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史名词解释答题技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6018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设计史名词解释答题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工业设计史名词解释答题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工业设计史名词解释答题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工业设计史名词解释答题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工业设计史名词解释答题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设计史名词解释答题技巧.docx

《工业设计史名词解释答题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设计史名词解释答题技巧.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业设计史名词解释答题技巧.docx

工业设计史名词解释答题技巧

《工业设计史》

哥特式

哥特式又称高直式,它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为设计特点。

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了罗马式圆拱,宽大的窗

子上饰有彩色玻璃宗教画,广泛地运用簇柱、浮雕等层次丰富的装饰。

这种建筑符合教会的要求,高耸的

尖塔把人们的目光引向虚渺的天空,使人忘却现实而幻想于来世。

巴洛克(Baroque)

巴洛克(Baroque)的原意是畸形的珍珠,专指珠宝表面的不平整感。

后来被人们用来作为一种设计风格

的代名词。

这种风格一反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庄严、含蓄、均衡而追求豪华、浮夸和矫揉做作的表面效果,

它突破了古典艺术的常规。

巴洛克式设计刻意追求反常出奇、标新立异的形式。

其建筑设计常采用断裂山花或套叠山花,有意使一些

建筑物局部不完整;在构图上节奏不规则地跳跃,常用双柱,甚至以三根柱子为一组,开间的变化也很大。

在装饰上,巴洛克式喜欢用大量的壁画和雕刻,璀璨缤纷,富丽堂皇,富有生命力和动感。

洛可可(Rococo)

洛可可(Rococo)的原意是指岩石和贝壳的意思,特指盛行于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的一种艺术风格,

主要体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和家具等设计领域。

其基本特征是具有纤细、轻巧的妇女体态的造型,华丽和

繁琐的装饰,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

装饰的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最喜欢用的是千变万化地舒卷着、

纠缠着的草叶,此外还有蚌壳、蔷薇和棕榈。

洛可可式的色彩十分娇艳,如嫩绿、粉红、猩红等,线脚多

用金色。

水晶宫博览会

1851年,为了炫耀英国工业进步,英国伦敦举办了19世纪最著名的设计展览——水晶宫博览会。

水晶宫的设计采用了玻璃和铁架结构,博览会对设计理念产生根本影响,各种思想争论对设计界形成强大

冲击。

终于在19世纪下半叶英国引发了一场工艺美术运动。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

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

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

拉斯金,主要人物则是威廉?

莫里斯。

这场运动受到日本艺术的影响,影响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等方面。

其特点有:

1、强调手工艺,明确

反对机械化生产。

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3、提倡

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功能良好。

4、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的华而不实趋

向。

5、装饰上还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根源是当时艺术家们无法解决工业化带来的问题,企图逃避现实,退隐到他们理想化

了的中世纪、哥特时期。

运动否定大工业与机械生产,反对机器美学,导致它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

要风格,从意识形态上说这场运动是消极的。

但是它的产生去给后来的设计家提供了设计风格参考,提供

了不同以往的尝试典范,影响遍及美国和欧洲等地区,对后来的“新艺术”运动具有深远的意义。

拉斯金的思想

他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认为应将现实观察融入设计当中,并提出设计的实用性目的。

他的设计理论具

有强烈的民主和社会主义色彩,也非常混乱。

既强调为大众,又主张从自然和哥特风格中找寻出路,这显

然不是为大众的;既包含社会主义色彩,又包含对大工业化的不安。

他的实用主义思想与以后的功能主义

有很大区别,但他的倡导对当时设计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莫里斯等人都深受其思想影响。

威廉?

