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唾液腺疾病.ppt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11909344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2.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唾液腺疾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第九章-唾液腺疾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第九章-唾液腺疾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第九章-唾液腺疾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第九章-唾液腺疾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章-唾液腺疾病.ppt

《第九章-唾液腺疾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唾液腺疾病.ppt(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九章-唾液腺疾病.ppt

,第九章唾液腺疾病(第1次授课3学时),吴文慧副教授口腔医学系,概述,涎腺是外分泌腺,其分泌物流入口腔,即唾液,故涎腺又称唾液腺(salivarygland)。

除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三对大涎腺外,还有很多小涎腺分布于口腔粘膜和粘膜下层,按其所在解剖部位而命名,如唇腺、颊腺、腭腺、舌腺、磨牙后腺等。

据统计,90%的唾液来自腮腺和颌下腺,5%来自舌下腺,510%来自小涎腺,唾液有湿润粘膜,溶解食物和促进消化的作用。

腮腺是涎腺中最大者。

腮腺导管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应的颊粘膜上,开口处形成一个乳头。

腮腺全部由浆液腺泡组成,故属纯浆液腺舌下腺是混合腺,其中粘液性腺泡占多数。

颌下腺是混合腺,以浆液性腺泡为主,有少数粘液性腺泡和混合性腺泡,唾液内富含粘蛋白,第一节唾液腺炎症,分类:

化脓性感染:

病原菌为葡萄球菌,以红肿痛脓性分泌物为主病毒性感染:

病原菌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以红肿痛为主,分泌物清亮特异性感染:

病原菌为结核杆菌,伊氏放线菌,涎腺炎(sialadenitis),主要发生于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涎腺少见。

炎症仅局限于导管部分,称为导管炎;如腺体本身同时发炎,则为涎腺炎。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病因为化脓性致病菌所引起,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少数为链球菌1.多数并发于一些患有严重疾病(如急性传染病)或大手术后的病员,也称为手术后腮腺炎,唾液分泌减少,机械冲洗作用减弱,逆行感染所致2.外伤或周围组织炎症的扩展。

3.涎石、疤痕挛缩等影响唾液排除,亦可引起本病。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临床表现1.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多发生于一侧。

早期症状不明显,治疗不及时出现腮腺部疼痛、肿胀,唾液分泌减少。

2.化脓期患侧腮腺区红肿明显,下颌后凹消失,耳垂上翘,剧烈性疼痛,导管口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排出,张口轻度受限。

3.由于腮腺咬肌筋膜致密,肿胀受到约束,内部压力增高,故疼痛剧烈,触压痛明显。

由于筋膜分隔,脓肿常为多个、分散的小脓灶,故早期无典型的波动感。

4.多数病员有高热、寒战、全身不适、白细胞增多等全身症状。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炎症的扩散途径邻近组织和间隙通过Santorini裂进入外耳道经过翼上颌裂进入翼腭窝脓肿在深面穿破包膜,进入咽旁和咽后间隙穿破皮肤形成涎瘘,急性化脓性腮腺炎,诊断及鉴别诊断:

1.流行性腮腺炎:

是由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

多见于5-15岁儿童,有接触传染史,常为双侧性。

腮腺导管开口处无脓性分泌物。

白细胞总数不高,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增多。

急性期血液淀粉酶升高,随后尿淀粉酶升高。

此病终身免疫2.咬肌间隙感染:

有牙痛史,肿胀及压痛点在下颌角部,张口受限明显,导管口和唾液分泌正常3.不能作腮腺造影,急性化脓性腮腺炎,预防:

对重病及大手术后的病员,保持体液平衡,应特别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鼓励咀嚼运动,给酸性饮料或食物刺激唾液分泌,增强冲洗自洁作用。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治疗:

1.改善全身情况。

对体质衰弱的重病员,应维持机体的体液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必要时输少量新鲜血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2.及早选用大剂量抗生素控制感染。

3.内服、外敷中草药。

口含维生素C,服用1%毛果芸香碱,刺激唾液分泌4.如脓肿形成,需作切开引流。

腮腺脓肿的切开引流,指征:

凹陷性水肿,跳痛和局限性压痛点,穿刺抽出脓液,挤压腺体导管口有脓液溢出,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方法:

局部浸润麻醉,在耳屏及下颌支后缘作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腮腺,用小血管钳沿面神经走行方向行钝性分离,对分散的小脓灶作多处引流。

切开时要注意防止损伤面神经。

盐水冲洗,放橡皮引流条,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病因:

1.腮腺先天发育异常,有家族史2.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儿童期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逆行感染,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后,病可痊愈.3.细菌逆行感染:

