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电脑基本维护保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77154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笔记本电脑基本维护保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笔记本电脑基本维护保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笔记本电脑基本维护保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笔记本电脑基本维护保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笔记本电脑基本维护保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笔记本电脑基本维护保养.docx

《笔记本电脑基本维护保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笔记本电脑基本维护保养.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笔记本电脑基本维护保养.docx

笔记本电脑基本维护保养

笔记本电脑基本维护保养------电池篇                                 首页

电池(Batterty)

*当没有外接电源的情况下,倘若当时之工作状况暂时用不到PCMCIA插槽中的插卡,建议先将插卡移去以延长电池使用时间。

*室温(20-30度)为电池最适宜之工作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操作环境将降低电池的使用时间。

*在可提供稳定电源的环境下使用笔记本电脑时,将电池移去可延长电池寿命是不正确的。

就IBM,康柏,华硕而等而言,当电池电力满充之后,电池中的充电电路会自动关闭,并不会发生过充的现象。

*建议平均三个月进行一次电池电力校正的动作。

 

电池相关问题详解:

1、认识记忆效应?

电池记忆效应是指电池的可逆失效,即电池失效后可重新回复的性能。

记忆效应是指电池长时间经受特定的工作循环后,自动保持这一特定的倾向。

这个最早定义在镍镉电池,镍镉的袋式电池不存在记忆效应,烧结式电池有记忆效应。

而现在的镍金属氢(俗称镍氢)电池不受这个记忆效应定义的约束。

因为现代镍镉电池工艺的改进,上述的记忆效应已经大幅度的降低,而另外一种现象替换了这个定义,就是镍基电池的“晶格化”,通常情况,镍镉电池受这两种效应的综合影响,而镍氢电池则只受“晶格化”记忆效应的影响,而且影响较镍镉电池的为小。

在实际应用中,消除记忆效应的方法有严格的规范和一个操作流程。

操作不当会适得其反。

对于镍镉电池,正常的维护是定期深放电:

平均每使用一个月(或30次循环)进行一次深放电(放电到1.0V/每节,老外称之为exercise),平常使用是尽量用光电池或用到关机等手段可以缓解记忆效应的形成,但这个不是exercise,因为仪器(如手机)是不会用到1.0V/每节才关机的,必须要专门的设备或线路来完成这项工作,幸好许多镍氢电池的充电器都带有这个功能。

对于随身听这种电池需要串联使用的设备,即便是同一型号的电池内阻也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放电时,串连的两节(或多节)电池的放电水平是不一样的。

以我的随身听为例,随身听停止工作的电压大约在2v左右,但两节电池的终止电压一节为1.2v,另一节为0.8v。

对于长期没有进行exercise的镍镉电池,会因为记忆效应的累计,无法用exercise进行容量回复,这时则需要更深的放电(老外称recondition),这是一种用很小的电流长时间对电池放电到0.4V每节的一个过程,需要专业的设备进行。

对于镍氢电池,exercise进行的频率大概每三个月一次即可有效的缓解记忆效应。

因为镍氢电池的循环寿命远远低于镍镉电池,几乎用不到recondition这个方法。

建议1:

每次充电以前对电池放电是没有必要,而且是有害的,因为电池的使用寿命无谓的减短了。

建议2:

用一个电阻接电池的正负极进行放电是不可取的,电流没法控制,容易过放到0V,甚至导致串联电池组的电池极性反转。

2、电池需要激活吗?

回答是电池需要激活,但这不是用户的要做的事。

在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厂,锂离子电池在出厂以前要经过如下过程:

锂离子电池壳灌输电解液、封口、化成,就是恒压充电,然后放电,如此进行几个循环,使电极充分浸润电解液,充分活化,以容量达到要求为止,这个就是激活过程;分容,就是测试电池的容量选取不同性能(容量)的电池进行归类,划分电池的等级,进行容量匹配等。

这样出来的锂离子电池到用户手上已经是激活过的了。

我们大家常用的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也是如此化成激活以后才出厂的。

其中有些电池的激活过程需要电池处于开口状态,激活以后再封口,这个工序也只可能有电芯生产厂家来完成了。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电池厂出厂的电池到用户手上,这个时间有时会很长,短则1个月,长则半年,这个时候,因为电池电极材料会钝化,所以厂家建议初次使用的电池最好进行3~5次完全充放过程,以便消除电极材料的钝化,达到最大容量。

在2001年颁布的三个关于镍氢。

镍镉和锂离子电池的国标中,其初始容量的检测均有明确规定,对电池可以进行5次深充深放,当有一次符合规定时,试验即可停止。

这很好的解释了我说的这个现象。

那么称之为“第二次激活”也是可以的,用户初次使用的“新”电池尽量进行几次深充放循环。

3、前三次要充12小时吗?

