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
近年来,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发展较快,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水平不高;服务功能单一,缺乏增值服务;物流人才匮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从第三方物流业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分析出发,通过对比总结得出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主要问题,试图得出使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摆脱发展困境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第三方物流;现状;问题;对策
The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Third-partylogisticsindustryinChina
——Analysisbasedonthedevelopmentathomeandabroad
Abstract:
Inrecentyears,third-partylogisticsinChinadevelopedrapidly,buttherearestillmanyproblemsmustberesolved.Smallerfirmsize,industryconcentrationislow;poorinfrastructure,theinformationlevelisnothigh;servicefunctionofasingle,thelackofvalue-addedservices;logisticspersonnelshortageandotherproblemshaveseriouslyrestrictedthird-partylogisticsindustryinChina'sfurtherdevelopment.Inthispaper,thedevelopmentofthird-partylogisticsindustry,analysisofthesituationathomeandabroadstartbycomparingthesumobtainedthird-partylogisticsindustryinChina'smajorproblemsforthesemajorproblems,trytocometoourcountryoutofthedevelopmentofthird-partylogisticsenterprisesinthedevelopmentoftheplightofresponse.
Keywords:
Third-partylogistics;situation;problems;countermeasure
目录
前言……………………………………………………………………………………3
一、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现状………………………………………………………3
(一)第三方物流业国外发展现状…………………………………………………3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现状…………………………………………………4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5
(一)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5
(二)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水平不高……………………………………………6
(三)服务功能单一,缺乏增值服务………………………………………………6
(四)缺少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高级经营人才………………………7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对策……………………………………………………7
(一)组建大型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7
(二)积极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引进和利用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物流信息技术…8
(三)专业化服务和综合化服务相结合,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8
(四)吸纳高级管理人才,培养企业家队伍………………………………………9
结论……………………………………………………………………………………9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前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物流业的发展呈现了社会化的趋势。
由于工商企业通过把企业的物流功能部分或全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因此,采用第三方物流策划、管理与运作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具备一定规模的产业。
在美国,第三方物流被认为正处于飞速发展期;在欧洲,尤其是英国,普遍认为第三方物流有一定的成熟程度。
20世纪90年代,第三方物流进入了我国,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国内工商企业对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要在不断增长。
相关数据表明,第三方物流已在我国整个物流市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普遍规模偏小,服务水平不高,并且国内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的前身一般是运输业、仓储业等从事物流活动及相关行业的企业,导致第三方物流还只停留在某一个层面或某一个环节上,未能实现从原材料供给到商品销售整个供应链的全程服务,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服务。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物流管理水平及物流服务质量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仍处于起步阶段。
特别是近年来,国外实力雄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纷纷抢占中国市场。
面对这种开放的宏观环境,说明第三方物流企业并没如人所愿,强势发展。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如在激烈的物流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是我国物流企业无法回避的难题。
一、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一)第三方物流业国外发展现状
国际上,现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业是一个只有20多年历史的的相对年轻的行业,20世纪90年代是国外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有些国家已经形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
美国是最早提出物流管理的国家,也是目前世界上物流业最发达的国家。
自50年代以来,物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美国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后勤供应”手段用于物流管理业,并且在公路、铁路、水运、管道航空等五种运输业中广泛使用信息技术等手段。
进入70年代,美国企业纷纷将生产地设在国外原料产地,或者在产品的主要消费地就近组装,从而在客观上促进了物流业地区范围的扩大和加速物流业的发展,而美国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条件以及发达的多式联运,为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从90年代美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看,美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主要得益于稳定的经济增长、发达的信息技术、宽松的法制环境和经济的全球化、区域化和集团化。
