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热点专题限时训练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31.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热点专题限时训练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3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热点专题限时训练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3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31
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3分)
一方阳光
(1)四合房是一种闭锁式的建筑,四面房屋的门窗都朝着天井。
从外面看,厚墙高檐密不通风。
我是在这样关防严密的“碉堡”里出生的。
这碉堡用青砖砌成,黑瓦盖顶,灰砖铺地,墙壁、窗棂、门板,没有一点儿鲜艳的颜色。
即使天气晴朗,室内的角落里也黯淡阴冷。
(2)四合房的主房,门窗向南。
中午的阳光越过南房,倾泻下来,泼在主房的墙上。
开在这面墙上的窗子,用一层棉纸糊得严丝合缝,阳光只能从房门伸进来,照门框的形状,在方砖上画出一片长方形。
这是一片光明温暖的租界,像一块发亮的地毯。
(3)然后,一只用麦秆编成的坐墩,摆在阳光里。
一双矜持的小脚,走进阳光,脚边出现了她的针线筐;一只狸猫,跳上她的膝盖。
然后,一个男孩蹲在膝前,玩弄针线筐里的古铜顶针。
这就是我和我的母亲。
(4)如果有人问母亲:
你最喜欢什么?
她的答复,八成是冬季晴天这门内的一方阳光。
我清楚记得一股暖流缓缓充进我的棉衣,我的毛孔张开,承受热絮的轻烫。
血液把这种快乐传遍内脏,最后在脸颊上留下红润。
(5)在那一方阳光里,我持一本《三国演义》或《精忠说岳》,念给母亲听。
渐渐地,我发现,母亲的兴趣仿佛并不在乎重温那些早已熟知的故事。
每逢故事告一段落,我替母亲把绣线穿进针孔,让她的眼睛休息一下。
大概是暖流作怪,母亲嚷着:
“我的头皮好痒!
”我就攀着她的肩膀,向她的发根里找虱子,找白头发。
(6)在我的记忆中,每到冬天,母亲也总要抱怨她的脚痛。
(7)她的脚是冻伤的。
做媳妇的时候,住在阴暗的南房里,整年劳作。
寒凛凛的水气,从地下冒上来,首先侵害她的脚,使之永远冰冷。
冬天乍到,她的脚面和脚跟立即有了反应:
看得见的,是肌肉变色、浮肿;看不见的,是隐隐刺骨的疼痛。
(8)分了家,有了自己的主房,可是年年脚痛依然。
在那一方阳光里,母亲是侧坐的,她为了让一半阳光给我,把自己的半个身子放在阴影里。
左足的伤害没有复元,右足受到的摧残反而加重了。
母亲不时皱起眉头,咬一咬牙。
尽管只是身体轻轻地震动,不论我在做什么,那猫睡得多甜,我们都能感觉出来。
(9)“妈,我把你的座位搬到另一边来好不好?
让右脚也多晒一点太阳。
”我站起来,推她的肩。
母亲低头含笑,摇摇头。
(10)座位终于搬到对面去了。
狸猫受了惊,跳到院子里去。
母亲连声呼唤,我去捉它,连我自己也没有回到母亲身边。
(11)以后,母亲一旦坐定,就再也不肯移动。
(12)母亲在那一方阳光里,说过许多梦。
(13)母亲说,她在梦中抱着我,一双赤足埋在几寸厚的碎琉璃碴儿里面,无法举步。
四野空空旷旷,一望无边都是碎琉璃,碎片最薄最锋利的地方有一层青光,纯钢打造的刀尖才有那种锋芒。
梦中的我躺在母亲怀里,光着身体睡得很熟。
母亲独立苍茫,汗流满面,觉得我的身体愈来愈重,渐似下坠……想到这里,她的心立即像被琉璃碎片刺穿了。
某种疼痛由小腿向上蔓延,直到两肩、两臂……
(14)就在近乎绝望的时候,母亲身旁突然出现一小块明亮干净的土地,像一方阳光那么大,平平坦坦,正好可以安置一个婴儿。
母亲用尽最后的力气,把我轻轻放下。
谁知道我着地以后,地面忽然倾斜,我安身的地方像是一个又陡又长的滑梯,没有尽头。
我飞似的滑下去,转眼间变成一个小黑点。
(15)在难测的危急中,母亲大叫。
醒来之后,略觉安慰的倒不是我好好的睡在房子里,而是事后记起我在滑行中突然长大,还遥遥向她挥手。
(16)于是,她有了混合着骄傲的哀愁。
她放下针线,把我搂在怀里:
“如果你长大了,如果你到很远的地方去,不能回家,你会不会想念我?
