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玉门市四十里井大理岩矿详查设计概要.docx
《甘肃省玉门市四十里井大理岩矿详查设计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玉门市四十里井大理岩矿详查设计概要.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玉门市四十里井大理岩矿详查设计概要
甘肃省玉门市四十里井大理岩矿
详查设计
玉门市国土资源局
二0一五年三月
甘肃省玉门市四十里井大理岩矿
详查设计
提交单位:
玉门市国土资源局
编写单位:
新疆德合勘查技术有限公司
单位负责人:
钱富民
总工程师:
姚武
项目负责:
刚志刚
编写人员:
刘会军
提交时间:
二0一五年三月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目的任务
为加快甘肃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推动矿业开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玉门市国土资源局拟对该区投资进行地质详查工作。
经与新疆德合勘查技术有限公司洽谈,将《甘肃省玉门市四十里井大理岩矿详查》项目委托给新疆德合勘查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地质勘查,初步估算控制的资源储量,为下步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一、任务与要求
工作任务:
在充分收集、分析、研究详查区一带已有地质、矿产、物探、遥感等资料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运用合理、有效的综合找矿、评价手段,针对矿(化)点进行大比例尺地质测量,利用槽探、钻探等手段进行揭露、验证,以硅灰石为主要矿种,查明其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类型、分布规律及成矿远景;查明矿体形态、规模、产状和矿石质量;了解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情况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初步估算控制的资源储量,为下步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要求依据国家《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以及其它有关固体矿产地质编录、采样、资料综合整理规范规定开展该区详查工作及编制地质报告。
二、主要实物工作量
1:
10000地质地质测量5.29平方千米
1∶2000地质剖面2.3千米
钻探1000米
槽探4000立方米
各类样品820件
基本化学样800件
白度样5件
小体重样5件
薄片样10件
总费用:
290.51万元
二、工作周期及预期成果:
工作期限为2015年4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工作周期为一年。
于2015年12月底提交《甘肃省玉门市四十里井大理岩矿详查报告》(送审稿)及相应图件。
第二节位置与交通
一、交通位置
玉门市四十里井大理岩矿位于玉门市49°方向,路程约87.48km处,属玉门市管辖。
地理坐标:
东经97°42′35″-97°45′20″;北纬40°46′22″—40°47′51″。
中心坐标:
东经97°43′57.5″;北纬40°47′6.5″,面积约5.29平方千米。
从玉门市出发,沿G312线行至黄闸湾,向东北行进约70km处,即可抵达详查区,交通便利。
(见图1)
第三节地理、经济概况
详查区属低山丘陵地形,山势低缓,地势西高东低,地山体走向大致呈东西向展布。
海拔1500m—1630m,相对高差区间值为20m—50m。
详查区内沟谷发育,多成北西向或东西向分布,沟谷弯曲且开阔。
无明显阶地。
区内沟谷全为干沟。
仅在雨季暴雨过后有暂时性瞬间洪流。
全区井泉极少,且水量小,有异味,不宜饮用,饮用水由玉门镇和低窝铺提供。
详查区属大陆性半沙漠气候,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温差大,日照充足,气候干燥。
根据安西气象站,野马街气象站历年来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4-6℃,最高气温37.3℃,最低气温-28.3℃。
