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平谷区届高二上期末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42037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3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平谷区届高二上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生物平谷区届高二上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生物平谷区届高二上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生物平谷区届高二上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生物平谷区届高二上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平谷区届高二上期末生物试题.docx

《生物平谷区届高二上期末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平谷区届高二上期末生物试题.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平谷区届高二上期末生物试题.docx

生物平谷区届高二上期末生物试题

平谷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质量监控

高二生物学试卷

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机体新陈代谢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正常情况下抗体、氨基酸、糖原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

D.体温、pH、胃液浓度等相对稳定均属于内坏境的稳态

2.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结构基础都是反射弧

C.条件反射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D.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通过学习建立的

3.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其活动不受意识支配

B.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弱势,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C.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弱势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作用通常相反,不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4.下图为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

丙是连接在传出神经的电流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的电位变化;a处为神经肌肉接头,含有一种特殊的突触。

分别刺激甲和乙处均能引起肌肉收缩。

关于该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A.刺激甲处,丙处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刺激甲处,传出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大于a处传递速度

C.刺激甲处,a中神经递质通过体液传递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D.分别刺激甲、乙处,丙处电流表指针偏转次数和方向均相同

5.1827年,科学家第一次报告了切除蝌蚪甲状腺的实验。

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

组别

第一步:

手术处理

第二步:

饲料种类

发育结果

摘除甲状腺

正常饲料

不能发育成青蛙,成为大型蝌蚪

摘除甲状腺

含有甲状腺粉末的饲料

生长发育成正常青蛙

手术但不摘除甲状腺

正常饲料

生长发育成正常青蛙

手术但不摘除甲状腺

含有甲状腺粉末的饲料

发育加速,成为小型青蛙

经过后期不断探索,科学家从甲状腺中提取出了甲状腺激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四组实验中的蝌蚪需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

B.丙组和丁组目的是排除手术外伤对实验结果干扰

C.该实验说明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D.该实验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生长发育

6.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等化学物质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B.激素需要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传送

C.激素是体内微量、高效的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D.一个激素分子能与多个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

7.某人因体温持续在38.9℃到发热门诊就诊。

关于该患者体温调节

叙述正确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B.体温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

C.患者多饮水治疗不用就诊

D.该患者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8.某同学参加一场篮球比赛大量出汗后,因口渴而大量饮水。

关于此间发生的内环境变化及调节过程,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饮水后血浆渗透压下降、渗透压感受器抑制、抗利尿激素增加

B.出汗时体温增高、冷觉感受器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

C

口渴时血浆渗透压增高、皮层渴觉中枢兴奋、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

D.出汗后体温下降、热觉感受器兴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

9.关于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前者增殖形成记忆B细胞,后者增殖形成记忆T细胞

B.前者参与体液免疫,后者参与细胞免疫

C.抗体由前者分泌,淋巴因子主要由后者分泌

D.前者直接杀死靶细胞,后者直接杀死病原体

10.在双子叶植物

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苗顶端形成“弯钩”结构。

研究发现,弯钩的形成是由于尖端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

研究者探究SA(水杨酸)和ACC(乙烯前体)对弯钩形成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SA能够抑制幼苗顶端弯勾的形成

B.ACC可能影响生长素在弯钩内外侧的分布

C.SA和ACC对弯钩形成的作用具有协同关系

D.弯钩可减轻幼苗出土时土壤对幼苗的损伤

11.科学家做过如下的试验:

(1)把不含生长素的两琼脂小块放在燕麦胚芽鞘下端(如图甲);

(2)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一段去掉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把另两小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作为接受块放在形态学下端(如图乙);(3)把一段去掉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让形态学上端朝下,做与

(2)同样的试验(如图丙),三个试验都以单侧光照射。

经过一段时间后,对接受块成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③④⑤⑥中,⑤含生长素最多

B.①含生长素比②少,⑤含生长素比⑥多

C.①含生长素比②多,③含生长素比④多

D.③④中生长素含量之和比⑤⑥中生长素含量之和多

12.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某地一个岛屿。

1937年—1942年,这个种群数量的增长如右图所示。

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该地环颈雉种群密度

B.该时间段环颈雉没有因病死亡个体

C.该岛屿上没有生物与环颈雉竞争

D.该时间段环颈雉的食物比较充足

13.若调查金海湖中的生物,下列所述不属于群落研究范围的是()

A.调查不同水层鱼的种类和数量B.调查鲤鱼和草鱼的关系

C.调查鲫鱼的出生率和死亡率D.调查金海湖中物种的数目

14.跳虫是土壤中的常见小型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若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是()

A.

