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北省深州市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 地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78867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北省深州市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 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届河北省深州市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 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届河北省深州市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 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届河北省深州市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 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届河北省深州市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 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北省深州市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 地理.docx

《届河北省深州市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 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北省深州市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 地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河北省深州市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 地理.docx

届河北省深州市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地理

2019届河北省深州市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地理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1、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曲线,读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可看出该河上游和下游水源的最主要补给分别是(  )

A.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

B.雨水、地下水

C.高山冰川融水、雨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高山冰川融水

2.从该河的径流量变化来看,关于参与该河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内陆水循环

B.大多是内陆水循环、少量是海陆间水循环

C.大多是海陆间水循环、少量是内陆水循环

D.只有海陆间水循环

鄂毕河主要流经俄罗斯,额尔齐斯河是鄂毕河最大的支流,额尔齐斯河地处我国新疆,沿岸风光秀美,多形如钟状的山峰(花岗岩风化景观),山体表面形态圆润平滑,又十分陡峭,令人望而生叹。

下图为额尔齐斯河上游段略图和额尔齐斯沿岸钟状山峰景观图,读图回答3~5题。

3. 图示范围内河流特点表现为(  )

A. 丰水期在夏季   B. 水流速度缓慢

C. 沿岸森林罕见   D. 只参与内陆循环

4. 形成图中“钟状山峰”的岩石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风化作用   B. 冷凝作用

C. 沉积作用   D. 变质作用

5. 图中分布最广的河流地貌是(  )

A. 河漫滩   B. 三角洲   C. 槽型谷   D. V型谷

2017年12月我国成功进行了开发干热岩资源试验。

干热岩是指埋藏于地下3-10千长没有水或蒸汽,致密不渗透、温度在150℃以上的高温岩体、它是一种新兴地热资源,可广泛用于发电、供暖等。

据此完成6~8题。

6.干热岩主要属于(  )

A.岩浆      B.喷出岩     C.沉积岩     D.侵入岩

7.我国干热岩最主要分布在(  )

A.东南沿海  B.华北地区   C.西北内陆   D.青藏高原

8.与传统地热资源相比,干热岩(  )

A.开发难度小、成本低      B.埋藏较浅、分布

C.无季节变化、污染少      D.产业链短、效率低

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下图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

①湖面低于海平面 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④含盐量降低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②④

10.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围湖造田B.绿洲萎缩

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D.气候变干

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冷却降温到 0℃以下,水汽在地面或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而成的白色冰晶。

民间有“雪落高山,霜打洼地”之说。

下图示意山谷风的形成原理。

据此回答11~13题。

11. 霜常出现在(  )

A. 初春   B. 初秋   C. 春末   D. 夏末

12. 图中(  )

A. ①表示夜晚山风   B. ②表示白天谷风   C. ③表示夜晚谷风   D. ④表示白天山风

13. 图示气流可解释“霜打洼地”成因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非洲附近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洋流的名称、类型及成因,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①——索马里寒流——风海流——信风影响

B.②——加那利寒流——密度流——盐度差异

C.③——本格拉寒流——补偿流——水位差异

D.④——莫桑比克暖流——补偿流——密度差异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季节,自波斯湾驶向日本的油轮一路顺风逆水

B.③洋流附近的渔场与秘鲁渔场的成因相似

C.④洋流西侧岛屿东部形成热带草原气候,西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D.自甲海域经⑤到乙海域,油轮吃水线先变深后变浅

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6~17题。

16.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

A.终年炎热B.冬暖夏凉

C.终年寒冷D.冬冷夏热

17.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

A.根系不发达B.叶质坚硬,树皮厚

C.板状根大,树干长D.叶面宽大,多气孔

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分析回答18~19题。

18.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D.自A向B由老到新

19.图中长腰山是(  )。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早在18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气象战”技术就已经被娴熟运用,留下许多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0~21题。

20.赤壁之战,诸葛亮立军令状,三日内赶制十万羽箭,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

诸葛亮命二十只草船驶近曹军水寨,擂鼓呐喊。

操传令曰:

“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可拨弓弩手乱箭射之。

”待至日高雾散,草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得胜而归。

周瑜叹曰:

“吾不如此也!

