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与《功夫熊猫》给中国动漫带来的启迪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08686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木兰》与《功夫熊猫》给中国动漫带来的启迪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花木兰》与《功夫熊猫》给中国动漫带来的启迪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花木兰》与《功夫熊猫》给中国动漫带来的启迪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花木兰》与《功夫熊猫》给中国动漫带来的启迪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花木兰》与《功夫熊猫》给中国动漫带来的启迪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花木兰》与《功夫熊猫》给中国动漫带来的启迪资料.docx

《《花木兰》与《功夫熊猫》给中国动漫带来的启迪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木兰》与《功夫熊猫》给中国动漫带来的启迪资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花木兰》与《功夫熊猫》给中国动漫带来的启迪资料.docx

《花木兰》与《功夫熊猫》给中国动漫带来的启迪资料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花木兰》与《功夫熊猫》给中国动漫带来的启迪

 

学生姓名:

*******

学号:

*******

专业:

*******

班级:

*******

指导教师:

*******

完成日期:

2012年5月20日

Theenlightenmentthat"Mulan"And"kungfupanda"bringtotheChineseanimation

Abstract

In1998,theWaltDisneyCompanyproducedtheanimatedcomedyfilm"Mulan"whichisbasedonchinesetraditionalfolkstory,sincethenthiswiseandbeautifulheroinemulanbegantospreadfromchinatoallovertheworld.Meanwhile,the3DanimationfilmkungfupandatakeninJuly,2008byAmericahascausedrepercussionsnationwide.Oneboldandconfidentheroineaswellasacharminglynaivepandahasattractedalotofaudienceinbotheasternandwesterncountries,whichmadethesetwofilmsgreatsuccess.Thisarticleaimstostudytheproblemsandtheprospectsofchinesecartoon’sdevelopmentthroughtheanalysisoftheinfluenceonchinesecartooncreatedbytheculturalintegrationandcollisionfromthefilmsMulanandKungFuPanda.

Keywords:

HuaMulanKungFuPandaChineseAnimation

 

《花木兰》与《功夫熊猫》给中国动漫带来的启迪

内容摘要

1998年迪士尼公司根据中国古代传统民间故事出品了动画影片《花木兰》,由此,在中国人民心目中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走向了国际,而2008年由美国拍摄的三维动漫电影《功夫熊猫》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吸引了东西方的大批观众,使得这两部动漫影片取得巨大的成功。

本文试对《花木兰》和《功夫熊猫》这两部动漫电影对中国传统解构的分析,以及中西文化的融合与碰撞对中国动漫事业的影响的分析,从而研究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它的发展前景。

关键字:

花木兰功夫熊猫中国动漫

 

目录

序言1

一、《花木兰》与《功夫熊猫》对中国传统的解构与重建1

(一)幽默诙谐的叙事方式和表现手法1

(二)《花木兰》与《功夫熊猫》中人物形象的巧妙设计2

(三)精致画面和唯美声音的完美结合给与感官的强烈刺激2

二、中西文化融合与碰撞的动漫世界3

(一)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3

(二)中西合璧的动画电影4

三、从电影看中国动漫出现的问题与前景6

(一)中国动漫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6

(二)中国动漫电影发展的出路7

四、结语7

参考文献8

 

序言

1998年迪斯尼一手打造富含中国元素的动画电影《花木兰》一炮而红,当时位居“全美电影票房排列榜”的冠军,十年后依旧是充满中国传统元素的《功夫熊猫》也是大紫大红,是什么促使这两部影片造成为万人空巷的局面?

除了精湛高超的动画技术外,在人物的选用上都不失可爱与童真,颜色上也极力用中国喜欢的的藏青、黑灰等,从而奠定了影片充满东方气息的视觉基调,再加之西式的幽默与诙谐都给人酣畅淋漓的痛快。

在中国动漫界精品难求的当下,看着西方玩转中国东方元素时,不禁让人对中国动漫世界扼腕叹息,中国动漫产业该何去何从?

