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中日关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2772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战后的中日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二战后的中日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二战后的中日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二战后的中日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二战后的中日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战后的中日关系.docx

《二战后的中日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战后的中日关系.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战后的中日关系.docx

二战后的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发展——从战略互惠到双赢互存

“我们正在迎接新的世纪,依我看,下个世纪与本世纪不同的,是人类都要具有世界眼光,做一个世界人。

我们要问自己:

做好这个准备了没有?

——季羡林

  中日关系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世界的焦点之一。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有着长远的历史。

回顾中日历史,都是“一强一弱”——唐宋元明清代,中国强大,日本远渡学习;甲午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日本强大,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

然而,随着历史的巨轮的不断前进,现今出现了两强局面——日本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赶超英美。

如何去面对新时代的中日问题,是两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亚洲新秩序、世界新格局的重点。

  在过去将近两年当中,中日之间经过了“破冰”、“融冰”、“迎春”、“暖春”四个阶段。

安倍的“破冰之旅”与福田访华,都是日本政府发出友好交流的信号。

胡锦涛总书记的“暖春之旅”也是中国方面对于日本的积极反应。

经过小泉时代的低迷期之后,中日两国官方和民间都迫不及待地进行有益交流,积极面对东海油田、钓鱼岛等等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访日期间,还签署了中日第4个重要政治文件——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

这份文件既是对前三份文件(《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日联合宣言》)的补充和继承,也是对未来新时期中日关系的展望。

从当今世界的主流思想中可知,战略互惠发展为双赢互存局面的是有条件的,需要中日双方的进一步努力。

一、中日两国历史关系回顾:

(一)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中日关系

1.历史回顾

(1)东汉以前(火种与土著)

日本原是个岛国,可是其土著民族并不发达。

在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大陆移民带来的新技术影响下,生产力逐步发展逐渐行成小的王国和势力。

传说中的徐福东渡就是这个时期,给落后的日本带去了文明的火种。

(2)东汉到南北朝(天朝和蛮夷)

这一时期日本多次入朝进贡中国,请求册封,来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3)隋唐时期(老师和学生)

这一时期日本却不再求取和接受册封,而是多次派遣隋(唐)使和许多留学生及留学憎,来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由于不喜欢倭这个蔑称,日本的名字便是在这时应运而生。

由于中日之间的交往密切,所以日本在许多方面都受中国影响很。

(4)唐末到近代以前(卫士与强盗)

唐末,随着王唐朝的衰弱,而日本决定废止遣唐使,取而代之的是商船通商和倭寇入侵。

而他们从中国宋以后开始就不承认中土文化的先进性和正统性,只追求经济利益。

而同期中国的女真人和蒙古人也曾先后发动过对日本的侵略活动。

这段时期可以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5)屈辱清朝(鱼肉和倭刀)

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并在政府的扶植下,很快产生垄断,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但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又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且国内市场狭小,资源贫乏,而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需要广阔的市场、资金和资源。

为此,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的明治天皇政权,只有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

军部则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外发动战争的主要推动者。

187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台湾的战争,迫使清王朝与之签订屈辱的《北京条约》,以五十万两白银的赔款作为日军退出台湾的条件。

此后,日本逐渐形成以“征韩侵华”为核心的大陆政策。

1876年强迫朝鲜订立《江华条约》,攫取治外法权和领事裁判权等。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强迫清王朝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割占中国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赔款白银二亿两及开埠通商等特权,这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和半殖民地化。

1900年日本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4年在美国支持下,日本发动日俄战争,大大扩展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

1910年日本正式侵吞朝鲜,把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从此,日本帝国主义走上了与欧美列强争夺世界霸权,首先是侵略中国称霸亚洲的军国主义道路。

1927年,日本军阀炮制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扬言: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第二年扶植了以清废帝溥仪为傀儡的伪“满洲国”,把中国东北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

