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回延安》导学案.docx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回延安》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回延安》导学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回延安》导学案
2《回延安》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2.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3.初步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一.预习检查
1、课前根据电子课本,你已经预习了课文,通过预习,你能给下列加点字写出拼音吗?
羊羔()糜子()窑()黍类()
柳林铺()盏()喘()搂()
白羊肚毛巾()畔()眶()
2、词语释义
糜子:
脑畔上:
几回回:
3.对于本文的作者贺敬之,你了解多少
4、“信天游”这种民歌的形式及基本特点。
二、整体感知:
(1)概括本诗各个部分的中心意思,并填写下表:
()延安→()延安→()延安→()延安→()延安
(2)诗人写作这首诗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
三、合作研讨,精讲课文
(一)研读文本第一部分。
(见电子课本)
1.第一部分中抒发了诗人行近延安时什么样的感情?
2.体会“莫要”“莫把”等关键词语的作用。
3、体会作者在这一节中是如何通过一系列动词表现情感的?
4.“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体会本句修辞的作用。
5、“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体会本句修辞的作用。
6、“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会本句表达作用。
(二)研读第二部分
1、“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体会此处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2、“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体会此处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3、“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四、背诵本诗第一、二部分。
2《回延安》导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
2、品读字词,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人民、热爱革命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一、新知研讨
(一)研读课文
1、作者是怎样描写团聚的热烈场面和三代人的欢喜、变化及畅谈的情景?
交流点拨:
诗人选取具有地方特色的“米酒油馍木炭火”来写亲人欢聚的场面,既亲切又真实。
用夸张的手法写窑洞内外人之多。
再用一个大特定的镜头“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体现出老年人的特征。
用人人都知道的鸡毛信,借指抗日战争的经历。
诗人回到“家中”,见到家乡父老乡亲,想到延安为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发自内心地向延安人民表示感谢。
老少三辈人济济一堂,欢声笑语,真实动人的情景跃然纸上。
2、第四部分运用哪种修辞手法,表现延安秀丽如画的面貌?
交流点拨:
主要运用整齐的排比句,使延安欣欣向荣的新姿跃然纸上。
此外还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表达自己游览延安新城的兴奋和喜悦。
延安焕然一新,诗人无限感慨,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3.第四部分的中心句是什么?
诗人是怎样围绕这一中心写的?
交流点拨:
中心句是“母亲延安换新衣”。
先用夸张句“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总起,表明变化之大,接着选取了一些典型形象,来表现延安城的巨变,最后归结总结。
4、默读第五部分,说说作者怎样简练地写出延安对革命的贡献的?
交流点拨: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浪潮!
”用的是比兴手法,展开想象的翅膀,飞越了较长的历史跨度,概括了延安宝塔山到天安门,从新民主主义干革命到社会主义干革命,整个中国革命几十年的历程。
赞扬延安人民前仆后继,似滚滚的延河水奔腾向前的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既歌颂了延安的光辉历史,也展示了延安精神人民继续为干革命做出贡献的美好未来,最后再用一句夸张句“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再次抒发对延安的热爱、眷念之情。
5、结合上下文想一想,“枣园的灯光照人心”指的是什么?
毛主席在枣园手书巨著,他的光辉思想似明灯,照亮人们前进的方向。
6、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叠字、口语,说说其特点和作用。
交流点拨:
叠字的大量运用,带用陕北口语的特色,表现了浓厚的地方色彩。
诗中的叠字词语,有表示事物的,如“树根根”“羊羔羔”等;有表示数量的,如“几回回”“几根根”“一排排”“一座座”等;有表示情态的,如“紧紧”“飘飘”“高高”“滚滚”等;还有表示颜色的,如“白生生”等;还有“登时”“莫要”等陕北口语入诗,都给人一种自然淳朴之感,对诗人形象,抒发赞美延安、热爱的情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7、把“回延安”改成“去延安”“到延安”好不好?
