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97402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docx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docx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卷共150分,试卷共4页,答题卡共4页,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3、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咋舌(zé)嘈杂(cáo)遗之千金(yí)大雨滂沱(pāng)

B.咨嗟(jiē)露相(lù)杀鸡儆猴(jǐng)圆凿方枘(ruì)

C.愆期(qiān)惨怛(dàn)嗷嗷待哺(bǔ)徇私舞弊(xùn)

D.宿怨(sù) 诓骗(kuāng)   塞翁失马(sài)    高屋建瓴(lí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B.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C.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D.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台湾地区25日就钓鱼岛事件发表看法,认为相关各方应搁置争议,基于平等互惠原则,共同开发、享用资源,以维护该地区的和平稳定。

B.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

C.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D.现在,我们从国家到大型企业,普遍存在研发投入不足,每年的研发投入只相当于美国的四分之一。

(第1页,共4页)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

②这种看法未免过于武断,甚至是错误的。

③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④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⑤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

⑥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

A.④②①⑥⑤③B.④①⑥②⑤③C.①⑥②④⑤③D.①⑥④②③⑤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

(9分,每小题3分)

文以人重还是人以文重?

罗志田

中国古人重立功甚于立言,两者兼具的读书人,或文以人重,或人以文重,却未必是自己的选择。

中国古人对历史人物的地位,有一评价次序,主张太上立德,其次立功,最后立言。

所以《史记》中列传的首篇是《伯夷传》,讲述伯夷和他的弟弟叔齐的故事。

两人反对周武王以方伯的身份领兵攻打其君主商纣王,到周武王灭商而成为君主后,他们遂不食周粟而饿死。

这样在事功上没有多少表现之人,仍可因其人格力量体现的意义而纳入历史记载,并领衔《史记》之列传,可知古代的历史意义,不尽取决于事功。

历史记忆的重要,体现在《易经》所说的“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

不过,“德”既有跨越时空的通达一面,往往又是与时俱进、随地而异的。

能历久不衰而长传的道德典范不多,因“立德”而青史留名的例子也很少。

加以中国历代皇帝都想要作之君作之师,所以士人自然也多朝立功立言的方向努力。

大体上,真能两者兼具的读书人,重立功仍胜于立言。

吴稚晖曾论历史人物说,“如以司马迁、司马光为譬,一是全靠一部《史记》,一是全不在乎什么《通鉴》不《通鉴》。

又以苏轼、王安石为譬,一则有诗文集大见轻重,一则有同样的诗文集,丝毫在其人是非不加轻重”。

简言之,司马迁和苏轼,更多是人以文重;而司马光和王安石,则其事功足以传世,其立言方面的卓绝,便不起决定作用。

吴氏一生历经求学、革命、为官、著书,立功亦复立言。

观其于历史人物的见解,大致本乎立功、立言次序的古训,揭示出向以反传统自居的他,在安身立命处也深受传统浸润。

复因其阅历丰富,老于江湖,故论事论人,眼光老辣,常能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

与吴稚晖关系不错的胡适,少时不仅有意“立功”,且也有“立言”之意,留学时即拟在诗文上下功夫。

而其安徽同乡梅光迪,则希望胡适像韩愈、欧阳修一样不“以文士自居”。

梅先生甚至说,“文以人重。

文信国、岳忠武诸公,文章皆非至者,而人特重其文”;若事功不足甚至“大节有亏”者,其当世文名虽盛,却难为后人所记忆。

故希望胡适“抱定为学之旨,读尽有用之书,而通其意,将来学问经济,必有可观’。

只要坚持“以文、岳二公为师,不必求以文传,而文自传”。

立功与立言之间那种略带竞争的紧张,虽近代新人物亦不能免。

史家蒋廷黻出身教会学校,又是留学生,然“上进”之心不弱。

北伐后他曾以清华教授身份晋见外交部长,在办公室外静候数小时,而其兴不衰(若是他的清华同事陈寅恪,必早已拂袖而去)。

据毛子水说,蒋氏晚年时李济曾问他:

“廷黻,照你看是创造历史给你精神上的快乐多,还是写历史给你精神上的快乐多?

”蒋没直接回答,反问李济:

“济之,现在到底是知道司马迁的人多,还是知道张骞的人多?

司马迁和张骞的知名度,在不同的人中间是不同的。

也不知道蒋氏心中究竟倾向于何人。

或许他自己也是犹疑的,但他的选择是明确的——他不重快乐,而希望知道他的人多。

从蒋氏的后半生看,他更多已弃司马迁而就张骞。

不过,今日大家记得的蒋廷黻,恰是他或不看重的史作;而他曾向往的事功,则久已淡出我们的历史记忆。

一个期望文以人重的人,最后仍不出人以文重之类,或许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吊诡?

