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单味中药及其应用王加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2147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单味中药及其应用王加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常用单味中药及其应用王加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常用单味中药及其应用王加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常用单味中药及其应用王加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常用单味中药及其应用王加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用单味中药及其应用王加峰.docx

《常用单味中药及其应用王加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单味中药及其应用王加峰.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用单味中药及其应用王加峰.docx

常用单味中药及其应用王加峰

常用单味中药及其应用

王加峰

总论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防治身心疾病并具有养生保健作用的药物;而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临床中药学主要研究中药的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内容,其中性能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方面。

执业中药师除需要有足够的中药学知识与一定的医学知识外,还需具有较强的临床中药应用能力,尤其是部分常用中药的临床应用能力。

一、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是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是由于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机体阴阳偏盛偏衰,脏腑经络功能失常的结果。

药物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不外是祛邪去因,扶正固本,协调脏腑经络功能,从而纠正阴阳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

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上述基本作用,是由于各种药物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前人也称之为药物的偏性。

即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

因此,熟悉和掌握药物的性能和特点,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药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气即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所发生的不同反应和治疗效果概括、总结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

故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

反之,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四肢厥冷、脉沉无力等寒证具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

五味的本义是指食物和药物的真实滋味,即辛、甘、酸、苦、咸、淡、涩。

由于甘淡和酸涩常常并称,所以习称为五味。

前人发现药物的滋味与作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于是用味来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

故五味不仅仅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即五味的“味”超出了味觉的客观感受,而成为建立在功效基础之上的抽象理论。

辛能行、能散,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辛味药物一般可以治疗外感表证、气滞血瘀等证。

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益、润养、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一般能治疗虚证、燥咳、肠燥便秘、脾胃不和、疼痛等。

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常用于治疗体虚多汗,久泻久痢,肺虚久咳,遗精滑精,尿频遗尿等;涩能收敛固涩,与酸味作用相似。

苦能泄、能燥,泄包括通泄、降泄和清泄;通泄指泻下大便,降泄主要指降泻肺气或胃气,清泄指清热泻火,燥是指燥湿。

咸能软、能下,软指软坚散结,下指泻下通便;多用于瘰疬、瘿瘤、痰核、癥瘕及便秘等病证。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的作用。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不同趋向,是依据各药物所具有的功效来确定的,是与疾病所表现的趋向性相对而言的。

药物的升降浮沉是与病位相对应、与病势相对立的;药物的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有着密切的关系。

影响药性升降浮沉的因素是四气、五味、药物质地、炮制和配伍。

归,是指中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

归经则是表示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反映药物作用对机体的选择性。

一种药物主要对某一经(脏腑)或某几经(脏腑)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经(脏腑)的作用较小,甚至没有作用。

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以所治疗的具体病证为依据总结出来的。

掌握归经理论,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

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即毒性反应。

毒性是学习和掌握药性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在古代医籍中,把毒药看作是一切药物的总称,而把毒性看作是药物的偏性,此即广义毒性,故“以偏纠偏”是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

所谓毒药,系指对机体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能损害机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

所谓剧毒药,系指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比较接近,或某些治疗量已达到中毒剂量的范围。

至于中药的副作用,则有别于毒性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二、中药的应用

用药禁忌主要有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病证药忌等四个方面。

临床用药时,必须注意在某种情况下不宜使用某些药,或在服药时不宜吃某些食物等问题,以免产生副作用或影响疗效。

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多用水牛角代替),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用量用法

中药的剂量,又称用量,主要是指一味药的干燥饮片在汤剂中的成人一日内服剂量。

有时指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

煎煮用法

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泡服、煎汤代水。

各论

1解表药

麻黄(《神农本草经》)

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Stapf、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Schrenket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equisetinaBge.的草质茎。

主产于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

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气微香,味涩、微苦。

切断,生用、蜜炙或捣绒用。

【药性】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风寒表证,胸闷咳喘,风水浮肿及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用法用量】煎服,2~10g。

发汗解表宜生用,且不宜久煎;止咳平喘多蜜炙或捣绒。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又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兴奋作用,并可使血压上升,故失眠及高血压患者慎用,运动员禁用。

细辛(《神农本草经》)

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heterotropoidesFr.Schmidt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汉城细辛AsarumsieboldiiMiq.var.seoulenseNakai或华细辛AsarumsieboldiiMiq.的根和根茎。