区内常年多风,平均风速为4.9m/s,最大风速可达26m/s。
风向多受季节控制,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风和北风,秋季相对平静。
年均降水量为78.9mm,年蒸发量3130.9mm。
7-8月份为雨季,10月份开始降雪,11月至翌年的3月为冰冻期,冻土深度为132-224mm,4月份开始解冻。
详查区为牧区,因水资源匮乏,植被不发育,仅在旧井、四十里井二处有较为固定的放牧点。
离详查区最近的居民点,是黄花营农场。
区内生产力水平低,经济不发达,一切生活、生产物资及生活用水由玉门市及黄闸湾乡供给。
第四节矿业权设置情况
该详查区为玉门市国土资源局申请矿权面积为0.0746km2的外围调查区。
其面积为5.29km2,勘查单位:
新疆德合勘查技术有限公司,其详查区拐点坐标见表1-1
矿权外围拐点坐标表1-1
拐点编号
经纬度坐标
西安80坐标
东经
北纬
X
Y
1
97°42′35″
40°47′06″
4517599.141
33391102.897
2
97°44′59″
40°46′22″
4516184.669
33394445.385
3
97°45′20″
40°47′06″
4517548.236
33394964.162
4
97°42′56″
40°47′51″
4518963.056
33391621.944
第二章以往地质工作
一、以往区域地质工作
1、详查区大规模地质工作开始于解放后,相继有玉门石油管理局、甘肃省地质局马鬃山地质队、祁连山队、区测队、水文队、地质部水文地质研究所、二机部182队等单位进行过有所侧重的地质矿产普查工作。
2、1966年和1969年甘肃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测量队分别开展了K-47-(32)(玉门镇幅)及K-47-(26)(后红泉幅)1:
20万区域地质调查,对普查区地层、侵入岩、构造以及矿产进行了调查,为以后进一步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奠定了基础。
3、1990年甘肃省地质矿产局酒泉地质矿产调查队十八分队开展了K-47-111-D(旧井幅)及K-47-112-C(四十里井幅)1:
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详查区地层、侵入岩、构造以及矿产进行了调查,为以后进一步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奠定了基础。
4、2009年年甘肃省地质矿产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编制了1:
25万《甘肃省花海幅建造构造图》,对区内地质、构造、侵入岩进行清理,为以后工作提供了更合理的基础地质资料。
5、2011年受玉门市国土局委托,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编写了《甘肃省玉门市四十里井脉石英矿普查报告》。
二、以往详查区地质工作
2014年10月,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受玉门市国土资源局委托,对甘肃省玉门市四十里井大理岩矿开展地质普查工作。
在工作区开展了1:
2000地质草测0.0746平方千米,1:
1000勘探线剖面0.79千米,各类样品共计63件。
通过上述工作,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有:
1、通过1:
2000地质草测,大致查明了普查区地层、构造特征。
2、大致查明了矿体岩性、规模、产状、分布范围;
3、初步了解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影响矿床开采的主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对矿床开发的经济意义进行了概略研究,为工作区总体规划提供了地质资料。
4、通过资源量估算,共求得[333+(334)?
]类型矿石资源量约为86.12万t,平均品位54.87%,其中333类型矿石资源量为66.81万t,平均品位54.88%;(334)?
类型矿石资源量为19.31万t,平均品位54.87%。
剥采比为0.373:
1。
第三章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
第一节区域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
工作区处于塔里木陆块区-敦煌陆块-敦煌基底杂岩隆起。