”
(17)当时,我唯一的远行经验是到外婆家。
外婆家很好玩,每一次都在父母逼迫下不情愿地回来。
母亲梦中滑行的景象引人入胜,我立即想到滑冰,急于换一双鞋去找那个冰封了的池塘。
(18)跃欲试的儿子,正设法挣脱他的母亲。
(19)母亲放开手凝视我:
“只要你争气,成器,即使在外面忘了我,我也不怪你。
”
(选自王鼎钧散文《风雨阴晴》,有删改)
1.
(1)文章首段写了四合房怎样的特点?
(不超过10个字)(2分)
(2)从全文来看,这段文字有何作用?
(2分)
2.品味文中划线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2分)
(1)含笑:
(2)凝视:
3.母亲对我讲了一个梦,这个梦包含了母亲对我的哪些情感?
(3分)
4.本文中母爱的表现有哪些?
联系全文,分条简要概括。
(4分)
阅读题(18分)
西湖梦(有删节)
余秋雨
①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
两位大诗人、大文豪,不是为了风雅,甚至不是为了文化上的目的,纯粹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兴修水利,浚湖筑堤,终于在西湖中留下了两条长长的生命堤坝。
②清人查容咏苏堤诗云:
“苏公当日曾筑此,不为游观为民耳。
”恰恰是最懂游观的艺术家不愿意把自己的文化形象雕琢成游观物,于是,这样的堤岸便成了西湖间特别显得自然的景物。
不知旁人如何,就我而论,游西湖最畅心意的,乃是在微雨的日子,独个儿漫步于苏堤。
也没有什么名句逼我吟诵,也没有后人的感慨来强加于我,也没有一尊庄严的塑像压抑我的松快,它始终只是一条自然功能上的长堤,树木也生得平适,鸟鸣也听得自如。
这一切都不是东坡学士特意安排的,只是他到这里做了太守,办了一件尽职的好事。
就这样,才让我看到一个在美的领域真正卓越到了从容的苏东坡。
③但是,就白居易、苏东坡的整体情怀而言,这两道物化了的长堤还是太狭小的存在。
他们有他们比较完整的天下意识、宇宙感悟,他们有他们比较硬朗的主体精神、理性思考,在文化品位上,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峰巅和精英。
他们本该在更大的意义上统领一代民族精神,但却仅仅因辞章而入选为一架僵硬机体中的零件,被随处装上拆下,东奔西颠,极偶然地调配到了这个湖边,搞了一下别人也能搞的水利。
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历代文化良心所能作的社会实绩的极致。
尽管美丽,也就是这么两条长堤而已。
④也许正是对这类结果的大彻大悟,西湖边又悠悠然站出来一个林和靖。
他似乎把什么都看透了。
隐居孤山20年,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远避官场与市嚣。
他的诗写得着实高明,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来咏梅,几乎成为干古绝唱。
中国古代,隐士多的是,而林和靖凭着梅花、白鹤与诗句,把隐士真正做道地、做漂亮了。
在后世文人眼中,白居易、苏东坡固然值得羡慕,却是难以追随的;能够偏偏到杭州西湖来做一位太守,更是一种极偶然、极奇罕的机遇。
然而,要追随林和靖却不难,不管有没有他的才分。
梅妻鹤子有点烦难,其实也很宽松,林和靖本人也是有妻子和小孩的。
哪儿找不到几丛花树、几只飞禽呢?
在现实社会碰了壁、受了阻,急流勇退,扮作半个林和靖是最容易不过的。
⑤这种自卫和自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
不能把志向实现于社会,便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
他们消除了志向,渐渐又把这种消除当作了志向。
安贫乐道的达观修养,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结构中一个宽大的地窖,尽管有浓重的霉味,却是安全而宁静。
于是,十年寒窗,博览文史,走到了民族文化的高坡前,与社会交手不了几个回合,便把一切沉埋进一座座孤山。
⑥结果,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
春去秋来,梅凋鹤老,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的浪费,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德。
文明的突进,也因此被取消,剩下一堆梅瓣、鹤羽,像书签一般,夹在民族精神的史册上。
5.作者认为,“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其原因是什么?
请分两点简要概述。
(6分)
6.为什么作者说白居易,苏东坡“是难以追随的”,“然而,要追随林和靖却不难?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6分)
7.第⑤段中作者说“这种自卫和自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你怎样理解和评价这种“机智”和“狡黠”?