(文字有删改)

5.下列关于文中“文”与“人”的关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既重立功又重立言的读书人,最终会以“文”还是“人”而被世人看重,往往不以他们的选择为转移。

B.在王安石身上,“人”足以传世,“文”也堪称卓绝,但他名留青史的原因中,“人”的作用远大于“文”的作用。

C.“人”和“文”表现出的略带竞争的紧张关系,不仅体现在古人身上,就是那些近代新人物也难以摆脱。

D.在作者看来,创造历史是为“人”,写历史是为“文”,前者所获得的精神上的快乐当然要比后者多一些。

6.下列能证明“真能两者兼具的读书人,重立功仍胜于立言”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伯夷和他的弟弟叔齐因其人格力量体现的意义而被纳入历史记载,并领衔《史记》之列传。

B.吴稚晖评论历史人物认为,司马迁靠一部《史记》,苏轼凭借诗文集而扬名立万,更多的是人以文重。

C.吴稚晖一生立功亦复立言,因其阅历丰富,老于江湖,故论事论人,眼光老辣,常能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

D.史家蒋廷黻出身教会学校,又是留学生,然“上进”之心不弱;他的后半生更是弃司马迁而就张骞。

7.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德”既有跨越时空的通达一面,往往又是与时俱进、随地而异的,因此能历久不衰而长传的道德典范不多。

B.最终的结果是“文以人重”还是“人以文重”往往取决于当事人“重立功”还是“重立言”的主观愿望,也受制于史学家的解读。

C.梅光迪认为,若事功不足甚至“大节有亏”者,其当世文名虽盛,却难为后人所记忆。

他的观点很好地诠释了“文以人重”的观点。

D.蒋廷黻属于那种可以牺牲快乐、期望创造历史的人,与他的清华同事陈寅恪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

 

(第2页,共4页)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9分,每小题3分)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

宽厚,寡言笑,有奇节。

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炎调护。

帝不豫,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于东宫平章政事,及大渐,受遗辅太子,是为中宗。

   中宗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乳媪子五品官,炎固执不从,帝怒曰:

“我意让国与玄贞,岂不可?

何惜侍中邪?

”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宣太后令,扶帝下殿,帝曰:

“我何罪?

”后曰:

“以天下与玄贞,安得无罪?

”乃废帝为卢陵王,更立豫王为皇帝。

以定策功,封永清县男。

   后已持政,稍自肆,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曰:

“太后天下母,以盛德临朝,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

”后曰:

“吕氏之王,权属生人,今追崇先世,存亡迹异,安得同哉!

”炎曰:

“蔓草难图,渐不可长。

”后不悦而罢。

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

未几,赐爵河东县侯。

   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

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

会久雨,太后不出而止。

徐敬业兵兴,后议讨之,炎曰:

“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

今若复子明辟,贼不讨而解。

”御史崔詧曰:

“炎受顾托,身总大权,闻乱不讨,乃请太后归政,此必有异图。

”后乃捕炎送诏狱,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参鞫之。

凤阁侍郎胡元范曰:

“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

”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继辩之,后曰:

“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

”元范、齐贤曰:

“若炎反,臣辈亦反矣。

”后曰:

“朕知炎反,卿辈不反。

”遂斩于都亭驿。

   炎被劾,或勉其逊辞,炎曰:

“宰相下狱,理不可全。

”卒不折节。

籍其家,无儋石之赢。

   (选自《新唐书•裴炎传》,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已持政,稍自肆                     肆:

放纵

   B.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        讽:

劝谏

   C.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          辞:

借口

   D.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                  顾:

考虑

9.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裴炎刚直不屈的一组是(   )

①宽厚,寡言笑,有奇节 ②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  

③若炎反,臣辈亦反矣   ④蔓草难图,渐不可长  

⑤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  ⑥宰相下狱,理不可全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高宗晚年,裴炎特别受到信任和倚重。

唐高宗病重,裴炎奉诏协助太子处理日常政务;唐高宗临死,裴炎受遗诏辅政。

   B.唐中宗登基后,想要提拔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给自己乳母儿子五品官,裴炎坚决不肯从命。

   C.徐敬业起兵造反,裴炎曾企图发动兵变推翻武则天为内应;后因下了很多天的雨,武则天没出皇宫而作罢。

   D.裴炎被弹劾逮捕下狱后,刘齐贤、蒋俨为他辩解,但武后坚持认为裴炎谋反,最终在都亭驿杀了裴炎。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8分)