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口腔炎性病灶,慢性复发性腮腺炎,临床表现及诊断1成人及儿童均可发生。

病变可单侧,亦可为双侧。

2儿童发病年龄以5岁左右最为常见,男性多于女性3病程长,反复发作。

4腮腺轻微肿胀,导管口略有红肿,挤压可流出混浊或胶冻样液体。

病史长者腮腺有炎性浸润块5间歇期随年龄增长而延长6.X线造影:

末梢导管呈点状、或球状扩张,排空迟缓,主导管及腺内导管无明显异常。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保守治疗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特别双侧者,应以保守治疗为首选。

常用抗生素、l甲紫、10%碘化钾或中药行导管内保留灌注,保持口腔卫生,按摩腺体,刺激唾液分泌,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腮腺管炎),病因:

局部因素外伤:

咬伤,手术损伤,疤痕导致狭窄导管结石或异物引起导管阻塞腮腺导管较长,狭窄,阻塞远端导管扩张,唾液淤滞,慢性阻塞性腮腺炎,临床表现:

1.好发于中年人,男性略多于女性2.多为单侧受累3.半数以上的腮腺肿胀与进食有关4.晨起时觉腮腺轻微肿胀,按摩后导管口流出混浊的雪花样或粘稠蛋清样液体,患者有咸味感觉,有时流出粘液栓子。

5.病程长者腮腺导管粗硬呈条索状。

6.X线造影导管系统部分狭窄、部分扩张,形似腊肠状,现有主导管扩张,延及叶间和小叶间导管后,出现点状扩张,慢性阻塞性腮腺炎,鉴别诊断成人复发性腮腺炎:

有幼儿发病史,造影以末梢导管点球状扩张为主舍格伦综合征继发感染:

中年女性多发,伴有口干眼干结缔组织病,造影以末梢导管点球状扩张为主,主导管扩张不整,边缘毛糙,呈葱皮样或花边样改变,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治疗:

1.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取出结石和异物2.扩张导管口3.导管内注入药物4.保守治疗:

5.手术行导管结扎术,术前反复用抗生素冲洗,术后口服阿托品,腮腺区加压包扎,小剂量放疗,使腺体萎缩.或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腺叶切除术。

涎石病和颌下腺炎一、定义:

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性团块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

二、病因学涎石病85%发生于颌下腺,因为:

1、颌下腺分泌的唾液富含粘蛋白,钙含量高,易沉积形成钙盐。

2、导管自下而上绕下颌舌骨肌逆重力而行,唾液易淤滞。

二、临床表现1、与进食有关的肿大胀痛甚至腺绞痛,可有放射性痛。

2、导管口红肿,挤压腺体有少量脓液溢出3、双手触诊可触及导管内结石,有压痛4、拍下颌横断颌片或颌下腺侧位片,有高密度圆形或椭圆形影像,阴性涎石可作造影检查,有充盈缺损,确诊为涎石病者不能作造影检查5、继发感染后可扩散至邻近间隙,可反复发作,三、诊断1、临床表现2、X线片,四、鉴别诊断1、舌下腺肿瘤:

无导管阻塞症状,恶性肿瘤多发,累及舌神经,舌麻木。

2、颌下腺肿瘤:

渐进性肿大,无阻塞症状。

3、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

颌下区硬结性肿块,唾液分泌减少,腺泡退化纤维性变。

4、颌下淋巴结炎:

有牙痛史或上呼吸道感染史,无阻塞症状,导管口正常,分泌正常。

可触及界限清楚的活动肿块,压痛。

5、颌下间隙感染:

有牙痛史或化脓性淋巴结炎,皮肤发红,压痛,凹陷性水肿,导管口正常,无阻塞症状。

五、治疗1、进酸性食物,促进唾液分泌,适于小结石或泥沙样结石2、涎石摘除术,适于下颌第二磨牙前导管结石,涎体功能正常3、腺体切除术,适于腺体内及导管后部、腺门处结石,丧失分泌功能的腺体。

4、碎石机或激光碎石,唾液腺特异性感染,结核:

腮腺区淋巴结发生结核性感染,肿大破溃后累及腺实质。

感染途径:

血源、淋巴源、导管逆行感染。

分类:

原发于腺实质结核、腺体淋巴结结核临床表现:

局限性肿块,界清,活动,可有消长史,轻压痛,继发感染有脓性分泌物,病史长者,肿块与皮肤粘连,或形成瘘管。

检查:

穿刺液耐酸染色阳性,涂片可见上皮样细胞和朗罕氏巨细胞治疗:

肿块摘除,抗结核治疗,冷脓肿,穿刺抽出脓液,灌注结核药。

唾液腺特异性感染,放线菌病:

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致病菌:

伊氏放线菌,内源性感染分类:

原发性放线菌病(导管逆行感染)继发性放线菌病(邻近部位扩散)临床表现:

界限不清的硬如板状的肿块,暗棕红色,破溃后形成多个瘘道,新鲜脓液中有黄色针尖大小的硫磺颗粒。

治疗:

青霉素和磺胺药,切开排脓,刮除肉芽组织。

唾液腺特异性感染,结节病:

原因不明的多系统肉芽肿病。

临床表现:

双侧腮腺肿大,无痛,质硬,发展缓慢;40%患者早期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治疗:

激素Heerfordt综合征:

眼色素层炎、腮腺肿大、面神经麻痹为特征。

第二节唾液腺损伤和涎瘘,定义:

唾液不经导管系统排入口腔,而流向面颊部皮肤表面。

分类:

腺体瘘、导管瘘临床表现:

腺体区皮肤有小瘘孔,周围有疤痕,皮肤潮红、糜烂或伴有湿疹,口内导管口排出唾液量与瘘口类型有关。

检查:

细塑料管探查,1%亚甲蓝注入法,腮腺造影,唾液腺损伤和涎瘘,治疗:

腺体瘘:

新鲜者加压包扎,陈旧者电凝瘘道,加压包扎,口服阿托品,禁食刺激强食物。

导管瘘:

新鲜者作端端吻合术,导管改道术(断裂处接近口腔),陈旧者作瘘道封闭术(导管不完全瘘),导管再造术(导管完全瘘),导管结扎术(疤痕组织广泛),腮腺切除术(腺体功能丧失),第三节舍格伦综合征特征: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外分泌腺的进行性破坏,导致粘膜及结膜干燥,并伴有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变限于外分泌腺的称为原发舍格伦综合征,伴有自身免疫疾病的称为继发舍格伦综合征。

一、病因学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病与某些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有关,细胞因子参与该病的发生、发展,遗传或环境因素在发病上均起一定作用,与免疫系统的先天或后天异常有关。

二、临床表现1、中年女性多发2、口腔表现:

口干,口腔发粘,味觉异常。

唇舌粘膜发红,干燥,可有裂纹,舌背呈镜面舌(丝状乳头萎缩),可伴有猛性龋,义齿固位差,咀嚼、言语、吞咽功能障碍。

3、唾液腺肿大:

腮腺常见,弥漫性无痛肿大,界不清,表面光滑,无粘连,导管口唾液分泌减少。

继发感染有反复肿胀史,导管口有脓液流出。

少数腺体内可触及质地中等偏软的结节,界限不清,无痛,称为结节型(肿瘤型)舍格伦综合征。

4、其他外分泌腺受累表现:

眼干,上呼吸道及喉干燥,声音嘶哑,鼻腔干燥,皮肤干裂。

5、结缔组织病:

50%伴有类风湿性关节炎,10%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硬皮病。

6、合并症:

肾功能不全,感觉神经末梢神经炎,中耳炎等。

雷诺现象是因寒冷或情绪波动引起肢端细动脉痉挛,相继出现皮肤苍白、青紫和潮红,并因温暖而恢复的血管功能障碍性疾病(原因不明的称为雷诺病Raynaudsdisease)。

寒冷是最常见的诱发和加重因素,情绪波动、害羞、恐惧等亦可引起发作。

雷诺综合征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以阵发性四肢肢端(主要是手指)呈现苍白、青紫潮红的改变为其特点,同时伴有冷麻、针刺样疼痛等临床症状,常因情绪激动或受冷刺激所诱发。

三、诊断:

1、施墨氏试验:

检测泪腺功能2、四碘四氯荧光素染色:

玫瑰红染色试验,检查角膜干燥情况3、唾液流量测定4、核素功能测定:

检测唾液腺排空功能。

5、唾液腺造影:

充盈片,5分钟功能片,6、实验室检查:

血沉加快,蛋白电泳球蛋白增高,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增加,可查出抗导管抗体,类风湿因子阳性7、唇腺活检:

腺小叶内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腺实质萎缩,导管扩张,导管细胞化生。

四、治疗1、对症治疗:

眼干者采用润洁、润舒滴眼液,口干者采用人工唾液,继发感染者用抗生素,免疫调节剂。

2、手术治疗:

适于结节型及破坏严重者,发生恶变者。

3、中药治疗:

沙参麦冬汤加减,竹叶石膏汤加减,青膏鳖甲汤加减。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