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含说课稿反思.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7466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含说课稿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含说课稿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含说课稿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含说课稿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含说课稿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含说课稿反思.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含说课稿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含说课稿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含说课稿反思.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含说课稿反思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程标准】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讲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分析出各自的影响。

归纳魏蜀吴三个政权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两次战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学习重难点】

重点:

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歌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教师:

在东汉末年,为什么会涌现出像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

他们都有什么样的作为?

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从这一课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吧。

第16课 三国鼎立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展示:

一、官渡之战

教师:

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就要了解东汉末年的境况。

展示: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问题:

这反应了一种什么社会情况?

生试说。

教师:

长期混战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那么,是谁顺应历史的潮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

(曹操)

展示:

曹操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以统一天下为己任,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用诗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怎样的志向?

(怀有雄心壮志,想要统一天下)

探究:

曹操要统一天下,必先统一北方,为实现其远大志向,曹操做了哪些准备?

提示:

政治上:

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重视人才;

农业生产上:

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展示:

《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形势图》

问题:

在北方的各派军阀中,能与曹操相抗衡的是谁呢?

(袁绍)

随着曹操势力的壮大,曹操与袁绍展开了决战,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

展示:

教材“官渡之战示意图”,认真读图,哪位同学能叙述一下官渡之战的大致过程?

学生对照地图叙述战争过程,

战争的各个要素时间:

地点:

双方:

过程:

结果:

影响:

答案:

官渡之战:

公元200元,袁绍与曹操,曹操打败袁绍,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过渡:

在官渡之战后,曹操又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此时,如果你是曹操,统一北方后,你会有何打算呢?

(统一全国)

展示:

二、赤壁之战

教师点拨:

曹操想统一全国,此时的天下大势如何呢?

(出示天下大势图)

问题: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的主要对手有谁?

(刘备、孙权)

教师:

提到刘备,曹操评价他说: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就是说,天下看得起的只有刘备和他自己。

提到刘备,自然而然会想到谁?

(诸葛亮)

鼓励生讲述三顾茅庐的故事。

教师:

曹操的另一对手是孙权。

他评价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手下主要将领都有谁?

(周瑜等)关于周瑜,我们一起来听听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播放课件和音频)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教师:

周瑜少年得志,是赤壁之战的关键人物。

大家再观察地图,此时天下这三方势力中谁最强大?

(曹操)面对曹军的进攻,孙权和刘备该怎么办?

(联合起来)孙权和刘备在诸葛亮的积极斡旋之下,决定联合起来对抗曹军,于是就发生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展示: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学习“赤壁之战”,并讲述赤壁之战的经过。

学生讲述

教师:

曹操打败袁绍、基本统一北方后,举兵南下,想一举统一全国,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

刘备派诸葛亮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孙权命令周瑜为主将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刘备军队共约五万人迎击曹军。

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

曹军将士为北方人,不习水战,于是将战船首尾相连,等待时机发动决战。

周瑜采纳部将黄盖的火攻计,令人写书信给曹操诈降,曹操中计。

这天,黄盖率船乘风驶向曹军。

曹军战船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率部北退,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赤壁决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教师点拨:

谁知道赤壁之战前后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评。

思考:

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在描写赤壁之战时有“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

但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

你如何来看待这种不同?

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尝试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适当点拨,并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分析)

我们应该认识到文学作品大多是从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性格出发,在大体不违背历史现实的情况下进行的虚构,和历史现实是有区别的。

战役

时间

双方

兵力

结果

作用

官渡

之战

200年

袁绍

曹操

10万

3万-4万

曹操以少胜多

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赤壁

之战

208年

曹操

孙权

刘备

20多万

约5万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探究:

对比表格中两次战役的异同,知道都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并且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是曹操,但结局却不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

(提示:

可以分别从两次战争中交战双方去分析)

学生1:

官渡之战袁绍骄傲轻敌;而赤壁之战中曹操骄傲轻敌。

学生2:

两次战争曹操的地位不一样,官渡之战中曹操实力弱,能够听取他人意见;赤壁之战中曹操实力强大,骄傲轻敌,不听别人意见。

教师:

官渡之战中,曹操处于劣势,袁绍自以为兵多将广,骄傲轻敌,不虚心听取部下意见,而曹操却虚心听取了许攸的建议,采用了正确的战术打败袁绍;而到了赤壁之战中,曹操兵多将广,处于优势,但是骄傲轻敌,而孙刘联军却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联合起来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所以轻易地打败了曹操。

设问:

曹操在两次战役中的经历给同学们带来哪些启示?

得出:

“骄兵必败”的结论。

教师:

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北方,巩固实力,孙权和刘备也分别在江东和西南地区发展自己的力量,每个政权都暂时还不具备统一全国的能力,这样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展示:

三、三国鼎立

1.建立

思考回答:

一个政权的建立要从哪些方面去学习?

