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课件2.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90450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课件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课件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课件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课件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课件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课件2.ppt

《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课件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课件2.ppt(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课件2.ppt

Page1,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学习目的及要求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掌握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主要流派的理论观点;初步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Page2,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小学之前的心理发生发张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Page3,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学前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1、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2、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3、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Page4,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1、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提供科学依据;2、有助于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二)实践意义:

1、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为学前儿童教育提供支持;2、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3、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为儿童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

4、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为儿童心理健康提供帮助。

Page5,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流派,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

(一)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产生

(二)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1心理地形说2人格结构说3本能说(动机理论)4人格的性心理发展阶段说

(1)口唇期

(2)肛门期(3)崇拜性器官期(4)潜伏期(5)生殖期,Page6,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三)简评第一,弗洛伊德的理论是对禁欲主义、理性主义的有力反抗。

第二,弗洛伊德的研究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第三,弗洛伊德理论强调早期经验有一定的意义。

第四,弗洛伊德的生物欲望说,把人的心理发展完全归之于本能、性本能,完全排除社会、文化、意识、道德、教育对人的重大作用,他的泛性论的理论是错误的。

第五,弗洛伊德把意识降低到从属地位,把潜意识放在决定一切的地位上是不准确的。

第六,弗洛伊德主张一个人孩提时期的性心理发展决定着他日后人格的发展,这种看法是偏激的。

Page7,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一)艾里克森简介

(二)艾里克森人格发展渐成说的主要观点

(1)艾里克森认为,儿童行为既是心理的,又是认识的,注重自我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社会机制。

(2)艾里克森认为,发展是一个进化过程,一个人无论何时都兼为一个机体、一个自我、一个社会成员。

(3)艾里克森认为,人的本性最初既不好,也不坏,但有向任何一方面发展的可能性。

(4)艾里克森以自我渐成为中心,把人格发展分为以下八阶段。

第一阶段,信任感对怀疑感(02岁)第二阶段,自主感对羞怯或疑虑(24岁)第三阶段,主动感对内疚(47岁)第四阶段,勤奋感对自卑感(712岁)第五阶段,同一感对同一混乱感(1218岁)第六阶段,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第七阶段,繁殖感对停滞感(2550岁)第八阶段,完善感对失望感(老年期),Page8,(三)简评首先,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渐成说,不再过分强调弗洛伊德的本能论和泛性论,而是强调自我在人格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强调自我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社会机制,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影响,重视自我教育的作用,重视家庭、社会对儿童教育的作用。

这些观点无疑是对精神分析学派的一大进步,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其次,艾里克森在提出每一阶段任务的同时,把解决任务看做是两极分化的斗争过程,通过斗争解决矛盾,依次向下一阶段发展,具有一定的辩证观点。

再次,艾里克森认为人的人格是不断发展的,发展中有阶段性,每一阶段发展任务的解决都为下一阶段任务的解决奠定了基础,而每一阶段的发展又都受躯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影响,这种对人格发展的“在发展中看问题、在矛盾中求发展”的观点是可取的。

最后,艾里克森是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理论,但没有摆脱弗洛伊德本能论的束缚,他过分强调情感的力量,忽视人的理智作用。

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Page9,三、华生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一)华生行为主义学派产生的背景1社会发展的需要2机械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3动物心理学对华生的影响4桑代克对华生的影响5巴甫洛夫对华生的影响6机能主义对华生的影响,Page10,

(二)华生的心理发展观1机械主义的发展观

(1)否认遗传的作用。

第一,行为发生的公式是刺激反应。

第二,生理构造上的遗传作用并不能导致机能上的遗传作用。

第三,华生的心理学以控制行为作为研究的目的,而遗传是不能控制的,所以遗传的作用越小,控制行为的可能性越大。

(2)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2对儿童情绪的研究3关于儿童行为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

(1)自然实验。

(2)条件反射的实验。

三、华生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Page11,(三)简评

(1)华生否认意识,排斥心理现象,使心理学生物化、动物学化、机械化。

(2)华生极端轻视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脑的支配作用。

(3)华生片面强调环境的作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4)华生以行为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可以使心理学消除它的传统特点,即主观性,从而取得与其他自然科学所共有的客观性。

(5)华生坚决主张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方面,彻底废除内省法,严格使用各种客观的方法,明确地把条件反射列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中。

这一见解,在促进心理学的客观研究方面,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6)华生的教育万能论,虽然是不正确的,但在当时也有其积极作用,即在某种意义上批判了种族歧视和种族优越论。

三、华生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Page12,四、斯金纳新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理论,

(一)斯金纳简介

(二)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理论的基本思想

(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说强调儿童的外部行为,他主张心理学家应该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儿童可观察和可验证的行为上,放在那些能够引起儿童行为的环境事件上,注重反应的强化刺激。

