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人力资源师三级复习讲义二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96561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助理人力资源师三级复习讲义二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助理人力资源师三级复习讲义二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助理人力资源师三级复习讲义二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助理人力资源师三级复习讲义二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助理人力资源师三级复习讲义二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助理人力资源师三级复习讲义二_精品文档.doc

《助理人力资源师三级复习讲义二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助理人力资源师三级复习讲义二_精品文档.doc(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助理人力资源师三级复习讲义二_精品文档.doc

2010年助理人力资源师三级复习讲义

(二)

助理人力资源师三级第49讲讲义

编制职业安全卫生预算

第六节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第一单元劳动安全卫生保护

【能力要求】

一、编制职业安全卫生预算(教材第309-310页)

1.职业安全卫生保护费用分类

劳动保护费用的类别主要是以下各类:

(2008年5月考试多项选择题;2008年11月考试多选题)

(1)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设施建设费用。

(2)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设施更新改造费用。

(3)个人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费用。

(4)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培训经费。

(5)健康检查和职业病防治费用。

(6)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定期检测费用。

(7)工伤保险费。

(8)工伤认定、评残费用等。

2.职业安全卫生预算编制程序

二、建立职业安全卫生防护用品管理台帐(2007年5月考试案例分析题

(1)

三、组织岗位安全教育

第二单元工伤管理

【知识要求】

工伤事故分类(教材第311、313~314页)

1.按照伤害而致休息的时间长度划分。

轻伤,休息1~104日的失能伤害;重伤,105日以上的失能伤害;死亡。

2.按照事故类别划分(20个类别)

3.按照工伤因素划分

4.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职业中毒、尘肺、物理因素职业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2007年5月考试案例分析题

(2)

1.工伤伤残评定

根据致残后丧失劳动能力程度和护理依赖程度将伤残分为十个等级:

一至四级的为全部丧失劳动力能力;五至六级的为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七至十级的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能力要求】

一、组织工伤伤残评定

工伤保险待遇

二、工伤保险待遇

(一)工伤医疗期待遇。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的接受工伤医疗期间为停工留薪期(2007年5月考试案例分析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2007年5月考试案例分析题)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二)工伤致残待遇。

1.职工因工致残待遇被鉴定为一至四级,应当退出生产、工作岗位,保留劳动关系,发给工伤伤残抚恤证件。

其待遇是:

①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007年5月考试案例分析题),标准为:

一级伤残为24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2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0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

②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

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2008年11月考试单选题),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

助理人力资源师三级第50讲讲义

考情说明

一.考情说明

1.基础知识部分属于第一场考试中的一部分内容,其题型数量比重为:

2.基础知识部分培训依据:

(1)《国家职业标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2007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2007年2月第一版;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2007年2月第二版。

3.基础知识部分国家职业标准规定:

基础知识

内容

总体分值比重

各章分值比重

(选择题目数)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三级20%/

二级10%

4/2

第二章

劳动法

4/2

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

4/2

第四章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4/2

第五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4/2

小计

20/10

.考情分析

1.此部分为专业基础知识,就考试来说,对于专业部分的理解具有间接的基础性帮助,就实践来讲,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性认识的提升会有直接的帮助;

2.此部分在第一场考试中所占分值比例为20%(三级),10%(二级);

3.此部分历年真题中,有许多相重的考点;

4.此部分二级与三级的考题比较也有许多相重的考点;

5.此部分历年考点较为集中,就复习的命中几率来说,比专业部分选择题的命中率高出很多(即为学习效率的优选部分);

6.此部分只有选择题,无其他类型题(切记)。

章序

章名

与人力资源的相关程度(重要到次要)

学习难度

(较难到较易)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2

2

第二章

劳动法

3

3

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

4

4

第四章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5

1

第五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1

5

助理人力资源师三级第51讲讲义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教材第3~5页)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2008.5考试-3级单选题)

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还是坏。

经济运行过程中影响互惠交换的主要障碍有三类:

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

(2008.11考试-2级3级多选题)

实证研究方法排斥价值判断,规范研究方法却以价值判断为基础,但是两种研究方法并不是完全对立的。

◆练习题

1.下列哪些不是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属性()