前两种习称“辽细辛”,主产于东北地区;华细辛主产于陕西、河南、山东等地。

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除净地上部分和泥沙,阴干。

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切段,生用。

【药性】辛,温。

归心、肺、肾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应用】风寒感冒,阳虚外感;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鼽、鼻渊,鼻塞流;痰饮喘咳。

【用法用量】煎服,1~3g;散剂每次服0.5~1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辛香温散,故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阴虚燥咳或肺热咳嗽者忌用。

不宜与藜芦同用。

用量不宜过大。

柴胡(《神农本草经》)

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chinensis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scorzonerifoliumWilld.的根。

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和“南柴胡”。

北柴胡主产于河北、河南、辽宁等地;南柴胡主产于湖北、四川、安徽等地。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和泥沙,干燥。

气微香,味微苦。

切段,生用或醋炙用。

【药性】辛、苦,微寒。

归肝、胆、肺经。

【功效】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应用】表证发热,寒热往来;肝郁气滞,胁肋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及疟疾。

【用法用量】煎服,3~10g。

疏肝解郁宜醋炙,升举阳气可生用或酒炙。

【使用注意】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大叶柴胡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2清热药

石膏(《神农本草经》)

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主产于湖北应城。

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

气微,味淡。

打碎生用或煅用。

【药性】甘、辛,大寒。

归肺、胃经。

【功效】生用: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

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应用】温病气分实热证;肺热喘咳;胃火牙痛,头痛,消渴;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生石膏煎服,15~60g,先煎。

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黄连(《神农本草经》)

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三角叶黄连C.deltoideaC.Y.ChengetHsiao或云连C.teetaWall.的根茎。

以上三种分别可称为“味连”“雅连”“云连”。

味连、雅连主产于四川,云连主产于云南、西藏。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

气微,味极苦。

生用或清炒、姜汁炙、酒炙、吴茱萸水炙用。

【药性】苦,寒。

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湿热泻痢,呕吐吞酸;壮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出血;痈肿疔疮,湿疹湿疮,耳目肿痛;胃火牙痛,消渴。

【用法用量】煎服,2~5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苦寒败胃,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

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金银花(《新修本草》)

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d.的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主产于山东、河南。

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

气清香,味淡、微苦。

生用,炒用或制为露剂使用。

【药性】甘,寒。

归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疮痈疖肿;风热表证,温病发热;热毒血痢及暑热烦渴、咽喉肿痛、小儿热疮及痱子。

【用法用量】煎服,6~15g。

疏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

玄参(《神农本草经》)

为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ningpoensisHemsl.的根。

主产于浙江、湖北、江苏等地。

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根茎、幼芽、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6天,反复数次至干燥。

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

切片,生用。

【药性】甘、苦、咸,微寒。

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

【应用】热入营血,温毒发斑;热病伤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痈疮。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

不宜与藜芦同用。

青蒿(《神农本草经》)

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annuaL.的地上部分。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秋季花盛开时采割,除去老茎,阴干。

气香特异,味微苦。

切段,生用。

【药性】苦、辛,寒。

归肝、胆经。

【功效】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

【应用】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外感暑热,发热头昏;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煎服,6~12g,后下。

或鲜用绞汁。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

3泻下药

大黄(《神农本草经》)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tangutiumMaxim.exBalf.或药用大黄R.officinaleBaill.的根和根茎。

主产于青海、甘肃、西藏等地。

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干燥。

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切瓣或段,生用、酒炒、酒蒸或炒炭用。

【药性】苦,寒。

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

【应用】实热积滞便秘;火热上炎证,血热出血,热毒疮肿,瘀血证,湿热证。

【用法用量】煎服,3~15g;外用适量,研末敷于患处。

用于泻下宜用生大黄,不宜久煎;活血宜用酒炙大黄;止血多炒炭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慎用;孕妇及月经期、哺乳期慎用。

4祛风湿药

独活(《神农本草经》)

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pubescensMaxim.f.biserrataShanetYuan的根。

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等地。

春初或秋末采挖,晒干。

有特异香气,味苦、辛,微麻舌。

切片,生用。

【药性】辛、苦,微温。

归肾、膀胱经。

【功效】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应用】风寒湿痹,风寒挟湿表证及少阴头痛。

【用法用量】煎服,3~10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阴虚及血燥者慎用。

桑寄生(《神农本草经》)

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chinensis(DC.)Danser的带叶茎枝。

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冬季至次春采割,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

气微,味涩。

切厚片,生用。

【药性】苦、甘,平。

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

【应用】风湿痹证;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煎服,9~15g。

5化湿药

广藿香(《名医别录》)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Blanco)Benth.的地上部分。

