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2282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三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建省三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建省三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福建省三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福建省三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三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

《福建省三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三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

福建省三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联考试题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三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指出:

“多元起源的文明火种,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汇聚中原

成为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母体。

”当时,构成中华文明母体的内涵之一是

A.早期政治制度开始萌发B.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形成

C.个体小农经济开始兴起D.宗法分封制趋于解体

2.夏、商都城往往以宫城为中心,宫室组群沿中央轴线作对称布置,官舍、民居、作坊、道路等环绕其周围。

凡是宫室建筑都建于地面土阶之上,而且没有当时一般民居的半穴居或穴居形式。

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发展水平极端低下B.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

C.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D.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

3.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神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作安排。

该思想

A.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B.批判了诸子百家思想

C.希望重建等级社会秩序D.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

4.“和谐”是春秋战国百家思想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涉及人与自然、人与人、民与君、君与君等方面。

其中关注君与君“和谐”的是

A.孔子的“仁”B.孟子的“仁政”

C.墨子的“非攻”D.庄子和“齐物”

5.春秋后期,社会阶级结构出现了“贵”“富”合一到“贵”“富”分离的变化。

直接促成这一变化的历史因素是

A.工商业的发展受到抑制B.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工商食官制度走向衰落D.贵贱等级界限已被打破

6.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东汉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

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助于

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促进小农经济发展D.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7.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

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旧时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官僚政治的弊端

C.中央集权的削弱          D.行政效率的低下

8.《晋律》规定,父母杀子同凡论,走马城市杀人者,不得以过失论,部民杀长吏者同凡论,常人有罪不得赎等。

这些规定

A.体现了儒法并用思想B.消除了社会等级限制

C.突出了严法治国理念D.忽视了社会伦理风俗

9.下表是唐朝灌溉工程数量简表(单位:

个)。

对表格内容分析正确的是

长江以北

长江以南

中唐以前

中唐以后

中唐以前

中唐以后

98

29

23

938

A.长江流域是唐代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B.江南农业已经超过北方

C.中唐后北方政局混乱影响农业生产

D.唐代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10.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

这体现出

A.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D.中央集权促使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11..宋代学者研究儒家经典,往往撇开旧注,自抒新意,有很大胆的见解,对经典本身,也有人怀疑。

这一现象表明

A.商品经济勃兴带动文化繁荣B.私学教育发展培养思辨精神

C.民族矛盾尖锐影响学术风气D.程朱理学推动儒学实现复兴

12.袁行霈、严文明在《中华文明史》写道:

“从宏观来看东晋南朝和十六国北朝全部历史运动的总体,其主流毕竟在北而不在南。

最终是北方得以统一南朝,是北朝而非南朝构成了隋唐盛世的来源,这不是偶然的”。

材料反映的现象表明

A. 隋唐盛世与南方无关 B.南方经济停滞不前

C.经济重心尚未完成南移D.北方政局十分稳定

13.16世纪,珠江三角洲地区更多从事外贸和经济作物的生产,而岭南其它地区单一生产水稻,供应珠江三角洲等地区。

丝织、陶瓷业还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

这表明当时的海外贸易

A.促进了生产专业化B.集中在珠江三角洲

C.促进了区域性社会分工D.冲击了自然经济

14.“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15.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实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

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

A.导致了地方割据B.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

C.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D.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16.明人吴讷说元世祖初克江南,畸人逸士浮沉里闾间,多以诗酒玩世。

元贞、大德以后稍出。

”另有诗云宇宙喜一统,于今三十年。

江南诸将相,北上扬其鞭。

书生亦觅官,裹粮趋幽燕。

”上述现象反映出

A.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B.元代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C.国家统一推动了科举制发展D.江南文人政见因时局而改观

17.有学者认为:

“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

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

”从中可知

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                    B.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                    D.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

18.有学者发现:

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

依据材料推断,传统手工业技术没有实现近代化转型的重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

C.与周边缺乏经济文化交流D.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

19.明朝皇帝仁宗说:

科举考试“须南北兼顾。

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方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

”于是,“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

”明朝推行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A.借助科举取士打压南方富商大贾     B.通过科举取士均衡政治势力

C.促进南北方区域特色文化交流      D.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

20.自明中叶以来,江南丝织业市镇及其四乡,逐渐把养蚕缫丝以及丝织业作为主业,成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以出产“濮绸”闻名的濮院镇,四乡农家的经营重心已由农业转移到蚕桑丝织业,即从农业转移到乡村工业,而把农田耕作看作副业。

这种变化表明江南市镇

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松弛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C.已出现了早期工业化的特征D.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日益增强

21.恩格斯评价:

梭伦改革“在制度中加入一个全新的因素”,通过改革,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逐渐遭到排斥。

这说明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

A.剥夺了贵族的政治权力B.实现全体公民之间的平等

C.便于工商业主参政议政D.成为平民控制政府的工具

22.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把希腊城邦公民划分为统治者阶级、卫国者阶级和劳动者三个等级。