B.

C.

D.

15.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试管号

I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B.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C.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D.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本部分共6题,共70分。

16.下图表示哺乳动物部分消化道和肝脏部位血液循环。

回答下列问题

(1)肝脏细胞生存的内环境主要是________。

(2)进食后,D中血糖浓度______(大于/小于)A,因为______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肝细胞合成______。

(3)饥饿状况下,A中的血糖浓度大于B,因为:

①A中血液循环到B处过程中,部分血糖被组织细胞_____;②_____素促进肝糖原水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17.PD-1是表达在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PD-L1是一种能够与之结合的蛋白质(见图1)。

PD-1和PD-L1结合会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增殖。

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数量较多,更有一些类型的肿瘤细胞除了表面有PD-L1,还分泌出大量的PD-L1(见图2)。

(1)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的免疫过程如下图。

在方框中填写相应的免疫细胞名称。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

(2)研究发现,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类似PD-L1的膜蛋白一旦结合,细胞毒性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便可避免______。

(3)目前已研发出针对PD-L1的抗体(mAb)。

结合图1信息,mAb能治疗肿瘤是因为使用mAb时,mAb通过与______结合,阻止了PD-L1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从而______。

(4)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相同剂量的mAb对肿瘤A患者治疗有效,对肿瘤B患者无明显效果。

请根据以上信息分析相同剂量的mAb对肿瘤B患者无明显效果的原因。

_____。

18.Kp-10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种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含量来调控生殖活动。

其调节过程如下图甲所示。

为研究Kp-10对鹌鹑产蛋的影响,对20日龄的鹌鹑连续20日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Kp-10,从产蛋之日起统计每日的产蛋率,结果如下图乙所示。

(1)通常情况下,若维持较低的雌激素含量,需通过图甲中______(①/②)过程参与调节。

而排卵期则启动过程_______(①/②)进行调节,促进排卵。

图中器官A是______。

(2)实验中所注射Kp-10的靶器官是____。

据图乙可知,Kp-10______(影响/不影响)鹌鹑开始产蛋的日龄。

在42~50日龄内,Kp-10能够_____产蛋率。

(3)综上所述,鹌鹑调控产蛋

方式属于_____调节。

19.调查某栎树林中几种鸟类在不同层次中的相对密度,结果如下表所示。

种名

树冠层

高于11.6m

下木层

5~11.6m

灌木层

1.3~5m

草本层

1~1.3m

地表层

林鸽

333

3

3

-

-

长尾山雀

122

183

136

18

9

旋木鸟

32

75

27

17

-

煤山雀

45

108

78

20

-

沼泽山雀

15

111

155

81

7

大山雀

23

74

197

103

2

鹪鹩

-

-

20

140

20

进一步研究发现:

林鸽以栎树等高大乔木的核果和种子为食;长尾山雀不停的在树枝之间、叶间跳跃或飞翔,觅食鞘翅目和鳞翅目等昆虫;旋木雀飞行能力不佳,但擅长在树干上垂直攀爬,觅食昆虫、蜘蛛和其他节肢动物,冬天食物短缺时,也吃植物种子;煤山雀、大山雀常在树枝间穿梭跳跃,主要觅食昆虫;沼泽山雀体形明显比大山雀小,主要觅食各种昆虫及其幼虫、卵和蛹,仅吃少量植物种子;鹪鹩取食毒蛾、螟蛾、天牛和椿象等昆虫。

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栎树林中的全部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总和叫_____;大多数鸟类可同时利用不同层次的资源,但每种鸟类都有一个自己经常活动的层次,这种分布称为群落的_____结构。

(2)表中数据显示煤山雀与旋木鸟在林中的分布大致相同,二者生态位是否完全相同?