这个问题是紧扣上面的电池激活问题的,姑且设出厂的电池到用户手上有电极钝化现象,为了激活电池进行深充深放电循环3次。

其实这个问题转化为深充是不是就是要充12个小时的问题。

答案是不需要充12小时。

早期的镍氢电池因为需要补充和涓流充电过程,要达到最完美的充饱状态,可能需要5个小时左右,但是也是不需要12个小时的。

而锂离子电池的恒流恒压充电特性更是决定了它的深充电时间无需12个小时。

对于锂离子电池有人会问,既然恒压阶段锂离子电池的电流逐渐减小,是不是当电流小到无穷小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深充。

电池恒压阶段电流减小对时间的曲线,可以用1/x的函数方式接近于零电流,实际测试时因为锂离子电池本身存在的自放电现象,这个零电流是永远不可能到达的。

以600mAh的电池为例,设置截至电流为0.01C(即6mA),它的1C充电时间不超过150分钟,那么设置截至电流为0.001C(即0。

6mA),它的充电时间可能为10小时---这个因为仪器精度的问题,已经无法精确获得,但是从0.01C到0.001C获的容量经计算仅为1.7mAh,以多用的7个多小时来换取这仅仅的千分之三不到的容量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

何况,还有其它的充电方式,比如脉冲充电方式使锂离子电池来达到4.2V的限制电压,它根本没有截止最小电流判断阶段,一般150分钟后它就是100%充饱了。

许多手机都是用脉冲充电方式的。

所谓恒压阶段电流减小其真正的目的就是逐渐减小在电池内阻上因充电电流而产生的附加电压,当电流小到0.01C,比如6mA,这个电流乘与电池内阻(一般在200毫欧之内)仅为1mV,可以认为这时的电压就是无电流状态的电池电压。

4、充电电池有最佳状态吗?

有一种说法就是,充电电池使用得当,会在某一段循环范围出现最佳的状态,就是容量最大。

这个要分情况,密封的镍氢电池和镍镉电池,如果使用得当(比如定期的维护,防止记忆效应的产生和累计),一般会在100-200个循环处达到其容量的最大值,比如出厂容量为1000mAh的镍氢电池用了120次循环后,其容量有可能达到1100mAh。

几乎所有的日本镍氢电池生产商的技术规格书中描述镍基电池的循环特性的图上都能看到这样的描述。

对于液态锂离子电池,却根本不存在这样一个循环容量的驼峰现象,从锂离子电池出厂到最终电池报废为止,其容量的表现就是用一次少一次。

对锂离子电池做循环性能的时候也从来没有看到过有容量回升的迹象。

值得一提的是,锂离子电池更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表现不同的性能,在25~40度的环境温度会表现其最好性能,而低温或高温状态,性能就大打折扣了。

要使你的锂离子电池充分展现它的容量,一定要细心的注意使用环境,防止高低温现象,比如手机放在汽车的前台上,中午的太阳直射很容易就可以使其超过60度,北方的用户的电池待机时间,同等网络情况下,就没有南方的用户长了。

5、真的是充电电流越大,充电越快吗?

对于恒流充电的镍基电池,可以这么说,而对应锂离子电池,这个是不完全正确的。

对于锂离子电池的充电,在一定电流范围内(1.5C~0.5C),提高恒流恒压充电方式的恒流电流值,并不能缩短充饱锂离子电池的时间。

6、循环充放电一次就是少一次寿命吗?

