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02577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建设方案.docx

《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建设方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建设方案.docx

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完善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学生较娴熟地掌握1-2门体育运动技能,掌握该项目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手段,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二、建设目标

积极创造条件,争取5年内申报国家级教学团队。

三、教学团队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稳定充实、培养使用、优化提高,在教学、科研的实践中建设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较高,年龄、职称、知识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

(一)、团队组成及结构:

1、学科带头人:

第一学科带头人:

教授;

第二学科带头人:

副教授

2、团队成员情况:

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建设,应充分利用体育专业优势,突破现有体制,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业教研室为载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动态组合、团结合作的专业与公共体育教学团队。

由体育系教师组成的职称、学术、学缘、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共29人。

3、职称与知识结构、争取在五年内达到以下比例:

职称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比例

30%

40-50%

20%

学位

博士

硕士

比例

10-15%

45-50%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1、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建设和谐的教学团队协作的氛围。

采用多种激励机制激发教学热情,努力打造校、省、国家级教学名师,为年轻教师树立德能兼备的榜样,提高团队竞争力和知名度,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2、明确研究方向,对在职教师进行分类培养。

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选派青年教师到著名大学进修学习。

3、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4、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特别是时尚新兴体育项目;积极参加各级体育比赛的裁判工作,提升裁判等级,提高业务能力水平。

5、通过课题项目驱动和“传帮带”方式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社科基金项目,支持申报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提高教学团队的科研能力。

四、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建设

(一)、大学体育课程的目的

1、以教书育人为宗旨,以体育教学、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竞争意识和高尚的团队精神,发挥体育教学在实现学校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目标中的特殊功能。

2、以学生较娴熟地掌握1-2门体育运动技能,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健身能力为任务,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3、发挥教师的教学专长和场地设施的潜力,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开设课程项目,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

4、加强体育理论教学,注重理论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努力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常识和体育运动的专项知识,提高体育文化素养。

5、注重体育教学的课内外有机结合,努力在课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课外锻炼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热爱体育、参与运动的热情。

6、教学内容适应全民健身发展的需要,努力做到现代体育项目和民族体育项目相结合、竞技体育项目和大众体育项目相结合、时尚新型体育项目和传统教学体育项目相结合。

7、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在考核评分中体现“区别对待”原则。

(二)、课程设置和类型

1、课程设置

(1)、根据学校的教育目的和学制,结合我校实际,规定本科学生在一年级开设体育基础课(或叫普通体育课),二年级开设体育选项课。

(2)、大学体育课程的总学时为136学时,男女分班上课。

一年级以自然班进行教学;二年级以兴趣爱好、按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进行选项编班上课,以同年级同时上课的班级编成40人左右的教学班。

2、课程类型

(1)、基础体育课(共56学时):

一年级本科班开设以田径、武术、球类、形体与健美和发展运动基本能力为主要内容。

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掌握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加强身体全面训练,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改善身体形态、机能,增进健康。

(2)、体育必修课:

游泳,共24学时,分别安排在第二学期6月份,第三学期9月份,第四学期6月份上课。

使学生掌握游泳基本的理论知识、技术和生存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有氧代谢能力,改善心肺功能,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3)、体育选项课:

(共56学时):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项目。

体育选项课开设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瑜伽、田径、定向运动等课程。

以上项目选一项,中途不变换项目。

选项体育课的目的使学生掌握该项目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具有一定的比赛能力,培养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以及对体质和健康的自我评价能力。

(4)、体育训练课:

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和学校体育代表队的学生开设运动队专项训练课。

(5)、体育俱乐部课:

在每周六、日开设体育俱乐部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活动项目。

同时体育基础较差学生可以参加辅导提高班,加强身体全面训练,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改善身体形态、机能,增进健康。

(6)、对身患残疾、伤病并持有医生证明,教务处、学院同意,经体育系核准的学生可以安排在体育保健与养生和瑜伽课中学习,部分学生恢复健康后可上其它体育课。

(四)、课程负责人

1、实行课程建设责任制,确定课程负责人,并组成体育教学研究小组。

由课程负责人负责该课程教学大纲、考纲、教学计划的制定,负责组织课程组成员进行课程档案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研讨等工作。