在这一时期,美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也越来越大。
如美国的鲁宾逊物流公司,通过各种运输方式,年运货100万批次,同1万多家汽车运输经营人、数百家海运经营人及美国主要铁路、航空公司建立了合同关系,在世界上设立了120多个办事处,凭借具有各种专长的管理队伍和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手段,能向国内外企业提供快速便捷、优质高效、成本低廉的物流服务。
日本的现代物流发展起始于50年代中期。
当时,处于战后快速复苏期的日本推出了自己的物流概念,将其称之为“实物流通”,即现在通常所称的实物配送。
在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和物流需求的推动下,日本的物流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进入70年代以后,日本企业在物流技术和组织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大在成绩,日本第三方物流开始走在了世界物流发展的前列。
日本的物流网络遍布全国各地,80年代中期就有5万多家物流企业,货运量达到34亿多吨。
根据有关资料,1999年日本全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为9.6%,己低于同期美国10.7%的水平。
日本制造业的丰田、三菱以及运输业的日本邮船均在其各自领域开展的现代物流实践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在欧洲,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平均达76%;全年达1290亿欧元的物流服务市场,约1/4由第三方物流完成。
其中,德国99%的运输业务和50%以上的仓储业务交给了第三方物流;英国第三方物流在商业领域已从货物配送发展到店内物流。
就世界范围而言,全世界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具有潜力大、渐进性和高增长率的特征。
这种状况使其可能拥有大量的由不同背景发展起来的为在第三方物流业方面取得成功而提供特色服务的物流服务提供者。
就美国而言,就有400多个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其中大多企业并不一开始就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而是逐渐发展进入该行业的。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大约有1.6万物流服务行业公司,行业产值超过400多亿元。
预测到2010年中国物流行业的产值将达到12000亿元。
该调查同时表明,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物流企业的规模可以通过多种指针来衡量,最简单的就是通过物流企业的人员数目来比较。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平均员工数量由2000年的248人上升到2008年的395人,平均企业规模扩大了147人。
对第三方物流的认可程度集中体现在第三方物流的使用比例上。
将物流服务全部委托给第三方物流的工业企业比例由2000年的16%上升到2008年的37%,上升了21个百分比。
可见,中国物流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在未来几年中国物流业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也必将会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中国巨大的物流市场已经吸引了世界各国物流巨头的目光,外国物流企业纷纷进军抢滩中国的市场。
根据调查结果,我国现有的物流供给能力略大于我国目前的物流需求水平。
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形成结构看,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大体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是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由传统仓储、运输企业经过改造转型而来的物流企业。
如中远国际货运公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简称中外运)、中国储运总公司、中国邮政、中铁快运等,凭借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市场、经营网络、设施、企业规模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拓展和延伸其他物流服务,向现代物流企业逐步转化。
第二种是新创办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新型物流企业,它们是现代企业改革的产物,管理机制比较完善,发展比较快。
这类公司一般依托原来的仓储系统,并拥有自己的车队,可在本地区提供运输、仓储等基本服务,服务价格较低。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它们也开始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以适应客户的需求。
个别企业随着不断的积累,也能做得比较出色,但尚不能成为全国性企业。
第三种是外资和港资物流企业。
它们一方面为原有客户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服务,另一方面用它们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优质服务吸引中国企业,逐渐向中国物流市场渗透,如丹麦有利物流公司主要为马士基船运公司及其货主企业提供物流服务,深圳的日本近铁物流公司主要为日本在华的企业服务。
这类公司在资金、人才、理念、管理方法、服务及技术等方面都具有优势。
凭借着这些优势,它们占据了外资企业物流供给的大部分市场。
第四种是民营物流企业。
它们由于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等特点,发展迅速,是我国物流行业中最具朝气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这类企业作为后进入市场者,定位一般都是成为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要在短期内打入市场,规避物流设施投资大、回收期长的风险,很多都采取了非资产型的第三方物流代理模式;服务水平与外资物流企业相近,但服务地域要广些,不仅仅局限于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与外资企业相比,在当地市场的运作上更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在服务、管理方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要高于一般国内物流企业。
但它们资金实力有限,业务拓展、规模扩张和网点铺设都受到限制;属于新型企业,在基本业务操作上经验积累不够。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跨国公司、外资企业在我国的不断增多,外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始进入我国。
但总体来说,我国理论界和实务工作者对第三方物流的探索和研究还刚刚开始,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还处于起步价段。
目前,在我国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主要以跨国公司、外资企业为主,国内企业中只有少数知名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大多数企业由于种种原因还未涉足这一领域。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
发达国家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大都是实力雄厚、服务范围广泛的大型公司。