循环就是使用,我们是在使用电池,关心的是使用的时间,为了衡量充电电池的到底可以使用多长时间这样一个性能,就规定了循环次数的定义。

实际的用户使用千变万化,因为条件不同的试验是没有可比性的,要有比较就必须规范循环寿命的定义。

国标如是规定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测试条件及要求:

在25度室温条件下以恒流恒压方式1C的充电制度充电150分钟,以恒流1C的放电制度放电到2.75V截止为一次循环。

当有一次放电时间小于36分钟时试验结束,循环次数必须大于300次。

解释:

A这个定义规定了循环寿命的测试是以深充深放方式进行的

B规定了循环寿命按照这个模式执行后必须超过300次以后容量仍然有60%以上

同样,对于镍氢和镍铬电池,一般厂商都注有充电次数,也是这个原因。

7、电池容量越高越好吗?

不同型号(特别是不同体积)的电池,他的容量越高,提供使用的时间越长。

抛开体积和重量的因素,当然容量越高越好。

但是同样的电池型号,标称容量(比如600mAh)也相同,实际测的初始容量不同:

比如一个为660mAh,另一个是605mAh,那么660mAh的就比605mAh的好吗?

实际情况可能是容量高的是因为电极材料中多了增加初始容量的东西,而减少了电极稳定用的东西,其结果就是循环使用几十次以后,容量高的电池迅速容量衰竭,而容量低的电池却依然坚挺。

许多国内的电芯厂家往往以这个方式来获得高容量的电池。

而用户使用半年以后待机时间却是差得一塌糊涂。

民用的那些AA镍氢电池,一般是1400mAh,却也有标超高容量的(1600mAh),道理也是一样。

8、充饱的电池进行存储好吗?

镍氢电池和镍镉电池几乎没有存储后电量减少的现象,长期存储的镍基电池在进行几个深充深放以后就可以恢复其原始容量了。

锂离子电池有一个特性非常不好,就是锂离子电池的时效(或称老化,老外称为aging),就是锂离子电池在存储一段时间后,即使不进行循环使用,其部分容量也会永久的丧失,这是因为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从一出厂就已经开始了它的衰竭历程。

不同的温度和电池充饱状态,其时效后果不同,以下数据摘自参考文献[1],以容量的百分比形式列出:

存储温度--40%充电状态-------100%充电状态

0度-------98%(一年以后)-----94%(一年以后)

25度------96%(一年以后)-----80%(一年以后)

40度------85%(一年以后)-----65%(一年以后)

60度------75%(一年以后)-----60%(3个月以后)

由此可见,存储温度越高和电池充的越饱,其容量损失就越厉害。

所以不推荐长期的保存锂离子电池,反之,厂家应该象对待腐烂的食物一样将其回收。

用户要密切留意电池的生产日期。

9、充电器充满指示灯亮了以后在多充一个小时有用吗(有的充电器是指示灯灭,如三洋……正充电呢,看不到型号=_=)

指示灯只是一个指示,真正充饱与否在于充电器对电池充电过程的控制和判断。

以4.2V的锂离子电池为例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是控制,控制对电池的输出是先恒流,后恒压(电流逐渐减小)。

大部分锂离子电池充电器都是这种控制方式,而镍氢和镍铬的新式充电器,如三洋,也是用这种方式。

但有些低价充电器,像我身边很多人在用的劲牛003,则只是恒流,没有电压截止判断。

然后是判断,判断电流小于某个电流值时,显示绿灯,因为模数转换的精度和本身的电压精度是受限制的,此时显示绿灯,那么电池确实离它真正的充饱还有约10%不到(不同品牌和算法,结果不同)。

现在的问题是充电器接下去在干什么:

A。

如果接下去,充电器彻底关断充电回路,没有继续进行恒压充电,那么在座充上再放置10个小时也是于事无补。

许多的充电器设计方案就是这样的,比如TI(德州仪器)的BQ2057系列充电芯片,linear(凌特)的LT1800系列都是如此。

B。

充电器继续进行恒压充电,并严格控制电压不超出4.2V,无疑再多充一个小时,确实可以增加电池的容量。

C。

充电器继续充电,但是它的电流控制很糟糕,不小心就使电池超出了4.2V,而且继续往上跑。

因为锂离子电池不能吸收任何过充。

持续对电池施加电流,就会造成这个后果,那么过充就发生了。

这个当然是设计不好的充电器,比如常见的即可充锂离子电池又可充镍氢电池的十几块钱的“蛋充”。

D。

还有一种充电管理芯片,比如maxim(美信)的1679芯片,与许多手机充电管理相同,它采用脉冲方式充电,它在显示绿灯的时候,就是锂离子电池已经100%充饱了,当然再放置一个小时,它也不会过充,显然又是在做无用功。

用户实际上不知道指示灯亮了以后充电器到底在干什么,A或B或D,都有可能,说明书不写这些东西的。

排除不合格的充电器,我们其实应该相信合格和原装的座充,指示灯亮着的话,为什么不取下来用呢?