详查区地层属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中、南天山-北天山地层区,马鬃山地层小区。
详查区岩浆活动强烈,侵入岩发育,构造较为复杂。
一、地层
区内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有太古宇—古元古界敦煌岩群、侏罗系、第四系。
(一):
太古宇—古元古界敦煌岩群(ArPtD)
太古宇-古元古界敦煌岩群是图区内最老的地层,为一套成层无序的古老变质岩系,在图区内大面积出露。
岩性主要为上部:
二云斜长变粒岩与大理岩交替排列;下部:
黑云微斜条纹状混合岩,含榴二云片岩,蓝晶石黑云片岩夹大理岩。
大理岩矿即赋存于该群下部。
该地层多处被华力西晚期侵入岩所破坏,中南部被第四系覆盖,并受混合岩化作用,变质程度较深。
(二):
侏罗芨芨沟组(Jj)
该套地层主要在图区西北角小面积出露,岩性主要为黄褐、灰绿色含砾长英质粗砂岩、粉砂岩、粘土岩、页岩夹煤线。
该地层不整合于敦煌岩群混合岩之上。
(三):
第四系(Q)
主要分布于图区中南部,呈东西向带状分布。
北西部及南部也有部分出露。
1、上更新统(Qp3pl)
在图区东南部的山前洪积扇小面积出露,主要由灰色疏松砂砾石层及含砾粘土质砂土组成。
2、全新统(Qhapl)
分布于图区中部、南部和北西部的冲沟之中呈条带状分布。
主要为现代冲洪积砂、砾石。
二、构造
图区岩浆活动强烈,构造较为复杂。
形成了多期次构造变形形迹,主要褶皱、断裂特征如下:
(一):
褶皱
图区内褶皱主要为四十里井向形,分布于四十里井北,核部及两翼均由敦煌岩群组成。
背形轴向北西-南东,两翼近乎对称,一般岩层倾角为40°-50°左右。
(二):
断裂
图区内断裂发育,按其展布方向可分近北东向、北西向三组。
1、北西向断裂
分布于图区西南部,与区域构造基本一致,为本区主要断裂,断层性质大部为逆断层,个别分不明。
2、近东西向断裂
分布于图区中部与西南部,与区域构造基本一致,为本区主要断裂,以逆断层为主,其它为性质不明断层。
3、北东向断裂
分布于图区南部及北部,该组断裂为性质为左型平移断层,也是区内最晚一期断裂。
三、侵入岩
图区内岩浆岩活动强烈、频繁,侵入岩发育。
从新元古代到加里东晚期、华力西期都有岩浆活动,岩性主要为酸性、中性和基性。
(一):
加里东晚期侵入岩
黑绿色中粒角闪辉长辉绿岩(νS):
为加里东晚期第一次侵入的产物,呈条带状、不规则状零星分布于图区西部和东南部。
岩石呈暗灰、暗绿色,中粒辉长结构,局部具斑状结构,由辉石(35%-45%)和斜长石(55%-65%)组成。
(二):
华力西期侵入岩
华力西期侵入岩是区内最大规模岩浆活动的产物,主要分布于图区中部、北部,东南部也有零星出露。
受区域构造影响,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
1.华力西中期侵入岩
灰白色粗粒似斑状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πηγC3):
分布于区内中南部,侵入于敦煌岩群中。
岩石呈灰白色,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由斜长石35%、钾长石20%,石英25%、黑云母10%、角闪石10%等组成。
2.华力西晚期侵入岩
肉红色中粗粒角闪岩石英正长岩(ξοP5):
分布于图区东部,近东西向展布,侵入于敦煌岩群中。
浅红色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ηγP4):
在图区北东部和中北部有小面积出露,岩石为浅红色,块状构造,中粒结构。
侵入于敦煌岩群中。
灰白色黑云母花岗闪长岩(γδP3):
在图区北东角小面积出露,侵入于敦煌岩群中。
灰白色中粒黑云母英云闪长岩(γδοP3):
在图区中东部大面积出露。
岩石为灰、灰绿色,块状、片麻状,由斜长石(50%-60%)、钾长石(5%-10%)、石英(25%-50%)、黑云母(5%-10%)组成。
(三):
脉岩
图区脉岩主要有伟晶岩脉、闪长玢岩脉。
脉体走向多为北西向,个别为近东西向。
四、区域矿产
图区内矿产较丰富,从所查明的矿产资源情况看,主要为萤石矿、煤矿和石英岩矿,均已开采,且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第二节详查区地质特征
一、地层
详查区出露地层单一,为太古宇-古元古界敦煌岩群。
岩性主要为云母石英片岩夹大理岩。
地层走向近东西,倾向20°-22°,倾角32°。
云母石英片岩:
呈浅灰色,灰色,具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由钾长石(35%)、斜长石(25%)、石英(30%)、黑云母(5%)、角闪石(3%)和其它矿物(2%)组成。
