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地理学中考复习纲要及考点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7795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8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地理学中考复习纲要及考点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福建地理学中考复习纲要及考点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福建地理学中考复习纲要及考点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福建地理学中考复习纲要及考点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福建地理学中考复习纲要及考点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地理学中考复习纲要及考点分析.docx

《福建地理学中考复习纲要及考点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地理学中考复习纲要及考点分析.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地理学中考复习纲要及考点分析.docx

福建地理学中考复习纲要及考点分析

福建地理学中考复习纲要及考点分析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

地球与地球仪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了解地球的形状。

2.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树立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

1.运用直观教具、课件等媒体,帮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

2.实例对比古今中外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科学史,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1.认识地球仪,记住地轴、赤道、两极。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1.运用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地球仪并记住地轴、赤道、两极。

2.运用直观教具、课件等媒体,帮助学生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的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记住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2.掌握二分二至的日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纬度范围及其规律。

1.运用地球仪、课件等等媒体,及生活体验,帮助学生观察、理解地球自转、公转轨道面,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记住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2.运用地球仪、手电筒等媒体及“地球公转示意图”,帮助学生掌握二分二至的日期,理解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及其变化规律。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理解地球的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交替;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地方时的差异;

太阳照射下物体影子的日变化。

2.理解地球的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上的五带;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太阳照射下正午物体影子长短的季节变化。

1.运用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演示、还可以联系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并能用下列地理事实说明地球的自转:

昼夜交替;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地方时的差异;

太阳照射下物体影子的日变化。

2.运用地球仪、手电筒等媒体、还可以联系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并能用下列地理事实说明地球的公转:

地球上的五带;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太阳照射下正午物体影子长短的季节变化。

3.运用“地球五带示意图”等材料,引导学生掌握地球五带的名称、范围及地理现象。

2.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1.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掌握经纬线的基本特点;重要的经纬线及其数值。

1.运用地球仪、经纬仪等教具,引导学生观察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理解经纬线的特点。

2.运用实物教具和多媒体,帮助学生记住重要的经纬线,如经线(0°、180°、20°W、160°E);纬线(赤道、回归线、极圈和高中低纬度的分界线及其数值);记住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地球五带划分界线及其数值。

3.引导学生动手尝试制作简易地球仪,理解经纬网的相关知识。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能够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1.给出某地经纬度,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相应的位置。

2.运用情境材料,帮助学生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3.根据要求,引导学生在经纬网地图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地图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1.会在各类地图上辨别方向

2.能在经纬网地图上判读经纬度

3.会在地图上估算距离

1.引导学生在一般的地图、有指向标地图和有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2.引导学生在除极地地图外的经纬网地图上判读经纬度。

3.引导学生在比例尺地图上量算距离。

4.引导学生在经纬网地图上估算距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1.学会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学会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部位

3.学会判读山坡的陡缓

1.运用等高线地形图(或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运用地形模型、等高线地形图及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判读陡坡、缓坡。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地形类型

1.运用比较法,辨识五种主要地形类型

的特点。

2.引导学生在地形图上判断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1.了解不同比例尺地图所承载信息的差异。

2.能根据所要查找的地理信息的性质,选取比例尺适当的专题地图。

3.学会用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1.运用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其承载信息量、范围的差异。

2.运用图例和注记,引导学生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3.以生产、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选取比例尺适当的专题地图查找地理信息,强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图意识,学会主动使用常用地图查找地理信息的习惯。

●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能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结合生产、生活实例,让学生说出电子地图、遥感地图等在外出旅行、科研、农业、工业、国防、防灾减灾等方面的应用。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

海洋和陆地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1.海陆分布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和数据,让学生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的比例。

2.运用地球仪、地图等,引导学生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

1.识别大陆、岛屿、半岛

2.记住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其地理分布,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1.用世界地图等资料,让学生识别大陆、岛屿、半岛。

2.运用世界地图让学生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其地理分布,大洲的分界线。

3.采用拼图、绘图等方法,加强学生的识记能力。

2.海陆变迁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用例子说明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1.列举海陆变迁的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并简要分析海陆变迁的原因。

2.运用实例,引导学生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海陆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科学观念及科学论证方法,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

运用“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多媒体材料等,引导学生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科学史,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

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名称及分布;说出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运用“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及主要山系的分布图”、“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引导学生说出世界著名山系,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名称及分布;说出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气候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1.气候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运用生产、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归纳、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学会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1.通过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引导学生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天气图。

2.运用简单天气图,引导学生说出某地某时的天气状况。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生活等实例,说明人类活动的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运用实例及多媒体,引导学生说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生活等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1.运用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等温线等概念。