11.把前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

(5分)

译文:

   

(2)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

(5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

长安多杏树。

(1)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析。

(4分)

(2)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其志洁,其行廉。

,。

其志洁,;其行廉,。

(司马迁《屈原列传(节选)》)

(2)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李白《蜀道难》)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杜甫《登岳阳楼》

(第3页,共4页)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20分) 

地泉之灵

林 子

   ①十月。

一场秋雨。

   ②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

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广西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

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

山舒缓,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

是的,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的时候,心,也实现了一次飘然的出走。

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

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神秘。

   ③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兴安灵渠。

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生出乡愁的幽渺。

想着清澈美丽的漓江水,是从灵渠流淌过来,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的灵渠之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

绵延而凝重,巧思而奇绝,蕴含诸多世间奥义。

她婉约,曼转,不骄不躁,用柳暗花明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

听任着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

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

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洒脱而陶醉!

而酒不醉人人自醉。

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

地泉!

从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汩汩生长,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

   ④回首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XX众人追寻的风光;她滋养土地,济世济人达两千多年。

今天,她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制的清清泉茗。

更像一只大隐于市的鹤。

是的,我也突然聊发白日狂,梦见一只千年白鹤,梦见一道激越灵巧的白翅凌空。

这就是灵渠的魂魄呵。

她连着地气,张望天空,一步步盈盈而蹈于泉脉和地脉之上,像佛陀地涌金莲,惹人惊叹而静思。

这也是生活的诗,每一字每一句都从土里冒出来,弥漫开来,荡漾而去,导引着你一起去体认着那一份份宽阔、坦荡、从容和深邃。

   ⑤地泉之灵,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感动。

开凿灵渠,古人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和大小天平,把湘江隔断。

在铧嘴前开南北两条水渠,北渠仍通湘江,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江相通。

湘江上游,海阳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

铧嘴类似都江堰的鱼嘴,当海阳河流来的水大时,灵渠可以通过大小天平把洪水排泄到湘江故道,保证运河的安全。

灵渠选择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近的地段,这里水位相差不大,水势平缓,便于行船。

于是,便有了美丽的相约与离别,有了亘古的传奇和现实。

灵渠,婀娜蜿蜒于起伏的青山碧水,联姻湘江、漓江,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滋养出一代又一代流光溢彩的繁华。

   ⑥灵渠的不朽,在于非常之“灵”。

其中的每一块石料,每一道石缝,每一个细节,都是天衣无缝地配合与交结,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环节都通灵般地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神灵”。

当然,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

灵渠的“灵”,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魂灵。

现代的灵渠,用依然不变的灵气和谐演绎着时光的走向、历史的延伸。

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

很多的事,拐个弯或许就海阔天空,万里无云。

很多时候,或许绕一下路,前方就一笑见天。

此时,灵渠像明亮的眼,凝视着我们,教导着我们:

把内心放在水中,慢慢清洗。

淘洗多余的存储,让尘世的灵光照亮内心的圣洁和单纯。

然后,再让心与心靠近,让心灵相通。

我想,这也正是地泉千年不变的灵魂所系吧。

   (选自《南方日报》,2011年11月30日)

14.本文主要写兴安灵渠,而第②段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来写雨后秋景和作者心情?

(4分)

答:

                                       

                                       

15.结合文意,简要赏析③④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

(1)绵延而凝重,巧思而奇绝,蕴含诸多世间奥义。

她婉约,曼转,不骄不躁,用柳暗花明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

答:

                                       

                                       

(2)她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制的清清泉茗。

答:

                                       

                                       

16.结合全文看,“地泉之灵”的“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答:

                                       

                                       

                                       

17.文章最后一段说“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给你怎样的启发?

(6分)

答:

                                       

                                       

                                       

六、语言表达(12分)

18.请用四个关键词概括“这些价值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这家公司”一句中“价值”的含义。

(4分)

我们相信,我们在地球上存在的目的就是创造伟大的产品,这一点不会改变。

我们一直专注于创新。

我们崇尚简约而不是复杂。

我们相信要对成千上万的项目说不,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专注于那些对我们来说确实重要和有意义的少数项目。

我们相信团队间的深度合作和相互启发,这让我们用别人没有的方式进行创新。

我认为,无论是谁在做什么工作,这些价值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这家公司,“苹果”将表现非凡。

——《乔布斯传》

19.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四个短句,要求:

不得改变原意,部分词语可增删或调整次序。

(4分)

曾伴随画家马克斯·恩斯特度过许多岁月的由其后人首度送上拍卖场最后被一位匿名电话买家以约1632万美元拍得的《失窃之镜》是马克斯·恩斯特在1941年创作的一幅超现实主义杰作。

                                       

                                       

20.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将横线处补充完整。

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4分)

    感激养育你的人,因为他滋养了你的生命;__________,__________;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意志;_________,_________:

感激令我们变得成熟,成就了我们的辉煌。

七、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

生命仿佛一场放逐和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用别人和社会既定的轨道羁绊自己前行的脚步。

   其实,内心的声音——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时时在向我们发出召唤!