莫里斯

他是在实践中实现拉斯金设计思想的第一个人物。

他强调设计的服务对象为大众,希望振兴工艺美术的传

统,一方面否定机械化、工业化风格,另一方面否定装饰过度的维多利亚式风格,认为哥特式、中世纪的

设计才是诚实的设计。

他反复强调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

一,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

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二,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

这两个原则在后来的现代主

义设计中发扬光大。

他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家设计事务所,其设计的产品采取哥特式和自然主义风格,强调

实用性和美观性结合,具有鲜明的特征,同“工艺美术运动”的基本风格完全吻合,促进了英国和世界的设

计发展。

代表作有自己在伦敦郊区的住宅“红屋”。

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有许多相似处:

都是对维多利亚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都是对工业化风格

的反映;都旨在恢复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都放弃了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而转向自然的装饰动机;又同时

受日本装饰的影响。

但二者又存在区别:

工艺美术运动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而新艺术运动放弃了任何的

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平面和直线,在装饰上突出曲线,有机形态,装饰

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

在意识形态上是一次知识分子在面对工业化和过分装饰风格泛滥双重前提下的

一次不成功的改革设计的企图。

虽然新艺术运动在各国间有很大区别,但在追求装饰,探索新风格尚是一

致的。

它为20世纪伊始的设计开创崭新的阶段,一直持续到1910年前后,逐步被现代主义运动和装饰艺

术运动取代,是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间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霍塔旅馆

维克多-霍塔是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大师,霍塔是一位建筑师,他在建筑与室内设计中经常使用葡萄蔓般

相互缠绕和螺旋扭曲的线条,这种线条被称为“比利时线条”或“鞭线”,它起伏有力,并成为了比利时新艺

术的代表性特征。

巴黎地铁设计

吉马德(HectorGuimard,1867-1942)是法国新艺术的代表人物。

法国新艺术运动受到唯美

主义与象征主义的影响,追求华丽、典雅的装饰效果。

吉马德最有影响的作品是他为巴黎地铁所作的设

计,所有地铁入口的栏杆、灯柱和护柱全都采用起伏卷曲的植物纹样。

这些设计赋予了新艺术最有名的戏

称——“地铁风格”。

高迪

西班牙新艺术运动以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为代表,他吸取了东方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并结

合自然形式,以浪漫主义的幻想,将极力软化的曲线趣味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之中去,巴赛罗那的米拉

公寓是一个典范。

他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极力使塑性艺术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之中去,与比利时的新艺

术运动有异曲同工之妙。

麦金托什

麦金托什、马克奈、麦当娜姐妹被称为格拉斯哥四人。

其设计的探索成为新艺术运动的一个极具特点

的插曲。

他们主张直线、主张简单的几何造型,讲究黑白等中性色彩计划,和新艺术运动的设计主张相反。

这种探索恰为机械化、批量化形式奠定了可能的基础,这种探索在德国青年风格和奥地利分离派中得到进

一步发展。

麦金托什将有机形态和几何形态混合采用,其简单而又具高度装饰意味的平面设计特征与奥地

利分离派极为相似。

他受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前奏等多种风格影响,是工艺美术时期与

现代主义时期重要的环节式人物。

麦金托什设计了格拉斯哥艺术学校大楼及室内陈设,获得了极大成功。

这座建筑的外观带有新哥特式的简练、垂直的线条,体现出植物生长垂直向上的活力。

麦金托斯设计的大

量家具、餐具和其他家用产品都具有高直的风格,世界闻名的高靠背椅就极具代表性。

奥地利分离派

19世纪末奥地利的一批设计家公开提出与正宗的学院派分离,他们组织的团体自称分离派。

口号为“为时

代的艺术,为艺术的自由”。

他们在形式方面的探索和德国青年风格近似,对当时德文国家流行的曲线风格

产生了严重冲击,成为一股新的设计运动力量。

分离派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华格纳和霍夫曼等。

华格纳是现

代建筑的先驱之一。

他提出了建筑设计应为人的现代生活服务,以促进交流,提供方便的功能为目的。

夫曼设计上与华格纳原则一致,风格也较接近,代表作斯托克列宫是向现代设计发展的里程碑式建筑。

德国青年风格运动

德国的新艺术运动是以“青年风格”来称谓的,艺术家、建筑家以《青年》杂志为中心,希望通过手工艺的

传统恢复来挽救颓败的当代设计,思想上也受拉斯金等人的影响。

初始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色彩,但于1897

年后逐渐摆脱以曲线装饰为中心的法国等新艺术运动主流,开始和格拉斯哥四人相似的探索,从简单的几

何造型和直线的运用上找寻新的形式发展方向。

青年风格运动最重要的设计家是贝伦斯,他是德国现代设

计的奠基人(德国现代设计之父),早期受新艺术运动影响,也有类似于分离派的探索。

他以慕尼黑为中心

进行设计试验,其功能主义和采用简单几何形状的倾向都表明他开始有意识地摆脱新艺术风格,朝现代主

义的功能主义方向发展。

对米斯?