此后日本侵华步步深入,终于在1937年7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许多国家,并向太平洋扩张,与德意法西斯沆瀣一气,企图重新瓜分世界,与全世界人民为敌,在中国人民、亚洲各国人民及全世界人民的联合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2.特点分析

通过对从东汉时期开始至二战后中日历史关系的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是友好邻邦,虽然其间也出现了一些有损两国关系的事件发生,但毕竟时间不长,影响不大,中日之间的友好交往一直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但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并在政府的扶植下,很快产生垄断,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但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又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且国内市场狭小,资源贫乏,而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需要广阔的市场、资金和资源。

为此,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的明治天皇政权,只有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

日本则看上了由腐败清政府统治着的中国,甲午中日战争的一炮巨响轰开了清政府紧闭的国门,也将中日曾经友好的友国关系毁于一旦。

(二)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中日关系回顾

新中国成立后,日本民间要求对华友好、开展贸易的呼声很高,日本成立了日中友协等一大批友好组织。

毛主席决定对日本采取“着眼于人民、寄希望于人民”的战略思想,周恩来总理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对日方针,并亲自出面做了大量日本各界人士的工作。

这成为新中国对日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

1952年3月,日本帆足计等三位前国会议员不顾美国禁运和日本政府阻挠,绕道来到中国,双方签订了第一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金额3000万英镑,打开了中日交往的大门。

1972年9月25日-30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来我国访问。

毛主席会见了田中总理大臣,进行了认真、友好的谈话。

中日两国总理和外长始终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会谈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双方于9月29日发表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宣布结束中日两国之间迄今存在的不正常状态,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日之间战争状态的结束,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揭开了两国关系史上的新篇章。

在1978年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1998年就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达成了共识。

应该说,不论是复交前还是复交后,战后日本各届首相和内阁中的大部分人对中国都是友好或比较友好的。

此后,中日关系在曲折中发展。

二、中日关系的现状

(一)融冰之旅

今年4月11日至1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应邀访问日本。

这是中国总理7年来首度访日,备受各方关注。

而去年10月,安倍晋三在当选日本首相后的第12天就访问了中国。

安倍晋三首相访华标志着中日政治关系僵冷局面被打破,堪称是一次“破冰之旅”。

故此温总理把他这次访日喻为“融冰之旅”,希望能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二)暖春之旅

2008年5月6日,当地时间下午1点45分左右,中国国家主席乘专机抵达日本羽田机场,开始对其为期5天的国事访问。

这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十年后再次访日。

胡主席在机场的书面讲话中表示,中日都是亚洲和世界的重要国家,发展长期稳定的中日睦邻友好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他希望通过这次访问,增进互信,加强友谊,深化合作,规划未来,同日方一道努力,开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全面发展新局面。

三、中日关系的发展方向

(一)、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1、二战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巨大变化

  我们深刻感受到,当今的世界与二战后已经完全不同了。

二战后的美英苏三霸,经过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已经剩下美国独霸天下;欧共体的出现,地区政治经济集团的崛起,预示着多极化世界正在形成。

世界格局的变化一方面是大国争霸的结果,一方面是各国人民渴望和平的努力。

邓小平就深刻地指出: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近期内再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不大。

各国都抓紧这一黄金发展时期,实现工业现代化。

二战后的中日两国,以正视历史的态度,展开友好的合作交流。

《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日联合宣言》是指导中日关系发展的三个纲领性文件,它所确定的一系列原则和精神是维护和发展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

70年代到90年代末。

两国以经济建设为契机,努力开展各项交流,使中日和平的理念深入人心。

可以得知,和平与发展也是中日两国的共同愿望。

2、全球一体化的影响

 全球一体化并不是贸然出现的,它是信息和经济发展的产物。

全球化首先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的连锁反应遍及世界。

以97金融风暴为例,在一周之内,亚洲所有股市大幅下跌(内地当时还没有完全开放市场,所以受冲击不大),各国货币贬值。

美国、欧洲虽然没有受到金融狙击,但是由于亚洲经济疲软,导致全球性的经济放缓。

由此可见,全球化的影响已经深入到每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中了。

 日本在七八十年代提出“脱亚入欧”、“脱亚入美”,希望能跟上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