   请以“做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定立意;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桂林市十八中10级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

答案

1、D【A、遗(wèi)之千金;B、露(lòu)相;C、惨怛(dá)】

2、C【 A.“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望文生义。

B.“上下其手”:

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褒贬不当。

C.“闻过则喜”:

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

指虚心接受意见。

D.“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前面的“从根本上”语义重复,应删去“从根本上”。

3、A.【B句句式杂糅,“着力于”与“抓紧抓好”不能同时出现。

C、搭配不当,“挑起了……重担”或“承担……任务”D.成分残缺,“存在”缺宾语,可在“不足”后加“问题”。

4、B

5.D【作者对此并无定论。

6.D【A项伯夷和叔齐的故事证明的是古人以“立德”为上。

B吴稚晖所论及的司马迁、苏轼的例子并不能证明他们“重立功”。

C这种表述与观点无关。

7.B【“往往取决于当事人‘重立功’还是‘重立言’的主观愿望,也受制于史学家的解读”说法错误。

8.D(顾:

只是)

9.B(①③⑤错)

10.C(“徐敬业起兵造反”在后,并非“为内应”)

11.

(1)裴炎感到担忧,便与武后谋划废掉皇帝,武后命令裴炎、刘祎之带兵入宫。

(“因”“勒”各1分,句意3分)

   

(2)不应当追封祖父、父亲为王,显示自私,况且难道没看到吕氏失败的事吗!

(“王”,“祖考”,“独”各1分,句意2分)

【译文】裴炎,字子隆,是绛州闻喜县人。

性情宽厚,很少谈笑,有奇特的节操。

高宗前往东都,留皇太子在京师,让裴炎辅佐。

皇帝有病,太子监国,下诏裴炎和刘齐贤、郭正一在东宫商量处理政事,等到皇帝病;危,接受遗命辅佐太子,就是唐中宗。

    中宗想要任命皇后的父亲韦玄贞为侍中,并授予乳母的儿子五品,自,裴炎坚持不;同意,皇帝发怒说:

“我即使有意把国家让给韦玄贞,难道又有什么不可以?

为什么要吝啬侍中这一职位呢?

”裴炎感到担忧,便与武后谋划废掉皇帝,武后命令裴炎、刘祎之带兵入宫,宣布武后命令,扶皇帝下殿,皇帝说:

  “我有什么罪?

”武后说:

“将天下交给韦玄贞,难道没有罪吗?

”便废皇帝为庐陵王,改立豫王为皇帝。

裴炎因为制定谋策的功劳,封永清县男。

  武后执政后,逐渐放纵,于是武承嗣请求建立七庙,追封自己的父祖为王,裴炎上谏说:

“太后是天下的母亲,以盛德临朝听政,不应当追封祖父、父亲为王,显示自私,况且难道没看到吕氏失败的事吗!

”武后说:

“吕氏的封王,是将权力交给活人,如今我追封的是祖先,存亡互异,怎能相提并论呢!

”裴炎说:

“蔓草难以对付,不可任它萌芽生长。

”武后不高兴而作罢。

武承嗣又劝说太后诛杀汉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以断绝李唐宗族的希望,刘祎之、韦仁约畏惧沉默不敢说话,唯独裴炎坚持争执,武后愈加愤恨。

不久,赐爵河东县侯。

    豫王虽然是皇帝,不曾处理天下事务。

裴炎谋划趁太后出游龙门时,派兵拘捕她,将国政归还天子,正值久雨,太后不出游而停止此事。

徐敬业起兵,太后提议讨伐他,裴炎说:

“天子长大了,不参与国政,因此小人有借口。

如今假如还给儿子明君之政,逆贼不用征讨就会自行瓦解。

”御史崔詧曰:

“裴炎受先帝顾命之托,大权在手,听说叛乱不去征讨,却请求太后归还国政,此中必定有异图。

”太后便拘捕裴炎押送诏狱,派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共同审讯他。

凤阁侍郎胡元范曰:

“裴炎是国家大臣,对国家有功,一心侍奉皇上,天下人都知道,我知道他不会谋反。

”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相继为他辩解,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