凡德罗和科布西耶等人影响巨大。

代表作有德国电器集团的厂房建筑(现

代主义幕墙式建筑的最早模式)。

装饰艺术运动

装饰艺术运动它是于1920年在巴黎首度出现的。

装饰艺术风格是一种明确的现代风格,它从各种

源泉中吸取了灵感,包括新艺术,俄国芭蕾、美洲印第安艺术。

艺术装饰运动传入美国,与美国的大众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点的“爵士摩登”风格。

它豪华、夸

张、迷人、怪诞,主要表现在建筑设计和产品设计两方面。

在建筑设计上,一系列的大型建筑物都是艺术

装饰风格的产物,如克莱斯勒大厦等,这些建筑一方面采用了金属、玻璃等新型材料,一方面采用了金字

塔形的台阶式构图和放射状线条来处理装饰。

现代主义设计

现代主义设计是20世纪初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一场对传统意识形态革命,成为20世纪设计的核心。

主要

是设计师为找寻代表新时代的形式,为改变设计观念,开始在设计观念、风格、形式及材料等方面进行探

索,而集中在德国(始于工业同盟,包豪斯为高潮)、俄国(构成主义)和荷兰(风格派)进行试验,在30

年代中期取得惊人成就。

设计上体现的现代主义内容分为:

民主主义、精英主义、理想主义和乌托邦主义。

现代主义是由小批精英知识分子发动的,对设计长期服务于权贵阶层的一种反动,具有理想主义和乌托邦

主义。

虽不提倡为精英服务,但提倡精英领导。

设计形式包括:

1、功能主义特征,强调功能为中心,不再

以形式为出发点,讲究效率、科学性。

2、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受立体主义影响。

具体特征表现:

A、

六面建筑。

B、以柱支撑整个建筑的结构特征,结果是幕墙结构的产生。

C、标准化原则。

D、反装饰主义

立场。

E、中性色彩计划。

3、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特别是整体设计的考虑。

4、重视设计对象的费用和

开支。

二战期间,欧洲大批设计家流亡美国,从而将欧洲的现代主义与美国丰裕的具体市场需求结合,在

战后造成空前的国际主义风格高潮,现代主义逐渐变为了形式化的外壳,走向了形式主义的道路。

其局限

性在六七十年代受到质疑,垄断的、近乎单调的风格受到挑战而产生了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等。

