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武珞路中学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5905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8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武珞路中学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武汉市武珞路中学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武汉市武珞路中学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武汉市武珞路中学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武汉市武珞路中学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市武珞路中学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武汉市武珞路中学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武珞路中学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市武珞路中学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武汉市武珞路中学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

武汉市武珞路中学2020-2021年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关于该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10B.是一种阳离子

C.属于金属元素D.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

2.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

下列对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相同B.质量相同

C.电子数不相同D.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

3.丙烷(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

8B.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C.44g甲完全燃烧至少需160g乙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4.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5.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

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0

0.3

4.8

2.8

反应后质量/g

3.2

待测

8

6.4

 

A.待测值为0.6

B.此反应可表示为:

丙+丁→甲

C.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

2

D.甲一定是化合物

7.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⑤

8.某有机物在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和5.4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9.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戚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

D.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10.关于下列五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④属于不同种元素

B.②⑤属于金属元素

C.④⑤均具有稳定结构

D.①③两种粒子可以形成化合物MgCl2

11.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D.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12.如图是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中的红磷可以用铁丝来代替

B.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观察现象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实验测定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总质量的1/5

13.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

14.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是的(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A.

B.

C.

D.

15.硝酸铜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N2B.NO2

C.NH3D.SO2

16.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在吸烟场所造成非吸烟者吸入“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

A.分子是运动的B.分子体积很小

C.分子的质量很小D.分子间有间隙

17.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8.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生产生活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A.作为燃料电池燃料的H2B.手于生产氮肥的N2

C.用于医疗急救的O2D.用于飞艇的He

19.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H2O——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

B.4H——4个氢元素

C.Ca+2——一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

D.2CO2——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20.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是一项实验基本技能,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错误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

固体

B.用

量筒量取

蒸馏水

C.在

试管中倒入约

蒸馏水进行加热

D.用温度计测得水温为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一中标号的仪器名称:

②_______。

(2)图一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选择的药品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氧气的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装置见图二。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放出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后,关上活塞,A中出现大量气泡,则装置B、C中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二中A装置除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还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用此装置制取该气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_。

22.如图1是利用数字化仪器测定CO2含量的探究实验

(1)按照图A所示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实验要成功,生成平稳二氧化碳流很重要,下列方法___________(填序号)可以得到平稳的二氧化碳流。

①把石灰石加入装有稀盐酸的试管中。

②把稀盐酸缓缓加入盛有石灰石的试管中。

(3)用装置A制取CO2气体,并分别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两锥形瓶气体备用,其中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应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_(填B或C)。

收集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到____________,说明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

(4)装置D可以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相比A装置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

(5)采用E图装置,将注射器中等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注入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的CO2气体的锥形瓶内(NaOH溶液均过量,NaOH溶液吸收CO2气体),得到如图2所示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填“排水法”或“排空气法”)收集到CO2的含量较高,请结合上图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

23.请回答下列有关金属的问题。

(1)铝是活泼金属,为什么通常铝锅却很耐腐蚀_____?

(2)如图是某探究实验装置图。

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

(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开始时U型管两端的红墨水液面相平)

(3)X、Y、Z是三种金属固体,将X和Y浸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X无变化;将X和Z浸入硝酸银溶液中,X表面有银析出而Z无变化。

①判断X、Y、Z和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____。

②具体确定一种X后,写出X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4.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有哪些成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此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

1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氢气

2该混合气体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3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4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

(查阅资料)

a.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b.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c.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为混合气体中有_________。

B中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中的药品为_________。

(3)E中氧化铜变红、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还存在的气体是__________;E中的变化说明氧化铜具有_________性。

(实验结论)猜想______正确。

(实验反思)

经过讨论,同学们将上图中装置C~H进行了简化,只用下图所示装置并自选必要试剂就能完成探究。

其中,干燥管中碱石灰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上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最后一步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1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2制取二氧化碳

Ⅰ.燃烧匙中放置一小块白磷(着火点为40℃),装置中盛放80℃的热水(浸没白磷)。

Ⅱ.打开K,从导管口鼓入空气至白磷露出水面,关闭K。

Ⅰ.燃烧匙中盛有大理石,装置中盛放一定量的稀盐酸(浸没大理石)。

Ⅱ.打开K,收集二氧化碳。

Ⅲ.……

(1)实验1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1中,能证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2中,为使反应停止,Ⅲ中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26.某化学小组对教材中“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

(查阅资料)红磷和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对人体有害;氢氧化钠(NaOH)溶液能和产生的白烟发生化学反应,将白烟吸收。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实验步骤)

(1)在1号玻璃瓶中加少量红磷,2号玻璃瓶中加少量白磷,3号玻璃瓶中加少量白磷并注满水。

把三个玻璃瓶同时放进盛有80℃热水的大烧杯中。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2)用注射器向2号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目的是____________。

(3)用注射器把3号瓶中水抽出,发现3号瓶中的白磷燃烧起来。

请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讨论分析)

(1)对比1、2号两瓶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____________。

(2)对比_____________两瓶中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反思评价)该小组同学对图1装置又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图2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有____________。

27.图中的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

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

①_______,②_______。

(2)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收集到的氧气完成硫粉燃烧实验后,还需向集气瓶内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从A~E中选择),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改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端进入。

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欲使用G、H装置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混合气体→______(用端口字母表示)。

(4)将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蒸馏水的洗气瓶一段时间后,水中便有了酸,对该现象的合理解释为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8.CO2资源化利用日趋成为研究热点。

某小组查阅资料发现:

①CO2与H2能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CH4与H2O;②CH4在高温下能与CuO反应;③浓硫酸能吸水;④硫酸铜固体遇水由白色变蓝色;⑤氢氧化钠能吸收CO2原理与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类似;为探究上述反应,设计如下装置。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设计装置C的目的是_____,若要证明D中有CO2生成,则需在E、F之间增加盛有_____溶液的检验装置。

(4)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黑色固体变红,E中白色固体变蓝,该小组经过讨论认为不能由此证明:

CH4在高温条件下能与CuO反应。

理由是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粒子的结构示意中,圆圈内的数字是核电荷数,也是质子数,此选项错误;B、该粒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阴离子,此选项错误;C、核内质子数为8的粒子是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此选项错误;D、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果是相对稳定结构,此选项正确。

故选D。

2.A

解析:

A

【解析】

A、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属于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正确;B、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质量不同,错误;C、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质子数相同,电子数相同,错误;D、16和18表示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错误。

故选A。

3.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该化学反应的一般表达式为:

,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

,依据化学方程式和题干中的信息,进行解答。

【详解】

A、由图可得,甲的化学式为C3H8,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3:

1ⅹ8=9:

2,故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得,乙和丙的元素组成不相同,故不符合题意;

C、解:

设44g甲完全燃烧至少需要乙的质量为x

故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得,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

4,故不符合题意。

4.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氧气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应是四氧化三铁黑色固体,符合题意;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记为32,空气约29,故密度比空气大,不符;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生活中很多现象和氧气有关,不符。

故选B。

【点睛】

和空气密度大小的比较,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估测。

5.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说明氧气支持燃烧,不能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说明反应放热,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空气中氧气占总体积的1/5,正确;

D、水槽中液面下降只能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减少,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故选C。

6.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

【详解】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在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0g﹣3.2g=6.8g,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6.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8g﹣4.8g=3.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6.4g﹣2.8g=3.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待测的数值为0.3g。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待测值为0.3,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此反应可表示为:

甲→丙+丁,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6.8g:

3.4g=2:

1,错误;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属于分解反应,甲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7.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与水反应,CO2+H2O=H2CO3,是气体的体积减小,大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烧杯中水进入到试管中,试管内液面上升,①正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2CO3电离是溶液呈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故而试管内的液体变红,②正确。

正确的说法是①②,故选A。

8.C

解析:

C

【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8.8gCO2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8.8g×

×100%=6.4g,5.4gH2O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5.4g×

×100%=4.8g,生成物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和=6.4g+4.8g=11.2g,11.2g>9.6g;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

11.2g﹣9.6g=1.6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9.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正确;

B、分子之间有间隙,正确;

C、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正确;

D、分子在不断运动着,不需要外力作用,错误。

故选D。

10.D

解析:

D

【解析】

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①和④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错误;B、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②表示的粒子核内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属于金属元素;⑤表示的粒子核内质子数为9,为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C、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④⑤的最外层为电子数均为7,不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错误;D、①是氯离子,③是镁离子,①③两种粒子可以形成化合物MgCl2,正确。

故选D。

11.D

解析:

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O和NO,生成物是CO2和N2,故该反应可表示为2CO+2NO=N2+2CO2。

A、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只有生成物的N2分子是由2个同种原子构成的,故属于单质,正确;

B、由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将有毒气体CO和NO转化为无毒气体CO2和N2,正确;

C、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CO和NO,它们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属于氧化物,正确;

D、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错误。

故选D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点评: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

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12.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水倒流入集气瓶内,倒流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

【详解】

A.铁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故选项错误;

B.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观察现象,否则易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选项正确;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错误;

D.实验测定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3.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A错误;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B错误;

C、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会改变空气中氧气含量,故C错误;

D、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焰更旺,故D正确.

故选D

1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通入二氧化碳时,虽然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是无明显现象;

B、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试管中气压减小,从而导致液体在试管中上升;

C、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气球膨胀;

D、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烧杯中的水流入锥形瓶中。

故选A。

15.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硝酸铜分解不会生成二氧化硫、氨气,氮气是无毒气体,二氧化氮是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

选B

16.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在吸烟场所造成非吸烟者吸入“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故选A。

17.A

解析:

A

【解析】

试题分析:

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故选A.

考点:

物质的变化及其现象

18.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空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混合,为此,空气属于混合物,它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组合而成。

【详解】

A、空气中没有氢气,无法分离,故A不正确;

B、空气的主要成分就是氮气,氮气化学性质较稳定,无毒,可以分离出来,故B正确;

C、空气中含有氧气,可以分离出来并用于医疗急救,故C正确;

D、用于飞艇的He,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可以分离出来,故D正确。

故选A。

19.D

解析:

D

【解析】A、1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不含有氢分子,故A错误;B、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4H表示4个氢原子,故B错误;C、1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表示为Ca2+,故C错误;D、2CO2表示两个二氧化碳分子,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0.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可用托盘天平称取2.9gNaCl固体,故选项实验数据合理。

B、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可用10mL量筒量取8.3mL蒸馏水,故选项实验数据合理。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在10mL试管中倒入约3mL蒸馏水,没有超过试管容积的

,故选项实验数据合理。

D、温度计能准确到0.1℃,温度计无法测得水温为25.15℃,故选项实验数据不合理。

故选D。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铁架台KMnO4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仪器②是铁架台,故填:

铁架台;

(2)实验室用A装置制

解析:

铁架台KMnO4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仪器②是铁架台,故填:

铁架台;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试管口有一团棉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