主产于广东。

夏秋季枝叶茂盛时采割。

气香特异,味微苦。

切段生用。

【药性】辛,微温。

归脾、胃、肺经。

【功效】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发表解暑。

【应用】湿阻中焦证,呕吐,暑湿证及湿温初起。

【用法用量】煎服,3~10g。

鲜品加倍。

叶偏于发表,梗偏于和中,鲜藿香长于解暑。

【使用注意】阴虚血燥者不宜用。

6利水渗湿药

茯苓(《神农本草经》)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菌核。

主产于云南、安徽、湖北等地。

产云南者称“云苓”,质较优。

7~9月采挖,阴干。

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生用。

【药性】甘、淡,平。

归心、肺、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应用】水肿,痰饮内停证,脾虚泄泻,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茵陈(《神农本草经》)

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scopariaWaldst.etKit.或茵陈蒿A.capillariesThunb.的地上部分。

主产于陕西、山西、河北等地。

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初开时采割,晒干。

滨蒿气清香,味微苦;茵陈蒿气芳香,味微苦。

生用。

【药性】苦、辛,微寒。

归脾、胃、肝、胆经。

【功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应用】黄疸,湿温暑湿,湿疮瘙痒。

【用法用量】煎服,6~15g。

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使用注意】蓄血发黄者及血虚萎黄者慎用。

7温里药

附子(《神农本草经》)

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子根。

主产于四川。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收。

加工炮制为盐附子、黑附片(黑顺片)、白附片用。

盐附子气微,味咸而麻,刺舌;黑附片(黑顺片)气微,味淡;白附片气微,味淡。

【药性】辛、甘,热。

有毒。

归心、肾、脾经。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应用】亡阳证,阳虚证,寒湿痹痛。

【用法用量】煎服,3~15g。

先煎,久煎,口尝至无麻感为度。

【使用注意】本品辛热燥烈,易伤阴助火,阴虚阳亢及孕妇忌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类、贝母类、白及、白蔹同用。

不良反应 生附子所含的乌头碱有毒,中毒时可见心率变慢、传导阻滞、室性期外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室性纤维颤动,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乃至死亡。

8理气药

陈皮(《神农本草经》)

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

主产于广东、福建、四川等地,产于广东新会者称为新会皮、广陈皮。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

以陈久者为佳。

气香,味辛、苦。

切丝生用。

【药性】苦、辛,温。

归脾、肺经。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应用】脾胃气滞诸证;湿浊中阻,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煎服,3~10g。

木香(《神农本草经》)

为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lappaDecne.的根。

主产于云南、广西、四川等地。

秋、冬季采挖,晒干或烘干后去粗皮。

气香特异,味微苦。

生用或煨用。

【药性】辛、苦,温。

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

【功效】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应用】脾胃气滞证,大肠气滞证,肝胆气滞证。

【用法用量】煎服,3~6g。

生用行气力强,煨用宜于止泻。

【使用注意】阴虚津亏、火旺者慎用。

9消食药

山楂《本草经集注》

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pinnatifidaBge.var.majorN.E.Br.或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Bge.的果实。

主产于中国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以山东产量最大,质佳。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切片,干燥。

气微清香,味酸、微甜。

生用或炒用。

【药性】酸、甘,微温。

归脾、胃、肝经。

【功效】消食健胃,行气散瘀。

【应用】饮食积滞,泻痢腹痛,瘀血证及高脂血症、疝气作痛。

【用法用量】煎服,9~12g。

大剂量可用至30g。

消食宜生用;止痢宜炒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而无积滞者或胃酸分泌过多者均慎用。

10止血药

三七(《本草纲目》)

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的根和根茎。

主产于云南、广西。

夏末秋初开花前或冬季种子成熟后采挖,去泥土,洗净晒干。

气微,味苦回甜。

生用。

【药性】甘、微苦,温。

归肝、胃经。

【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应用】体内外出血;胸腹刺痛,跌打损伤,瘀滞疼痛及虚损劳伤。

【用法用量】煎服,3~9g;研末服1~3g;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孕妇慎用。

艾叶(《名医别录》)

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的叶。

主产于湖北蕲州,称“蕲艾”。

夏季花未开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阴干。

气清香,味苦。

生用、捣绒或制炭用。

【药性】辛、苦,温;有小毒。

归肝、脾、肾经。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

【应用】虚寒性出血,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

温经止血宜炒炭用,散寒止痛宜生用。

11活血化瘀药

郁金(《药性论》)