2.运用“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看懂图例,估算某地气温值,比较两地气温差异,归纳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看懂图例,估算某地年降水量,比较两地年降水量差异,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1.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等,指导学生学会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2.运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或气候统计表)”,引导学生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描述气候特征。

3.主要气候类型

●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热带、亚热带、北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名称、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引导学生从纬度位置(热带、温带、寒带地区)和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内部)区域地理相对位置等方面描述某气候类型的分布,说出热带、亚热带、温带的九种气候类型的名称和分布。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1.运用实例,引导学生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对气候的影响。

2.运用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并比较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记住气温随海拔变化的规律。

运用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记住气温随海拔变化的规律。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运用生产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根据某地气候特征说明其对当地人类生产(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与生活(服饰、习俗、民居等)的影响(利弊两方面的影响)。

2.运用实例,从时间、空间的气候差异及气候异常变化等方面,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居民

内容课标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1.人口与人种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1.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2.了解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4.简要分析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

1.运用资料,引导学生归纳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2.运用图表资料,让学生比较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简要分析其原因。

3.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归纳世界人口的空间分布特点。

4.选择典型案例,简要分析其人口稠密或稀疏的主要原因。

●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1.了解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2.了解认识人口增长过慢或过慢带来的问题。

3.认识人口问题,形成科学的人口观。

1.列举实例或通过让学生收集材料、组织辩论人口“多”或“少”的利弊等方法,让学生认识人口的发展应与经济发展、自然环境等相协调。

2.通过介绍各国不同类型人口问题及相应的人口国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口问题。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1.记住世界三大人种的名称,了解其体貌特点。

2.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3.形成“人种是平等的”的观念。

1.通过图片观察,对比体貌方面的特征来引导学生说出三大人种的特点。

2.引导学生读图,指出某人种大范围集中分布的地区,并归纳其分布特点。

3.通过阅读相关材料,使学生了解环境对人种分布的影响。

4.列举实例,使学生形成“人种是平等的”的观念

2.语言和宗教

●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1.记住世界上主要的六种语言。

2.了解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1.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指出世界主要的六种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

2.引用数据或资料,引导学生说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1.记住世界三大宗教的名称。

2.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文化特点。

1.运用材料说出不同宗教信仰的文化传统及其区域差异。

2.通过比较建筑风格、服饰差异等来认识三大宗教。

3.指导学生读图,说出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

4.引导学生“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宗教文化”。

3.聚落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理解乡村和城市在生产方式和景观上的差别。

1.通过收集和比较景观图,描述乡村和城镇的差异。

2.通过图片展示,帮助学生了解乡村和城市的居民在生产方式上的主要区别。

3.利用图片比较,介绍同一地区在不同时期,乡村变城镇的过程。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了解聚落的概念。

2.理解聚落的形成、发展、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通过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聚落概念。

2.通过图片对比,引导学生描述聚落的形态特点。

3.利用图文资料列举实例,分析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因素。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1.了解世界著名文化遗产。

2.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1.图片展示世界文化遗产中著名的传统聚落,介绍其价值。

2.播放图片或视频,呈现不文明的、破坏世界文化遗产的现象或行为,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形成保护意识。

3.通过图文资料的介绍,让学生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意义。

地域发展差异

内容课标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通过实例,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1.了解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概念。

2.了解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划分标准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

3.运用数据和实例,认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1.通过生产和生活照片的对比,展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的差异。

2.通过实例,理解地域发展差异是由自然条件差异、开发历史的早晚、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差异造成的。

●运用地图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1.学会观察地图并描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主要集中分布的位置。

2.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3.了解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不是绝对的,而是变化。

1.指导学生阅读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分布图,描述两类国家的分布位置。

2.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3.通过案例介绍,让学生了解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不是绝对的,而是变化的,有些发展中国家在某方面的发展超越了发达国家,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信念。

●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1.了解国际经济合作的背景。

2.理解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3.了解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对世界经济增长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1.以跨国公司的生产为例,介绍经济全球化。

2、列举“南北对话”或“南南合作”案例,了解国际经济合作。

3、列举全球性亟需缓解问题(如全球变暖、臭氧空洞等),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认识区域

内容课标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1.认识大洲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1.了解大洲的概念

2.了解按照地理方位,对大洲进一步分区的方法。

3.学会从某大洲所处纬度范围、主要温度带,与重要纬线的位置关系来描述该大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范围。

4.学会从某大洲相对于某个大陆或大洋的位置关系(如方位、距离等)来描述该大洲海陆位置。

1.指导学生阅读大洲在世界的位置图,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学会迁移运用描述某一区域位置的方法。

2.运用地图等资料,让学生比较两个大洲的位置和范围的差异。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1.学会运用从地势(海拔、倾斜状况、起伏状况)、地形类型构成、地形分布状况方面,来归纳某大洲的地形、地势特征的方法