在进行技术与质量创新的同时,中国人应该从自身找原因,做出让人耳目一新的高质量片子。

一《花木兰》与《功夫熊猫》对中国传统的解构与重建

(一)幽默诙谐的叙事方式和表现手法

一部电影想要取得巨大的成功,首先剧本环节的设计和叙事表现手法应该跟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花木兰》的故事是迪士尼原原本本的从中国照搬到世界舞台的,故事情节基本上忠于原来的面貌,故事还是那个故事,可以说是老套的,然而被迪士尼一经加工,即使是对这个故事烂熟于心的中国观众在看到这部新版《花木兰》时,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关键就是制作者在原来故事的基础上突破了中国人对于这个故事的传统叙事模式,使影片整体的气氛和感觉变得活跃和轻松,去除中国人表达情感固有的含蓄又无奈的方式,同时淡化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家破人亡与生存的沉重。

用夸张幽默又不失原则的喜剧形式将一段原本悲壮的从军记改写成一个巾帼英雄的智慧与勇敢的展示舞台。

在国际上,人们更喜欢看一些新奇又跌宕起伏的奇旅,像木须和蟋蟀的设置,这种国际市场的创作方式,迎合了观众的口味,只要观众发自内腑的笑,过足了当英雄的瘾,这部影片也就有了意义。

再来看《功夫熊猫》,比起《花木兰》的老套故事模式,这是一个完全凭空想象的故事。

先有一只又肥又笨又贪吃只会做面条的熊猫阿宝,误打误撞成为了万众瞩目的龙骑士,得以和自己崇拜的有“盖世五侠”之称的虎、猴、蛇、仙鹤、螳螂成为了同门师兄弟,在乌龟大师的点拨和浣熊师傅的严格教导下,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得到了功夫界至高无上荣耀的龙之卷轴,最终战胜了凶猛邪恶的雪豹太郎,保护了和平谷人民的安全。

这是一部情节最为简单明了思维不用拐弯的动画片,奇怪的是影片让人从头到尾对着荧幕没有一刻的走神,投入的是比以往看动画片时二十分的专注。

去除一般老套沉闷的叙事结构,设定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简单中不乏幽默再结合中国元素的故事和绘画,典型的以美国人的视角讲述中国的故事,剧本情节的流畅加之风趣的展示手法恐怕不想成功都难。

(二)《花木兰》与《功夫熊猫》中人物形象的巧妙设计

对于一部影片,首先抓住眼球的是人物形象,《花木兰》中大大借鉴了国画中对人物刻画的那种随意和洒脱。

几笔勾勒就将人物的神情,心情和内在的性格准确表现出来①。

影片采用了大量写意式的水墨画作为背景。

山水,花草,庭院,田野。

色彩并不是迪士尼通常的那种浓重,而是完全模仿了水墨画中的清淡。

木兰、木须、花家老少甚至单于的造型都尊重了中国传统人物形象,极力彰显古老东方的情韵。

有想象力才有动画,于是木须龙和蟋蟀这两个角色应运而生,成为影片中的一对活宝。

木须龙和蟋蟀,两个原本毫无关联的个体出现在了剧中,成了影片的一大看点。

他们极尽搞笑之能事,木须龙活跃万分,蟋蟀则低调行事,但两者结合在一起则闹出了很多笑料,使得影片也是别出心裁。

熊猫?

一直深受中国人喜爱的动物,选择中国国宝的熊猫来作为片中主角形象大抵源于外国人对熊猫的稀奇,阿宝这个角色在造型上基本遵循了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形态,只是稍显臃肿,也只是为了剧情服务。

丰富的表情、夸张的肢体、幽默的武功在视觉上留下了憨态可掬、轻松愉悦的视觉效果。

在配角的设置上,迪士尼可谓花尽心思,以智者形象出现在片中的龟仙人,这个角色的设定相对熊猫和浣熊师傅这样的随意为之而言更加贴近中国文化。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当中乌龟一直是长寿的标志。

以这样的动物来塑造一个智者的形象无疑是贴切的;其次片中代表一流功夫的盖世五侠的设定也是沿用中国功夫之名,蛇、螳螂、猴、鹤都是有名的拳法代表,而老虎则不用说是中国文化中的威武王者形象。