然而,90年代之后的亚洲腾飞,令日本不得不重新重视它所在的这一区域,尤其是对于中国和平崛起的关注。

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促使中日两国利益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

比如,在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中有日本的GNP(国民生产总值),即日资企业在中国创造的附加价值,反之亦然;在中国的能源消费中有日本的能源消费,即日资企业能源的消耗,反之亦然。

  在21世纪里,全球化的热潮使中日两国合作求共赢的意愿更为强烈。

毕竟,两国无论在文化方面,还是地理位置等许多方面都有着相通或互补之处,组成区域联盟(例如APEC)对两国都是有益的。

所以中日合作既是全球化的结果,也是双方利益所在。

3、中日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国家,历史上就存在着广泛的联系。

二战后虽然两国处于敌对状态,但仍然保持着民间往来。

随着1972年两国邦交正常化,双方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两国关系在建交后不断深入发展。

中日两国的人员往来,从1972年的约9千人跃居至2006年的400多万人,增长了400倍以上。

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以来,日本一直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直接投资国和技术来源地,同时又是与中国政府间资金合作的主要伙伴。

截至2003年,日本是中国连续11年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2004年以后欧盟和美国分别上升为中国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而日本下降为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含香港)也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尽管如此,日本对中国来说,仍然是很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

中方有学者认为中日经贸合作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与双赢性。

首先,其互补性主要体现为:

(1)劳动力与市场等方面的互补;

(2)产业结构、贸易结构以及生产、流通等方面的互补;(3)现阶段互补远大于竞争。

其次,其双赢性主要体现为:

(1)中日贸易对双方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技术、资金流动的双向效应;(3)中日经济合作的扩散效应;(4)中日经贸合作缓解了日本社会矛盾。

中日经济合作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良好的发展,除了双方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双赢性之外,在中日经济合作进入市场化轨道的过程中,形成“投资与贸易相互促进”的互动机制也非常重要。

这种机制有效地促进了中日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也增强了中日经济间的依赖程度。

(二)、中日战略沟通平台的构建仍是当务之急

1、中日危机事件缺乏沟通机制

  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问题、篡改历史教科书、遗留化武问题、慰安妇赔偿问题都一直都困扰着中日的正常交流。

近几年,更有毒饺子、东海油田问题等等新的危机事件频频发生,令中日关系在低潮中徘徊。

我们对于这些事件的了解主要是来自媒体报道,这样就难免存在不客观和不全面的问题。

正是由于对这些问题没有一个正确的了解,使得两国在许多时候越发显得不信任和敌对。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无疑是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机制,只有加强沟通的层次和力度,使双方能更透明地处理出现的问题,才能化险为夷,增进双方的信任和加深彼此的友谊。

2、战略互信、互惠需要沟通机制的保证

  战略互信要求中日两国同时做到三点:

(1)正确对待对方国家的崛起;

(2)认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而且必须和平共处,不应通过"抹黑"对方国家来散布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怀疑和不信任;(3)认真解决历史问题,真正实现历史和解。

同时,所谓"互惠",就是双方在相互交往中既注意从本国利益出发,为本国争取利益,也需适当地顾及对方的利益。

环境问题的尖锐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日两国相互取长补短的余地加大,也为中日发展战略互惠关系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非常明显,战略互信和互惠的实现都需要时间去协调和解决,这就同样需要一个机制去保证这些问题能得到切实的落实。

这种机制就是上述提到的沟通机制,只不过把其功能扩展到解决于两国共同关心的、涉及两国共同利益的问题之上。

胡锦涛主席最近签订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目的也就是在战略互惠关系上建立一种长效的双方沟通机制,加强交流合作。