2、以相关的课程组成课程群,形成课程板块,每一课程板块的教师形成一个小组,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促进大学体育课程建设。

各课程负责人一览表

课程名称

负责人

课程名称

负责人

篮球

吴碧红

健美操

朱丽琼

排球

陈空清

田径

刘青建

足球

程怀春

瑜伽

黄荔娟

乒乓球

胥凡

定向运动

林立新

羽毛球

郑金柏

游泳

郭鸿鸣

武术

林德明

康复保健

刘永祥

(五)、精品课程建设

1、明确课程建设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积极选择基础好、师资力量较强的课程申报校级精品课程,按照“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梯度推进课程建设路径。

2、鼓励高水平教师积极参加精品课程建设,对每门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分别给予适当工作量补贴和奖励。

3、在教师岗位聘任、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校内评优评先、教学名师的评选等,将精品课程建设成果作为重要考核、评选依据,并优先考虑精品课程负责人进修深造。

4、争取在1-3年内精品课程要达到开课门数的50%;2年内上报省级精品课程2-3门,4年后争取上报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进度

级别

校级

申报省级

申报国家级

2009年

4

2

2010年

3

1

2012年

4

1

1

2009年,篮球、排球、武术、健美操4门课程争取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2010年,田径、乒乓球、瑜伽3门课程争取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2011年,足球、羽毛球、游泳、定向运动4门课程争取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

5、开设特色课程,突出课程特色。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特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教学条件开设适合我校具体情况、具有我校特色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如(排球、健美操、瑜伽、乒乓球、游泳、太极拳、舞龙舞狮、定向运动)等课程。

(六)、实现大学体育课程理论课网络智能化

1、全员动员参与网络课程建设。

教师根据个人兴趣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5名教师,实行课程组长负责制,共同完成网络资源库一个栏目的建设任务。

2、各选项课程的理论部分要制作成课件,建立试题库,挂在体育系网站,供学生平时查询、学习。

使大学体育理论课教学更加系统化,进一步完善大学体育课程建设。

2、课件制作由林立新、陈空清两人总负责,各课程负责人及课程组成员提供材料,争取在2009年6月完成。

五、建立大学体育教学新体系

(一)、建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人爱好,教学模式由单一的竞技化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向大众化、健身化体育教育转变,以学生较娴熟地掌握1-2门体育运动技能及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树立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健康教育体系,做到五个结合。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坚持课内引导,课外鼓励体育锻炼的方法,注重方法与技能教学,注重实践与运用体验,为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目标打下牢固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基础。

2、“身体素质练习与选项课”相结合

课堂既注重运动技能的教学又要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把身体素质练习贯穿于每一堂课中,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

3、“课堂教学与运动队训练”相结合

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组成各专项运动队,进行课外训练,提高体育特长生的运动技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4、“教学班与体育俱乐部”相结合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和特长选择活动项目,通过体育俱乐部活动形式,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

体育素质较差学生可选择素质提高班,通过教师的辅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实现课内与课外统一运动体系,推进课内外一体化教学。

5、“校体育协会与系及自发组织的体育协会”相结合

充分发挥各学生体育协会、学生社团的作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开展各种体育健康专题讲座,积极开展校内外有组织的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

(二)、以健康为本,以终身体育为目的,突出课程教学改革特色。

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由竞技体育(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等)项目,民族传统体育(武术、、舞龙舞狮、毽球等)项目,大众健身体育(健美操、体育舞蹈、瑜伽、形体与表演等)项目,休闲体育(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定向运动等)项目构成。

1、教学内容的改革:

(1)、加强体育理论课的传授,进行启发性的教学。

理论课的比重要占有一定的比例,并注重理论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努力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常识和体育运动的专项知识。

要求每位同学在学期开始,制定个人体育锻炼计划,并作为理论考核的内容之一。

(2)、积极开发拓展体育项目,丰富大学体育课程选项课内容,尽可能满足每个同学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使之作为课程学习的内容之一。

