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 练习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8487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 练习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古代诗歌鉴赏 练习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古代诗歌鉴赏 练习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古代诗歌鉴赏 练习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古代诗歌鉴赏 练习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 练习2.docx

《古代诗歌鉴赏 练习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 练习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诗歌鉴赏 练习2.docx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2

 古代诗歌鉴赏

(2)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

始闻秋风①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②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晚年。

 ②〔拳毛〕即蜷毛,马毛拳曲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A.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

B.“看黄菊”“听玄蝉”,诗人用秋日特有的风物点出了秋风去而复返的时令,也借助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

C.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

D.颈联中,“雕”感受到秋风,睁开睡眼“眄青云”,诗人通过写“雕”畏惧秋风,侧面表现了秋风的神奇力量。

E.尾联中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2.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11分)

南乡子·和杨元素

苏 轼

东武望余杭①。

云海天涯两杳茫。

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

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

痛饮从来别有肠。

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②。

堕泪羊公③却姓杨。

【注】①〔东武〕密州治所,今山东诸城。

〔余杭〕杭州。

 ②〔河塘〕指沙河塘,在杭州城南,是当时较繁华的地方。

 ③〔堕泪羊公〕《晋书·羊祜传》记载,西晋名将羊祜镇守襄阳有德政,他死后,襄阳百姓在岘山为之立碑,岁时享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杜预因名之为“堕泪碑”。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A.“东武望余杭”一句,写词人要从杭州到密州任职,与友人分别之后只能两地相望。

B.“云海天涯两杳茫”以空间的辽远和阻隔,表达了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惆怅。

C.“功成名遂”表明词人是有志于济苍生、安社稷的,“何日”表明这是词人的一种期望。

D.“醉笑陪公三万场”运用虚实结合、夸张的手法,写日后词人与友人相聚宴饮的欢快。

E.“不用诉离觞”两句,写劝友人痛饮,不必像世俗之人一样伤感,表现出对世俗的讽刺。

4.请从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角度赏析“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

堕泪羊公却姓杨”。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11分)

白帝城最高楼

杜 甫

城尖径昃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

峡圻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

扶桑①西枝对断石,弱水②东影随长流。

杖藜叹世者谁子?

泣血迸空回白头。

【注】①〔扶桑〕传说为日出之处的一种神木。

 ②〔弱水〕神话中的西方之水。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A.首联“尖”字奇峭、形象,写出了最高楼位于白帝城顶端的突兀感。

B.“旌旆愁”有象征意味,寄寓了诗人对时局乱象的担忧。

C.颔联写诗人登楼俯视,隐约可见峡谷龙蹲虎卧,江面鼋鼍遨游。

D.尾联中的“杖藜”“白头”是诗人年老体弱、济世无力的自画像。

E.诗人即景抒情,借登白帝城最高楼所见奇景宣泄激愤、沉痛之情。

6.颈联体现诗题中的“最高”,其写法别具匠心,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11分)

幽  居

韦应物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注],谁谓薄世荣。

【注】〔蹇劣〕笨拙。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A.诗歌开头两句写了诗人对世事人情的看法,意思是说世人无论高低贵贱,总要为生活而奔走经营。

B.正是因为诗人在夜里亲见绵绵春雨,所以才会产生春草萌生的联想,这处细节描写既有春的气息,也有诗人的喜悦。

C.七、八两句,诗人截取了早春清晨一个短暂时刻的山中景物,情景交融,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幽居图画。

D.诗歌最后两句,诗人自嘲笨拙愚劣,只能安于幽居独处,同时对世间的荣华充满鄙薄厌倦。

E.这首诗将思想情感融汇于对自然景物与生活场景的描写之中,诗风平和冲淡、清新质朴。

8.诗歌是如何表现诗人的“幽居”之情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11分)

结客少年场行

孔绍安

结客佩吴钩,横行度陇头。

雁在弓前落,云从阵后浮。

吴师惊燧象①,燕将警奔牛②。

转蓬③飞不息,冰河结未流。

若使三边定,当封万户侯。

【注】①〔吴师惊燧象〕春秋时,吴、楚大战,吴军打到了郢都。

楚昭王让人在大象尾部系上火把冲向吴军,把吴军吓退。

 ②〔燕将警奔牛〕战国时燕攻齐,围即墨,齐将田单用牛千余头,灌脂束苇于牛尾,燃之,牛惊,突奔燕军,燕军大溃。

 ③〔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比喻飘零、居无定所。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A.“结客佩吴钩,横行度陇头”,突出结客少年侠客的形象特征;“横行”是纵横之意,“陇头”,古代之边疆。

