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复习提要广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3359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复习提要广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马克思复习提要广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马克思复习提要广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马克思复习提要广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马克思复习提要广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复习提要广商.docx

《马克思复习提要广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复习提要广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复习提要广商.docx

马克思复习提要广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提要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及其主、客观条件是什么?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主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坚持不懈地进行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客观: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

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现实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只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是与时俱进。

  

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社会理想是全部理想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科学性理论指导下,才能在实践中正确地改造世界,发挥其革命性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果和归宿,只有在实践中改造世界,才能体现出它的科学价值,并在改造世界的革命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其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它的革命性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它的科学性表现为它不带任何偏见,它的理论是深刻的,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

4.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什么、为什么?

(书本上没有)

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通过两种基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第一种形式,是后人与时俱进,对前人的理论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

比如,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获得胜利的理论,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理论,也是对马列主义的创造性发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独特发展;等等。

第二种形式,是本人与时俱进,对自己原来的观点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

5.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学习和对待马克思主义?

学习:

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

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

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6、三大起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里昂丝织工人两次武装起义;英国宪章运动(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7、代表人物:

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费尔巴哈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亚当&大卫

空想社会主义:

法:

圣西门&傅里叶

英:

欧文

8、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9、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实践性&阶级性

第一章:

1.正确理解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哲学的基本派别以及代表性观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思维和存在那个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源是思维(意识)还是存在(物质)。

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

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思维能否反映现实世界,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基本派别:

可知论:

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不可知论:

世界是不可被认识的

3.正确列宁的物质概念及其意义。

(*)

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不以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基础。

4、为什么说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属性。

物质和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摄像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是在基础和承担者。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注意:

相对静止的含义、作用及关系)

相对静止的含义: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根本属性暂时未变;

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但运动过程中物质也有相对静止。

二者相互依赖、渗透、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二者构成构成了物质的矛盾运动。

作用:

只有把握了二者的关系,才能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6.时间、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二者的客观存在性是绝对的;二者的具体特征是相对的。

绝对性与相对性关系:

A、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是由无数有限时空构成

D、时空无限性存在于有限性之中,并通过时空有限性表现出来

7.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1、实践的含义和基本形式

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基本形式:

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2、实践的基本特征。

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的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的现实基础。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构成社会的人是出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人的实践活动。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运动是发展的一种形式}

8.联系的含义与特点。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点:

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9.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为什么说前途是光明、道路是曲折的?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事物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B.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C.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必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D、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在社会历史领域更是如此,在某种条件下旧事物还有可能重新压倒新事物,甚至发生暂时的复辟和倒退。

如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等。

因此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要经

历一个长期曲折复杂的过程。

E.旧事物决不会自行消亡,为维护其自身的地位,它总是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

F.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

10.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钥匙”。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1.矛盾的含义(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含义、作用及其关系)

矛盾是反映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对立性(斗争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与趋势。

作用:

第一,矛盾双方斗争促进双方力量变化,此消彼长,双方力量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造条件;

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过度的决定力量,相互排斥,促成就统一体破裂和新的产生,是旧的发展为新的事物。

矛盾的统一性(同一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接的属性与趋势。

表现为:

1矛盾双方互为前提而存在,相互依存而发展。

2矛盾双方以一定的条件而转化。

作用:

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的一方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发展;

第二,同一性是双方吸取有利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得到各自发展。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本质属性。

它们相互连结,不可分割。

没有斗争性就没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

1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关系及方法论启示。

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的始终。

特殊性:

指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其二,每一个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与阶段上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其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性质、地位和作用。

关系:

1.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2.相互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各向其相反方面转化。

方法论启示: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13.质变、量变、度的含义以及质量互变规律。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有一种之态向另一种飞跃,体现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及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规律。

14.辩证否定观的含义以及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观的内容:

第一,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

第二,是发展的环节

第三,是连接的环节.