再加上无厘头的鸭子爸爸使整场动画下来,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

(三)精致画面和唯美声音的完美结合给与感官的强烈刺激

影视作品中所传达出来的各种信息,都要通过视觉形象和声音形象加以转化。

由此可见画面的质感与音乐的美感是影片能够卖座的一大原因。

如果声音和画面同步,它们之间产生了对应关系,那么银幕的真实感就会大大增强,影片就会更加生动,看来迪士尼很精通此道。

在美版动画片《花木兰》中,出征的战士们唱着欢快的“梦中的姑娘”,“我可爱的姑——”戛然而止,万籁俱寂。

蔓延着肃杀与凄冷的战场使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绝望。

从神韵上捕捉到了中国文化的厚重与含蓄之美,而不是象以往的诸多同类作品那样充斥着好莱坞想象中的中国味儿怪调调。

对于动画影片来说,受众主要是活力四射的孩子和年轻人,所以歌舞的加入一定要满足他们的审美趣味同时又能和情节完美结合。

在歌曲的加入这方面,《花木兰》这部影片选择了具有流行潜力的几首歌,尤其是主人公花木兰在祠堂里唱的那首《倒影》,更是成为世人传唱的经典。

试问,在1997年的中国动漫界,有几个人运用这种形式穿插在作品中,将流行音乐与电影情节联合起来?

精良的制作和充满想像力的画面外,还真正做到了深刻的思想性和鲜明的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影片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也颇具中国特色,画面上的人物造型以及服饰兼顾古风而不失现代感,其线条柔和,构画均匀,情景转换自然流畅,融入了中国水墨画的特色和意蕴,因而能够在中国观众的心目中激起强烈的感应和共鸣。

在《功夫熊猫》中,光看着那恢宏的场景画面,无比强大的配音阵容就已经足够了。

印象比较深刻两个精彩片段:

一是太郎越狱,画面效果真有点功夫大片的感觉,给人以视觉上的强大震撼;二是乌龟大师圆寂那段,乌龟师傅在风中化做桃花,片片飘落,这是只有在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观念里才会出现的片段,所以看的时候很有亲切感,也可以看出导演真的花了不少心思。

《功夫熊猫》的场景音乐,具有十足十的中国风,然后便是嘻哈十足的“PAUL”(中文翻译“阿宝”)。

美国是个商业味浓厚的国家,好莱坞也不例外。

《功夫熊猫》制作一丝不苟,各方面均力求完美,在音响效果一环就请来奥斯卡级大师VanderRyn来负责。

电影配乐也邀来奥斯卡级音乐大师汉斯·季默(HansZimmer)操刀,谱写别具中国色彩的史诗式弦乐,令《功夫熊猫》成为一部真正有声有色的动画巨制。

《功夫熊猫》的票房大红,就是最好的说明。

对剧情的巧妙解构,人物形象选择的恰到好处和画面剪辑的流畅精致使得这两部动画大红大紫外,画面色彩的和谐搭配以及精湛考究的动画处理技术和津津乐道的中国传统元素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在这就不一一赘述。

二中西文化融合与碰撞的动漫世界

(一)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

《花木兰》与《功夫熊猫》能取得这么好的票房,除了设计精巧的剧本情节,考究的人物设定外,其另外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是迪士尼善于抓住时代的潮流,在中国逐渐崛起时将中国元素大量的融合于其中,在增强了亲和力的同时,又增加了一层异域色彩。

动画的形象是一部动画的名片,这样看来,“衣”作为形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1997年,迪士尼在制作《花木兰》时,人物的服饰设计不仅可以看到汉晋时期匈奴时样式,同时杂糅了唐朝服饰与仕女装,但这都是初试牛刀的在整体上进行渲染,在细节尚未做大的突破。

到2008年梦工厂出品《功夫熊猫》的时候,由于人物造型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在服饰方面反倒比《花木兰》更加费心力。

为了使得衣服与人物相得益彰,动画师在设计上融入了许多中国清朝元素,像长袍、马褂、马蹄袖子以及头顶的花翎均有出现。

团队在制作螳螂时特意借鉴了中国文化中的汉字,在螳螂背上写了一个圆形的“寿”字;阿宝的行头看似简单,实则不然,细心的人会发现设计师专门为他保留了清朝士兵的绑腿。

民以食为天,动画片也不例外,所以吃是拍摄中国题材怎么绕都绕不开的话题。

在《花木兰》中,吃只被粗略的表现。

花木兰为父亲、奶奶敬茶,一家人吃米饭等场面中出现的茶、米饭,均为外国人对中国食物最粗略的了解,盛器也是基本款的瓷碗而已。

到了《功夫熊猫》,食物承担的重量几乎和角色一样重,可以说是进化了很多。

在种类上除了米饭,还有担担面、豆腐、包子、杏仁饼干,真可谓是花样繁多。

工具使用的是中国传统的筷子,在剧情设计上,吃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关键性作用,阿宝是以吃而发现的学武潜力,以吃使得功力百增的。