(三)为两国年轻一代建立共同的“亚洲人”意识创造宽松的环境与条件。

学者和媒体应该更加认识到“促进”而不是“促退”的责任。

中日两国(以及韩国等)年轻一代对彼此的相互意识在普遍发生急遽变化。

许多中国年青人不再像40岁以上的中老年对日本有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憎恶和担心,对日本的文化和技术感到欣赏但不会自卑。

而日本的年轻一代也普遍没有老一代的那种对中国的傲视,认识到要与中国平等友好相处。

中日韩(包括台湾香港)之间尤其在电影、音乐、小说、电视、服饰、食品等广义的文化方面,近年来正在形成一种三家争鸣又互为影响、融和、促进的局面。

相对而言,日本对中韩等国的文化影响有一日之长,这也不是什么坏事,日本以其东方文化的底蕴在吸收欧美文化的基础上开了东亚现代文化之先河,使中韩等国有了借鉴和后来居上的基础和目标。

这几年,中国在传统文化的厚实基础上开放性地接纳、消化世界的先进文化,正迎头赶上。

在日本,反华舆论确有上升之势,但经济界蜂拥来到中国,说明部分舆论并不代表日本社会的整个趋向。

中国文化也正在以较快的势头进入日本,在年青人中间掀起一股中国热。

日本各大学学汉语的学生人数大量增加,留学中国的日本人仅次于留学美国的人数。

中国电影、小说都在日本有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去年日本各家时尚杂志都推出了上海专辑。

去年日本前往世界各地的游客都在减少,唯有去上海的增加了二成以上,其中最多的是年轻女士。

这种中日文化交流尤其是年轻一代的交流趋势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必将进一步扩大。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日两国超越历史、真正地携手起来,可能要等到现在的年轻一代成为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主导势力时才会成为现实。

当然,年轻一代民族意识更强,也有可能加深对立,但是随着两国之间的纽带越来越牢固,世界更加一体化,哪怕有一些不客观甚至恶意的煽动,大的趋势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顺应这一新的趋势,两国应为年轻一代的交流、沟通多提供宽松的环境,双方的舆论都应该对两国关系的正面部分(这实际上占着大部分)多作报导;对两国青少年的交流多予促进,包括为日本中学生、高中生来华研修(日本规定初高中学生要到国外作研修一次以上)提供更多的方便。

(四)、双赢互存符合中日两国长远利益

1、稳定的中日关系对亚太地区的和平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中日同为亚洲大国,对区内的和平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无论是亚太经合组织还是朝核六方会谈,中日合作的成果都是人们有目共睹的。

然而,两国近年不断的贸易和政治摩擦增加了区内的不稳定因素。

在美日台联防问题上,日方不顾一个中国的事实,继续以保卫台湾的名义加强对于台湾海峡的军事渗透;在钓鱼台问题上,日方多次出兵钓鱼台,驱逐中国保钓人员;在军备竞争方面,日本不断进行军事升级,以应付所谓的“中国威胁”。

这些问题都加剧了中日间本有的民族仇恨感,严重伤害两国人们的感情。

  问题的解决当然有赖于两国间的坦诚交流,共同合作。

中日两国作为当今世界的两大强国,其影响力十分深远。

如果不能保证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势必给区内的经济和政治蒙上阴影。

亚洲各国很积极斡旋于中日间,一方面为本国的外交利益,另一方面为了构建更稳定的亚洲发展环境而努力。

所以,人们更愿意见到的是中日友好和平,而不是中日敌对。

作为中日两国,应该负起大国的责任,为亚洲,乃至全球的和平贡献力量。

2、战略合作、双赢互存有利于中日两国持续的、长远的稳定发展

  上文已经论证了中日发展影响深远,在国际政治舞台中占有重要位置。

中日间的友好交流是两国人们,乃至全世界所希望看到,它符合各方的长远利益。

就中日两国来说,其意义也远非眼前所见的。

其一,中日战略合作是解决中日积累多年问题的最佳方法,它使两国人们在充分信任对方,惠及对方的前提下,正确对待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其二,有了战略合作的大环境,中日才能放开过去沉重的包袱,全力投入经济建设当中,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三,只有中日关系稳定了,才能避免战争的威胁,两国才能深入展开文化和民间交流,增进友谊。