2003年10月,有关咨询部门对美国20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CEO进行了有关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提供服务以及产业现状和未来的调查,2002年,美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最高年收入达到了75亿美元,收入在9亿美元以上的物流企业有8家,收入在4亿美元一下的有7家,这些企业的年平均收入超过18亿美元。
原德国国家邮政局是欧洲处于领先地位的物流公司,提供的服务涉及邮政、快递、物流和金融四大领域。
荷兰邮政为全球200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邮递、速递以及物流服务,拥有荷兰各邮政机构50%的股权。
日本的通用公司主要业务是汽车运输、空运和仓储等,客户分布在电子、化工、汽车、零售和科技行业。
与国外相比,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的规模都较小,除了新兴的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外,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都是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商业、物资、运输等部门储运企业转型而来,由于计划经济时期造成的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使得资源缺乏整合,规模效益难以形成。
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企业规模小而分散。
这使得我国企业缺乏基本的整合市场的能力,导致重复生产、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的状况十分明显,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低。
相关统计结果表明,国内第三方物流市场经营主体的数量正在以每年16%—25%的速度递增。
物流企业数量的剧增,导致物流资源和市场分散掌握在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手中,无法形成真正能够和世界大物流公司分庭抗礼的国内物流巨头。
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运作能力方面,包括中远、中海、中铁等大型国有物流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从绝对规模看,2005年我国物流企业年营业收入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占全部物流企业数量10.1%;从相对规模看,2004年国内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远物流,年营业收入额为88.6亿元,约合11亿美元,也只及当年世界最大第三方物流企业,英国英运(EXEL)物流集团的十分之一。
第二,企业规模偏小,造成运营成本上升,难以形成贯通全国的高效物流网络,很难为国内外物流服务需求者提供满意的服务。
(二)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水平不高
企业所以选择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服务,关键是看第三方物流公司是否有完备的服务网络。
美国运输系统包括铁路、公路、航道、机场、港口和城市交通系统等,均为政府所有。
按照“21世纪运输平衡法”,政府从1998年到2003年,每年用于地面运输投资的最低限额为1980亿美元,而包括公路、公共交通等的全部投资额共计2180亿美元。
美国运输业数据协调委员会统一了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行业标准。
20世纪90年代中期,30000多家公司采用了EDI。
此外,国家重视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
日本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已具备一定的规模,政府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放在了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在物流信息化方面,政府开发了标准EDI信息系统和国际通用港EDI信息系统,并在2003年开始实施贸易金融EDI信息系统,大大促进了企业信息数据传输水平,有助于实现信息共享。
我国目前的物流企业,规模大一点的大都由传统的仓储、运输、货代和经纪公司等国有企业转变而来。
规模小的基本都是民营的物流企业,主要以简单的运输服务为主业。
这些企业的物流设施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难以满足蓬勃发展的物流市场的需要。
物流器具的标准配套,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配送、分拣系统的有效组合等都是我国物流企业存在严重问题。
此外,物流是一个由运输、仓储、包装、装卸、加工配送及信息网络管理等多个环节组成的综合体,随着科技发展,每一个环节都不断涌现出许多新的技术,充分利用这些技术将大大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而我国物流业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在信息化方面,起步较晚,信息化程度较低,因而普遍存在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和运用能力不强的问题。
例如,计算机管理系统,自动识别和条码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电子数据交换,自动化仓储系统(自动化库存定位及货品分拣等)现代科技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应用。
而信息化与否是衡量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
信息技术水平落后导致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在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和多样性等方面都很难满足客户的需求,使得企业和客户不能充分共享信息资源,没有结成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严重制约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
此外,还存在服务网络的不完善,彼此独立,相互之间无法链接,以及重复建设等问题。
这些问题限制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
(三)服务功能单一,缺乏增值服务
国外大型跨国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的物流服务范围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运输、仓储等基础性服务,开始朝零售商管理、配送、信息支持、原材料管理、供应链战略设计、出口拼箱、整合装运、越库管理、报关等以及自动化物流的增值性服务扩展。
并且它们的目标市场主要集中在零售业、汽车业、电子业、高新技术业、日常工业品、医药保健业等行业。
它们凭借在物流专用设备、物流技术、资金实力、物流人才、物流管理经验和方法上的明显优势以及完善的全球网络,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有力地提高了物流服务水平,降低了物流成本,加快了供应链整合和系统开发。
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数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配送等传统物流环节上,对于加工、JIT配送、“零库存”管理、物流咨询与培训、物流信息等增值服务不多,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
正由于缺乏完善的服务功能、运作经验,大多数企业还只是被动地按照用户的指令和要求,从事单一功能的运输和仓储,很少能提供物流策划、组织及深入到企业生产领域进行供应链的全过程管理,无法根据客户的需要,为客户提供超出常规的服务,或者是采用超出常规的服务方法提供服务,增值性的物流服务很少,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另外,由于我国高端物流市场进入壁垒较高,像专业化仓库等大型专用性资产的沉没成本,不是一般的物流企业所能负担的,因而也就造成我国高端物流服务市场进入不足,而低端市场过度进入的状况,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增值服务能力不强。