俄国构成主义运动

构成主义是俄国十月革命后在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中产生的一次前卫艺术运动。

由于受到斯大林的扼杀而没

有达到德国现代主义的影响,俄国构成主义热衷于科学技术,把结构当作建筑设计的起点,以此作为建筑

表现的中心,这个立场成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原则。

构成主义强烈提出设计为政治服务。

俄国设计家开

始探索的最早的建筑方案是塔特林的第三国际塔,它的象征性与实用性很强。

第三国际纪念塔

构成主义是一战前后俄罗斯的一个先锋艺术流派。

构成派艺术家力图用表现新材料的空间结构形式,雕

塑家塔特林是构成派最重要的代表,构成主义最有名的作品当属建筑师塔特林创作于1919年的第三国

际纪念塔。

按照设计,这座塔塔高400米,比法国的埃菲尔铁塔高出一半。

纪念塔完全采用钢铁作为主

要的结构材料,造型上是简洁的螺旋上升的几何形状,表达了一种坚定向上的政治信念。

风格派

风格派(DeStijl)是活跃于1917-1931年间以荷兰中心的一场国际艺术运动。

1917年10

月,一批荷兰的设计师,艺术家发行了一本叫“风格”的杂志,风格派由此得名。

这个组织以杜斯博格(Theo

VanDoesburg)为领导,风格派认为艺术应该用几何形象的构图和抽象的语言来表现宇宙的基本法则

——和谐,在建筑、产品、室内等各个设计领域,风格派都使用着一种和谐的几何秩序来进行艺术创作,

这种抽象的倾向,对后来的艺术和设计有着持久的影响。

风格派艺术以一种几何和精确的方式表达了人类精神支配变化莫测的大自然的胜利,以及寓美于纯粹

与简朴之中的思想。

里特维尔德(CerritRietveld)的红蓝椅揭示了风格运动的哲学精髓,他的《红

蓝椅》、《柏林椅》和茶几成为现代设计史上经典之作。

包豪斯(BauHaus,1919-1933)

“包豪斯”一词由德语的“建造”和“房屋”两个词的词根构成。

创始人是格罗佩斯,包豪斯学校由魏玛艺术

学校和工艺学校合并而成,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材。

包豪斯是一所设计学校,开设有纺织、陶瓷、金

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

包豪斯在设计理论上,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

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设计的

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这些观点对于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

包豪斯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开创了“基础课程”的教育—三

大构成。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课程结构与教学方式成了世界许多学校设计教育的参照

系统,包豪斯的思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奉为现代主义的经典。

格罗佩斯

20世纪最重要的设计家和设计教育的奠基人,参加组织了工业同盟。

他的思想历程很复杂,特别是在对机

械的态度和政治立场上。

他曾是贝伦斯设计事务所的一员,在建筑上提倡采用新结构、新材料为功能服务,

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和社会主义特征。

其早期设计思想认为设计上的标准化原则会扼杀个人的创造性、造

成单调的、无特点的作品。

一战对他的影响很大,对机器的迷恋消失,非政治化变为具有社会主义立场的新

人。

他将其通过设计改造世界的乌托邦思想通过创建包豪斯体现出来。

他希望艺术与手工业不是对立的,

能通过教育改革将二者和谐的结合,强调工艺、技术和艺术的和谐统一。

他一生为包豪斯花费了巨大的心

血。

其代表作有包豪斯校舍等。

伊顿

瑞士画家,他为在包豪斯的第一阶段带来许多积极的因素,成为第一个创造现代基础课的人,也是最早引

入现代色彩体系的教育家之一。

要求学生严格掌握色彩肌理与平面、立体形式。

但他往往将宗教和科学混

为一体,对学生又有双面的影响。

他和马科斯、费宁格是包豪斯最早的担任基础课的全职教员,他们的教

学都是个人化的,不成体系的。

莫霍尔?

纳吉

包豪斯教员,出色的设计家。

纳吉受构成主义强烈影响,特别是塔特林和里西斯基。

他否定过分的个人表

现,强调创造能为社会接受的的设计,将强烈社会性的设计观念灌输入教学中,对于包豪斯发展方向的改

变起到了几乎是决定性的作用。

其作品全部是绝对抽象的作品,体现了简单的结构力量和理性特征。

米斯?

凡德洛

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奠定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提出少则多的原则,改变了世界建筑的面貌。

包豪

斯的第三任校长。

他终生追求所谓的单纯建筑,受贝伦斯影响很大,主张少则多甚至达到违反功能的地步,

是国际主义产生的重要人物。

政治上它是非政治化的代表。

虽然晚期的包豪斯在环境上极度恶劣,但米斯

仍努力维持正常的教学,直至纳粹政府关闭包豪斯。

国际主义现代主义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

这种风格特别是在六七十年代以来发展到

登峰造极的地步,影响了世界各国的设计。

国际主义首先在建筑设计上得到确立。

米斯的西格莱姆大厦,

庞蒂的佩莱利大厦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典范。

现代主义被称为国际风格的开端是约翰逊认为威森霍夫现代

住宅建筑展的风格会成为国际流行的建筑风格,而称这种理性、冷漠的风格为国际风格。

国际主义设计具

有形式简单、反装饰性、系统化等特点,设计方式上受少则多原则影响较深,50年代下半期发展为形式上

的减少主义特征。

80年代以后国际主义开始衰退,简单理性、缺乏人情味、风格单一、漠视功能引起青

年一代的不满是国际主义式微的主要原因。

高技术风格(High-Tech)