大理岩:
呈灰白色、乳白色,中-细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方解石(≤99%)组成,含少量碳质、粘土矿物等杂质(≤1%)。
方解石粒径一般在1.2mm-4.8mm之间。
二、构造
详查区位于四十井向形南翼,为向北北东倾的单斜地层。
无褶皱、断裂出现。
三、侵入岩
区内无侵入岩出露。
第四章工作部署
第一节工作思路
根据目的任务要求本次详查工作总体工作思路是:
在充分收集和深入研究详查区已有地质、矿产、物探等成果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新的成矿理论和综合找矿方法,本着经济、合理、高效的原则,依据矿床地质特征,在前期已完成的工作基础上安排部署本项目工作。
本次拟采用1:
10000地形地质测量、1:
2000地质剖面测量、槽探、钻探等工作方法和手段对详查区进行验证工作,以了解矿化体形态、规模、产状、矿石质量及矿化体的延伸情况,估算控制的经济资源储量,做出远景评价。
根据目前所了解的情况,依据《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资源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将该大理岩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为Ⅲ类。
详查工作部署原则遵循“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全面研究、综合评价、经济合理”的原则,在施工程序上遵守“由已知到未知,先地表后地下,由浅入深,重点深入”的原则进行工作部署,同时要坚持将有限的工作量投入到地质找矿有重大突破的地段,使地质找矿能获得最好的成果。
第二节 总体工作部署
本次工作是针对采矿证的外围进行地质工作,具体工作部署。
1、在勘查区布置1∶10000地质测量5.29km2,查明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蚀变、含矿层分布;
2、1∶2000地质剖面,在详查区布置一条,工作量计2.3km,主要目的是划分地质填图单元。
5、槽探:
详查区地表槽探按200米的间距进行布置,控制槽探工作量4000m3,以了解地表矿体品位变化;了解地表矿体的厚度、品位和矿体产状。
6、在矿体布置钻探工程,设计工作量1000米。
基本查明矿体的深部变化规律、矿石品位变化、估算推断内蕴经济资源量。
7、采集各类样品820件,各类样品如下:
基本化学样800件
白度样5件
小体重样5件
薄片样10件
总之,上述各项工作的部署不是一成不变的,项目在野外实际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
第三节主要工作方法及质量要求
本次工作中执行的标准: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
《固体矿产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
《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资源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1993)
一、测量工作
作业依据的规范主要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7929-87)。
平面座标采用80西安标系,高程采用1985年国家基准高程系,三角分带,直角分幅。
1、地形测量
地形测量坐标及高程应利用国家二等三角点以GPS联测至勘查区。
1/10000千地形测量工作
地形测绘为正测,比例尺1∶10000,测图方法要以用RTK结合GPS卫星定位仪对勘查区进行施测,实地测量而成,基本等高距为2米,测图精度要达到测量规范要求。
实测面积5.29平方千米。
2、工程测量
⑴控制测量
测区控制为E级GPS网,图根控制点与测区外围国家三角点进行联测。
高程采用GPS拟合高程。
控制测量工作执行《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中有关要求。
⑵工程点联测
工程测量工作执行《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341-2001)中有关的要求。
地质剖面、槽探、钻探等重要工程点和矿界范围采用静态型GPS按图根点要求联测。
个别点采用RTK测距支导线的方式联测。