这对用户实际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充的不饱又不影响循环寿命(如上第7点所述),95%的容量也是可以接受的。

除非有爱好者能深入分析自己的座充到底是以那种方式的在充电,否则还是亮灯后就取下来用吧。

10、一些与充电器和电池本身有关的问题

环境温度对电池性能有何影响?

在所有的环境因素中,温度对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影响最大,在电极/电解液界面上的电化学反应与环境温度有关,电极/电解液界面被视为电池的心脏。

如果温度下降,电极的反应率也下降,假设电池电压保持恒定,放电电流降低,电池的功率输出也会下降。

如果温度上升则相反,即电池输出功率会上升,温度也影响电解液的传送速度温度上升则加快,传送温度下降,传送减慢,电池充放电性能也会受到影响。

但温度太高,超过45,会破坏电池内的化学平衡,导致副反应。

过充电的控制方法有哪些?

为了防止电池过充,需要对充电终点进行控制,当电池充满时,会有一些特别的信息可利用来判断充电是否达到终点。

一般有以下六种方法来防止电池被过充:

1峰值电压控制:

通过检测电池的峰值电压来判断充电的终点

2dT/dt控制:

通过检测电池峰值温度变化率来判断充电的终点

3T控制:

电池充满电时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会达到最大

4-V控制:

当电池充满电达到一峰值电压后,电压会下降一定的值

5计时控制:

通过设置一定的充电时间来控制充电终点,一般设定要充进130%标称容量所需的时间来控制

6TCO控制:

考虑电池的安全和特性应当避免高温(高温电池除外)充电,因此当电池温度升高60时应当停止充电

什么是过充电?

对电池性能有何影响?

过充电是指电池经一定充电过程充满电后,再继续充电的行为。

由于在设计时,负极容量比正极容量要高,因此,正极产生的气体透过隔膜纸与负极产生的镉复合。

故一般情况下,电池的内压不会有明显升高,但如果充电电流过大,或充电时间过长,产生的氧气来不及被消耗,就可能造成内压升高,电池变形,漏液,等不良现象。

同时,其电性能也会显着降低。

什么是过放电?

对电池性能有何影响?

电池放完内部储存的电量,电压达到一定值后,继续放电就会造成过放电,通常根据放电电流来确定放电截止电压。

032C-2C放电一般设定1.0V/支,3C以上如5C或10C放电设定为0.8V/支,电池过放可能会给电池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特别是大电流过放,或反复过放对电池影响更大。

一般而言,过放电会使电池内压升高,正负极活性物质可逆性受到破坏,即使充电也只能部分恢复,容量也会有明显衰减。

不同容量的电池组合在一起使用会出现什么问题?

如果将不同容量或新旧电池混在一起使用,有可能出现漏液,零电压等现象。

这是由于充电过程中,容量差异导致充电时有些电池被过充,有些电池未充满电,放电时有容量高的电池未放完电,而容量低的则被过放。

如此恶性循环,电池受到损害而漏液或低(零)电压。

笔记本电脑基本维护保养------键盘篇                                        首页

键盘(Keyboard)

*在操作笔记本电脑时建议不要配带手表或手链打字,以避免在操作中对键盘及外壳造成磨损。

*累积灰尘时,可用小毛刷来清洁缝隙,或是使用一般用于清洁照相机镜头的高压喷气罐,将灰尘吹出,或使用掌上型吸尘器 来清洁键盘上的灰尘和碎屑。

*清洁表面,可在软布上沾上少许中性清洁剂,在关机的情况下轻轻擦试键盘表面。

 

常见问题:

1、IBM本本,重装系统后,中间键不可用?

未装驱动:

UNAV。

2、IBMT系列本本,键盘数字键不可用?