  有了战略合作、互信、互惠这个平台,中日两国才能最终达到双赢的局面。

这也是文提及的条件和前提,它们共同为中日互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互存就是确定了对方的地位,尊重对方的权益,共同合作促进双方发展。

我们相信这种局面能最终出现,中日两国将实现持续的、长远的稳定发展,走上富强繁荣之路。

当我被上帝造出来时,上帝问我想在人间当一个怎样的人,我不假思索的说,我要做一个伟大的世人皆知的人。

于是,我降临在了人间。

我出生在一个官僚知识分子之家,父亲在朝中做官,精读诗书,母亲知书答礼,温柔体贴,父母给我去了一个好听的名字:

李清照。

小时侯,受父母影响的我饱读诗书,聪明伶俐,在朝中享有“神童”的称号。

小时候的我天真活泼,才思敏捷,小河畔,花丛边撒满了我的诗我的笑,无可置疑,小时侯的我快乐无虑。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青春的我如同一只小鸟,自由自在,没有约束,少女纯净的心灵常在朝阳小,流水也被自然洗礼,纤细的手指拈一束花,轻抛入水,随波荡漾,发髻上沾着晶莹的露水,双脚任水流轻抚。

身影轻飘而过,留下一阵清风。

可是晚年的我却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家庭的衰败,社会的改变,消磨着我那柔弱的心。

我几乎对生活绝望,每天在痛苦中消磨时光,一切都好象是灰暗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千古叠词句就是我当时心情的写照。

最后,香消玉殒,我在痛苦和哀怨中凄凉的死去。

在天堂里,我又见到了上帝。

上帝问我过的怎么样,我摇摇头又点点头,我的一生有欢乐也有坎坷,有笑声也有泪水,有鼎盛也有衰落。

我始终无法客观的评价我的一生。

我原以为做一个着名的人,一生应该是被欢乐荣誉所包围,可我发现我错了。

于是在下一轮回中,我选择做一个平凡的人。

我来到人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既不着名也不出众,但我拥有一切的幸福:

我有温馨的家,我有可亲可爱的同学和老师,我每天平凡而快乐的活着,这就够了。

天儿蓝蓝风儿轻轻,暖和的春风带着春的气息吹进明亮的教室,我坐在教室的窗前,望着我拥有的一切,我甜甜的笑了。

我拿起手中的笔,不禁想起曾经作诗的李清照,我虽然没有横溢的才华,但我还是拿起手中的笔,用最朴实的语言,写下了一时的感受:

人生并不总是完美的,每个人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

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阅读自己的人生,体会其中无尽的快乐和与众不同。

“富不读书富不久,穷不读书终究穷。

”为什么从古到今都那么看重有学识之人?

那是因为有学识之人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那时因为读书能给人带来快乐。

自从看了《丑小鸭》这篇童话之后,我变了,变得开朗起来,变得乐意同别人交往,变得自信了……因为我知道:

即使现在我是只“丑小鸭”,但只要有自信,总有一天我会变成“白天鹅”的,而且会是一只世界上最美丽的“白天鹅”……

我读完了这篇美丽的童话故事,深深被丑小鸭的自信和乐观所折服,并把故事讲给了外婆听,外婆也对童话带给我们的深刻道理而惊讶不已。

还吵着闹着多看几本名着。

于是我给外婆又买了几本名着故事,她起先自己读,读到不认识的字我就告诉她,如果这一面生字较多,我就读给她听整个一面。

渐渐的,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也提高了不少,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一个人读书的乐趣远不及两个人读的乐趣大,而两个人读书的乐趣远不及全家一起读的乐趣大。

于是,我便发展“业务”带动全家一起读书……现在,每每遇到好书大家也不分男女老少都一拥而上,争先恐后“抢书”,当我说起我最小应该让我的时候,却没有人搭理我。

最后还把书给撕坏了,我生气地哭了,妈妈一边安慰我一边对外婆说:

“孩子小,应该让着点。

”外婆却不服气的说:

“我这一把年纪的了,怎么没人让我呀?