从场景配置上,《花木兰》在画面表现时大量的采用了中国水墨画的形式,巍巍雪山,万箭齐发;茫茫雪海,战马奔腾;滔滔大河,呼啸而来,奔流而去,技术让水墨人物流畅的运动在水墨山水之间,水墨人物和水墨山水则赋予了画面以灵动的气息和浩瀚的气势。

当中也不乏一些地标性建筑物,比如长城、紫禁城等等。

但当时该片主要面对的是北美和其他西方观众,并未打算突出地域性,中国味道只是浅尝辄止。

而《功夫熊猫》可以说是更上一层楼。

仙境一般的中国山水,丽江的小桥流水、黄山的云海、桂林的山峦、群山翠竹、亭台楼阁都不在话下……加之轻快悦耳的中国传统音乐,以及在外国人眼中神秘的书法和针灸,甚至发音字正腔圆的功夫、豆腐、师傅等在影片里都有着熨帖的体现。

影片中出现的虎鹤双形、猴拳、螳螂拳,却深得中国功夫的精髓,让人几乎无可挑剔。

角色设定上无论是木须龙、熊猫还是“盖世五侠”都基本符合中国传统文化,难怪给人无论视觉还是心灵上的契合感和亲切感。

(二)中西合璧的动画电影

每个地域都有其不同的文化底蕴也就决定了其不同的价值取向。

中西方迥然不同的文化差异塑造了人们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观念。

可以看出,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决定了人们接受事物的态度与程度,正是由于不同的文化差异使得影片更加有内涵。

在影片中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方面:

忠孝至上与个人自由。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忠孝两不渝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国传统道德基础与核心。

《花木兰》中木兰不忍让年迈且残疾的父亲征战沙场于是代父从军,给父亲送茶水;木兰遵从父母之命去见媒婆、木兰还乡等都体现了家庭的重要性和父权制的封建思想。

女子无才便是德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功夫熊猫》中阿宝做的梦明明与面条没有一点关系但不忍父亲伤心就编谎骗父亲,他孝敬父母,忠于职守,他是面店老板的儿子,虽然他不是很情愿,却能够顺服父亲,支撑面店。

这都大大小小的体现了忠孝的观念,但影片一直这样发展下去就会索然无味了,影片并没有一成不变的照搬中国传统模式,而是选择性地保留了部分中国元素并引入了西方的家庭观念。

于是在电影里出现了好几个颇具美国特色幽默的场景。

例如:

木兰还乡后,木兰的祖母竟然说“真是的,她只带回一把剑,她应该带回一个男人。

”见到英俊潇洒的男主角来到木兰家寻找木兰时,竟然脱口而出“下次我也要上战场”,而且希望男主角“永远留下来”。

试想,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即使允许发生也不可能发生在一个家庭中最年长的祖母身上,作为封建礼教的执行着与维护者他是无论如何都说不出来这些话的。

中西文化的重装、融合之后,迪斯尼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内涵更加丰富,仅体现出不同民族的文化认知能力和女性性别意识和女性文化而且也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出中西文化的冲突和相容。

再比如阿宝违抗父命去学习武术,这种自由主义与遵从父命行事的东方孝道就是大相违背的;然而这种个人自由主义的观点恰恰是中国青年所乐于接受的,中美文化差异可见一斑。

2.礼教观念:

规矩守礼与自由开放。

中国古代具有严格的等级尊卑观念。

女子要“三从四德”,所以木兰按规矩温习四德,由媒人说媒,木兰从军后花家列祖列宗召开紧急会议都说明在那个年代女子的作用不是在战场而是在家。

然而在《花木兰》中木兰将“四德”写在胳膊上,骑马去见媒婆以及戏弄媒婆,劝诫父亲不要从军打仗的情节都体现了美国文化中人人自由平等的观念。

老奶奶也不再是中国奶奶的形象。

她似乎比花木兰还自由自在、任性妄为,可以不负一切重担,可以有一方小辈们不敢指责的小小天地。

中国的奶奶通常是忍辱负重、身先全家的,以身作则,老美设置的奶奶透着超脱的可爱。

尤其喜欢片末她说了一句:

“她还该带个男人来——下次再打仗,我也去。

”那么老还希望有个爱人在身边。

这是中国老人不敢期待、中国女人不会说出来的话。

这是老美们提醒我们可以放宽心,勇敢地去追寻。

在阿宝放弃继承面馆追寻自己的梦想时也体现了这种自由开放的观点。

3.阶层方面:

等级严明与人人平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皇帝的统治神圣不可侵犯,所谓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君让臣亡,臣不得不亡,正是君臣等级的森严的标志。

美国人认为,“在社会提供相对平等机遇的情况下,个人有追求与之能力相匹配的自由。

”中国传统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按礼制,男女不能自由选择恋爱对象,讲究门当户对,社会严格禁止未婚男女私相往来。

影片中木兰尊父之命去相亲,目的是找到一个好婆家,侍奉公婆,伺候丈夫,光宗耀祖。

然而,木兰见到男主人公李翔后顿生爱慕之情。

在经历了生死的考验后,木兰终于冲破传统的藩篱,大胆地追求浪漫自由的爱情生活,向传统等级发起了挑战。

这是美国人的思想,在木兰拯救了国家后,皇帝竟挡着臣民的面对木兰鞠躬,这是中国封建体制也不允许的。

在《功夫熊猫》中,浣熊师傅——盖世五侠——阿宝之间的师徒关系也都体现出严格的尊卑上下等级关系。

4.武侠文化与英雄主义。

武侠文化是中国流行文化,以侠客为主角以神乎其神的武术技巧为特点,刻画宣扬侠客的精神。

战争,从古至今,什么时候都不能避免。

在战场上需要的是坚强,需要的是冷漠和残忍,学的一句真理“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花木兰这部取材于乐府诗的题材,一个女子的成长,爱家、爱国、爱兄弟,舍小利为大义,成全国家,然后功成身退,女子的精神值得赞叹。

花木兰自始至终是整个战争的主角,她个人的作用被无限夸大了,而这些都是美国个人英雄主义淋漓精致的表现。

个人英雄主义可以说是美国文化的重要部分,他们崇尚个人的存在和发展,给予人无限的自由空间。

这种个人理想和英雄品质完美重合的人在现实中不存在,所以就需要虚构一个完美的形象给予自己心灵的抚慰,而美国人正是把这种模式根深蒂固地反映在他们缔造的电影王国上。

美国人塑造了好莱坞电影王国,也塑造了“美国式”英雄,里面透露着英雄文化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在《功夫熊猫》中,观众可以看到,熊猫阿宝原本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小人物,一直以好吃懒做而闻名,误打误撞地成了龙斗士的候选人,这就充分体现了西方典型的宿命主义观念,在西方,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英雄,但是英雄往往是命中注定的,这正是我国文化中强烈批判的“英雄注定论”。

中国武侠文化更多的是表现成长过程,如菜鸟历经磨难成为武功高强的大侠。

西方英雄超能力的获得是即时的,大多是与生俱来或者一场科学变故后突然获得,不需要如中国功夫花十数年的逐渐苦修的积累过程。

熊猫阿宝成为英雄主要是通过战胜黑豹太郎来完成的,这正是美国“英雄主义”的精神内核。

美国的“英雄主义”就是在邪恶与正义的二元对立中,正义的一方会取的最终胜利而成为英雄,供大家膜拜。

这与我国的武侠精神的精髓大相径庭。

我国的武侠之灵魂是仁、义、忠、孝等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中国侠士的认同与崇拜主要是源于其高尚的品德,他视人间万物为尘土,有着至善至美的品德。

这绝不是像《功夫熊猫》中所展示的那样,人们对英雄的崇拜是拜倒在其超强的实力面前。

三从电影看中国动漫出现的问题与前景

(一)中国动漫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科技发展异常迅猛的今天,电影产业异军突起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动漫作为后起之军,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中国的动漫之路着实让人揪心。