(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父亲的一课
王熙章
16岁那年,父亲送我去一家电脑培训中心学习微机课程,那些枯燥的操作命令很快使我厌倦了。
渐渐地,一有空我便溜到与中心相邻的“创世纪”网吧上网玩游戏,几个月下来,我微机知识没学到多少,倒是对那些神奇莫测的游戏入了迷,经常玩个通宵达旦。
网吧老板是一个过早秃顶的中年男人,在众多网民中,他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两句:
“玩物丧志,这词儿你懂吗?
”
世上哪有老板赶顾客出门的道理?
我对他的告诫当成了耳旁风,只顾在网吧中玩得昏天黑地。
一天,父亲从乡下到城里来看我。
我正痴迷地玩“僵尸与侠客”的游戏,突然听到身后一个声音说:
“好!
精彩,好安逸哟!
”
这话音好耳熟,方言土语在城里极少能听见。
我猛回头,只见父亲不知何时站在了我的身后。
那一刻,我有一种做贼的感觉,赶紧站起身,垂手而立。
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说:
“章子,精彩,来,继续玩!
”
我做梦也没想到父亲不但不骂我,竟然让我教他玩游戏。
我兴奋地抓住他的手,教他如何选择按键、如何控制鼠标、如何躲避对方的打击、如何出击,没想到父亲学得还真快,不到3分钟便投入于那醉人的游戏中。
一晃7天过去了。
父亲的玩法越来越高明,也越来越上瘾,竟好几天通宵达旦泡在网吧中。
这时,我的衣袋中只剩下30块钱了。
父亲省吃俭用,每月寄400元钱给我做生活费,我却将它们全都消费在了这些醉人的游戏中,刚过了半个月,我的衣袋就快空了,再向父亲要钱,我开不了口。
那天在网吧里,父亲问我:
“章子,身上有钱吗?
拿出来,让爸过足这把瘾!
”
一听这话,我的脑袋便“嗡”地一下大了。
我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了钱,我跟父亲在城里如何生活?
父亲是个复员军人,只听说他在城里有一个战友叫方伯雄,我到城里来上学,父亲便让我去找方伯伯,可我却压根儿没心思去见那些古板的人。
那个秃顶的网吧老板又来催缴费了。
按每小时两元结算下来,父亲已欠费300余元。
眼看父亲翻遍他所有的衣兜,再也没有翻出一分钱来,我心里焦急万分。
网吧老板呈现出他从未有过的凶相,威胁说:
“3个小时内不缴清欠费,就把你们扭送到派出所。
”父亲眼巴巴地望着我,我偷眼看着网吧老板那副讨债不成不罢休的架势,不由胆战心惊。
我退下手腕上那块花去父亲80元钱买给我的手表作抵押,谁知网吧老板竟然不屑一顾。
父亲指着他身上那件过年时新买的呢大衣诚惶诚恐地说:
“要不,我、我脱下这身衣服给你?
”
网吧老板用鼻孔哼了一声说:
“一个乡下人的破衣服,能值几块钱?
”
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将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有人在对我的父亲指指点点:
“没钱玩什么游戏?
乡巴佬!
”这时我看见父亲的嘴角抽了抽,就在那一刻,我感觉那讥讽的话语就像皮鞭似地抽打在我的脸上。
我发狂似地冲出人群,找我的同学去借钱,可他们一见我,仿佛都如见了瘟神,慌忙离去。
“天哪,这个时候,我到哪里去弄钱解救我的父亲?
”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在心里说。
我不禁悔恨交加。
回到网吧,跪倒在父亲面前,我痛哭失声地说:
“爸,是我害了你,我不该教你玩这种害人的游戏!
”
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他一把拉起我说:
“孩子,你终于明白了,这就叫玩物丧志!
来,爸给你介绍一位伯伯,他就是我在家跟你提起过的方伯雄伯伯!
”
我抬起头来,顺着父亲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网吧老板一反常态,正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
(节选自《当代微型小说精选》)
8.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神情古怪”一词表现了父亲看到“我”痴迷于网络游戏的惊诧感觉。
B.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塑造出方伯伯这一形象丰满的人物,使小说情节具有很强的戏剧性。
C.小说中描写围观人群对父亲讥讽的话语、同学对“我”借钱时的慌忙躲避,是为了反映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和冷漠。
D.这篇小说以“父亲的一课”为题,意在表现父亲对“我”的一次教育。
小说以“我”沉溺网络游戏为开端,“我”到处筹钱替父亲还债是小说的高潮。
E.小说中“我”对学习微机课程感到枯燥,却对网络游戏非常痴迷,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对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思考
9.小说情节发展似乎有些“突兀”,但细细看来,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请就文中的伏笔举一个例子并作简要分析。
(4分)
【小题1小说描写了一位父亲独特的教育方式,对于这种方式,有人表示赞同,有人表示异议,你的看法怎样呢?
