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三中高二语文集备组《唐诗宋词》导学案.docx
《青岛三中高二语文集备组《唐诗宋词》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三中高二语文集备组《唐诗宋词》导学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三中高二语文集备组《唐诗宋词》导学案
一、构想。
《唐诗宋词》第一单元主要是截取了初盛唐时期诗坛上主要的诗人及其诗作。
在进行本单元的学案设计之前,结合教材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说明和自己对选修课教学目标的规划与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我决定从初盛唐诗歌的风格、流派,诗歌的意象与意境这几个方面入手,将教材内容加以整合,制作成这份学案。
我希望通过学案的引导,让学生在第一单元的学习结束以后,对诗作思想内容,诗作风格、流派特点有一种比较清晰而准确的把握,力求做到以点带面,让学生在学习中对初盛唐诗人、诗作形成一种立体、直观、准确的认识,藉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体系。
在本单元的学案导学设计中,我主要分了四个大的版块——盛唐浪漫主义诗作翘楚、盛唐现实主义诗作大师、古代诗歌之意象美与意境美、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流派。
每一个版块的学案我又设计为四个环节——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拓展研习,使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有不同的学习目标与内容。
在“课前预习”环节,我主要是让学生多诵读,多理解,在初读的基础上疏通字音,在深读的前提下理解诗意;在“课上学习”环节中我又安排了“阅读感知”和“鉴赏探究”这样两个层次,使学生的学习有一定梯度;在“课后复习”环节我主要给学生设计了与本节课所学内容相关的练习,使学生的课堂所学得到巩固;在“拓展研习”环节我主要安排了一些课堂内容的延伸学习,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能深入思考所学内容,让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感悟。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第一单元
从先秦到六朝,经历了漫长的积累和孕育,中国古典诗歌登上了一座空前的高峰。
虽然初唐诗歌的开端仍然弥漫着六朝的靡丽,但当张若虚以“春”“江”“花”“月”“夜”的题材,唱出永恒的宇宙人生主题时,在陈子昂、“初唐四杰”等诸多士人的努力下,“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创作倾向也终见强劲。
盛唐诗歌的帷幕开启,扑面而来的是山水田园诗的清音远韵,是边塞诗的奇丽雄健;是李白的逸兴遄飞,是杜甫的沉郁顿挫。
兴象玲珑的优美华章与风骨遒劲的壮丽交响,融会成令人叹为观止的诗史盛况。
让我们由此认识唐朝的诗,也由此认识诗的唐朝。
1.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诵读中得到精神的陶冶和审美愉悦。
2.重点了解李白、杜甫诗歌的写作特点,并进一步了解盛唐诗歌的整体风格。
3.理解把握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初步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并能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4.以评点的方式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提高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
课题
课时
《李白诗二首》
《杜甫诗三首》
《春江花月夜》
自读部分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5课时
盛唐浪漫主义诗作翘楚——“诗仙”李白
梳理积累
一、读一读,注意字的音、形、义。
1.初读全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将进酒( ) 莫使金樽空对月( )
烹羊宰牛且为乐( ) 岑夫子( )
钟鼓馔玉不足贵( ) 斗酒十千恣欢谑( )
呼儿将出换美酒( ) 千斤散尽还复来( )
2.再读课文,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 )②会须一饮三百杯( )
③钟鼓馔玉不足贵( )④斗酒十千恣欢谑( )
⑤径须沽取对君酌( )⑥与尔同销万古愁( )
⑦但愿长醉不复醒( )⑧主人何为言少钱( )
二、看一看,了解相关文化知识与创作背景。
1.解题:
《将进酒》是乐府古题名,属于《鼓吹曲》中的《桡歌》,原是汉乐府短萧铙歌的曲调,题意为“劝酒歌”,这里是李白按照旧题写作的新词,属于古体诗。
将,请、愿之意。
2.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
唐玄宗开元十八年,李白三十岁了,这时候他已经出蜀五年,漫游了长江中下游,遍干诸侯,向各地的达官贵人,投递自己的文学作品,申诉自己的政治理想,但却未遇知己,一直没有获得他人的引荐。
这一年的夏天,他决定不再在地方上找出路了,而是直奔当时的京都,长安而来。
这是李白第一次入长安,到了长安之后,他“历抵卿相”,到各个王公贵族府上投递自己的作品,却有志难伸,徘徊魏阙之下,望其门而不得入,心中苦闷。
在苦闷之中,他又和长安的市井少年厮混到一起了,他说自己是“误与五陵豪”交往,险些遭人毒手,因此大失所望,败兴而归。
因他无颜再回安陆,乃泛黄河而下,到汴州、宋州、洛阳等地。
到开元二十二年的时候他又出游襄阳,拜访了当时享有盛名的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韩朝宗,在书中说自己“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希望韩朝宗举荐自己,但也没有结果。
到开元二十三年时他又应自己的朋友的邀请,北游太原及雁门,第二年又返回河南,与他的朋友元丹丘、岑勋等人在嵩山南麓颖阳山置酒高会,其名作《将进酒》即此时所作。
阅读感知
结合注释,诵读品味诗句内容,请同学们思考:
《将进酒》由起兴开篇,入题接着写举杯劝酒和自己的劝酒辞,随着内容的变化,作者的情感大起大落,作者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
其感情的基调是什么?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明确:
鉴赏探究
再读诗歌,品味诗情,与同学一起探讨如下问题:
(一)自古以来,酒徒多多,圣贤历历,作者为何偏要举出“陈王”?
明确:
(二)台湾学者散文家颜昆阳《想醉》中有一句话:
“非醉不可的理由尽管很多,但眼泪与笑声便可以说明一切,因此人们非醉不可的理由其实只有一个:
有情。
”那么请问这首诗中诗人的情到底包含哪些呢?
明确:
(三)诗人是如何来表现他的情感的呢?
明确:
质疑交流
通过学习,你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句?
结合自己理解,请写下来与同桌一起交流。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人生得意须尽欢径须沽取对君酌
B.千金散尽还复来但愿长醉不复醒
C.请君为我侧耳听主人何为言少钱
D.将进酒杯莫停呼儿将出换美酒
2、下列粗体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烹羊宰牛且为乐 且,暂且
B.与君歌一曲歌,唱歌
C.径须沽取对君酌 取,拿取
D.与尔同销万古愁 销,消除
3、对第一段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
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
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耗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4、对下面的诗句翻译正确的一项各是: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A.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
B.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
C.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是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成了白雪。
D.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变成了白雪。
②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A.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一斗酒赏十千钱,纵情地欢乐。
B.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C.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D.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一斗酒赏一千钱,纵情地欢乐。
5、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鹅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
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抓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锌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李白一生不得志,借酒浇愁,及时行乐,是他无奈的选择。
正如他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所写: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酒并不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也就不能真正消解他的忧愁,但是酒可以暂时麻痹痛苦的灵魂,寻得暂时的内心平衡。
而李白的喝酒也不像一般的凡夫俗子的喝法:
“菜来一碟乎,两碟乎?
酒要一壶也,两壶也?
”而是整只的牛羊,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罢休,宁愿舍弃一切,也要换得美酒。
在夸张的语言背后,是痛饮豪迈的李白,所以时人称李白为“酒中仙”。
杜甫在他的《饮中八仙歌》中写道: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借酒解愁,酒酣赋诗,慷慨悲歌,抒发胸中郁闷,酒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梳理积累
一、读一读,注意字的音、形、义。
1.初读全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越人语天姥()天台一万八千丈( )
送我至剡溪()渌水荡漾清猿啼( )
熊咆龙吟殷岩泉( )水澹澹兮生烟( )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虎鼓瑟兮鸾回车()
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
2.再读课文,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烟涛微茫信难求( ) 云霞明灭或可睹( )
天姥连天向天横( ) 势拔五岳掩赤城( )
我欲因之梦吴越( ) 渌水荡漾清猿啼( )( )
迷花倚石忽已瞑( ) 栗深林兮惊层巅( )( )
水澹澹兮生烟( ) 失向来之烟霞( )
恍惊起而长嗟(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 )
二、看一看,了解相关文化知识与创作背景。
1.解题:
“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不拘一格。
此外,还有“歌”“行”等。
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东面。
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得名。
2.背景: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
天宝元年 (公元74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
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
但到了长安,玄宗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只得到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
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
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
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东鲁的友人,所以这首诗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阅读感知
结合注释,诵读品味诗句内容,请同学们思考:
1.这是一首记梦诗,作者围绕“梦”是如何展开诗歌内容的?