(3)、根据我校的师资与教学条件可开设的选项课还有舞龙、舞狮、体育舞蹈、形体与表演、女子车鼓、毽球、网球等课程。

(4)、逐步实现全部课程资源上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我校的大学体育教学建设,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2、教学方法的改革:

(1)、把培养学生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及树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目的,采用以启发性、诱导性为主的教学方法。

(2)、根据教师特长精选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寓课堂教学于自觉的日常锻炼之中,使学生在锻炼中得到快乐。

(3)、改变单一课堂的狭隘课程教学模式,课堂的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要与游戏、趣味练习,健身活动等相结合。

(4)、根据学生特长,进行层次化教学。

尊重学生的体质与技能基础差异,在学生自主选课基础上,对部分项目实施“普及班”和“提高班”不同层次的课程教学,特别是球类项目,要改变“无差异”教学,避免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和有的学生“吃不下”的现象。

(5)、创建以俱乐部为平台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延伸课堂教学。

积极拓展课外、社会、自然体育资源,积极与大众健身活动相结合,以发展学生健康为目标的新型体育教学体系。

(6)、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尝试编操和创编游戏进行准备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健身活动能力。

通过教学比赛、课外活动和学校组织的体育竞赛,指导学生进行裁判实践,使学生能够胜任基层单位赛事的组织与裁判工作。

(7)、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技术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利用网络课堂开展学生答疑、讨论、布置作业、自主学习等教学活动。

利用网络加强课程教学知识点传授、学习,解决学生课外练习、复习的知识来源途径。

同时加强多媒体课件的建设,完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如将基础理论课件全上网、教学文件全上网,增加知识传授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

(8)、加强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学习,提高教学能力。

组织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观摩,建立集体备课和听课制度,建立开课和开新课制度等。

(三)、体育课考试内容、方法与成绩评定的改革。

1、改变单纯的教什么考什么,偏向单纯的课程考核的习惯考试方式,考试时将学生的参与程度、体育能力、体育行为、运动水平等纳入考核体系,不仅要把体育作为一门课程来考核学生,而更为重要的是要根据体育学科的特殊性,要把重在平时,重在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相结合。

2、选取能促进、体现学生锻炼效果的运动项目,把中长跑项目作为必测项目。

3、要以动态的眼光,看学生体育课成绩进步的幅度,全面评价每位学生的体育课程成绩;设定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方法,即给予体育素质方面较差的同学一定程度上的激励。

4、建立学生体育课成绩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信息档案,统一制成册子,供学生及时了解每学期测试成绩信息,为学生平时参与体育锻炼提供参考(具体见附件)。

5、考试内容与成绩评定

体育课为必修课,一、二年级每学期按教学考试大纲规定的考核项目及标准进行考核;三、四年级需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1)、体育课成绩评定

大学体育课程成绩考核为学期考试,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

(见下表)

各学期考试内容与分值

比例

内容

分值

平时成绩

20%

平时成绩: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态度、表现、考勤、课堂作业、提问,平时参与锻炼等情况,按档次给分。

20

身体素质30%

第一学期

男生:

1000米、跳绳;女生:

800米、跳绳

30

第二学期

男生:

1000米、实心球;女生:

800米、实心球

第三学期

男生:

1000米、引体向上;女生:

800米、仰卧起坐

第四学期

游泳,男生:

50米达标女生:

25米达标

技术

50%

第一学期

100米(10%)、铅球(10%)、球类(20%)、太极拳(10%)

50

第二学期

跳远(10%)、球类(20%)、太极拳(20%)

第三学期

按选项课教学考试大纲规定的考核内容、标准进行考核

第四学期

按选项课教学考试大纲规定的考核内容、标准进行考核

奖励分

与扣分

按体育课成绩考核说明与规定给予奖惩

总计

100

(2)、体育课成绩考核说明:

①、平时成绩满分为20分,还包括以下内容:

A、体育课缺勤、成绩评定及扣分办法:

学生上课期间旷课一次在课堂表现和出勤成绩中扣5分,迟到扣2分,早退扣2分,病事假扣1分。

B、学生每参加一次由院(系)或体育协会组织的体育竞赛活动,每项加1分(学生必须出具参加竞赛活动的原始材料证明,复印件由课任教师送教研室保留存底)。

C、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活动每次加1分(凭教师考勤和俱乐部活动登记卡)。

D、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运动队训练,根据教练的评定,按档次给予加分。

②、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为第一、二、三学期必考项目,该项成绩不及格,则体育课成绩不及格。

游泳为第四学期考试项目,不能达标者,则体育课成绩不及格。

③、对体育素质方面较差的学生一定程度上给予激励,第一学期中长跑项目不及格者,第二学期成绩进步在25秒以上的学生,则按及格计算;第三学期成绩进步在15秒以上的学生,则按及格计算。

④、选项课(满分50分),部分项目实行教考分离制度,任课教师必须提前一周向公共体育教研室上报考试时间,由教研室组织教师进行考核。

6、《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①、学生必须凭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参加考试。

②、除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项目由教研室统一安排测试人员和测试时间外,其余项目由任课教师组织测试。

7、体育课成绩考核规定

为加强学生体育成绩考核工作,根据我校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大学体育课程特点特作如下规定:

(1)、学生参加省级、全国性体育比赛者,该学期体育课成绩为优秀(学生必须出具参加竞赛获奖证书的原始材料,复印件由课任教师送教研室保留存底)。

(2)、学生获得校级体育竞赛前三名每项加3分,4-8名加2分;系级体育竞赛前三名每项加1分。

(学生必须出具参加竞赛获奖证书的原始材料,复印件由课任教师保留存底)。

(3)、学生在学期中缺课超过本学期体育课总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或无故旷课大于本学期体育课总时数五分之一以上,其成绩按“59”分记。

不得参加本课程的考核。

(4)、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如期参加考试、必须在考前向任课教师请假(附证明),经批准后可以缓考。

(5)、考核成绩的更改,应由任课教师提出书面材料,经系主任审核签字,由系办公室盖章后,由课任教师送教务处。

(6)、学生每学期不及格项目可以补考一次。

因故,经批准,不能及时补考者,由任课教师安排考试时间。

无故不参加补考者,按旷考处理。

(7)、学生因病残等原因免修体育课,须由医院证明,经体育系同意上报教务处批准可上保健班。

六、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建章立制,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逐步实现教学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教学管理制度主要有:

领导、督导组、教师听课制度;建立定期召开教研室活动制度;健全和完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加强考试管理制度建设;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建立专家督导制度;建立健全教学研究项目和教学改革课题立项制度。

1、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机构。

成立由系领导为组长、各教研室主任、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的监控小组,同时聘请专家听课督导,严格教学督导,规范教学常规和秩序,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督导与检查。

2、规范教研室活动制度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研室活动,每月至少组织一至两次,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教材研究、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讨论与交流。

3、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制度

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是由学生和同行进行评价。

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小组,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的管理,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作为教学进程调节、教学内容调整和教师排课和聘用的重要依据。

4、加强对教师的教学管理和考核。

教师应该完成学校额定的教学工作量,在安排教师教学任务时,必须以保证教学质量为前提。

对在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处理,形成有效的奖励与惩罚机制,切实实行责任制、聘任制、真正体现多劳多得,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与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方面挂钩的制度。

七、开展教材研究和建设,编写高水平的教材

我校公共体育课选用教材是结合我校学生的体育基础和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由本校21位教师集体编写的《大学体育教程》,该书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007年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选用的教材经过课程组教师讨论,围绕教学大纲而进行选定。

根据大学体育课程建设的需要,本着为课程改革提供合适的教材,争取在2-3年内组织编写《大学体育选修课》系列教材。

具体任务如下:

(一)、编写教材的思路

1、指导思想:

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按《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我自编教材质量管理的通知》(闽教高[2008]93号)文件精神和有利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性、自觉性、主动性编写选修课系列教材。

2、编写要点:

(1)、该选修课教材(项目)的发展史;

(2)、该教材(项目)的美学价值,欣赏要点;