______(是/否)

(3)在这个栎树林中,生态位差异最大的两种鸟是______。

(4)栎树林中每种鸟类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各种鸟类____,又能降低相互之间因为生态位的重叠导致的______程度,这是生物与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5)长尾山雀与旋木雀的生态位不完全重叠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

20.植物的根具有向重力生长的特性,科研人员对根向重力生长的机理做了相关研究。

(1)生长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的分子,具有_____生命活动的作用。

(2)实验一:

将空白琼脂和含EDTA的琼脂做成帽状,分别套在甲、乙两组玉米胚根的根冠外(示意图如下)。

提示:

EDTA的作用是去除与其临接部位的Ga2+。

胚根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甲组胚根向重力生长,乙组胚根水平生长。

实验组是_____组;实验结果说明_____。

(3)实验二:

水平放置的胚根弯曲向下生长,与根冠近地侧的Ca2+浓度明显高于远地侧有关。

研究表明,根总是朝着Ca2+浓度高的方向弯曲生长。

为验证这一结论,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

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善实验步骤并预期实验结果。

①实验材料和用具:

胚根等长的萌发玉米种子,含EDTA的琼脂帽,含Ca2+的琼脂块,空白琼脂块,培养皿等。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

取若干个培养皿,在每个培养皿中放置适量的萌发玉米种子,按实验一中乙组的方法处理胚根一定时间后,移去根冠外的琼脂帽。

第二步:

将培养皿均分成两组,编号

A组、B组。

第三步:

______。

第四步:

将两组胚根水平放置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______。

③预期结果:

_____。

2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

(1)~(5)题

药物依赖与毒品成瘾

有些药物使一些人着迷,养成用药习惯,这种药物的特殊性质称为药物依赖性。

产生药物依赖性的个体为了获得药物的精神作用,会产生不断地摄取某种药物的强迫行为。

药物依赖性具有精神性依赖和生理性依赖两种。

精神性依赖是指药物使人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欣快情绪,它驱使用药者周期性、连续反复用药。

生理性依赖是指药物反复使用后产生的一种特殊身体状态,一旦中断用药,机体产生严重的身体症状,出现异常痛苦的感受,并有明显的生理功能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具有代表性的依赖性药物主要包括麻醉药品类、精神药品类以及酒精、尼古丁等。

巴比妥类药物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和麻醉等药理作用。

γ-氨基丁酸(GABA)为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内的抑制性递质。

神经冲动传递时,突触小泡中的GABA作用于突触后膜上GABA受体位点上,使得突触后膜上Cl-的通透性增加,Cl-顺浓度差进入细胞内,细胞内膜电位增大。

巴比妥类药物可通过与GABA受体上的特殊位点结合,延长Cl-通道开放的时间而起抑制作用。

可卡因在医疗中被用作局部麻醉药,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而导致滥用,成为世界性的主要毒品之一、研究发现,可卡因会延长大脑中与愉悦传递有关的神经递质多巴胺的作用时间。

正常情况下,多巴胺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多巴胺转运蛋白会将多巴胺清除出去(图A)。

当突触间隙存在可卡因后,其与多巴胺的转运蛋白紧密结合,使得多巴胺在突触中停留的时间延长,不断刺激突触后细胞而增加愉悦感(图B)。

中枢神经系统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的多巴胺环境下,会通过减少突触后膜受体数量来适应这种变化(图C)。

神经递质受体数量减少,突触变得不敏感,此时人就迫切地需要获得更多的可卡因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这就是上瘾(图D)。

只有这种毒品被永久性除去,神经系统才能逐渐恢复原来受体的数量,但精神上的依赖往往持续更长的时间。

据统计,毒品成瘾者在戒除毒品后的复吸率超过90%。

因此,请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1)GABA和多巴胺都是通过_______方式释放到______的神经递质。

(2)与巴比妥类药物和可卡因结合的蛋白分别分布在突触的_____。

(3)请分别解释GABA和多巴胺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抑制和兴奋的原因:

______。

(4)从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简述可卡因上瘾的原因?

______。

(5)你认为吸毒会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哪些危害?