明确:
2.诗歌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3.作者是如何来表现自己这种情感的呢?
明确:
鉴赏探究
再读诗歌,品味诗情,与同学一起探讨如下问题:
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作者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除了瀛洲外,诗的第一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
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
2.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
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
3.作者在现实世界遭遇的这种痛苦直接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不好吗?
为什么要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这种痛苦呢?
明确:
质疑交流
学习中你还有哪些疑问没有解决呢?
请写下来与同桌一起交流。
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海客谈瀛(yíng)洲越人语天姥(láo)
B.对此欲倒东南倾(qīng)送我至剡(shàn)溪
C.渌(lù)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jī)
D.千岩万转(zhuǎn)路不定熊咆(páo)龙呤殷岩泉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对此欲倒东南倾(倒:
倒下。
)
B.栗深林兮惊层巅(栗:
使……战栗。
)
C.列缺霹雳(列缺:
指闪电。
列,通裂。
)
D.忽魂悸以魄动(悸:
心惊,心跳。
)
3.对下列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势拔五岳掩赤城”是说天姥山的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
赤城是南方一座山城的名字。
B.“一夜飞度镜湖月”的意思是一夜之间就飞过了倒映着月影的镜湖。
镜湖又名鉴湖,“镜”“鉴”同义。
C.“谢公宿处今尚在”句中“谢公”是指南朝诗人谢灵运,他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地方住宿。
D.“身登青云梯”一句的意思是自己登上了直上云霄的山路。
梯,指山路上的石阶。
4.对这首古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而写的一首留赠友人的诗歌。
B.这首诗随诗人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句式与节奏也在不断变化。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四句连用四字句,节奏紧凑,生动描绘出洞天石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
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年。
作者性格傲岸,却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所以在诗中既表现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思想,又有无力回天的感伤。
请阅读李白这首《古风(其十九)》,与同学们一起研讨诗歌后面的问题吧!
《古风》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
1.这首诗的前十句描写了怎样的太虚幻境?
请你用简单的语句进行概括。
2.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相比,两首诗的主旨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盛唐现实主义诗作大师——“诗圣”杜甫
梳理积累
一、读一读,注意字的音、形、义。
1.初读全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怒号()三重茅()
长林梢()飘转()丧乱()广厦()
俄顷()大庇()见此屋()
2.再读课文,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布衾多年冷似铁()长夜沾湿何由彻()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二、看一看,了解相关文化知识与创作背景。
1.解题:
歌,歌行体,古代诗歌的一种。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2.背景:
唐代的安史之乱造成时局动荡,百姓颠沛流离。
公元759年底,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杜甫来到成都。
第二年,杜甫在成都涣花溪畔营建了一座草堂,后世称“杜甫草堂”。
在成都的草堂,杜甫总算暂时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时,他已经49岁了。
可好景不长,草堂营建不到一年,蜀中政局发生了变化。
御史大夫崔光远来兼成都尹,他是个不学无术的赌棍,对诗人杜甫当然不会尊重。
761年8月,成都平原风雨成灾,草堂被吹破了,草堂前的一棵200年的楠树也被拔倒了。
就在诗人政治上受到冷遇,又加风雨成灾的情况下,杜甫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阅读感知
这是一首通过记事进行抒情的诗歌。
作者在这首诗中记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请你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吧!