”文中“是夜大雾”的主要原因是(  )

A.江南多雨,空气湿度大

B.晴夜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损失热量多

C.冷空气南下,气温骤变

D.晴夜气温较高,蒸发旺盛

21.庞统献连环计,曹军以铁索打造连环战船,程昱忧虑,操曰:

“凡用火攻,必藉风力。

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

”诸葛亮夜观天象,设坛借得东风,周瑜火烧赤壁,大破曹军。

下图中,正确反映赤壁之战气压形势的是(  )

智利(图)是世界上主要的新鲜水果出口国,其水果生产主要集中在智利的中部地区。

2016年,车厘子(一般指樱桃)成为智利对中国出口数量最多的水果,车厘子收获季是每年的11月到次年1月。

据此完成22~23题。

22.智利自然景观由北向南大致为(  )

A. 阔叶林、荒漠、硬叶林

B. 荒漠、硬叶林、阔叶林

C. 硬叶林、阔叶林、荒漠

D. 荒漠、阔叶林、硬叶林

23.智利中部地区水果品质优良,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临近海洋,全年温和

B. 气候高寒,病虫害少

C. 年降水量丰富,各月降水量均匀

D. 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近年来,大地震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然而,目前地震预防与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

据此完成24~25题。

24.地震多发生在板块的消亡边界。

在下列板块中,与相邻板块形成消亡边界最多的是(  )。

A.南极洲板块B.美洲板块

C.非洲板块D.亚欧板块

25.下列我国省区中,属于地震重点预防区的是(  )。

A.湖南、内蒙古B.内蒙古、云南

C.台湾、云南D.台湾、湖南

我国冬季气温的高低与北极地区冷空气的强度密切相关。

下图为1978~2015年11月北极浮冰面积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26~28题。

26.图中北极浮冰面积的变化(  )

A.导致冷空气强度逐渐增强B.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C.不利于北冰洋航线的开拓D.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提高

27.据图可知,我国最有可能出现严重冻害的年份是(  )

A.1982年B.1990年C.2006年初D.2010年

28.当强冷空气南下,可能造成(  )

A.海南省出现冻雨天气B.华北地区的雾霾污染加重

C.0℃等温线向南移动D.新疆短时间出现融雪洪水

下图中 M 是大西洋北部势力最强的一支洋流。

据此完成29~31题。

29. 洋流 M

A. 自东北流向西南   B. 近年来有增强的趋势

C. 具有上升补偿流性质   D. 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30. 与 M 洋流形成有关的风带及风向是是

A. 信风;东北风   B. 盛行西风;西南风   

C. 信风;东南风  D. 盛行西风;西北风

31. 受 M 洋流影响, N 地河流

A. 冰期缩短,流速趋缓   B. 水量增大,流量趋稳

C. 汛期缩短,含沙量趋少   D. 水量减少,枯水期变长

图甲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乙为“M地区气候资料图”,图中山地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

据此完成32~33题。

32.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B.M地7月受下沉气流影响

C.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

D.M地1月受上升气流影响

33.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山脉东侧自然带成因主要为距离海洋远

C.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

D.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

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

下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

读图,完成34~35题。

34.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  )

A.水汽蒸发减少B.地表水下渗增加C.地表径流增加D.大气降水减少

35.下列属于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对城市环境影响的是(  )

A.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B.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

C.发挥生物滞水功能,根治城市内涝

D.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

下图为某山地的局部等高线图(单位:

米),等高距为20米,AB为空中索道。

读图完成36~37题。

36.图中有一瀑布,瀑布和选择观赏的位置分别是(  )

A.甲与乙B.丙和丁

C.丙和甲D.乙和丁

37.图中瀑布的落差可能为(  )