而正义就是各个阶级依照自己的“天性”,各守本分,各司其职。

这一划分

A.与当时雅典政治制度基本适应B.否定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进步性

C.意在缓和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D.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

23.罗马法将下列情况认定为“名誉减损”:

作伪证、可为证人但拒绝作证、书面侮辱他人、重婚、犯罪、从事卑贱职业(侣优、斗兽员等)、被社会轻蔑排斥。

“名誉减损者”可能被剥夺选举权、继承权、监护权、出庭作证权,并被限制结婚权。

这说明罗马法

A.强调道德修养以促进经济发展B.混杂着多种理性与非理性因素

C.在公民法阶段保留了氏族残余D.对外扩张使社会关系更加复杂

24.有学者认为,西洋(欧洲)在中古的政治局面很像中国的春秋时代,文艺复兴以后的政治局面很像我们的战国时代,但就其影响而言,也有很大的不同,西洋出现了

A.浓烈的家族意识B.经济新形态萌芽

C.意识形态的斗争D.深刻的民族观念

25.“许多欧洲观察家一度将这一过程罩上了积极作用的光环。

他们相信,世界贸易不仅扩大了财富,在新旧大陆之间交换了作物和新发明,而且还给许多‘不信神的民族’传去了耶稣基督的福音。

”从近代化史观看,“这一过程”的积极作用在于

A.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B.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C.推动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D.传播了先进的工业文明

26.威廉·布莱克斯通(1723-1780年)在其《英国法释义》中阐述当时英国立法系统时说:

“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

宪法赋予国王‘否决’权力而非‘决定’权……君主毫无权力胡作非为,而只是‘防止’胡作非为。

当既定法律提出时,君主不得自始就擅作变动,但可以同意或反对两院提出和赞同的变动。

”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

A.作者主张严格限制王权B.英王和议会关系“均衡”

C.国王可以批准议会法案D.当时英王已“统而不治”

27.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是国家元首,宰相主持内阁工作,议会是立法机构,对立法和决策有决定权,任何法律未经联邦议会同意均不能生效。

皇帝对外宣战或缔约一般要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

材料反映徳国的权力机制

A.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主张B.继承了专制主义的传统

C.适应了工业化的需要D.贯彻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28.法国政治家基佐评论某次革命说:

“革命没有提出什么新的东西,人们所说所望所作的,都是革命爆发前早就重复过一百次的东西。

人们早就宣告过绝对权力为非法;而且关于法律和租税必须经过人民的自由同意,以及关于武装自卫的权利,这都是封建制度的基本原则。

”基佐的评论反映了该次革命

A.本质上是封建主义势力的复辟B.没有达到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的目的

C.披上尊重传统的外衣稳妥推进D.是工业资产阶级与贵族妥协的产物

29.议会上院是英国的最高司法机关,可是上院的贵族多数不懂法律,难以胜任这项职能。

为此,议会在1876年通过的“上诉裁判法”中规定,英王可以根据内阁首相的建议,在高等法官中加封数名“法律贵族”来执行上院的司法职能。

这反映了当时英国内阁

A.掌握实权不对议会负责B.行使对立法机关的监督

C.行政权力受国王的控制D.介入司法程序影响上院

30.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阿克曼说:

“‘我们人民’是美国立国之根基,但美国的政治智慧在于并没有像法国卢梭以及大革命那样把‘人民’推演到极端,而美国人民的幸运和政治精英的睿智也在于他们总是恰如其分地达到了某种平衡。

”这说明美国政体

A.未受卢梭民主思想影响B.体现自由与共和的政治精神

C.旨在维护人民主权D.寻求代议制下的权力制衡

31.“新教徒认为每一个个体都有通过理解自然发现上帝揭示给他们意图的职责,这好比他们身负通过阅读经文获取上帝意愿的知识的职责。

”材料主要说明新教

A.挑战了教皇的权威B.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C.冲击了基督教神学D.体现了“因信称义”的主张

32.法国1887年颁布的《纪念物保护法》要求国家对国家利益相关的历史纪念物进行保护;1913年颁布的《历史文物法》要求国家对从历史或艺术角度符合公共利益的建筑进行列级保护,有的私人建筑甚至可以不经产权人的同意进行征收。

这些做法

A.阻碍法国城市化进程B.与民众生活有机结合

C.意在增强民族自豪感D.注重彰显城市的个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35、36题任选一题即可。

33.(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材料二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

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

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一一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中国形象”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个流行语,……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

                      一一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重人”思想的主要表现。

(6分)

(2)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朝理学和西方文艺复兴的不同,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阶级和经济原因。

(1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形象”成为“流行语”的背景。

(7分)

3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为王家范、张耕华、陈江编著的《大学中国史》的相关目录:

第九章   君主集权的帝国体制:

第一节  明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

第二节  明朝中后期的政局

………

二、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

三、寄望中兴的张居正改革

四、鼎革之际的危机与困局

第三节 一波三折的中外交流

………

二、海禁与“倭寇”