B.“雁在弓前落”写结客少年本事的高超。

“云从阵后浮”与“雁在弓前落”共同描绘了一幅较为广阔的场景,既写结客少年射箭本领的高超,又表达了对结客少年的赞美之情。

C.“吴师惊燧象,燕将警奔牛”是用典,以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个战例,从正面进一步来表现结客少年的军事才华。

D.“转蓬飞不息,冰河结未流”,是环境描定,写蓬草随风不停地飘转,河流封冻,水流滞止。

E.“若使三边定,当封万户侯”,表达了对结客少年的信心和宽慰。

“三边”,古称幽州、并州、凉州为三边,后泛指边疆。

10.请简要分析“转蓬飞不息,冰河结未流”的妙处。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11分)

送杨少府贬郴州

王 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①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②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①〔若为〕怎堪。

 ②〔青草瘴〕《番禺杂编》载:

“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

”即指岭南春夏之交时所生的瘴气。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眼前秋景,虚写别后之景。

B.“青草瘴时过夏口”一句,点明送别的时间,说明作者是在春天送别杨少府的。

C.本诗想象友人被贬后路途遥远、景物凄凉、山水险恶等种种艰难,表达了对友人未来命运的担忧。

D.诗中以屈原比杨少府,表达了对杨少府一心爱国爱民,却无端受冤被贬的愤愤不平之情。

E.诗歌借助贾谊吊屈原的典故,把杨少府之才与贾谊之才类比,肯定了友人的才华。

1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题。

(11分)

红  梅

苏 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注]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它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冰容不入时”一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孤瘦雪霜姿”一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寒心未肯随春态”一句,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E.“酒晕无端上玉肌”一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14.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

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

此乃写物之功。

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请说出苏轼赞扬林逋写梅花、皮日休写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11分)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 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

【注】〔谢玄晖〕即谢朓,南齐著名诗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写了特定的时间和环境,“望吴越”点出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诗人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E.这首诗,诗人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

16.从炼字角度来说,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好?

好在哪里?

请简要赏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

(2)

一、

〖诗意赏析〗

这首《始闻秋风》不同于一般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

首联“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

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

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今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

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

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

诗人说:

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

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此而生发的感慨;和以上两句连读,仿佛是一段话别情的对话。

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用力一转,精神顿作。

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起头,抖动拳曲的毛;鸷雕睁开睡眼,顾盼着万里青云,这一“动”一“开”,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骏马、鸷雕那种“聆朔风而心动,眄天籁而神惊”的形象。

尾联“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诗人就算是抱着这衰病之躯,也要登上高台,放眼四望,为胜过春色的秋风引吭高歌,表现出诗人对秋的爱,更反映了他自强不息的意志。

1.BD (B.“借助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解读过度,诗中并无此意。

D.“‘雕’畏惧秋风”错,颈联是为了表现秋风能使马和雕长精神,赋予万物活力,并无“畏惧秋风”之意。

)(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2.①首联表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诗人把秋风拟人化,通过秋风深情回忆去年与诗人作别,而今又回到诗人身边,营造了一个奇妙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秋风去而复返的欣喜之情;②颔联诗人感叹衰老。

诗人听闻秋风又来,醒来之后,却在镜中看到自己容颜衰老,有秋风依旧人已老的怅惘;③后两联诗人却精神顿作。

以“马思边草”“雕眄青云”起兴,引出诗人迎着秋风上高台,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倔强进取的精神品格。

(每点2分,其中“情感”1分,“简要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二、

〖诗意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唱和杨元素的应酬之词,因对杭州的依依不舍和对杨元素人品的敬佩、赞赏以及出任州官的喜悦,故而写下此词。