A.10米B.40米

C.60米D.80米

下图表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关系示意图。

图中字母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

读图回答38~40题。

38.图中字母a对应的自然带是(  )

A.热带荒漠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39.k在南美洲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B.海陆分布C.洋流D.地形

40.若t遭到破坏,当地(  )

①水循环更加活跃

②生物多样性减少,载畜量降低

③土壤肥力下降,土地退化严重

④风力侵蚀减弱,流水地貌广布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某区域平均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碳排放量可显示区域产业CO2减排效率。

读图完成41~42题。

41.下列四地中节能减排任务最紧迫的是(  )

A.京津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

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

42.关于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京津地区科技水平高,减排效率最高 ②南部沿海地区因高耗能的重工业比重小,减排压力较小 ③我国CO2减排效率西部高于东部,南部高于北部 ④CO2减排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43题。

43.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吃月饼,共庆团圆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D.望双星,鹊桥相会

读“世界某海岛位置图”,完成44~45题。

44.该岛位于北京的(  )。

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

45.该岛出现最大范围极昼的南北跨度约有(  )。

A.180千米B.1800千米

C.400千米D.4000千米

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

读图,完成46~47题。

46.据图中信息判断(  )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47.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季风

C.纬度位置D.海陆位置

下图为某游客在我国某地(28°N, 113°E)游览时拍摄的日落景观,照片中山地森林茂密葱绿。

据此完成48~50题。

48. 拍摄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A. 15 时   B. 17 时   C. 19 时   D. 21 时

49. 该游客拍摄此景观时面向

A. 东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北方向

50. 拍摄季节,该地

A. 河流进入枯水期   B. 盛行西北风   C. 进入旅游旺季   D. 沙尘暴频发

 

2、综合题:

(本题共2小题,共25分)

51.(15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万里茶路”起点为福建武夷山,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国际商路。

下图示意“万里茶路”上某国自然带分布状况。

古代,在该国运输茶叶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骆驼(骆驼躯体高大,极能忍饥耐渴),途中需通过多条没有桥梁的大河。

(1)结合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分析该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

(5分)

 

(2)说明骆驼是该国古代运输茶叶主要交通工具的主要原因。

(4分)

 

(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推测驼队通过该国的最佳季节,并说明理由。

(6分)

 

52.(10分)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2是图1沿35°附近地区的海平面等温线分布状况,简述图中东、西两侧等温线向北弯曲的原因。

(4分)

(2)简述图1中河流甲至乙处的水文特征。

(4分)

(3)图1中海洋处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简析其形成原因。

(2分)

2018—2019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答案

1.选择题

1.C根据图中信息,河流下游的径流量可以反映该地区的近地面气候特点,该河下游在北半球1、2月流量大,7、8月流量小,由此可以断定该地为地中海气候。

下游应为雨水补给;上游冬季流量小,夏季流量大,应与气温相关联,可知上游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2.C该地区为有高山冰川存在的地中海气候分布区,则参与该河水循环的主要是海陆间水循环,以及少量的内陆水循环。

3.A【解析】由材料可知,图示河流为额尔齐斯河,属于鄂毕河的支流,补给形式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夏季降水为主,所以河流丰水期在夏季,A对。

由于落差大,河流水流速度快,B错。

由于位于天山北侧,有大西洋来的水汽,降水量较大,有森林分布,C错。

河流为鄂毕河支流,注入北冰洋,参与海陆循环,D错。

故选A。

4.B【解析】由材料可知,沿岸风光秀美,多形如钟状的山峰(花岗岩风化景观),花岗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故选B。

5.D【解析】读图可知,图示河流位于上游地区,海拔高,流水侵蚀强,以V型谷为主,河漫滩主要在中游地区,三角洲主要在河口地区,槽型谷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的,故选B。

6.D【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干热岩是指埋藏于地下3-10千米没有水或蒸汽,致密不渗透、温度在150℃以上的高温岩体,因此干热岩主要属于岩浆喷发没有露出地表,属于侵入岩,所以D正确。