二、地质填图
1、1:
10000地质填图
首先用正规1∶50000地形图,经扫描仪放大为1∶10000地形图,再用MAPGIS软件系统绘制,地形等高距为10米,坐标网格间距代表1000米;图中网格最大误差<0.3mm。
以此图作为野外填图底图。
地质草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工作前进行踏勘,了解详查区地质情况,选择恰当的位置实测地质剖面,1:
10000地质填图地质点定位误差小于10米。
依据实测地质剖面划分的填图单位进行填图,因详查区内岩性层成层性好,采用穿越路线法填图,路线间距不大于200米,工作区为中常区,地质观测点数40-80个点/平方千米,对不规则的岩体和重要地质界线如矿化体等采用追索法进行勾绘。
野外实地勾绘地质界线,并编写路线小结。
对区内岩性层、含矿层、矿化带、与矿体有关岩石的观察内容有:
名称、颜色、地质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延伸情况、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矿物间的交代关系、地质体走向上结构与成分的变化等。
图示方法依照国标(GB958-89)1:
5万区域地质图图例中图示方法标绘。
2、1∶2000实测地质剖面:
在开展1∶2000实测地质剖面之前,在收集研究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矿点实地踏勘后,选择地层发育完整、基岩露头良好、构造简单地段布置1条实测地质剖面,以达到了解该区地层层序、构造、矿化特征及初步划分填图单位的目的。
剖面起点、终点要用RTK进行测量。
将剖面的起终点标注在1∶10000工程布置图上,剖面测制时应对地层、构造、矿化等地质现象进行仔细观察描述,并系统采集光谱样、岩矿鉴定样和手标本等样品。
野外分层时大于1米的地质体均需表示,对小于1米但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体要夸大表示。
三、各类探矿工程
1、槽探
槽探工程主要用于系统揭露、圈定地表矿体、构造等重要地质界线。
布置原则:
槽探工程主要布置在矿体上、地表有覆盖但异常显示成矿较好部位,其次在新发现的较好异常地带、需要揭露的重要地质界线部位布置。
槽探工程的规格及质量要求:
探槽方向应垂直矿体的总体走向,按网度平行布置。
探槽上口宽1~1.2米,底宽0.60~0.80米,探槽长度的设计以达到地质目的为准;控制矿体的工程要揭穿矿体顶底板,必要时可使用沿脉探槽;探槽工程应掘至新鲜基岩下0.3~0.5米。
每条完工的探槽以槽壁平直,槽底平整为验收标准。
探槽要求全部编录,素描图比例尺1:
50-1:
100,素描一底一壁,必要时可增加一壁。
探槽要及时进行编录,编录时应注意收集矿(化)层(体)顶、底板围岩的工程地质现象和构造、断裂对矿体的破坏作用和影响。
具体要求按DZ/T778-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进行编录。
探槽布置、施工、工程验收、地质编录等过程执行《中国地质调查院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2、钻探
(1)、钻孔的布设
在地表工作的基础上,选择矿化较好的矿段布设85斜孔,控制矿化体300米垂深为宜。
用RTK定位,垂直矿化体走向布置。
(2)、钻孔质量要求
a.钻孔岩芯采取率大于65%,标志层、矿层及矿层顶底板3-5米范围内岩矿芯采取率大于80%。
b.钻孔弯曲与测量间距,钻孔允许顶角每100米弯曲3度,按孔深累计计算;方位角偏差在允许范围以内;测量间距,每钻进100米测一次顶角和方位;终孔测斜地质编录员应在现场监测。
c.简易水文观测;布置的所有钻孔中进行,在以清水为冲洗液的钻孔每班至少要测1-2次孔内水位,未下好井口管的孔段和泥浆钻进的钻孔可以不测;每次观测应在提钻后、下钻前各测量一次,其间隔时间应大于5分钟;钻进时遇有涌水、漏水、溶洞等现象应及时记录其孔深。
d.孔深误差的测量与校正:
每钻进100米、进出含矿层(矿层小于5米只测一次)、终孔后均要进行一次孔深测量,误差小于千分之一者可不修正孔深;测量要使用经过校正的钢尺;地质编录员应在现场监测。
e.原始班报表:
在现场用钢笔及时填写,内容应真实准确。
交接班班长和机长要亲笔签字,不得代签,终孔后装订成册。
f.封孔:
要有封孔通知书和封孔设计书,含水层、矿层的顶、底板10米范围内要用标号325#以上的水泥封孔,水灰比50%左右,并要防止水泥浆被稀释。
每封完一层要在封孔段顶部位置取水泥浆样证实;搬迁后要埋水泥标桩,并保证其质量。
3、钻探工程的原始地质编录
