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单元习作指导课题研究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35794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单元习作指导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年级单元习作指导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年级单元习作指导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年级单元习作指导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年级单元习作指导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单元习作指导课题研究方案.docx

《三年级单元习作指导课题研究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单元习作指导课题研究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单元习作指导课题研究方案.docx

三年级单元习作指导课题研究方案

 

三年级单元习作指导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正式开始起步,这是小学生从口头语言转而发展书面语言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决定学生走稳习作之路的关键一步。

作为作文时代的开端,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写作和语文水平的持续发展。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作文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的语文素养”,因为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教学来看,作文教学都占据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一个写作能力强的孩子,其他的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肯定也会很出色,这是毋庸质疑的。

《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年级习作的要求是: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打开三年级的语文书,发现每一单元的习作指导内容都是那么寥寥几句,不是作文的命题范围比较宽泛,就是能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自由发挥空间。

确实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束缚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的畏惧心理就更加严重,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缺乏活力。

但现在的作文教学正打着“自由”的旗号,任由学生“我手写我心”,用课外的自由写作代替了课内的严格训练。

因此学生作文每况愈下,特别是那些待优生由于习作带来的失败与语文渐行渐远,两极分化的局面相当严重。

恐怕教师看着那些语无伦次、语言干瘪的文章不免大扫雅兴。

平常作文教学经常说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且不知大部分学生是“有米难成粥。

”面对这种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中的困惑,这自由和指导这对矛盾是否能达到和谐统一。

我们一直探索着:

怎样使三年级习作教学效益最大化?

怎样使孩子的作文雏形更完美些?

我们觉得首先应端正心态:

不怕教作文,不一味责怪编者不给我们更好的作文教学出路。

用自己的言行告诉学生:

作文就是这么回事,不用怕。

其次不要拔高学生,学生正是因为缺乏言语表达能力才成为我们作文课堂里的学生,拔苗助长无异于作茧自缚,只会让学生永远徘徊在作文大门外。

二、课题的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一)课题的界定:

三年级习作:

就是在低年级能写几句话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练习写连贯的一段话,再逐步练习写几段话。

三年级习作指导:

是以三年级每个单元习作教学为研究对象,以新课程理念为主要依据,以学生进行作文兴趣、作文能力、作文习惯的培养为关键。

优化这一过渡阶段的习作质量,扎实上好每一堂“作文课”,教会学生“怎样写”,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使每一个学生不输在作文的起跑线上。

(二)支撑性理论

(1)新课程理论

《语文新课程标准》为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方向: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2)作文教学法理论

作文教学法理论认为:

作文教学“首先是教师的问题”,主张“教无定法、文无定法……”,我们的教师应“结合时代精神,在作文教学中寻求有效策略,使作文教学尽快走出困境,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3)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发展有效教学。

三.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正确处理“自由表达”与“有效指导”的关系,根据三年级习作特点,探寻三年级作文教学的最佳路径,尝试“模仿——打造作文起步的魔方”的理念。

2、探索新课程理念下作文资源的开发途径及教学指导策略,积累素材,解决作文难写,作文难教的困惑。

走好作文教学三步曲:

A作文课——不单单是学生的事,课前师生共同做好充分的准备。

B写作文——调动多种感观运用,不枯燥地教篇章结构或机械地拼凑练习,让学生在习作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想到的、闻到的、学到的融为一体,自然写成一篇文章。

C改作文——珍视它是一种杰作,在不违背主旨的前提下,尽量不改动学生原文,保留原生态,提升学生作文成就感。

四、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小学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与起步作文的发展规律

2教师更新育人观念,更有效地指导,促进学生发展

3探索小学中年级学生生活作文的有效途径,使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五、研究方法

1.交流座谈:

通过调查三年级学生习作教学现状及困惑学生作文存在问题确定课题;个别访谈与交流相结合,了解小学生作文个性心理表现及教师作文教学得失,分析习作教学现状及成因。

2.文献研究法:

旨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教学科学理论的学习,不断学习并借鉴成功经验,推进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3.行动研究法:

利用习作指导示范课、学生现场命题作文比赛等探索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4.个案研究法:

在研究的全过程中,对不同个性心理特征、不同层次的学生作文学习进行长期的成长记录,研究他们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有无达到预期效果,以便及时调整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等。

5.经验总结法:

不断将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及信息进行定性分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总结出三年级习作指导的有效途径。

六、预期研究成果

教学中,我们就不能光盯着结果,只管“我要的是葫芦”,而应该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所要做的应是“尽可能地减少束缚,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多的表达的自由,多引导,多激励,少限制,少指责”,使学生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不怕作文,写起来轻松自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