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珠 宝
莫泊桑
朗丹先生在副科长家里的一次晚会上,遇到了这个年轻姑娘,从此就堕入了情网。
她的父亲是外省的一个收税官,已经死了好几年。
后来她跟着母亲来到了巴黎。
她们家虽穷,可是为人正派,稳重而且和蔼。
这个年轻姑娘仿佛是规矩女人的完美无缺的典型,她的纯朴美里有一种天使般的贞洁的魅力。
凡是认识她的人都再三夸奖说:
“娶她的人肯定会幸福。
再也找不到比她更好的了。
”
朗丹先生那时在内政部里当主任科员,每年的薪水是三千五百法郎。
他向她求婚,娶了她做妻子。
跟她在一起,他的幸福简直是难以用笔墨形容。
她勤俭持家,精打细算,因而他们的日子好像过得很阔绰。
她对丈夫无比的关心、体贴、温存。
而且她本人的诱惑力又是那么大,虽然他们相遇已经有六年了,可是他比开头那些日子还要爱她。
他责备她的,只有两个嗜好:
爱看戏,爱假珠宝。
她的朋友们(她认识几个小官吏的妻子)经常能够替她搞到包厢,请她去看当时风行的戏。
她不管她丈夫愿意不愿意,总是拖着他一块去;不过一天工作下来,这种消遣反而增加他的疲劳。
因此,他恳求她别再拖他同去。
她开始不肯答应,直到最后才为了讨好他,勉强让了步。
他对她说不出的感激。
然而,这种爱看戏的嗜好,很快地引起了她爱打扮的需要。
她渐渐地养成了一种习惯,爱在耳朵上戴两粒冒充钻石的大莱茵石。
她还戴假珍珠的项链、赛金的镯子。
她的丈夫有点不满意这种对假货的爱好,每次劝他,她总是露出温柔的笑容,“有什么办法呢?
我爱好这个。
我当然更喜欢有真的珠宝!
”
到了晚上,只有他们俩待在炉火旁边,她就开始热情地细细观看那些假珠宝,好像其中有一种无穷的、秘密的乐趣似的。
她一边用手指转动着珍珠项链,或者让宝石的切面放出夺目的光彩,一边不停地说:
“你倒是瞧瞧呀,做得多么好。
简直跟真的一样。
”
一个冬天的夜里,她从歌剧院回来,冻得全身直打哆嗦,第二天不停地咳嗽,一个星期以后就害肺炎死了。
朗丹差一点也跟她进了坟墓。
他是那么失望,不到一个月的工夫头发都变白了。
他从早哭到晚,难以忍受的痛苦撕碎了他的心灵。
但是生活对他来说越来越困难了。
他的薪水在他妻子的手里,足够家里的一切开支,现在剩下他一个人,反而不够用了。
他奇怪她哪儿来的那么大的本领,居然能够让他天天喝上等的酒,吃精美的食物。
终于有一天早上,离着月底还有整整一个星期,手上却连一个子儿也没有了。
于是他打主意变卖东西。
他立刻想到了他妻子的那些“便宜货”。
他在她留下的那一堆假货中找来找去,他决定卖掉她好像特别喜欢的那串大项链,因为虽是假货,可是做工考究,想来还可以值个七八法郎。
他把它放在衣袋里,打算找一家可靠的珠宝店。
他终于看到一家,走了进去。
“先生,”他对商人说,“我想请您估估这件东西。
”
老板见了这件首饰,就立刻叫了起来:
“哎呀!
我可认识这串项链,它是从我们这儿卖出去的。
”
朗丹先生感到很惊慌,问:
“值多少钱?
”
“先生,我是两万五千法郎售出的。
我准备出一万八千法郎收回来,不过按照法律规定,您得先把这件东西弄到手的经过告诉我。
”
朗丹先生惊奇得两腿发软,坐了下来。
他说:
“不过……不过,您再好好看看,先生,我一直以为它是……假的呢。
”
首饰商人又问:
“您愿意告诉我,您姓什么吗,先生?