(2)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说强调可以通过外部强化和自我强化的机制控制儿童自身的反应。

(3)斯金纳回避有机体内部的东西(4)斯金纳将他的强化控制理论运用于教学,采用机器教学或程序教学的方法。

Page13,五、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立

(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观察学习1)观察学习的概念2)观察学习的过程

(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运动再现过程。

(4)动机作用过程。

3)观察学习的榜样效应

(1)替代反应的形成。

(2)替代消退。

(3)反应抑制。

(4)反应抑制的解除。

4)观察学习的示范形式

(1)行为示范。

(2)言语示范。

(3)象征示范。

(4)抽象示范。

(5)参照示范。

(6)参与性示范。

(7)创造性示范。

(8)延迟示范。

Page14,2相互作用理论3自我调节理论

(1)直接强化是观察者的行为直接受到外部因素的干预。

(2)替代强化是观察者本身没有受到强化,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看到榜样的行为受到强化,这种强化也会影响观察者行为的倾向。

(3)自我强化是观察者根据自己设立的标准来评价自己的行为,从而对榜样示范和行为发挥自我调整的作用。

五、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Page15,(三)简评第一,班杜拉的人格形成理论独树一帜,他综合行为主义观点和认知派观点,认为儿童的人格是由行为、个人认知因素和环境三者相互作用决定的。

第二,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与人格是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模仿榜样的行为而形成的,他十分重视榜样的作用,这对于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班杜拉强调,人具有认知和自我调节功能,人不是消极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积极主动地对这种刺激做出选择、组织和转换,以调节自己的行为。

第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大量的实验研究为依据,这为人格研究的客观性提供了具体范例。

第五,班杜拉认为,人的一切人格特征都是从观察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这一认识是片面的,虽然观察学习在人的行为与人格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但绝不能包罗万象。

第六,班杜拉强调认知因素的作用缺乏实验的依据,尚待深入探讨。

五、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Page16,六、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一、皮亚杰生平皮亚杰是国际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创立了发生认识论,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1921年,皮亚杰到日内瓦卢梭学院先后任主任、院长,建立了自己的一套研究体系。

1955年皮亚杰创建“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集合各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语言学家和控制论学者们研究发生认识论,对于儿童各类概念以及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进行多学科的剖析研究,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研究知识是怎样生长的,研究获取知识的心理结构,即认知结构;并探讨知识发展过程中新事物构成的机制认知结构的机制。

Page17,

(一)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1图式:

主体已有的结构心理的机能结构2同化:

把客体纳入主体的图式中3顺应:

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4平衡:

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之间的平衡

(二)皮亚杰关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1成熟2物理环境3社会环境4主体内部存在的机制平衡过程,六、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Page18,(三)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l岁半、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1)三座山测验2)守恒测验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四)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六、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Page19,(五)简评:

第一,皮亚杰积累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大量材料,按思维发展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反映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重大贡献。

第二,皮亚杰关于图式和外部影响相互作用的思想,包含了内因和外因、主体和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辩证法,十分可贵。

第三,皮亚杰强调动作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提出要重视儿童的兴趣、需要,这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四,皮亚杰在图式的起源、发展的论述上是符合唯物主义思想的,但他割裂动作与现实的关系,割裂表象、概念与知觉的关系,又违反了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则。

第五,皮亚杰对社会环境、教育的作用重视不够。

六、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Page20,七、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一)维果斯基简介维果斯基是苏联建国时期卓越的儿童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的开创者。

他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提出了“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论”,强调社会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这些对发展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他对苏联心理学的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Page21,解决人的心理怎样发展的问题。

他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有两种高截然不同的过程。

一是天然的、自然的发展过程,即心理的种系发展过程;另一是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也就是心理的人化过程。

在这个阶段上心理的发展基本上不受生物进化规律的制约。

而是受社会文化发展规律的制约。

七、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基本观点,Page22,第三课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

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情境下的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其语言、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的方法。

Page23,第三课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时应注意:

1、观察前观察者要做好准备。

2、观察时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3、对儿童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不要带任何主观偏见。

4、儿童的行为不稳定,观察应排除偶然性,观察的次数要多。

Page24,第三课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实验法也就是有计划地控制各种条件,并通过在各种条件中特别引起或改变某一种条件来研究儿童心理特征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Page25,第三课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中必须考虑的三个变量:

1、自变量:

是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者实验情境;2、因变量:

是实验者预定要观察、记录的变量,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

3、控制变量:

是实验变量之外的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Page26,第三课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问卷法是通过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调查表,收集资料以测量学前儿童行为和态度的基本研究方法。

问卷形式有三种:

1、结构式或封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