_____。

平谷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质量监控

高二生物学试卷

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机体新陈代谢中酶促反应

正常进行

C.正常情况下抗体、氨基酸、糖原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

D.体温、pH、胃液浓度等相对稳定均属于内坏境的稳态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内环境的作用: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

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

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

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

B、内环境稳态是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正确;

C、糖原存在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D、胃液属于体外环境,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B。

【点睛】

2.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结构基础都是反射弧

C.条件反射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D.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通过学习建立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详解】A、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非条件反射一般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A错误;

B、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正确;

C、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C正确;

D、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获得的,D正确。

故选A。

3.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其活动不受意识支配

B.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弱势,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C.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弱势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作用通常相反,不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性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在大部分内脏器官中共存,且作用相反,长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但也会有此消彼长。

人体在处于紧张、焦虑和亢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是兴奋的,而此时副交感神经被抑制。

此时的表现为呼吸加快,心跳加速,瞳孔放大,出汗,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血液大量流向脑和运动系统。

而当人体处于非常平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受到抑制。

此时瞳孔缩小,呼吸平缓,心跳减速,消化吸收加快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器官上都同时有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如汗腺只受交感神经控制,而没有副交感神经分布。

交感神经兴奋时就分泌汗液,不兴奋则不分泌。

自主神经系统是脊椎动物的末梢神经系统,由躯体神经分化、发展,形成机能上独立的神经系统。

单一地或主要地由传出神经组成,受大脑的支配,但有较多的独立性,特别是具有不受意志支配的自主活动,因此,被命名为自主神经系统,另外也称不随意神经系统或植物性神经系统。

【详解】A、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因为其功能不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A正确;

B、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是兴奋的,而此时副交感神经被抑制,即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弱势,B错误;

C、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受到抑制。

即交感神经活动占据弱势,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C错误;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作用通常相反,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D错误。

故选A。

4.下图为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

丙是连接在传出神经的电流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的电位变化;a处为神经肌肉接头,含有一种特殊的突触。

分别刺激甲和乙处均能引起肌肉收缩。

关于该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A.刺激甲处,丙处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刺激甲处,传出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大于a处传递速度

C.刺激甲处,a中神经递质通过体液传递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D.分别刺激甲、乙处,丙处电流表指针偏转次数和方向均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1、刺激甲,兴奋先后通过丙的右、左侧,电流表两侧发生两次电位变化。

2、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所以刺激乙点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详解】A、刺激甲处,丙的右侧先兴奋,电流表指针偏转一次,然后传到左侧时,又偏转一次,所以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A正确;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传导,在细胞间以化学信号传递,所以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快,B正确;

C、兴奋在a处以化学信号传递,轴突末端释放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C正确;

D、刺激甲处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刺激乙处不发生偏转,D错误。

故选D。

5.1827年,科学家第一次报告了切除蝌蚪甲状腺的实验。

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

组别

第一步:

手术处理

第二步:

饲料种类

发育结果

摘除甲状腺

正常饲料

不能发育成青蛙,成为大型蝌蚪

摘除甲状腺

含有甲状腺粉末的饲料

生长发育成正常青蛙

手术但不摘除甲状腺

正常饲料

生长发育成正常青蛙

手术但不摘除甲状腺

含有甲状腺粉末的饲料

发育加速,成为小型青蛙

经过后期不断探索,科学家从甲状腺中提取出了甲状腺激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四组实验中的蝌蚪需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

B.丙组和丁组目的是排除手术外伤对实验结果干扰

C.该实验说明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D.该实验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生长发育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详解】A、为了控制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四组实验中的蝌蚪需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A正确;

B、甲乙两组进行了手术摘除甲状腺,丙丁两组进行了手术但不摘除甲状腺,目的是排除手术外伤对实验结果干扰,B正确;

C、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也能促进生长发育,该实验结果可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C错误;

D、通过四组比较,有甲状腺激素,蝌蚪能发育成青蛙,没有甲状腺激素,蝌蚪不能发育成正常的青蛙,由此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生长发育,D正确。

故选C。

6.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等化学物质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B.激素需要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传送

C.激素是体内微量、高效的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D.一个激素分子能与多个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却能产生显著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

2、通过体液运输: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血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

激素的运输是不定向的,可以全身运输,但是起作用的细胞各不相同。

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激素具有特异性,它有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靶腺体或靶细胞。

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对靶细胞代谢起调节作用。

【详解】A、激素作用的对象是靶细胞、靶腺体或靶器官,A正确;

B、激素需要体液的传送,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B正确;

C、激素含量很少,但作用效果显著,是微量高效的物质,C正确;

D、激素作用具有特异性,一个激素分子一般与一个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D。

7.某人因体温持续在38.9℃到发热门诊就诊。

关于该患者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