能体现在促进人的社会化

在现代社会,它“更重视对人的潜能的开发及发展的全面性。

”(42)

1.精神文明移植于个体。

政治的、道德的、科技的、审美的等文化不断地从外向内转化为人的观念、思想、知识结构、能力,才能使人最终融入社会。

2.使潜在的素质转化为现实可能性。

教育通过连续阶段安排的教育资源开发出人的素质,即人的智力、能力不断的被提升,但也要看到转化中的起阻碍作用的教育因素。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教育的社会要素的功能

1.教育的政治功能;第一,维系社会的政治稳定。

第二,促进社会的政治变革。

2.教育的经济功能:

第一,促进社会的经济增长。

第二,促进社会的科技发展。

3.教育的文化功能:

第一,传承社会的文化。

第二,创造社会的文化。

(二)教育的社会结构的功能

1.促使人在一定社会结构中的分层。

即根据人所受的教育,尤其是以学历为标志的教育划分、安排人的社会地位,体现地位的代表是收入、职业、生活方式。

现代社会的结构调整、变革日益加剧、加快,终身教育的体制才是适应社会结构变化的应对之策。

2.协调人在一定社会结构中的矛盾。

社会结构的调整、变革必然带来人际间的冲突、纷争、摩擦,教育通过指导、规范人的各种行为达到减轻、消除矛盾的目的。

(三)教育的社会整体的功能

对于社会来说,教育既不是无能的,也不是万能的,作用的大小、正负需要视社会的客观情形而定。

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教育都是各国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对各国的经济、政治、科技产生持久、全面的影响,是各国发展须臾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

四.教育功能的特点

(一)具有社会性

(二)具有层次性(三)具有复杂性(四)具有方向性(五)具有整体性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  教育与社会需求

(一)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1.社会的根本性质制约教育,教育要适应它(64页)

(1)制约教育的方向,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995年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政协共同纲领1949年)

(2)制约教育的方针政策

(3)制约教育的法制规范,这是我国目前急需加强的方面,法制观念的淡薄是引发师生冲突的主因。

教育通过其活动适应社会性质表现在,灌输政治文化(观点、价值标准、理论),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加强道德教育等。

教育民主与平等是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2.社会的发展状况制约教育,教育要适应它

(1)教育要适应经济的发展状况

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教育的投资方向、教育结构等方面,传授适应市场经济的观念、知识。

(2)教育要超前于社会的经济发展

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使教育的周期与经济发展状况相一致,着重于科技的开发、自然资源开发、创新能力开发的现代社会需要教育与之互动。

3.社会的具体制度影响教育

教育制度是社会制度的一种,决定于社会的根本性质,是教育活动的规范体系;它有学校制度、管理制度、办学制度(有体制、制度、机制之分)等。

(二)基本特点

1.制约性2.方向性3.发展性4.层次性

二.教育与社会条件

社会条件是指可供使用的社会资源,包括物质和精神的资源,可供教育使用的资源是社会资源的一部分。

(一)教育与社会物质资源的关系

1.社会物质资源是教育的基础条件,体现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

(1)人力:

人数、可支配的闲暇时间

(2)物力:

资源总量、可使用的教育资源

(3)财力:

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教育经费拨款、其他渠道募集的资金

2.加大投入和合理利用教育资源,

教育投入的不足、教育资源的浪费并存,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要处理好的关系是:

(1)加大教育投入,

(2)合理使用教育的投入,

(3)调整教育规模和结构,提高投入的收益率

(二)教育与社会精神资源的关系

1.教育内容来源于社会的精神资源(社会的精神资源是教育内容的源泉)

(1)构成隐性和显性的教育内容

(2)构成不同门类的教育内容

(3)构成不同地域的、有差异的教育内容

2.教育内容的变化反映了精神资源的发展(社会精神资源的发展会反映在教育内容的变化上)

(1)教育内容的不断下放

大学的内容向中学下放,依此类推。

(2)教育内容的不断更新

删除陈旧的内容、增加新兴的内容,科技内容尤其如此。

三.教育规律与社会

(一)教育活动具有自身的规律,

(二)教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三)教育活动不等同于社会活动,但是不能脱离社会活动

(四)社会活动不能取代教育活动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什么是人的发展

(一)对人的认识

1.什么是人:

亚里斯多德说,人是政治的动物。

基督教认为,人是上帝的子民。

马克思主义讲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

2.什么是人的本性:

“人性本善”(孟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对人的根本性质的认识必须建立在对人的属性认识上:

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

3.不同学科对人有不同的认识

(1)医学,认识人的生理组织

(2)心理学,认识人的意识倾向和个性特点

(3)社会科学,认识人作为群体的组织与活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等

(4)哲学,认识人的精神世界

(5)语言学、符号学,认识人的言语系统的特点

总体上,人可以从形而下往形而上的路线加以层次的区分:

生理、心理、社会、精神、言语符号。

如果浓缩一下,人的结构组成是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

(一)人的发展基本含义

1.人的发展观

(1)人的发展是暂时的

(2)人的发展是终身的,人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脑科学,神经科学能够都已证实。

爱因斯坦的大脑据说已被保留了下来。

2.人的发展动因

(1)内因:

成熟,格塞尔为代表;遗传,皮亚杰为代表,认知图式理论

(2)外因:

训练,早期的行为主义;学习(操作),后期的行为主义;顿悟,以格式塔理论为代表

(3)内外因综合:

二、制约人的发展的因素

1.遗传因素(心理、主观能动性等):

(1)何为遗传:

定义、核心(智力)、层次的高低,成熟的阶段特点(个体差异、)

(2)遗传的制约作用:

是人的发展的前提条件

2.环境因素

(1)何为环境:

定义、分类、和教育密切联系的方面。

(2)环境的制约作用:

是人的发展的决定条件,具体说有通过制约遗传来制约人的发展,通过宏观的社会制度和微观的地区文化,影响人的综合素质,这与教育教学提高学习成绩不一样。

3.教育因素

三、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

(一)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从人出生那一刻起,遗传和环境各在人的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遗传在整个成熟期间起决定作用,成熟期之后环境起决定作用。

美国遗传学家斯特恩研究成果(课本97页)。

1.宏观地认识人的发展

遗传起决定作用,环境起微调作用,人类发展至今,智力水平在近十万年中没有质的变化

2 .  微观地认识人的发展

环境起决定作用,遗传起微调作用,人类个体间发展的差异尚不足以判断人的本质差异。

(二)客观与主观的关系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人是能动和受动的统一体,能动更能体现人的本质方面。

最直接的联系表现在人的主观需要与社会环境的要求之间,人的内在需要调节着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表现出人的发展的社会化程度。

人的主观能动性与不同环境之间的关系,所谓“逆境成材”、“玩物丧志”。

(三)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四)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五)连续与阶段的关系

第六章教育目的

一.概述

(一)概念

1.定义

是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即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或质量规格。

集权制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制定的一般的、远期的目标,如日本、法国;

分权制国家的教育目的,如美国等;

澳大利亚、英国则有制定国家教育目的的趋势。

2.特点

(1)预期

期望学生发生的身心变化,带有理想的色彩,其可行性与否则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2)导向

预期的目标一步步向现实可能性转化,对实践的方向具有极强的控制作用,实践中的失误也要依据它加以纠正。

(3)层次:

构成教育目标体系的塔尖。

(二)意义

1.导向

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指南,一切教育活动要依据它安排。

2.激励

具体教育活动因人、因校、而异,存在地区间的差异,但是教育的规格和标准需要统一,不能有很大的变化和波动,需要它作为检验的根本依据,它自然地会产生激励的作用。

3.协调

它是贯穿一切教育活动的主线,各种教育力量都必须围绕它团结一致,才能实现教育目的。

(三)制定

1.依据

是社会发展和身心发展的统一。

一方面,它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必须反映各年龄层次学生的发展规律。

2.主体

决定于国家的教育体制,制定主体可以是国家机构、教育团体、社会团体。

(四)分化

1.目的和目标的区别

“目的和目标根本不同。

你能测量目标,但不能测量目的。

一个最后的目的是一种哲学力量。

目的是导向、激励、协调,而目标则是测量、操作、评价。

2.分化的依据

是教育内容和身心发展的分类,即各学科,和认知、情感、技能,形成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它们是落实教育目的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实践不可缺少的。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解放后的演变

1.1949——1957,确立。

全面发展的教育,以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教育方针为代表。

1958年重申。

2.1958——1985,丰富。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重申并扩大了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内涵。

3.1986——至今,更新。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5年《教育法》

(二)精神实质

1.基本精神: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

(1)方向的变化,为无产阶级政治、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社会主义建设;

(2)全面发展的人的变化:

劳动者、“四有”新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精神实质:

德与才的统一,一般发展与特色发展的统一,当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三)渊源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三.全面发展的教育

(一)组成部分和具体内容

1.组成部分:

“五育”

2.主要内容:

(1)德育,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包括政治、思想和道德。

(2)智育,传授学生知识、技能,发展学生能力的教育。

(3)体育,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健身心的教育。

(4)美育,发展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文明情操的教育。

(5)劳动技术教育,传授相关技能、形成劳动观念和习惯的教育。

(二)基本关系

1.“五育”之间的关系

2.“五育”与教学

第六章学校教育

一.  学校的概念与类型

(一)     学校的定义

是师生从事教——学的场所。

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     学校的基本特性

1、是一种社会机构

它是根据社会需要设置的教育机构,是社会公平观念的产物。

例如,各国的女子学校、重点学校,美国的黑人学校、家庭学校,家长学校、职工学校、补习学校等。

2、是专门培养人的社会机构

3、是高效率的社会机构

检验效率的指标是质量和时间这两个相关因素。

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公平问题的解决,如何提高办学的效率成为学校改革的首要话题,需要从办学目标、管理、组织结构、师资配备、教学手段等方面加以考虑。

(三)类型

★办学主体的不同

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国际学校,转制学校

★办学功能的不同

普通学校与职业学校、综合学校

★办学层次的不同

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种族和性别的不同

汉族和少数民族学校,男子学校和女子学校、男女合校

★社会等级或阶层的不同

贵族学校、平民学校

★品牌的差异

示范性学校

二、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

(一)办学理念

1、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全面发展与特长、个性发展的统一,是国家与社会对青少年成长的共同要求。

2、提高办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欢迎家长的参与,是现实条件下的必然选择。

3、满足家长对孩子升学的强烈期盼,是学校生存的不二法则。

(二)办学特色

融入学校的办学理想

三、传统学校与现代学校

(一)传统学校

(二)现代学校

(三)现代学校的基本问题

1、(社会规定)学校实施的教育目标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2、学校教育活动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适切性

四、普通教育

(一)什么是普通教育:

定义与特征

(二)普通教育的发展:

从古代到现代

(三)普通教育的现状:

中学的异化与大学的弱化

附录——学校教育的基本特点

(—)准社会活动性

1.“准”的含义2.与社会性的区别

(1)目的

社会是通过实际的生产劳动完成了改造客观世界,教育则通过生产劳动提高认识为目的;

(2)对象

社会是以真实的社会和自然实际为对象,教育活动则以掌握客观的规律;

(3)利益不同

社会是以一定的利润、经济收益为标准,学校是以学习成绩为标准,即便学校有勤工俭学活动,也只是为了解决学校存在的财政问题;

(4)过程不同

社会是在真实情境中的活动,学校多是模拟情境中的活动。

3.准社会性的缺点

(1)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

(2)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够

(二)认识性

1.构成已知和未知的矛盾

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把已知的知识转化给学生,这涉及如何激发学习动机、如何合理使用教学方法等;学生如何通过自觉的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2.认识活动的表现

(1)是间接的认识,即以符号为特征的认识活动;(2)有指导的认识,是教师起指导作用的活动。

(三)系统性(参见课本的131——134)

1.运行机制

2.运行特点

(四)开放性

1.两种形态:

始末开放型、全开放型。

 

第七章学校教育制度

一教育体制概述

(一)概念

指国家范围内教育系统的建立与运行的制度。

(二)类型

集权型或国家责任型,地方分权型,交叉型。

(三)特点及作用

1.特点:

代表国家利益,相对的稳定性;

2.作用:

保障教育目的的实现,规定和监管各级各类学校,影响学生的社会化程度。

二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制度概念

国家颁布并实施的学校系统,规定了学校的种类、层次、结构关系,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和学校年限。

(二)学校制度类型

<1>6-3-3-4-(3-3)

<2>5-4-3-4-

<3>9-3-4-

(三)现代中小学制度

1、主要特征

上下衔接专业化发展民主治校

校本管理自主择校社区参与

2、现行的组织结构

◆书记与校长办公室

◆教务处、政教处和后勤处

◆教研组或年级组、学生班级

◆教代会工会组织学生社团

增设——教师委员会家长委员会

3、教师权利和义务

⑴教师的权利

教育教学权科研学术活动权管理学生权

报酬待遇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⑵教师的义务

遵守国家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履行教师聘约

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

关心爱护学生

制止和抵制侵害学生的行为和现象

提高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

(四)现代大学制度

1、概念的由来

现代企业制度就是特指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的现代治理模式。

现代大学制度特定的含义,就是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的现代治理模式。

2、从大学排行榜看现代大学制度

大学自治——自主招生、教授治校等,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学术自由。

3、基于现实问题的思考

三学校办学制度

(一)概念

指国家的办学政策及其规定下形成的办学机制.

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二)办学特点

1、办学主体多元化

2、国际合作办学

(三)办学形式

1、公立学校2、私立学校3、公办民助4、民办公助

(四)政策限制

四管理制度

(一)概念

国家规定并实施的对学校教育的管理方式.

(二)特点

1、宏观规划,分级管理

2、实行校长负责制

3、法律和行政管理并行

4、实行督导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