7.D【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干热岩是指埋藏于地下3-10千米没有水或蒸汽,致密不渗透、温度在150℃以上的高温岩体,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可能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所以D正确。

8.C【解析】干热岩是指埋藏于地下3-10千米没有水或蒸汽,致密不渗透、温度在150℃以上的高温岩体,它是一种新兴地热资源,可广泛用于发电、供暖等,与传统地热资源相比,无季节变化、污染少,所以C正确。

9.A【解析】据图中等值线数值的特征可知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

与历史时期相比,艾丁湖湖区范围在缩小,所以艾丁湖对环境的调节作用减弱。

10.D【解析】艾丁湖1万多年来的变迁,主要表现为湖区萎缩,湖面缩小。

如此变迁有人为原因在内,但主要还是自然原因所致,气候变干是主要的自然原因。

11. A【解析】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冷却降温到 0℃以下,水汽在地面或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而成的白色冰晶。

初春气温较低,空气中水汽较多,易形成霜。

故选A。

12. B【解析】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

②表示白天谷风,④表示夜晚山风。

故选B。

13. D【解析】“霜打洼地”成因是夜晚大气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水汽易达到冰点。

夜里山顶的冷空气沿山坡往下滑。

冷空气密度大,到达山谷或洼地后,空气层结稳定,于是洼地中的冷空气愈积愈多,气温便降得很低。

一般洼地要比周围的平地气温低4~5℃。

因此,山坡和平地还没有霜时,谷地和低洼地中就会有霜。

如果山坡和平地上有霜的话,那末山谷和洼地中的霜就更重。

图中④表示夜晚山风,冷空气沿山坡往下沉,造成“霜打洼地”。

故选D。

14.C【解析】该图为非洲附近洋流分布示意图,则根据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可以判断①为索马里寒流,属于离岸风引起的补偿流;②位于直布罗陀海峡,是由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海水密度差异形成的密度流;③为本格拉寒流,同样是离岸风引起的补偿流;④为马达加斯加暖流,是南赤道暖流遇到非洲大陆阻挡向南流动形成的。

15.B【解析】根据图中的索马里寒流可以判断图示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波斯湾驶向日本的油轮顺风顺水;③洋流为本格拉寒流,附近渔场是上升流带来丰富饵料所形成的,与秘鲁渔场的成因类似;④洋流西侧为马达加斯加岛,岛屿西部形成热带草原气候东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⑤海域海水密度大,轮船吃水线会变浅。

16.A【解析】根据经纬度及海陆位置判断,赞比西河流域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一年内分干湿两季。

17.B【解析】该流域干湿季分明、全年高温,在干季时,植物有发达的根系可以吸收更多的水分;叶质坚硬、树皮厚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18.D【解析】A.根据图中的岩层的弯曲分析A是背斜构造,B是向斜构造,所以从A到B岩层是由老到新,故正确;B.根据图中的岩层的弯曲分析A是背斜构造,B是向斜构造,图中的长腰山是向斜构造,因此图中自中心向两侧岩层新老关系是总体是中间老,两边新,故与题意不符; C.根据图中的岩层的弯曲分析A是背斜构造,B是向斜构造,图中的长腰山是向斜构造,因此图中自西向东岩层新老关系是:

老—新—老—新-.故与题意不符; D.根据图中的岩层的弯曲分析A是背斜构造,B是向斜构造,图中的长腰山是向斜构造,因此图中自东向西岩层新老关系是:

新—老—新--老,故与题意不符.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19.B【解析】由长腰山所处的地层剖面可以看出其岩层是向下凹陷的,应为向斜构造,此处地形是向斜成山,故B项正确。

20.B【解析】根据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在秋冬季节,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补偿给近地面的热量较少,所以近地面的气

温较低,水汽易凝结。

另外,江面水分蒸发,为空气补充了大量水汽,故形成大雾天气。

这是典型的辐射雾现象,日出后,近地面气温升高,此雾即散。

21.B【解析】根据风向的判读方法,此时赤壁应位于高压脊的西侧,所以形成偏南、偏东风。

 