”
“当然愿意。
我姓朗丹,住在殉道者街十六号。
”
商人打开帐簿,查了查,说:
“这串项链的确是在一八七六年七月二十日送到朗丹太太的住址,殉道者街十六号去的。
”
他从首饰店出来,穿过大街,继续朝前走,走着走着发现走错了路,又转过身来往回走,走到了杜依勒里宫,过了塞纳河,一看又走错了,于是又回到香榭丽舍大街,脑子里乱得没有一点儿主意。
他想好好地考虑考虑,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的妻子没有力量买一件这样贵重的东西,——当然没有。
那么,这是别人送的一件礼物了!
礼物!
谁送的?
为什么送呢?
他停下来,呆呆地立在大街中间。
可怕的疑窦掠过他的脑海。
莫非她?
这么说,其余的珠宝也都是礼物了!
他觉得地上摇晃,觉得面前的一棵树倒下来;他伸出双臂,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
他顺利地从珠宝商那里拿到了一万八千法郎,此后,他的贪欲膨胀起来,卖掉了妻子的所有珠宝,成了有钱人,开始到处炫耀,与妓女鬼混,才半年就又结了婚。
(有删改)
10.下列对小说的分析概括最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郎丹太太的“假项链”竟然是真的,这一情节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小说已在前面做了多处暗示。
这一点与作者的另一篇小说《项链》有异曲同工之妙。
B.小说开头用“为人正派”“稳重”“天使般的贞洁”“规矩女人的完美无缺的典型”来形容郎丹太太,读完全文,我们分明感到这些词语都充满讽刺意味。
C.小说在倒数第二段写郎丹先生一再走错路,这一情节意在表现他内心的恐慌,而造成他内心恐慌的原因是,他觉得对不起妻子,不该在妻子刚去世不久就变卖她生前所喜爱的项链。
D.郎丹太太对丈夫的不忠,其实是郎丹先生一手造成的,他不该纵容妻子的两个嗜好——爱看戏、爱假珠宝。
E.小说在塑造郎丹先生时,运用了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
而对郎丹太太虽着墨不多,但也写得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11.郎丹太太患肺炎并很快死去,这一情节在小说中具有重要作用,请做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分析郎丹太太的形象。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有人说,郎丹夫妇虽然都未经受住物质的诱惑而走向了堕落,但在情感方面,他们夫妻还是彼此相爱的,也有人认为,他们之间根本没有爱情可言。
你认为呢?
请说说你的理由。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
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
“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
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
”林冲道:
“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
”众人道:
“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
“那个是新来配军?
”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
“小人便是。
”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骂道:
“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
却来唱喏!
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
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
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
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
少间叫你便见功效。
”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
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
“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
”差拨看了道:
“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
”林冲道:
“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
”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
“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
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
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
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
”林冲笑道:
“总赖照顾。
”差拨道:
“你只管放心。
”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
“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
”差拨道:
“既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
这一封书值一锭金子。
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
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
”林冲道:
“多谢指教。
”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
林冲叹口气道:
“‘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
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
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
管营道:
“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
”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
“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
”林冲听得叫唤,来到厅前。
管营道:
“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
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
左右与我驮起来。
”林冲道:
“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
”牌头道:
“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
”管营道:
“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
”差拨道:
“见今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
”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到天王堂交替。
差拨道:
“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
”林冲道:
“谢得照顾。
”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14.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牢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
C.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礼拿出来。
D.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地反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
E.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15.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16.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
请简要分析。
(4分)
17.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
“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
”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6分)
参考答案
1.
(1)闭锁严密;黯淡阴冷。
(本题2分,每点1分)
(2)①由黯淡阴冷的感受起笔为下文出现的“一方阳光”作铺垫;
②由室内阴冷的环境起笔为后文写母亲受寒积下的脚痛伏笔;
③由四合房的闭锁、严密起笔为后文写孩子必将“成长”、“远行”或“挣脱”奠基。
2.
(1)母亲从儿子话语中感受到一种温馨和幸福。
(1分)
(2)母亲希望儿子成器,又夹杂着牵挂和焦虑。
(1分)
3.①焦虑,恐惧。
母亲担心在这个世界当中无法保护我。
(1分)
②希望、安慰。
母亲希望我能在“一方阳光”的净土中迅速地健康地成长。
(1分)
③牵挂、不舍。
儿子要长大要离开母亲,母亲心中对儿子有很多不舍和牵挂(1分)
4.①在艰苦环境中操劳成疾;②在苦难中竭力庇护自己的孩子;
③愿自己与孩子永远相偎相依; ④盼望孩子成器而不惜被忘却。
【解析】
1.“文章首段写了四合房怎样的特点”属于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