“高技术风格”(High-Tech)是与新现代主义平行发展的另一种工业设计风格。

高技术风格在设计

中采用高新技术,在美学上力求表现新技术。

高技术风格直接表现当时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征。

战后初

期,不少电子产品模仿“游击队”风格,即军用通讯机器风格,以表现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电子技术。

“高技术”

风格的发展与50年代末以电子工业为代有的高科技迅速发展分不开的。

英国建筑师皮阿诺(Reuzo

Piano)和罗杰斯(RichardRogers)于1976年在巴黎建成的“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是其中最

为轰动的作品。

波普设计

波普设计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又称流行艺术、通俗艺术、新达达主义,代表着流行与大众化的

品味。

它的鼎盛时期是本世纪60年代,主要活动中心在英国和美国。

它代表着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

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

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图表现自

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波普风格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形式,如美国电话公司就采用了美国最流行的米

老鼠形象来设计电话机,意大利的波普设计则体现出软雕塑的特点,如把沙发设计成嘴唇状,或做成一只

大手套的样式。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指在反抗现代主义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在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

得到广泛地体现。

后现代主义首先体现于建筑界,而后迅速波及到其它设计领域。

后现代主义最早的宣言

是美国建筑师文丘里于1966年出版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

文丘里的建筑理论“少就是乏味”

的口号是与现代主义“少就是多”的信条针锋相对的。

他鼓吹一种杂乱的、复杂的、含混的、折衷的、象征

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建筑,他把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归结为三点:

即文脉主义(Contextualism)、引喻

主义(Allusionism)和装饰主义(Arnamentation)。

查尔斯·穆尔(CharlesMoore1925-)设计

的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思想的典型体现。

孟菲斯

后现代主义在设计界最有影响的组织是意大利成立于1980年12月的“孟菲斯”(Memphis)的设

计师集团。

孟菲斯原是埃及的一个古城,也是美国一个以摇滚乐而著名的城市。

设计集团以此为名含有将

传统文明与流行文化相结合的意思。

“孟菲斯”成立于1980年12月,由著名设计师索特萨斯(EttoreSottsovss)和其他7名年轻的

设计师组成,以后设计队伍和影响逐渐扩大,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设计集团。

代表人物是索特萨斯,他与

其它一些反现代同仁们成立了“阿尔其米亚”设计室,开始了取代现代主义的艺术运动(新设计运动)。

菲斯作为设计小组的名称,标志出索特萨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艺术相结合的理念。

“设计奇才”科拉尼(LuigiColani,1926-)

70年代中期,德国设计界出现了一些对抗功能主义的设计师,他们希望通过更加自由的造型来增加

设计的趣味性。

被人称为“设计奇才”的科拉尼(LuigiColani,1926-)就是这一时期对抗功能主义倾

向最有争议的设计师之一。

科拉尼出生于德国柏林,早年在柏林学习雕塑,后到巴黎学习空气动力学。

科拉尼的许多设计方案中,他都用空气动力学和仿生学知识表现出强烈的造型意识。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斯堪的纳维亚的现代设计将简洁与实用的设计思想与功能主义融为一体,使手工艺传统与新的严谨的

理性主义并行,创造了自己鲜明特色。

它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多样化的文化、政治、语言、传统的融

合,以及自然材料的欣赏等。

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它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既

注意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因素,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式,从而产生了一种富于“人

情味”的现代设计文化,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一批优秀的设计大师当然功不可默,如汉宁森、克兰特、

阿尔托等。

芬兰设计大师阿尔瓦.阿尔托(AlvarAalto,1898-1976)