(时间、建立者、都城)

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自制关于三个国家建立情况的表格: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2

教师:

魏国的建立者是曹丕不是曹操;220年魏国建立,东汉结束。

2.发展

教师: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以后,为了积蓄力量消灭对方,每一个政权都致力于恢复和发展自己的经济,最后我们简单地了解一下三国时期的治理与开发。

设问:

三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情况怎样?

生试说。

展示: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开发江东,发展海外贸易;

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强调:

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卫温曾经到达夷洲,即今天的中国台湾。

由此可见,台湾自古以来就与大陆有紧密的联系,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探究: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学生发表见解。

教师:

总的来说,三国鼎立是从分裂到统一的过渡、转变时期,为西晋的短期统一乃至隋朝的大一统奠定基础,从这个角度看它是历史的进步。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关于本课时内容,我们可以用数字来概括。

一种局面:

三国鼎立

两场战役: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三分天下:

魏蜀吴

四个人物:

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

 

第16课三国鼎立说课稿

我的说课内容主要包括五大方面:

一、教材分析二、学生分析三、教学目标四、教法学法五、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们来进入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副板板书)在这一部分,我主要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认真分析。

首先来看我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把握: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三国鼎立》是初中历史第一册第16课的内容。

它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基础,因此本课内容在教材中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十分重要。

在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之后,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接下来,我们进入说课的第二大部分: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七年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较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也容易呈现出单一和片面的特点。

但由于三国故事家喻户晓,有关三国的网络游戏也很流行,学生学习起来会兴趣浓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将学生课外已有的历史知识和教材的新知识结合起来,选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基于上面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这也就是我今天说课的第三大部分。

三、教学目标

首先,来说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和历史作用;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其次,来说能力目标:

通过对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再次,来说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让学生明白,能在历史人物身上学习到他们的优秀品质,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虚心好学的良好品质!

为了实现我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选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也就是我今天说课的第四大部分。

四、教学方法

基于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采用了三大教法:

1.直观演示法

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资料,选用恰当的图片,资料等手段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探究讨论法

这种方法主要根据教材内容,通过创设情景,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鼓励学生发言,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

3.讲授法

直观演示和探究讨论可以使课堂生动,但如果度把握不好,也容易喧宾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重点难点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恰当适时的总结讲解也必不可少,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有效的理解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

以上是我对教学方法的阐述,接下来进入说课的最后一部分说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这一板块又包括五大部分:

1、导入新课2、讲授新课3、课堂小结4、课后练习5、板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导人新课,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本节课主要包括三部分: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我来一一阐述下教学安排:

1.官渡之战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东汉末年割据形势图》,了解背景;接着播放《官渡之战》录像,增强教材的直观性;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寻找落实知识点(时间、交战双方及结果);最后让学生动脑动口,讨沦“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并注意落实明确答案。

2.赤壁之战

(1)播放《赤壁之战》录像;

(2)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寻找落实知识点(时间、交战双方及结果);(3)学生表演自编小剧本“三顾茅庐”和“隆中对”;(4)学生分组讨论孙刘胜利而曹操失败的原因,然后由老师来完善;(5)教师展示戏曲舞台上的曹操扮相,让学生试着评价曹操,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以及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3.三国鼎立的形成

(1)学生阅读教材,然后依据《三国鼎立形势图》,讲述三国鼎立形成的情况;

(2)结合三国经济发展的情况,让学生讨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老师注意完善补充;(3)让学生结合《三国鼎立》形势图,设计制作三国鼎立示意图,教师注意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

(三)课堂小结

1.利用歌谣小结:

200年官渡战,曹统北方基础奠;

208年赤壁战,孙刘抗曹鼎局现;

三国曹魏吴蜀汉,曹丕孙权刘备建;

各国经济争发展,卫温乘船到台湾。

2.依据内容概括总结:

①一种局面:

三国鼎立;

②两大战役: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③三国鼎立:

三国名称和都城;

④四个人物:

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

⑤五个时间:

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2年。

(四)巩固练习

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可以设计一套练习题,利用多媒体制作成知识树,让学生摘知识树上面的果实。

(五)说板书设计

讲完课后可以让学生设计板书,或者教师自己设计。

 板书设计

军阀混战

东汉末年

袁绍

曹操

200官渡战

统一北方

(曹操)

刘备+孙权

208赤壁战

魏(曹丕)220洛阳

蜀(刘备)

221成都

吴(孙权)222建业

三国鼎立

 

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大部分。

在战争篇中首先让学生结合探究自主学习,然后通过两次战争表格来检测学生预学效果,通过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果,引导学生谈论、分析曹操胜败的原因,并谈出自己的感悟,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于曹操,我通过真假曹操的辩论,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人物的评价,教会学生评价人物要全面。

总体上说,本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学生已有的课外知识和教材的知识有机整合,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获取资料的能力,努力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氛围,把学习历史知识与学习生活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在本节课中学生积极投入,思维活跃,效果较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是学生讨论、分析问题的深度不够,有待进一步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