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交流点拨:
不好。
“回”是全诗的诗眼。
“回”说明作者犹如一个远离家乡,久别父母的孩子,回到家中,回到母亲的怀抱,显得无比亲切,更能表达出诗人与延安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和感情,而“去”“到”没有这种效果。
(二)检测反馈
语文积累与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一盏(zhǎn) 登时(dēng) 糜子(méi)
油馍(mó)脑畔(pàn)眼眶(kuà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A.心口呀莫要这么历害地跳
B.红旗飘飘把手招
C.满窖里围得不透风
D.保卫延安你们废了心
(解析:
A项中“历”应改为“厉”;C项中“窖”应改为“窑”;D项中“废”应改为“费”。
)
3.给下列句子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D)
(1)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________在心窝上。
(2)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________定宝塔山。
(3)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________在亲人怀。
A.靠 抱 扑 B.贴 搂 靠
C.靠 绕 扎D.贴 搂 扑
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比喻)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夸张)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借代)
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拟人)
5.下列句子都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1)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修改意见:
语序不当。
将“开展”与“策划”调换位置。
(2)在国人的期待中,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了第一趟蓝天首飞之旅。
修改意见:
语义重复。
去掉“第一趟”或“首飞”。
拓展阅读
三门峡——梳妆台
贺敬之
1望三门,三门开:
“黄河之水天上来!
”
神门险,鬼门窄,人门以上百丈崖。
黄水劈门千声雷,狂风万里走东海。
2望三门,三门开:
黄河东去不回来。
昆仑山高邙山矮,禹王马蹄长青苔。
马去“门”开不见家,门旁空留“梳妆台”。
3梳妆台呵,千万载,梳妆台上何人在?
乌云遮明镜,黄水吞金钗。
但见那:
辈辈艄公洒泪去,
却不见:
黄河女儿梳妆来。
4梳妆来呵,梳妆来!
——黄河女儿头发白。
挽断“白发三千丈”,愁杀黄河万年灾!
登三门,向东海:
问我青春何时来?
5何时来呵,何时来?
——盘古生我新一代!
举红旗,天地开,史书万卷脚下踩。
大笔大字写新篇:
社会主义——我们来!
6我们来呵,我们来,昆仑山惊邙山呆:
展我治黄万里图,先扎黄河腰中带——
神门平,鬼门削,人门三声化尘埃!
7望三门,门不在,明日要看水闸开。
责令李白改诗句:
“黄河之水‘手中’来!
”
银河星光落天下,清水清风走东海。
8走东海,去又来,讨回黄河万年债!
黄河女儿容颜改,为你重整梳妆台。
青天悬明镜,湖水映光彩——黄河女儿梳妆来!
9梳妆来呵,梳妆来!
百花任你戴,春光任你采,万里锦绣任你裁!
三门闸工正年少,幸福闸门为你开。
并肩挽手唱高歌呵,无限青春向未来!
11.写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百花任你戴,春光任你采,万里锦绣任你裁!
(排比)
(2)昆仑山惊邙山呆。
(拟人)
(3)青天悬明镜,湖水映光彩。
(对偶)
(4)望三门,三门开:
“黄河之水天上来!
”(引用)
12.全诗共有9节,可分为两大部分。
请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这两个部分是通过什么艺术形象连接起来的呢?
第一部分(1~4节),写黄河的旧貌及它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第二部分(5~9节),写黄河的新颜,即新时代治理黄河后产生的巨变,然后展望黄河未来的前景。
诗人巧妙地运用“黄河女儿”这一形象将黄河的过去、现在及未来连接起来。
13.“乌云遮明镜,黄水吞金钗”具有双重含义,试加以说明。
请从诗中找出与之形成对比的句子。
这两句既是指梳妆台上的“明镜”被乌云所遮,梳妆台上的金钗为黄水所吞没;又是指黑暗统治暗无天日,黄水滔滔,泛滥大地,给世世代代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第8小节中“青天悬明镜,湖水映光彩”与之形成对比。
14.概括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诗以“黄河女儿”对黄河今昔的不同感受为抒情点,满怀激情地歌唱新时代“治理黄河”的宏图,体现了在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华儿女用行动建设祖国的壮举,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胆魄和力量。
拓展延伸:
诗人善于运用拟人描绘景物抒发感情,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唱、笑、招,都是写动作神情的,这里是拟人手法的运用,渲染了欢乐的气氛。
请你仿照本文的写法,也运用拟人手法,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回延安》当堂达标练习
一、 基础训练
1、《回延安》体裁是___,采用陕北_____的形式创作的。
2、《回延安》中出现了一些口语化的语言,例如:
_______,
_____________。
3、《回延安》中,“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回延安》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1、节选的语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词中的“羊羔羔”有什么含义?
3、词中的“母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具体指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你如何理解“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一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