A.相对的稀缺性

B.绝对的属性

C.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D.效用最大化

答案:

D

解析:

辨别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属性与市场运作的主体的区别,准确把握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属性三点内容。

参见:

教程P1

2.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

A.供给方

B.需求方

C.中介方

D.合作方

答案:

A

解析:

辨别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与企业的供需关系,企业为需求方,居民户为供给方。

参见:

教程P2

3.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两种()

A.实证研究方法

B.调查研究方法

C.规范研究方法

D.理论研究方法

答案:

A、C

解析:

准确理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的范围界限和学术用语。

参见:

教程P3

4.实证研究方法重点是研究是()。

A.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B.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C.现象本身“不是什么”的问题

D.现象“不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答案:

A

解析:

准确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两个研究方法的范围界限。

参见:

教程P2-3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教材第5~7页)

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

公式:

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总人口)*100%

年龄别(性别)劳动力参与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100%

所谓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定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

(2007年5月考试单选题)

Es=(△S/S)/(△W/W)

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一般将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

即Es=0。

供给无弹性,

即Es→∞。

供给有无限弹性,

即Es=1。

单位供给弹性,

即Es>1。

供给富有弹性,

即Es<1。

供给缺乏弹性

研究者们提出两种劳动参与假说: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

二级劳动力市场是经济周期中劳动参与变动幅度较大的群体(一级劳动力为男性成年人,二级劳动力为中年妇女)。

助理人力资源师三级第52讲讲义

劳动力需求

二.劳动力需求(教材第7~9页)

劳动力需求的理论是关于生产的理论。

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存在反向关系,故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值为负值。

根据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的不同取值,可将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分为5类:

需求无弹性,即:

Ed=0;

需求有无限弹性,即:

Ed→∞;

单位需求弹性,即:

Ed=1;

需求富有弹性,即:

Ed>1;

需求缺乏弹性,即:

Ed<1。

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P9~11)

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故可变的成本也就是工资。

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教材第11~13页)

(1)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广义的劳动力市场交换关系的外在表现,是实现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

(2007年5月考试多选题二级)

(2)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2007年5月考试多选题二级)

①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这是劳动力市场均衡在理论上所具有的第一个意义。

②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③充分就业。

经济社会在均衡时,实现了充分就业。

(3)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是指劳动力市场所维护、反映和调节的经济利益的性质。

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教材第13~14页)

1.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教材第13页)

(1)人口规模。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供给与人口规模成正向关系。

(2)人口年龄结构。

(2007年5月考试多选题三级)

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通过劳动年龄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给;通过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动,影响劳动力供给内部构成的变化。

在劳动超龄组人口比重一定的情况下,其内部年龄构成不同,劳动力供给也有明显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存量方面。

(3)人口城乡结构。

人口城乡结构及其变动,对正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劳动力供给弹性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的转移,使劳动力供给弹性趋向增大。

2.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资本存量的增加,根本改变了劳动力与资本的配置比例,从而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品增加。

一般情况表明,生产率的增长最终将导致整个经济劳动力需求的增加。

3.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

资本存量的增长率高于人口的增长率,其结果是均衡工资率得到提高,就业也在扩大。

◆练习题

1.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

A.ES>1B.ES<1C.ES>2D.ES<0

答案:

B

解析:

准确理解劳动力供给弹性类型,此种属于供给缺乏弹性类。

参见:

教程P6

2.对于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

A.Ed>0B.Ed<2C.Ed>1D.Ed<1

答案:

C

解析:

准确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类型,此种属于需求富有弹性类。

参见:

教程P9

3.劳动力供给弹性是()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2007年5月考试题)

A.劳动力需求量

B.劳动力需求增长量

C.劳动力供给量

D.劳动力供给增长量

答案:

C

解析:

准确理解劳动力供给弹性的涵义,注意括号后的“变动”两字,以后出题有可能答案是“劳动力供给量变动”。

参见:

教程P6

4.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有()。

(2007年11月考试题)

A.充分就业

B.同质劳动力获同样工资

C.体现工资差异

D.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E.增大工资总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