(1)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地质编录人员必须熟悉钻孔所在位置的地表及深部地质情况,明确施工目的。
编制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给施工单位介绍地质情况以及钻进过程中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开钻前检查钻孔方位、孔位、钻机立轴倾角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岩芯箱、岩芯票、油漆、各类表格及简易水文观测的准备是否齐全,符合要求时,方可下达开孔通知书。
(2)编录
首先检查钻机的原始班报表、数据有无差错,有无简易水文观测记录,岩芯的摆放及编号是否正确,特别是岩芯有无人为的拉长,岩芯箱、岩芯票的填写是否正确,凡有错误或不符合要求时,施工单位要作补充或纠正,方可进行地质编录。
对岩芯进行实地观察编录,应重点描述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粒度、断面、构造特征、层面、单层厚度、轴夹角的量取、裂隙发育程度、脉石种类、大小及其形态、发育程度、分布规律、蚀变矿化特征等。
具特殊意义的岩矿芯要作素描或照像,对厚度小于0.5米且具有重要意义的孔段亦要单独描述,计算岩芯采取率。
对不符合要求的孔段加以记录,特别对重要的构造、地质界线、地质体、蚀变矿化孔段采取率达不到75%要求的,要及时通知施工单位采取补救措施,以便保证工程质量。
钻孔结束后,要现场检查验收,下达终孔通知书后方能搬迁。
(3)室内整理
根据实测资料,进行孔深校正和偏曲改正,编制施工剖面,随时修改设计剖面,指导施工;进行品位厚度计算,绘制钻孔柱状图以及综合性的勘探线剖面图;填写验收报告单,提交项目部验收;编写钻孔小结,收集齐全钻孔所有资料,最后验收归档。
钻探施工结束后一周内应提交以下资料:
勘探线剖面图、钻孔柱状图、钻孔编录地质记录表、钻孔结构、孔深校正、弯曲度测量登记表、简易水文观测资料、封孔登记表、钻孔质量验收报告、钻孔地质小结;钻孔各类采样登记表、各种鉴定、测试、分析报告;原始班报表、钻探技术资料。
五、采样测试
(一)样品采集
1、刻槽样:
基本分析样主要采自槽探工程内,目的是了解矿化情况,用于圈定矿体。
样品布置以能有效控制矿化蚀变体(带)为原则。
槽探样品在槽底部采取,样长一般2米,采样规格10×3厘米,样重超差率小于15%,实地采样位置用红油漆及铁丝加红布条进行标记。
2、岩芯样采集:
岩芯样品在钻探岩芯中轴线上劈样采集,样长一般2.0米,采样规格为岩芯的1/2,破碎岩芯应沿长度方向按中轴线平分,剩余的1/2留作副样。
3、其他样品采集:
薄片一般应采集手标本;小体重样在地表、探槽、分别采集;
(二)岩矿分析鉴定
1、基本分析样:
目的是圈定矿体、划分矿石类型和品级,进行资源量估算的主要依据。
拟分析项目CaO、SiO2、MgO、P、S,在各类探矿工程中刻槽采取。
2、岩矿鉴定样
包括薄片和光片样,目的在于了解岩石、矿石的结构、构造、蚀变、矿化、矿石类型、物质组分等特征,在每一工作阶段均可采集,采样规格一般5×5×5厘米。
在采集薄片时,一般对应采集手标本,至少采集一套反映全详查区岩(矿)石类型的手标本。
3、小体重样:
为了估算资源量的需要,对详查区内不同类型、不同品级、不同程度的矿石分别采集,测定矿石体重。
每种类型的小体重样不得少于5件,为了每种类型矿石所测体重具有代表性,要在地表、探槽中分别采集,样品规格60-120立方厘米。
样品采取称重(P1)后及时封腊,测定方法是根据阿基米德定律采用涂腊排水法求得体积进行计算(湿体重D)。
测完体重后,分析基本分析项目。
4、采样和加工
采样和加工质量按《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详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执行(国家地质总局1977年7月颁发)。
(1)刻槽样:
主要采自槽探工程内,目的是查明矿化情况,用于圈定矿化体。
样品布置以能有效控制矿化蚀变体(带)为原则。
槽探取样在槽底上,样长一般不超过1.0米,采样规格10×5厘米,样重超差率小于15%,实地采样位置用红油漆及铁丝加红布条进行标记。
刻槽样500件。
(2)岩心样:
取样推荐用小型手提石材切割机。
取样方法较完整的岩心及较大的岩块,用切割机进行二分之一切分,矿化均匀且样品重量能保证时,可以进行四分之一切分。
在劈分时,如果矿心中矿化不均匀或矿化具方向性时,劈开面时应尽量垂直于矿化集中面。
当岩心破碎呈小岩块、岩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