(四)缺少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高级经营人才
在我国,虽然物流从业人员已初具规模,但是真正受过专业教育和培训的物流从业人员只占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一小部分,即使是较高层次的管理、技术人员、大多数也是从管理专业、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等转行过来,真正懂得物流科学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并不多。
尤其是具有物流策划、物流管理能力和现代物流运作经验的高级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企业自主培训员工也不多见。
专业物流管理人员的缺乏导致企业缺少创新和发展能力,只能依靠传统的方式管理现代化物流企业,从而导致物流企业低效率运行,缺少活力和竞争力。
大多数企业缺少战略规划,面对竞争激烈的物流服务市场,揽到业务是他们首要考虑的问题,根本无暇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问题。
“服务质量低而成本很高”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尤其是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匮乏。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对策
第三方物流企业之所以能够生存和发展,在于使工商企业摆脱了自营物流的束缚,从而获得更为廉价、便捷和专业化的物流服务,有利于企业集中财力、物力、人力于核心业务。
第三方物流与自营物流的比例是衡量一国物流市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
中国加入WTO,使国内市场国际化,会有更多的外资物流供应商进入国内物流市场,对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形成严峻的挑战。
当务之急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如上所述,针对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策在于及时、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其具体措施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组建大型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
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具备一定规模,才有可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才能实现低成本扩张,实现规模效益。
国外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从全球经营战略角度出发,其规模和资本优势是一般同类企业所不可比拟的,因而,我们应该培育一批规模较大、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较高、综合服务能力较强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
第三方物流企业可通过与同行业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由于我国的物流产业正处于快速成长过程,需求扩张迅速,而企业较难在短时间内以相同的比例扩大规模,就会出现严重的供需不平衡,国外物流企业就会乘虚而入,鲸吞市场,挤占和打压我国企业,长此以往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就会越来越弱。
面对这样的局面,组建追求规模经济的大型物流企业,形成抗衡国外物流企业的能力,对我国的物流产业而言势在必行。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施蒂格勒曾经说过一句话:
“没有一个美国的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个美国的大公司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
”我们必须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资本运营形式把企业规模盘大,形成一批大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
通过兼并、重组等资本运营方式进行“强弱联合”、“强强联合”是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增加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实现超常规发展的扩张策略。
同时,大型企业利用自己的规模优势,实现低成本运营,以自己的竞争优势淘汰市场上的效益差的中小企业,进而提高整个物流市场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在整合社会、企业内部及企业间资源的基础上,提供一体化的、网络信息化的物流服务,建立全国乃至全球的物流运作网络,为客户分销提供高效、可控、透明的物流支持体系。
此外,还可以加强与国外物流企业合作,进行优势互补。
我国的物流企业具有熟悉当地市场、拥有一定的国内物流服务网络等优势;而国外物流企业则在资金、设备、专业经验及品牌效应等方面占有优势。
如果双方进行合作,利用各自优势,可以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跨跃式发展,造就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实力雄厚的大型物流企业。
(二)积极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引进和利用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物流信息技术
国外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即定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
这不仅是企业开拓和发展业务的基础,更是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前提条件。
现在国外的大型物流企业,在我国发展较为迅速,依靠自己完备的、广泛的物流设施和服务网络,依靠自己的品牌和资金优势,抢占市场的气势咄咄逼人。
面对这样的竞争形势,国内物流企业再靠按部就班发展自己的物流设施和服务网络,已经不可能在短期内形成竞争能力了,必须要打破常规,坚持两条腿走路。
一是通过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协同,实现物流设施和服务网络的有偿共享;二是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的框架下,加快发展和建设自己的物流设施,拓宽自己的服务网络范围。
物流技术信息化能让企业借助信息化管理,实现信息共享,使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准确,更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由于第三方物流信息具有范围广、跨区域、时效性的特征,而且不同客户对信息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在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过程中,要保证信息的及时、准确、全面。
物流技术信息化,有利于促进获取充分准确的信息,促使整个物流活动合理化,满足客户降低成本的需求;有利于提升物流服务能力,打破地域限制、时区限制,为客户提供更优质准确的服务,满足客户提高效率的需求;有利于提高物流动作的透明度,在物流过程中随时监控货物的状态和变化,满足客户掌握成本费用的需求。
由于我国企业信息化整体来说起步较晚,信息化程度较低,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尚存在诸多分歧,因而我国物流企业也普遍存在对信息的获取、处理、运用能力不强的问题。
目前运用比较多的信息技术包括自动识别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等。
使用信息技术的效益虽然比较明显,但使用成本也很可观。
因此,企业在引进和利用物流新技术的过程中,要从自身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