………

四、耶稣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

——《大学中国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省略部分增加两条或两方面内容,并说明增加理由,需观点正确,理由充分,符合历史事实。

 

3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国自先秦开始形成婚制。

这些婚制除君王诏令外,基本上都是习惯性规定,因此经常因地而异、因民族而异,南北朝时还经常发生“同姓而婚”等违制现象。

唐初对此进行改革,在《唐律疏议》中专设《户婚》律篇,婚制入律法由此而始。

《户婚律》规定:

同姓为婚的各处徒刑两年;对贱民娶良民为妻的判处男方徒刑一年半(女方罪行降一等);不禁寡妇再嫁,但必须为夫服丧期满后再婚嫁;居父母丧时或父母囚禁期等特殊时期禁婚;男女订婚,不论私下约定、婚书、聘财,只要有其中任何一项婚约便成立,女方悔婚处杖刑六十,男方悔婚则女方归还其聘财;双方自愿协议离婚、因“义绝”而官判离婚的均为合法离婚;符合“七出”(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多言、窃盗)但不属“三不去”(妻子无娘家可归,妻子曾替公婆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后来富贵)的丈夫可休妻;可娶妾数人,但有嫡妻却再娶妻的处徒刑一年。

——摘编自汪玢玲《中国婚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唐代婚制改革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唐代婚制改革的特点和作用。

(9分)

3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爱迪生不相信当时流行的电机效率只有50%的“普遍规律”,不怕权威的讥笑、奚落,终于研制出了效率高达90%以上的发电机。

他一生的发明,获得专利的有1300多项。

“爱迪生效应”不算发明,不在统计的范围里,实际上它的影响更深远。

爱迪生最重要的发明是电灯和留声机,其他比较著名的发明还有:

二重和四重电报机、电影、电车、蓄电池、打字机、水泥、橡皮等等。

——摘编自李其荣《爱迪生传》

材料二 爱迪生拒绝了特斯拉把直流输电改为交流输电的建议。

当他听说特斯拉用他的交流电系统和西屋电器达成交易时,不由勃然大怒,很快启动宣传机器,对所谓交流电的危险之处大肆渲染。

然而,爱迪生的助手们终于感觉到风向可能要变了,他们试图让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意识到,从他自己的产业前景来看,他在犯一个极大的错误。

但固执是爱迪生的弱点之一,他拒绝承认这个事实。

最后他的电气公司被摩根财团所吞并。

——摘编自(美)玛格丽特•切尼《被埋没的天才:

科学超人尼古拉•特斯拉》

(1)据材料一概括爱迪生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6分)

(2)材料二反映了爱迪生的哪些缺点?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看待爱迪生等伟大科学家(9分)

“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三校联考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C

C

B

B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C

D

D

B

D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B

D

B

B

A

C

D

D

题号

31

32

答案

B

C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33.

(1)表现:

将认识的重点由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人),强调人的价值和人在社会中的决定作用,尊崇理性,追求自由。

 (6分)

(2)不同:

宋朝理学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西方文艺复兴提倡思想自由,个性解放。

(4分)原因:

中国的理学服务于封建地主阶级官僚政治,以农耕经济为基础;文艺复兴服务于新兴资产阶级,以资本主义经济为基础。

 (8分)

(3)背景:

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掀起反对宗教神学与封建专制的思想运动;启蒙思想家借助中国传统思想批判封建专制统治。

(7分)

34.示例:

增加内容一:

明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2分)

理由:

朱元璋明朝建立后,相权严重威胁皇权(皇权受到制约),为加强皇权,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朱棣建立内阁制度,都折射或反映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4分)

增加内容二: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分)

理由:

明朝中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发展的基础上),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在此条件下稀疏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的商品货币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4分)

增加内容三:

明朝活跃的思想和科技成就(2分)

理由:

在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早期民主思想产生,代表人物为李贽;明朝中后期,陆王心学得到发展和传播。

明朝总结性科技成就突出,以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代表。

(4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35.

(1)宗法伦理观念(儒家思想)的影响;旧婚制的弊端;唐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6分,每点2分)

(2)特点:

体现了封建等级秩序(纲常伦理)(2分)(如具体答体现孝道、男尊女卑、贵贱有序等答案的只给1分);采用国家立法方式(婚制入律法);重视并保护婚姻的契约关系;一定程度上保护妇女的婚姻权益。

(4分,每点2分,以上3点答出其中2点即可)

作用:

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加强了封建专制统治;推动唐代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的形成。

(3分,答出其中1点给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给3分)

36.

(1)特点:

思想解放,敢于挑战权威;善于借鉴利用前人研究成果;发明数量多,涉及领域广,对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6分)

(2)缺点:

固执己见,思想走向保守;排斥、压制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发明创造。

(4分)

看待:

应全面的辩证的看待;在充分肯定其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不回避其局限性;将真实的科学家与神圣化的科学家区别开来;弘扬科学探索精神,摒弃不良因素。

(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