东武是密州,余杭是杭州,两地相隔“云海天涯”,词人以空间的辽远和阻隔,表达了与朋友相见无期的惆怅。

“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

醉笑陪公三万场”笔锋一转,写日后宴游的欢快。

思念却无可奈何,因心中还存了一点对功名的渴望,他日功成名遂再还乡,坐下来好好把酒言欢,细数这些年来的如意与不如意。

“不用诉离殇”是词人对为其饯行的杨元素说的,“痛饮从来别有肠”是豪迈还是离愁百转千回,自不必费神分辨。

“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寒夜送归图,灯火已残,河塘寥落,着一“冷”字而境界全出。

“堕泪羊公却姓杨”,此处将杨元素比作羊祜,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表现了词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3.DE (D.“虚实结合”错误,“醉笑陪公三万场”只是虚写,这是词人想象的他日功成名就还乡后的场景。

E.“表现出对世俗的讽刺”错误,表现的是词人面对离别时的一种豁达之情。

)(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4.①借景抒情。

通过写灯火稀疏、河塘寥落,烘托词人内心的凄凉,表现词人的留恋之情;②用典。

运用“堕泪碑”的典故,将故人杨元素比作羊祜,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赞赏,表现了词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每点3分)

三、

〖诗意赏析〗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春未夏初,杜甫从云安迁居夔州,开始了寄寓夔州的一段生活,也进入了一个诗歌创作的高峰期。

白帝城在夔州东面,坐落于山头上,面临长江,杜甫初到夔州,登楼眺望,感慨无限,作《白帝城最高楼》。

这首诗首联突出“白帝城最高楼”之高:

城高路险,城头遍插旗帜,而旗帜亦愁城楼高险,故而人愁不言而喻。

白帝城最高楼高耸于此,凌空若飞,诗人伫立楼前,极目四望,胸襟益开。

颔联是写诗人于楼头所见:

忽而江峡若裂,云气昏晦,纵横怪石似龙盘虎踞,横卧波心;忽而江清水澈,日照当空,滩石于粼粼光影隐耀之中,又如鼋鼍怡然嬉游。

颈联运用典故,诗人登高临深,不禁心驰神往,设想出虚幻之境:

如见扶桑西边的枝条正与山峡相对,弱水东边的影子似与长江相随。

以虚境写实景,于虚实之间传达神韵。

尾联诗人的目光又从远景上落回楼头,孑孑老者,倚杖望空,情境与首联“独立”句相似,面对苍茫浩荡之江水,立此险峻峭拔之峰,心与物化,问“叹世者谁子”似已达到忘我境界。

但毕竟执着难遣,唯有泪洒空中。

5.BC (B.“寄寓了诗人对时局乱象的担忧”错,此句以“旌旆愁”凸显楼之高险:

旗帜亦愁城楼高险,故而人愁不言而喻。

C.“隐约可见峡谷龙蹲虎卧,江面鼋鼍遨游”错,龙、虎、鼋鼍均为虚写,颔联写诗人楼头观景时阴晴气象的变化。

忽而江峡若裂,云气昏晦,纵横怪石似龙盘虎踞,横卧波心;忽而江清水澈,日照当空,滩石于粼粼光影隐耀之中,如同鼋鼍怡然嬉游。

)(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6.颈联写诗人站在楼上,极目远眺,向东仿佛能看到最东方的扶桑枝条正与山峡相对,(2分)向西仿佛能看到最西方的弱水的影子似与高楼相随,意境亦真亦幻,宏阔神奇。

(2分)诗人借用神话传说,虚实结合,极力渲染出此楼之“最高”。

(2分)

四、

〖诗意赏析〗

诗人从十五岁到五十四岁,在官场上度过了四十年左右的时光,其中只有两次短暂的闲居。

《幽居》这首诗大约作于他辞官闲居的时候。

一、二句是写诗人对世道人情的看法:

世人无论贵贱高低,总要为生活而出门奔走经营,尽管身份不同,目的不一,而奔走营生都是一样的。

透露出他对人人都要为生存而到处奔走的厌倦之情。

三、四句承以上两句作反衬而来,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

诗人对官场现实不满,如今,他能够辞官归来,实现了无事一身轻的愿望,自然是满怀欣喜。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两句,写诗人对夜来细微春雨的喜爱和对春草在微雨滋润下成长的欣慰。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是白描,天亮之际,青山更显苍翠,鸟雀绕舍而啼,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也有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情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言自己有时与道人邂逅,有时与樵夫同行,可见其清幽淡然、平静悠闲。

结尾两句写“我”本就是笨拙愚劣的人,怎么能说“我”是那种鄙薄世上荣华富贵的高雅之士呢?