想要做出成功的有影响力的动漫作品,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意识观念上没有转变。

但愿中国人民本着一种娱乐大众娱乐身心的目的,在作品中反观历史,提取所谓的精华文化,然后放眼世界,大大方方的进行自我否定与革新,玩出点新花样。

就拿动画电影来说,有一个花木兰已经够了,我们自己的故事还是我们自己玩,只要玩出自己的特点与风格,就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可是令我担忧的是,口号上我们总说看了学了,却总是停留在模仿的层面上无法突破。

早在一百多年前,“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就已经在祖国大地喊响了,可是到今天为止,我们倒是的确“师夷长技”了,但并没有制住“夷”。

当然,这样的问题就不仅仅是值得动漫从业者和文化人所深思的问题了。

中国动漫市场总不如人意的另一个原因是故事架构和编剧方面的明显不足。

故事架构、编剧人才的严重短缺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瓶颈。

中国人总是好高骛远,放不开手来大搞特搞,被传统束缚的畏首畏尾作品中也就没有那种可以天马行空的豪迈与霸气,更没有世人追求的娱乐精神。

在动画和艺术创作以及其他以求新求奇的领域,以前保守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在这样的现状下,我们要打破思想上的束缚,进行各种努力和尝试,对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的。

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动漫产业来说,只有把最基本最核心的动漫作品创作好了,吸引住大家的目光和兴趣,才能进行下一步的附加文化产品的开发与经营,否则,其他的都是无稽之谈。

(二)中国动漫电影发展的出路

想象力是动画的本质,有想象力的动画永远会有观众。

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有幽默、风趣的风格的动画电影才能抓住眼球,吸引更多的观众这样看起来才能给人酣畅淋漓的感觉,达到轻松愉悦的效果。

所以中国动画在强调教育功能性的同时,也同时要提高和丰富动画的娱乐性,努力去吸引成人的眼球,影响中国人的思想,从而改变动画的发展方向,为动画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中国的历史文化非常丰富,世界动漫将会在人们面前展现更多的中国元素,中国也应当抓住自己所拥有的优势在世界动漫中占得一地席位,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把中国自己的东西用的如鱼得水。

孔子云: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他所指出的就是娱乐性的艺术与人类心性的关系,而中国动漫也必须将此结合,利用“中国元素”来探求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动漫之路。

四结语

无论是《花木兰》还是《功夫熊猫》都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选择性吸收,动画电影的确以其独特的一种美丽和浪漫品格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和精神慰藉,近些年来,随着大众文艺娱乐日趋多元化以及数码特效技术的不断创新,动漫文化得以新的繁荣与飞跃,动画产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其发展有着广阔的空间和前景。

中国动画想要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则改革势在必行。

分析中西方的差异,除了历史的原因和一些技术方面的原因是不可避免的。

想要在此方面做出可喜的成绩就要与时俱进懂得创新,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人们审美情趣相结合,以中国文化为载本,融入多元化文化因素,打破急于求成的心态,精益求精才行。

在科技不断创新的今天,发扬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兼容并蓄情怀发展动画产业链,发展优秀的原创动画在整个产业链中的龙头地位。

才能走出低谷,绽放中国特色的独具魅力。

参考文献

[1]移星.从《花木兰》、《功夫熊猫》看好莱坞眼中的中国文化.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J].2009年第1期.

[2]左亚男,高昂.《功夫熊猫》:

中国元素的戏仿与美国精神的构建.电影文学[J].2010年第3期.

[3]刘瑞.《花木兰》的动画创作艺术对中国动画片的影响.电影文学[J].2011年第16期.

[4]华静.文化差异、文化误读与误读创造性价值——兼析动画片《花木兰》与《功夫熊猫》的中美文化差异与误读现象.兰州学刊[J].2010年第1期.

[5]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6][蔓]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M].胡尧之等译.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第54期.

[7]娃娃鱼.评《功夫熊猫》[EB/OL].

[8]邹娜娜.从迪斯尼的《花木兰》透视中国的动画产业.神州民俗[J].2011年156期.

[9]王宇.动画电影《花木兰》的视听语言结构.电影文学[J].2010年第24期.

[10]高莉.试析《木兰辞》与美国电影《Mulan》中的中美文化差异.怀化学院学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