22.B【解析】智利的气候类型由北向南依次是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自然景观由北向南大致为荒漠、硬叶林、阔叶林,B对。

A、C、D错。

23.D【解析】智利中部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区,水果品质优良,主要自然原因是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D对。

智利西部临近海洋,不是主要因素,A错

24.D【解析】亚欧板块与除南极洲板块之外的所有板块相邻,其形成的消亡边界最多。

25.C【解析】台湾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云南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6.B【解析】A选项错误:

北极浮冰的面积呈波状变小的趋势,说明北极地区温度有升高的趋势,冷高压减弱会导致冷空气有减弱的趋势;B选项正确:

北极冰面发生面积的变化,一定是与全球的气候变化有关;C选项错误:

冰面面积缩小,对于北极航线的开拓有利;D选项错误:

就北极来说,随着气温有升高的趋势,生物多样性增多的可能性更大,不利于是错误的。

27.A【解析】根据图中可知,北极冰面面积大,气候变冷,冷高压势力增强,导致我国出现严重冻害的可能性最大。

读图可知,选择A选项。

28.C【解析】A选项错误:

海南纬度低,出现冻雨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B选项错误:

强冷空气南下,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雾霾会减轻;C选项错误:

寒潮使气温降低,0 ℃等温线南移;D选项错误:

温度降低,融雪量会减少。

29. D【解析】读图可知,图中 M 是大西洋北部势力最强的一支洋流北大西洋暖流,洋流M自西南流向东北,A错误;全球变暖可能加速北大西洋附近冰川、冰原和海洋冰的融化,北大西洋暖流可能会随着全球变暖而减弱,B错误;北大西洋暖流属于暖流性质,上升补偿流属于寒流性质,北大西洋暖流不具有上升补偿流性质,C错误;暖流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D正确。

故选D。

30. B【解析】北大西洋暖流属于风海流,主要是北半球中纬度西风作用下形成的,故选B。

31.B 暖流对沿岸地区具有增温增湿作用,增强沿岸气候的海洋性特征,使N地河流水量增大,流量趋稳。

故选B。

32.A【解析】从气候资料判断该地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该海域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33.D【解析】山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水热条件共同影响,东西两侧热量条件相差不大,水分条件差异较大。

34.B【解析】根据材料,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可滞留大量雨水,地表水下渗增加,B对。

蒸发与气温有关,不会使水汽蒸发减少,A错。

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C错。

与大气降水减少无关,D错。

35.A【解析】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植被覆盖率提高,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A属于,选A。

减轻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减小,B不属于。

发挥生物滞水功能,减轻城市内涝,C不属于。

增加地表水下渗,减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D不属于。

36.D【解析】由“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和“示坡线指示地势低处”可知,图中东侧地势较高,西侧地势较低。

陡崖乙处有河流经过,可形成瀑布。

陡崖甲处没有河流经过,不可能形成瀑布。

瀑布适宜一定距离仰视,所以丁地是适宜观赏位置。

37.B【解析】由上题可知,乙处有瀑布。

根据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n-1)d≤H<(n+1)d,该瀑布处

有两条等高线重合,高差为20米~60米。

38.C【解析】序号a位于热带、干燥度小,应该是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故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

39.D【解析】图中k是温带荒漠带,应该位于南美洲南部的大陆东岸,即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坡所致。

40.C【解析】t位于温带,干燥度居中,应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草原被破坏,易出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载畜量下降等现象。

植被破坏,气候会更干

41.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减排效率较低且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较多。

42.D【解析】直接读图即可判断。

43.B【解析】依据太阳直射的半球可判断,A为北半球夏至日,C为北半球冬至日,B为北半球秋分日,D为北半球春分日。

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时,为3月21日到6月22日,“荡秋千,踏青插柳”为端午节,符合题意。

44.D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岛应位于北京的西北方向。

45.B纬度相差1°的经线长为111千米,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会出现极昼现象,根据图中北极圈到北纬70°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