既是自嘲,又不标榜自己的清高,把自己同隐士区别开来。

这既表达了他对幽居独处、独善其身的满足,又表达了对别人的追求并不鄙弃的情怀。

7.BD (B.由第五句中“过”字可知诗人并非亲见绵绵春雨,只是从感觉上得来;此处也并非“细节描写”。

D.“对世间的荣华充满鄙薄厌倦”错,“谁谓薄世荣”借反问表达了诗人对幽居独处、独善其身的满足,没有“对世间的荣华充满鄙薄厌倦”之意。

)(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8.①诗歌开篇以世人为生活奔走经营,反衬自己不为名利所扰,悠然自得的情怀;②诗人用白描手法,描绘了微雨来过,青山迎来曙色,鸟雀绕舍啼叫的美景,突出了环境的清幽,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③诗人偶与道人邂逅,有时与樵夫同行,借叙事表现自己“幽居”红尘外,少与人接触。

同时,交往的人物身份是“道人”“樵者”,体现了生活的平静和内心的悠闲。

(每点2分)

五、

〖诗意赏析〗

孔绍安(约577—622),字不详,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他的这首诗写对结客少年的感叹,寄寓自己的伤感。

佩带着锋利的宝剑,纵横于陇地边疆守卫国土,“结客”一出场,少年侠客的英武形象便熠熠生辉。

抬眼望,大雁从空中坠落,那是因为少年弯弓搭箭;三、四句既写结客少年射箭本领的高超,又表达了对结客少年的赞美之情。

五六句用典:

“吴师惊燧象”,春秋时期吴国军队受惊于越国的烽火之象;“燕将警奔牛”,战国时齐将田单用火牛阵攻破燕国的围困,让他们警惊。

两句赞美年轻人的战斗功绩。

七、八句写年轻人如“转蓬”没有安居乐业地,春天不来冰河不流,没有逢春机会,诗人通过这两句诗抒发了对结客少年空有一身本事却未能建功立业的不平和感叹,同时也寄寓了诗人自己壮志未酬的感伤情怀。

三边,古称幽州、并州、凉州为三边,后泛指边疆。

结尾两句情感转为高昂,鼓励少年只要努力奋斗,就一定会获取功名。

结句虽给人无穷的力量,但也提醒统治者,要重视年轻人对国家的巨大作用。

9.CD (C.不是“正面表现”,而是侧面表现其军事才华。

D.不是环境描写,是以蓬草随风飘转,比喻结客少年四处飘零,以冰河封冻,比喻结客少年生不逢时,无用武之地。

)(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10.“转蓬飞不息”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结客少年像“转蓬”一样四处飘零;“冰河结未流”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结客少年的际遇像冰河一样还没化解开,时运不济。

(3分)诗人通过这两句诗抒发了对结客少年空有一身本事却未能建功立业的不平和感叹,同时也寄寓了诗人自己壮志未酬的感伤情怀。

(3分)

六、

〖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杨少府将要离别京城但尚未赴郴州之时,诗人赠送给远谪之人的。

首联是诗人想象杨少府到贬地之后的悲凉和凄苦。

那时的衡山与洞庭湖一带地方,还是比较荒凉的,在那里对着秋月,常常可以听到猿猴的凄清的啼鸣声。

颔联,诗人想象杨少府渴望北归而形成的一种反常心理。

诗人想象杨少府到了贬所之后,一旦看到通往帝京的水路很近时,将越是要发愁;当看到可以扬帆的南风很大时,反而要产生厌恶情绪。

颈联,诗人想象明年即第二年的春天刚刚来到、青草初生之时,杨少府必定要被朝廷重用,那时杨少府乘坐的船经过夏口,船儿斩水劈浪,在白色的浪涛中驶出湓城而奔赴帝京。

尾联,诗人又引用贾谊的典故,劝慰杨少府不要过于伤心自怨,那汉代的才子贾谊虽曾贬谪长沙,但时间不很长久,因此你不必像贾谊那样去作凭吊屈原的诗赋。

全诗前四句,主要想象杨少府在贬所的愁苦;后四句,是诗人对杨少府的劝慰之词。

11.BD (B.从第二句“若为秋月听猿声”中的“秋月”可知送别时是秋天,“青草瘴时过夏口”是诗人想象第二年春草初生之时,友人必被朝廷重用,那时友人要乘船经过夏口奔赴帝京。