明确:
鉴赏探究
这首诗中作者是如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的?
请你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吧!
明确:
质疑交流
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些什么收获?
又存在哪些疑问呢?
请写下来与同桌一起交流。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正确读法是: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秋天漠漠向昏黑”的正确译文是:
()
A.秋天的天空是灰蒙蒙的,天色渐渐暗下来。
B.秋天灰蒙蒙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C.秋天时节云烟密布,天色渐渐暗下来。
D.秋天的傍晚,天空逐渐暗下来。
)
3.以下各句加点的词语,其意义与现代汉语一致的是:
A.铁骑突出刀枪鸣B.秋天漠漠向昏黑
C.明年秋,送客湓浦口D.似诉平生不得志
E.凄凄不似向前声F.汝岂得自由
4.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词意义与备选项中哪一项相同?
()
①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
C.他们是一对破镜重圆的夫妻
D.舴艋为家东复西,今朝破晓下前溪
②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A.曹刿请见B.冀君实或见恕也
C.风吹草低见牛羊D.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③八月秋高风怒号
A.(区寄)因大号,一虚皆惊B.故自号曰醉翁也
C.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D.狂号犬自惊
5.下列各句中的“恶”字按读音分类,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
②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③娇儿恶卧踏里裂
④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
⑤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⑥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A.①⑤/②/③④⑥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④/③⑤⑥
6.下面各句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于受权贵排挤离开长安之后,故诗中弃满了对权贵的蔑视。
B.杜甫字子美,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由于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现实,所以被称为“诗史”。
C.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
他与元稹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也是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D.唐以前的诗被唐人称为古体诗,唐人的诗被称为近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和绝句。
它的特点是要格律的严格限制,《唐诗三百首》都是近体诗。
()
7.古代常用官名、籍贯、谥号和字号来称呼。
下面各项所指的人是谁,请分别写出他们的姓名。
①靖节先生——②杜工部——
③香山居士——④柳泉居士——
⑤王右丞——⑥文山先生——
⑦王临川——⑧昌黎先生——
⑨六一居士——⑩柳泉居士——
1.关于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
说白了,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每首诗有多少句,每句有多少字,如何押韵,都没有规定。
为了便于大家掌握,我们以唐代为界来说。
唐代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这包括《诗经》中的诗、《楚辞》中的诗、《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诗歌、陶渊明的诗歌等。
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也写了许多古体诗,比如李白写的《古风五十九首》。
一般来说,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也就是说,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
近体诗在唐代初年正式形成。
它包括绝句、律诗、排律。
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
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
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排律十句以上,像律诗一样,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对仗,押韵也和律诗一样。
近体诗用字还要讲究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
举例来说,我们所熟悉的杜甫的《客至》《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等都是十分典型的律诗。
2.请你阅读杜甫的《江村》,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需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1)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同一时期,但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不同。
作者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这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来;第二、三联先描写眼前景物,又选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语言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病所需惟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写作“但有故人来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梳理积累
一、读一读,注意字的音、形、义。
1.初读全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车辚辚( )哭声直上干云霄( ) 声啾啾( ) 生男恶( )陇亩( ) 归来头白还戍边( ) 千村万落生荆杞( )()
2.再读课文,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哭声直上干云霄( ) 行人但云点行频( )
去时里正与裹头( ) 汉家山东二百州( )
禾生陇亩无东西( ) 县官急索租( )
生女犹得嫁比邻( ) 行人弓箭各在腰( )
役夫敢申恨( ) 武皇开边意未已( )
耶娘妻子走相送( )信知生男恶( )
二、看一看,了解相关创作背景。
《兵车行》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
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
天宝八载(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在今青海省境内),久攻不下,后虽侥幸取胜,但所部六万三千人损失大半;到这年冬天,所派驻龙驹岛(在青海湖中)的二千戍卒也全军覆没。
天宝十载(751)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命进攻南诏(主要辖境在今云南省),结果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
由于这两次战争中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
这件事,在《资治通鉴•唐纪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