”大家人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肯相让……读书让我明白了善恶美丑、悲欢离合,读一本好书,犹如同智者谈心、谈理想,教你辨别善恶,教你弘扬正义。

读一本好书,如品一杯香茶,余香缭绕。

读一本好书,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

书是我的老师,把知识传递给了我;书是我的伙伴,跟我诉说心里话;书是一把钥匙,给我敞开了知识的大门;书更是一艘不会沉的船,引领我航行在人生的长河中。

其实读书的真真乐趣也就在于此处,不是一个人闷头苦读书;也不是读到好处不与他人分享,独自品位;更不是一个人如痴如醉地沉浸在书的海洋中不能自拔。

而是懂得与朋友,家人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

这才是读书真正之乐趣呢!

这所有的一切,不正是我从书中受到的教益吗?

我阅读,故我美丽;我思考,故我存在。

我从内心深处真切地感到:

我从读书中受到了教益。

当看见有些同学宁可买玩具亦不肯买书时,我便想到培根所说的话:

“世界上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

”许许多多的作家、伟人都十分喜欢看书,例如毛泽东主席,他半边床上都是书,一读起书来便进入忘我的境界。

书是我生活中的好朋友,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航标,读书,读好书,是我无怨无悔的追求。

 我从来就不是一个独立的人,也从没有独立生活过,直到来了加国。

  然后发现,有生俱来的独立细胞瞬间苏醒,几乎可以万事不求人,独立自强到令自己刮目相看。

  其实是环境使然,因为我也求不到人,举目无亲,求人不如求己。

  一个人带着女儿东奔西走,上下求索,差不多半年的时间,生活才算安定下来。

  有幸结识了几位华人朋友,圣诞节前第一次聚餐,说起各自的安居经历,无不感叹,加国是个锻炼人的好地方,堪堪把在座的娇娇女都变成了女汉子。

  主人是一位大我两岁的姐姐,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最是热情好客,令人宾至如归。

  席间说起各自的圣诞计划,我打算带女儿去夏威夷度假。

  话音刚落,便有两个声音相继表示可以负责我的机场接送。

  我和这里的许多老外一样,早在订机票的同时就租好了机场的昼夜停车,自驾往返机场。

于是婉言谢绝了朋友的好意。

  “下次不许再这样了啊!

知道你是不想给人添麻烦,但你知不知道我们就是喜欢被麻烦呀?

”主人心直口快地埋怨道。

  “我是早上七点的航班,五点半就得值机,四点半出发,若是让你们送的话,岂不是要跟我一样倒时差了,如果是中午的航班,我就不客气了。

  “任何时侯都不需要客气。

朋友是用来干什么的?

朋友就是用来相互亏欠的。

因为把你当朋友,所以我有求于你的时侯才不会犹豫,反之你有需要的时侯,也理所当然地来求我办事,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是在一次次的相互亏欠互还人情的过程中日渐亲厚的。

我巴不得你麻烦我,这样下次我麻烦你的时侯就理直气壮了,否则你从不求我,我怎么好意思去求你,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我把这当作了一堂宝贵的人情世故课。

简单朴实的道理,却蕴含着与人交往的大智慧。

  怪不得她周围有这么多的朋友,我很羡慕她为人处事的通透。

  从那以后,我学会以另一种方式与人相交,大方索取,大方回报,有欠有还,交情不断。

  有位家长临时有事找人代班去图书馆做义工,我正好有时间,立刻响应。

之前我们只是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