(3)、该教材(项目)的锻炼、健身价值等;

(4)、该教材(项目)技术动作要领分析,竞赛的策略等;

(5)、该教材(项目)自学的方法与步骤;

(6)、该教材(项目)学习、锻炼时应注意的要点;

(7)、该教材(项目)场地、竞赛、裁判法。

(二)、具体步骤

1、继续修订《大学体育教程》,2010年前完成。

2、由黄瑞国副校长牵头,根据教师报名、自愿参加的原则,组织成立编委会。

具体名单:

主任:

黄瑞国

副主任:

王清生、朱家新、陈空清

委员:

黄瑞国、王清生、朱家新、陈空清、滕盘石、

戴维红、詹金添、卢伟、许奋奋、

主编:

黄瑞国、(按项目编写人员)

由编委会讨论研究确定编写内容。

3、选取有关特色项目,选择编写人员。

具体分工如下(建议):

(1)、户外运动、定向、野外生存系列,由林立新、刘青建、陈金宗、李建生、陈军负责编写。

(2)、武术与健身(太极拳)等系列,由王清生、朱家新等负责编写。

(3)、健美操、大众健身操、体育舞蹈,由陈静青、朱丽琼等负责编写

(4)、瑜伽、形体与表演系列由黄荔娟、马忠东等负责编写。

(5)、舞龙舞狮、车鼓艺术系列,由詹金添、林德明等负责编写。

(6)、体育养生与保健,由戴维红、刘永祥、张明军负责编写。

(7)、游泳与健身,由郭鸿明负责编写。

(8)、球类系列,篮球由吴碧红、吴尚义负责编写;排球由陈空清、郑华伟负责编写;足球由程怀春负责编写;乒乓球由滕盘石、胥凡负责编写;羽毛球由郑金柏、蔡东山负责编写。

(9)、田径系列、由卢伟、郑金伯、曾少明、刘青健等负责编写。

4、编写教材计划进度表

2009年7月以前初稿

2009年8-9月研讨并提出修订意见

2009年10-12月修改稿件

2010年1月送审

2010年3-5月定稿

2010年6月付印

2010年9月投入使用

八、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高

1、明确研究方向,加大力度培养学科研究发展方向带头人。

集中力量,组成研究团体,形成研究领域和学科研究方向。

(1)、体育教学方向。

(2)、运动训练与竞技体育竞赛方向。

(3)、社会体育(农民体育与休闲体育)方向。

(4)、其它。

2、争取每年申报国家体育总局或省社科基金科研课题3—4个,力争五年内获得国家社科课题立项,

3、制订相关科研激励制度,系部为申报课题和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全面提高教学团队的科研水平。

九、建设体育教学团队的几个关键因素:

1、学校层面的支持。

(1)、教务处在学生编班上给予方便,每班在40人左右;选项课在网上进行选课时给予支持;

(2)、重视体育教学与体育场地器械的建设;学校篮球、羽毛球等场地缺少,特别是下午7-8节上体育课、课外活动锻炼时场地不能满足需要。

同时建议中区、北区体育馆在上午3-4节,下午5-8节时间段无条件开放,供教师上课使用。

(3)、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和体育成绩在各项评优以至学业上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家教育部教体艺〔2002〕12号文件精神和莆田学院《学生工作手册》规定,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级低于76分者,不得参加三好学生、奖学金的评选。

(4)、公体学生参加运动队训练参加省级、国家级体育比赛,在学习待遇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及公体运动队训练教练员的工作量补贴给予解决。

(5)、支持教学团队的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2、系、教研室层面的支持。

(1)、制定激励申报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以及科研的优惠政策;

(2)、关于团队成员优先评聘、优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的权利;

3、思想政治上的保障工作。

(1)、重视性:

思想上的重视;

(2)、目标性:

目标上的一致;

(3)、落实性:

行动上的落实;

(4)、协调性:

团结与分工;

4、正确处理好教学团队与教研室及系的关系。

5、正确处理好教学团队与学科建设、申报硕士点的关系。

附件:

莆田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

省(自治区、直辖市)

地(市、区、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