用SHIFT+NUMLOCK打开数字键盘。

3、T23、T30键盘拆法?

卸去背面两颗螺丝,翻起屏幕,把键盘往上方推动,从下向上翻起即可。

4、T40、T41、T42键盘拆法?

卸去背面四颗3号螺丝,把键盘往上方推动,从下向上翻起即可。

 

键盘的处女情结

键盘的手感是个有些主观的指标,网上经常可以看到众玩家争论到底什么机器的键盘手感比较好,实际上在我们看来,对键盘手感的评价就好像一个人性格的形成那样,初次的接触和感受会对以后的标准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个人最早的时候用什么机器,以及接受的言论和观点,都会对他日后判断键盘手感有很大的影响力。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键盘“处女情结”。

另外,键盘手感其实也和目前所使用的机器有关,当试用一款新机器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会不自觉的将新机器和自己熟悉的机器手感进行比较,因此,除非差距实在是太远,否则往往是比较倾向于自己熟悉的机器的。

所以,除非你已经有过使用许多机器的经验,或者能看懂对一般用户来说仿佛天书的键盘指标,否则你难以建立起比较公正的键盘手感标准。

既然如此,其实不必过分追逐别人口中的键盘优越感,只要用你自己的双手感受一阵子,你觉得OK就OK。

这个丫鬟叫键盘

在笔记本电脑中键盘是成本比较低的部件,就大批量采购成本而言,相比起CPU动辄200美金以上的身价,最贵最好的全尺寸笔记本键盘也不过是15美金上下(大多数情况下只有苹果舍得用这样的键盘),知名度很高的ThinkPad键盘连指点杆鼠标也不过10~12美金上下,最便宜的笔记本电脑键盘只要3美金左右,大多数笔记本电脑使用的键盘在3到7美金的范围。

当然,对于那些特殊设计(例如尺寸特别小或者键帽特别)的键盘又当别论。

如果把CPU比做小姐,那么键盘的地位只是丫鬟,再美再善解人意,也不能盖过小姐的风头,虽说一块好的键盘可以为机器锦上添花,但实际上键盘在笔记本中的地位是甜点,不是主菜,消费者“迎娶机器”也很少是冲着键盘来的,这样的环境下大多数厂商自然也就顺应潮流,尽量降低键盘的成本,尤其是追求低廉价格的X999级别机器,更是只要选择能用的键盘便可以了。

那么,键盘到底要怎样才算好?

影响键盘手感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影响键盘手感的因素

可以被主观判断的键盘手感要素有五:

1.键距:

标准台式机键盘的键距是19~19.5mm,这样的键距也被称为“全尺寸”或者“标准键盘”,在笔记本电脑中,受机身大小的限制,通常至少要12.1英寸普通屏幕机器才能做到全尺寸的键盘,而且这种“全尺寸”只是对字母和数字键而言,至于其他F1~F12,PageUp/PageDown等辅助按键通常是作成比较小的尺寸以节约空间。

至于屏幕尺寸更小的机器,一般还要将字母和数字键的键距进一步减少才能顺利安装在主机上。

下图是全尺寸键盘和17mm键距键盘的大小对比,大小差别悬殊:

当键盘键距低于19mm的时候,击键的手感就会受到影响,如果进一步缩小到17mm以下,那么习惯了全尺寸键盘的用户会需要适应一段时间才能准确操作。

如果键距小到15mm以下,那么很多成年人的手指都无法正常击键。

因此,笔记本最好的键距应该是19mm,在17mm左右则要实际尝试自己是否能适应,15mm以下的键盘实际上已经不适合大多数人使用。

2.键程:

指按键按下时可以下沉的行程,一般来说这个行程至少要有2.5mm以上,但键程的高度直接影响整个键盘的高度,并且进一步影响到整机的厚度,因此许多超轻薄机器的键程实际上只有1.5~2mm。

键程长的机器能给用户接近台式机键盘的感受,如果键程比较短,那么用户击键时就会感觉键盘的反弹比较“硬”,说得夸张一点就好像是在击打一块石板,时间长了就容易感到疲倦。

键程的大小主要是由键盘支架高度和回弹橡胶的有效压缩范围决定的:

 

3.回弹:

这是个比较主观的因素,指键帽在击键时的阻尼手感,各位可以相像一下敲打一团棉花和敲打腿部肌肉的感觉有怎样的差异,回弹和键程是息息相关的,不同的键程有自己最合适的回弹,如果回弹太弱,那么击键手感就显得空虚,有一种松垮垮的感觉,如果回弹太强,那么就会令击键的力度增加,时间长了容易疲倦。

一个设计优良的键盘甚至要在键帽下压的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回弹。

回弹和键程如果配合得宜,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轻薄机器因为键程较短而带来的手感不足,例如IBM的X系列轻薄机器键程实际上是比较短的,但通过回弹的良好配合,获得了相当接近键程长的T系列机器的手感,类似的情况还有苹果的PowerBook,实际上键程一般,但手感也不错,合适的回弹再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4.键帽:

一个键盘的高度实际上是由底板,薄膜电路层,支架和键帽加起来的总和,当为了保持一定的手感和强度,其他部分难以缩减的时候,一个最常见的办法就是缩减键帽的厚度,将它变得扁平,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键盘的总体高度,但是这样的缩减将带来副作用,就是键帽的击键手感会下降,请看一下自己身边的台式机键盘,键帽顶部都有一定程度的下凹,这样当击键的时候手指会落入下凹中,令指尖均匀承受压力,在笔记本上,本来这样的下凹就已经变得有些小,如果再进一步扁平键帽,就会令键帽顶部的下凹接近于消失,这种键盘在击键时就特别容易令指尖集中受力,很容易疲倦。

下图中左为扁平的键帽,右为保持下凹的键帽:

另外,廉价的键盘通常使用的键帽材质都比较薄,这样在击键的时候就容易出现比较虚浮的感觉,击键到底时的响声也会比较大,而优质的键帽会用比较厚的材料,这样就能令击键手感沉实,击键到底的时候响声也会比较小。

5.底板:

不管键帽,支架,回弹,键程和键距多么出色,整个键盘还是需要一个稳固的底面来支撑,在笔记本电脑中,出于轻薄的考虑不能使用台式机那样厚重的底盘,因此笔记本电脑都是以单张的金属薄板作为支撑兼键帽支架的安装面,如果你有机会拆下过笔记本的键盘,你会发现它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弯折,因为通常这张金属薄板的厚度只有0.5~0.6mm,强度自然不可能很高。

当然也有些厂商会为了追求键盘手感而宁可牺牲厚度和重量,例如下图是SONYA系列的键盘底板,采用双层金属薄板冷压而成,自身就有比较好的强度:

除了键盘底板本身的强度,机身对键盘底板的支撑也很重要,最完善的做法是在整个键盘下方作出一个承托的凹槽,键盘落户其中,可以得到很稳固的支持,但这样通常会牺牲整机的厚度和重量:

最常见的方法则是在机身中对应键盘底板的位置设置一些支承点,可以为键盘主要的部分提供支撑,如果支承点设计得好,也能获得稳固的键盘手感,这样可以免去整个承托凹槽带来后厚重缺点,但这种方法通常的缺陷是在键盘四角附近会有轻微的下陷:

通过本文,大家应该了解到一款键盘是好还是不好,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机器本身的定位而决定的,对于以低价或者时尚作为卖点的机器,键盘手感根本不是它们的主要卖点,只有那些为工作设计,而且卖在中等价位以上的机器,才可能装备好的键盘。

再者,在缺乏准确参数和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对同样一款键盘的感觉也是因人而异,当我们描述一款机器键盘“手感”优良的时候,其实只是在说你必须用自己的手才能感受到,如果“手感”优良是源于“听说”,“视觉”判断,或者主观“猜测想像”,都只说明其实想像力已经压倒了真实的感受,如此的手感优良,实在是不要也罢。

笔记本电脑基本维护保养------光驱篇                                                首页

光驱(CD-ROM)

*在读盘过程中尽量保持光驱处于平稳位置,以避免高速转动的盘片对光驱造成意外损伤。

请双手并用将光盘放入光驱中,一 手托住CD托架另一手将CD盘确实固定,以避免CD托架变形。

*在关机前取出光盘,以避免在移动过程中意外损伤光头。

*使用专用光驱清洁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