D.“表达了对杨少府一心爱国爱民,却无端受冤被贬的愤愤不平之情”属无中生有。

此处借典是为了劝慰朋友不要伤心自怨,不必像贾谊那样去作凭吊屈原的诗赋。

)(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12.①表达了作者对贬谪者才华的肯定和对友人的鼓励和安慰;②运用典故,把友人比作才子贾谊,以贾谊之才肯定友人之才华;③写朋友在郴州只是稍作停留,不必像贾谊悼念屈原一样伤感,以此鼓励安慰朋友。

(每点2分)

七、

〖诗意赏析〗

苏轼在贬谪黄州期间,写下此咏梅诗,寄寓自己的情怀。

诗的开首,用拟人手法描写梅的形象:

冬末晚开,迟于群芳,像一位贪睡懒起的美人,唯恐自己那玉洁冰清的容颜不合时宜,受到世人猜忌。

此处写出了梅的意态宛然,愁情荡漾。

其实,这是诗人自己的悲慨。

“自恐”句点出了这位“愁美人”的心态,实乃诗人历经艰难后的感叹。

颔联“故作小红桃杏色”句,写出“红”的缘由。

在诗人心中,此梅是玉洁冰清的白色,现在偶然出现红色,对应首联中的“怕”“恐”,是故作姹紫嫣红的“随大流”姿态。

紧接着“尚余孤瘦雪霜姿”却奇峭地勾出了梅的神韵,道出了梅的本来气质。

颈联对梅的内心作了深入探究,并解开了白梅何以变“桃杏色”之谜:

梅的心灵——寒心,外表——玉肌,原本分不开;红色为“酒晕”,乃一时之变相,本质未变。

“酒晕”句极富美感,也出人意料,实为高雅之戏谑,幽默诙谐的性格与曲折绝妙的诗意揉合得水乳交融。

末尾两句,“诗老”指北宋诗人石曼卿。

石曾有《红梅》诗:

“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东坡觉得此句可笑,不用诗人眼光看梅,而仅以枝叶的颜色与桃杏相辨,这是他不能同意的。

东坡讥讽“诗老不知梅格在”的同时,把对梅的赞扬与自身的理想巧妙地升华,也做足了《红梅》的题目。

这个结尾,升华了全诗,余味无穷。

13.CD (C.此句写红梅虽“孤瘦”仍傲“雪霜”的姿容,表现的是诗人品性的高洁,没有透露出“无奈”。

D.“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分析有误。

“寒心未肯随春态”一句以梅花自况,表现的是诗人不肯随俗的高洁。

)(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14.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写出其“神”,表现其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

(2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

(2分)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

“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2分)

八、

〖诗意赏析〗

金陵城西楼即“孙楚楼”,因西晋诗人孙楚曾来此登高吟咏而得名。

楼在金陵城西北覆舟山上(见《舆地志》),蜿蜒的城垣,浩渺的长江,皆陈其足下,为观景的胜地。

这首诗,李白写自己夜登城西楼所见所感。

首联“凉风发”,暗示季节是秋天,与下文“秋月”相呼应。

“吴越”,泛指江、浙一带;远望吴越,点出登楼的目的。

从“夜寂”“独上”“望吴越”等词语中,隐隐地透露出诗人登楼时孤寂、抑郁、怅惘的心情。

诗人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写“望”中之景的。

颔联上句写俯视,下句写仰观。

俯视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微波涌动,恍若白云、城垣在轻轻摇荡;仰观遥空垂落的露珠,在月光映照下,像珍珠般晶莹,仿佛是从月亮中滴出。

十四个字,把秋月下临江古城特殊的夜景,描绘得十分逼真传神。

颈联诗人伫立月下,沉思默想,久久不归。

他苦苦思索。

原来他是在慨叹人世混浊,知音难遇。

“相接”,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

一个“稀”字,吐露了诗人一生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苦闷心情。

“古来”“眼中”,又是诗人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

尾联意思是说:

谢朓能吟出“澄江净如练”这样的好诗,令“我”深深地怀念他。

这两句,话中有“话”,其“潜台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