2.学会运用从气候的种类、空间分布及其结构、气候主要特殊点方面,来归纳某大洲的气候特点的方法。

3.学会运用从长度、流向、水网密度、分布形状(向心状、放射状、树枝状等)、流域面积、落差、河道宽窄深浅弯曲状况,来归纳河流水系特征的方法。

(注意大洲和某条河流的水系特点描述的侧重点不同)

4.学会归纳某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分析和理解其相互关系。

1.运用某大洲的地形图(地形剖面图)、气候资料图、水系分布图和其他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归纳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

2.运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综合分析某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之间的相互关系。

2.认识地区

●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1在地图中找出某地区的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大致范围以及主要国家和首都的方法。

2.学会从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大洲位置、海陆位置等)总结出该某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的方法,指出其在世界交通位置中的重要性。

1.运用某地区地形图、在世界中位置图、国家分布图等资料,引导学生读出该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

2.引导学生读图说出某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1.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上,学会运用从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高低等方面,来归纳某地区地势和地形特点的方法。

2.解释某地区地形地势特点与人口分布、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关系。

1.运用某地区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资料,引导学生归纳该地区地势和地形特征。

2.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学会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在各类气候图表上,学会运用从气候种类及其分布、空间结构、水热要素等方面归纳某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2.理解某地区气候特点对农业类型、分布、收成等农业生产方面,以及对人类饮食习惯、民居、服饰等生活方面的影响。

1.运用某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某典型城市多年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从气候种类、空间分布、主要气候类型水热时空组合特点等方面,归纳该某地区气候特点;

2.运用例分析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说出某地区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从有利和不利方面阐述气候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1.通过阅读地形图,分析某地区地形地势特点对河流流向,河流特征的影响,理解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河流与城市分布的关系。

2.学会说出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的利弊条件,理解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1.运用某地区地形、河流、城市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对河流流向、特征影响,理解地形与河流分布关系,河流与城市分布关系。

2.运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说明某地区河流特点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3.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从有利和不利方面阐述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1.在地图和其他资料中,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自然资源的名称和主要分布国家。

2.学会通过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出这些自然资源的生产、出口情况。

1.运用某地区自然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说出该地区较重要资源名称和主要分布国家。

2.运用统计资料、具体数字、出口路线图等引导学生归纳重要自然资源生产、出口情况。

●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理解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自然环境、旅游资源(自然或人文景观、民俗等)、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客源、交通、政策等方面。

1.结合某区域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旅游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2、收集某地区旅游的影像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学会运用资料来描述某地区衣食住行等风俗习惯,理解该地区文化习俗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选择某地区有趣的有关文化风俗情景材料、视频、照片等,引导学生描述该地区文化习俗。

2.引导学生分析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进行种族平等和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教育。

●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1.记住南、北极地区的范围、自然环境特点,各自代表动物的名称。

2.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并理解其含义。

3.认识极地考察和极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我国极地科考站建设以及到南北极考察时间并能简单分析原因。

1.运用南、北极地区冰雪世界的景观照片引导学生总结出两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并通过列表归纳和比较两地区自然环境特点上的不同。

2.通过世界极地探险、中国极地科考基地建设,极地地区资源分布、冰心探测等资料引导学生认识极地考察重要性,通过极地环境遭破坏、动物遭掠杀的照片引导学生认识极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认识国家

●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1.掌握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半球位置等方面描述某国家的地理位置的方法。

2.根据某国家的行政图,指出其领土组成,了解该国的首都名称及位置。

1.根据世界地图要求学生读取有效信息,描述某国家地理位置。

2.提供某国家的行政图,由学生指出其领土组成,说出该国的首都名称及位置。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1.学会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气候、地形、河流的基本特点。

2.从气候类型及其种类、空间分布、气候要素等方面概括某国家的气候特征。

4.从地形类型、分布、海拔高低及地表起伏状况等方面概括地形地势特征。

5.从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概括某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从长度、流向、支流数量等方面概括主要河流的水系特征。

1.运用某国家的地形图、地形剖面图、气候资料图、水系分布图和其他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归纳地形、气候、水文、水系的特点;

2.运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综合分析某国家的地形、气候、水系之间的相互关系。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在认识某国自然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其工业或农业的分布区、发展特点及成因,理解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1.以某些国家的典型工业为例,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引导学生简要分析工业区的分布与本国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的特点和分布的关系,体会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2.以某些国家的典型农业为例,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引导学生找出农业分布与地形、降水分布、河湖分布的对应关系,体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1.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况

2.集合某国实例,运用有关资料,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1.提供资料,引导学生感受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工业的差异。

2.结合某国家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