阿尔托是芬兰著名工业设计师、建筑师。

他利用薄而坚硬但又能热弯成型的胶合板来生产轻巧、舒适、

紧凑的现代家具,已成为国际上驰名的芬兰产品。

他设计还有芬兰设计文化显著特征,如皱叶甘蓝花

瓶。

这个花瓶的设计是他受到了芬兰峡湾海岸线的启发,他的产品设计有一种温馨、人文的情调。

汉宁森

汉宁森是丹麦著名设计师,汉宁森的成名作是他于1924年设计的多片灯罩灯具,这件作品于1925

年在巴黎国际博览会上展出,并获得好评,这种灯具后来发展成了极为成功的PH系列灯具,至今畅销

不衰。

这正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特色。

PH灯具的重要特征是:

所有光线必须经过一次反射才能达

到工作面,以获得柔和、均匀的照明效果,并避免清晰的阴影;无论从任何角度均不能看到光源,以免眩

光刺激眼睛;对白炽灯光谱进行补偿,以获得适宜的光色;减弱灯罩边沿的亮度,并允许部分光线溢出,

以防止灯具与黑暗背景形成过大反差,造成眼睛不适。

PH灯具的优美造型正是这些特点的直接反映。

雅各布森(ArneJacobsen,1902-1971)

雅各布森是丹麦著名设计师,他的三个经典的椅子设计,世界闻名。

即1952年为诺沃公司设计的

“蚁”椅,1958年为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旅馆设计的“天鹅”椅和“蛋”椅。

这三种椅子均是用热压胶合板

整体成型的。

流线型设计

流线型原是空气动力学名词,用来描述表面圆滑、线条流畅的物体形状,这种形状能减少物体在高速

运动时的风阻。

但在工业设计中,它却成了一种象征速度和时代精神的造型语言而广为流传,冰箱、汽车

的设计都受其影响。

这种外形能够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呈现出一种流线型,在运动中能够得到更大的

速度。

流线型设计最早是用在20世纪交通技术上。

如轮船,飞机,汽车,以此来解决高速运动中的流体

动力和气体动力性能。

它不仅运用于功能改进上,还用在家居产品上,从电熨斗、电冰箱乃至所有的家用

电器,都采用了这种表面光滑、线条流畅的形式,这些产品对消费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不少流线型设

计完全是由于它的象征意义,而无功能上的含义,流线型在富有想象力的设计师手中,体现了流线型作为

现代化符号的强大象征作用。

国际主义现代主义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

这种风格特别是在六七十年代以来发展到

登峰造极的地步,影响了世界各国的设计。

国际主义首先在建筑设计上得到确立。

米斯的西格莱姆大厦,

庞蒂的佩莱利大厦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典范。

现代主义被称为国际风格的开端是约翰逊认为威森霍夫现代

住宅建筑展的风格会成为国际流行的建筑风格,而称这种理性、冷漠的风格为国际风格。

国际主义设计具

有形式简单、反装饰性、系统化等特点,设计方式上受少则多原则影响较深,50年代下半期发展为形式上

的减少主义特征。

80年代以后国际主义开始衰退,简单理性、缺乏人情味、风格单一、漠视功能引起青

年一代的不满是国际主义式微的主要原因。

高技术风格(High-Tech)

“高技术风格”(High-Tech)是与新现代主义平行发展的另一种工业设计风格。

高技术风格在设计

中采用高新技术,在美学上力求表现新技术。

高技术风格直接表现当时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征。

战后初

期,不少电子产品模仿“游击队”风格,即军用通讯机器风格,以表现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电子技术。

“高技术”

风格的发展与50年代末以电子工业为代有的高科技迅速发展分不开的。

英国建筑师皮阿诺(Reuzo

Piano)和罗杰斯(RichardRogers)于1976年在巴黎建成的“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是其中最

为轰动的作品。

波普设计

波普设计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又称流行艺术、通俗艺术、新达达主义,代表着流行与大众化的

品味。

它的鼎盛时期是本世纪60年代,主要活动中心在英国和美国。

它代表着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

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

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