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wenyujinY.H.ChenetC.Ling、姜黄CurcumalongaL.、广西莪术CurcumakwangsiensisS.G.LeeetC.F.Liang或蓬莪术CurcumaphaeocaulisVal.的块根。

主产于浙江、四川、广西等地。

秋冬两季植株枯萎时采挖,摘取块根,除去须根,洗净泥土,入沸水中煮透,取出,晒干。

温郁金气微香,味微苦;姜黄气芳香,味辛辣;广西莪术气微,味微辛苦;蓬莪术气微,味淡。

切片生用或醋制用。

【药性】辛、苦,寒。

归肝、心、肺、胆经。

【功效】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应用】肝气郁滞、血瘀内阻之证,痰热蒙闭心窍之证,血热出血,湿热黄疸、胆石症。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不宜与丁香同用。

孕妇慎用

丹参(《神农本草经》)

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根及根茎。

主产于四川、河北、山东等地。

春、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泥土,润透后切片,晒干。

气微,味微苦涩。

生用或酒炒用。

【药性】苦,微寒。

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应用】血瘀诸证,疮痈肿痛,心烦失眠。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酒炒可增强活血之功。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马钱子(《本草纲目》)

为马钱子科植物马钱Strychnosnux-vomicaL.的成熟种子。

主产于越南、印度、缅甸。

我国广东、海南、云南等地亦产。

冬季收集成熟果实,取出种子,洗净,晒干,砂炒,或水煮,或油炸。

气微,味极苦。

用时研末。

【药性】苦,温;有大毒。

归肝、脾经。

【功效】通络止痛,消肿散结。

【应用】风湿顽痹,麻木瘫痪;痈疽,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用法用量】炮制后入丸散,0.3~0.6g。

外用适量,研末外敷或调涂。

【使用注意】不宜生用,不宜多服久服。

孕妇禁用。

不良反应中毒时,轻者有嚼肌及颈部肌抽搐感,吞咽困难,全身不安;重者可致伸肌与屈肌强烈收缩,呈现强直性惊厥。

12化痰止咳平喘药

半夏(《神农本草经》)

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e(Thunb.)Breit.的块茎。

主产于四川、湖北、河南等地。

夏、秋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为生半夏。

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一般以生姜、明矾制过入药。

【药性】辛,温;有毒。

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应用】湿痰、寒痰证;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痈肿痰核。

【用法用量】煎服,3~9g。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一般宜制用,生品内服宜慎。

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

【使用注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因其性温燥,对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等证,当慎用。

不良反应本品有毒成分对口腔、喉头、消化道黏膜等有强烈的刺激性,出现局部麻木肿痛,并引起流涎、张口困难等;重者导致呕吐,甚则窒息。

其有毒成分难溶于水,经久加热可被破坏,不能单纯被姜汁破坏,而能被白矾减弱。

川贝母(《神农本草经》)

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przewalskiiMaxim.或棱砂贝母FritillariadelavayiFranch.、太白贝母FritillariataipaiensisP.Y.Li或瓦布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var.wabuensis(S.Y.TangetS.C.Yue)Z.D.Liu,S.WangetS.C.Chen的鳞茎。

主产于四川、西藏、云南等地。

夏、秋季或积雪融化时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气微,味微苦。

生用。

【药性】苦、甘,微寒。

归肺、心经。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

【应用】肺热燥咳,阴虚劳嗽;瘰疬,疮痈,乳痈,肺痈。

【用法用量】煎服,3~10g。

研粉冲服,一次l~2g。

【使用注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桔梗(《神农本草经》)

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m(Jacq.)A.DC.的根。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春、秋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趁鲜剥去外皮或不去外皮,切片,晒干。

气微,味微甜后苦。

生用。

【药性】苦、辛,平。

归肺经。

【功效】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应用】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及癃闭、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本品性升散,凡气机上逆之呕吐、呛咳、眩晕及阴虚火旺咳血等不宜用。

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又因桔梗皂苷有溶血作用,不宜作注射给药。

13安神药

朱砂《神农本草经》

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HgS)。

主产于湖南、贵州、四川等地。

采挖后,选取纯净者,用磁铁吸净含铁的杂质,再用水淘去杂石和泥沙。

气微,味淡。

研细水飞,晒干装瓶备用。

【药性】甘,微寒;有毒。

归心经。

【功效】清心镇惊,安神,明目,解毒。

【应用】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癫痫发狂,小儿惊风,视物昏花;口疮,喉痹,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0.1~0.5g,多入丸散,不宜入煎剂。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