第四,作为发展与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

规律:

否定是对旧事物的质的根本否定,但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抛弃,而是变革和继承相统一的扬弃。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否定,同时它自身也被后一阶段再否定。

经过否定之否定,事物运动就表现为一个周期,在更高的阶段上重复旧的阶段的某些特征,由此构成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发展的方向)和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事物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15.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辩证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客观辩证法:

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主观辩证法:

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规律。

关系:

二者互相联系、补充:

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的前提,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贯穿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中;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

16.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第一,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客观条件为基础。

第二,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17.意识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即意识的作用)的表现形式。

(*)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时间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这是物质、一是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

18、为什么说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

因为其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不彻底,不是因为其机械性,忽略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形式。

第二章:

1.正确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来源、动力、标准和目的,特别是实践标准问题)。

2.认识的规律(认识的两次飞跃)。

3.正确理解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含义、关系及其启示。

5.价值评价要注意的问题。

6.实践基础上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第三章: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启示。

2.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为什么?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4.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特点。

5.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6.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7.我们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8.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章:

1.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和作用。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其及辩证关系。

3.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为什么?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5.价值规律的内客、表现形式和作用。

6.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7.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再生产是劳动过程、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和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生产过程的统一。

8.正确理解剩余价值的两种生产方式。

9.正确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10.从不同角度划分劳动、资本的意义(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11.正确理解劳动力使用价值和价值(价格)的含义、构成与作用。

12.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变化趋势及其影响。

13.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含义、过程、条件等。

14.剩余价值与利润、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含义、关系;平均利润率的含义与影响。

15.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其实现条件。

1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17.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第五章:

1.垄断时期竞争存在的原因及其特点。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原因、形式和实质。

3.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原因、形式和后果。

4.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和实质。

5.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

6.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原因和实质。

7.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以及它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第六章:

1.社会主义的两次飞跃(“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三次飞跃加“从一国到多国”)

2.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

3.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4.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和曲折性。

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的政党。

6.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建设的领导核心。

7.列宁的经济政策,苏联模式。

第七章:

1.共产主义的三个层面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立场和方法、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3.“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

P267

4.人发展的三个阶段。

P260

5.共产主义事业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试题范例: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坚持阶级斗争

B.实现广大人民的利益

C.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2.世界统一性问题说明的是,世界万物()

A.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质

B.是否普遍联系

C.是否运动发展

D.是否有共同的规律

3.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C.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D.人的意识能否决定物质

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来源于实践活动

C.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

5.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6.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A.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B.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剩余价值(雇佣工人的劳动)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7.划分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依据是()

A.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使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不同

B.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C.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转移方式不同

D.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劳动性质不同

8.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A.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俄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9.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A.前者是个人理想,后者是社会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

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10.马克思主义对实现共产主义的长期性的阐述中,两个必然和两个次不会()

A.是有内在联系的

B.是两回事

C.是矛盾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下列思想体现矛盾思想的是()

A.一分为二

B.反者道之动

C.万物莫为有对

D.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E.祸福相依

3.“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上升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E.没有理性认识就不可能有感性认识

4.关于剩余价值的论述正确的是()

A.剩余价值是工人劳动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B.剩余价值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C.剩余价值形成过程也是价值增值过程

D.剩余价值是由不变资本带来的

E.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

5.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这种商品的()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C.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D.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E.劳动强度成正比

6.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有()

A.各国在经济、政治、思想等领域存在差异

B.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C.各国无产阶级自身觉悟和成熟程度不同

D.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不同

E.革命传统不同

7.经济全球化的动因有()

A.发达国家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

B.跨国公司的发展

C.贸易保护主义

D.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E.各国经济体制改革

8.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是()

A.从理想出发构想未来社会

B.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提示

C.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

D.从客观规律出发

E.对未来社会作出详尽的描述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部调整

B.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C.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为其发展服务的工具

D.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积极作用

E.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一定的条件

三、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的内涵。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又如:

相对静止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3.真理的客观性内涵是什么?

(又如: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时空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不同于以往认识论的两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6.为什么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7.为什么说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8.简述列宁物质定义的内涵和意义。

9.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又如:

简述意识能动性作用的表现)

10.简述商品两个基础属性的辩证关系。

四、辨析题:

1.人不能创造规律,但可以改变规律。

2.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3.共产主义是可以实现的社会理想。

4.根据在剩余价值产生中的作用不同将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五、论述题:

1.论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及其启发意义。

2.阐述现代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阐述经济全球化的动因、表现和后果。

六、材料题:

单项选择答案:

BACDACBCDA

不定项答案:

ACDABCDEBCDABCADABCDEBDEBCDABCD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