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助教方案.docx
《二年级下册助教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助教方案.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下册助教方案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整体感知: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
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学会使用小括号解决问题、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同时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着眼于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思路。
单元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简单的两步计算问题,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难点则在于“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信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学习从生活中提出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2、引导学生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去收集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单元教学时间建议:
3课时
课题
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
材
分
析
解决问题是二下第一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材从一上开始就结合数的运算教学系统编排用数学的有关内容。
在二上中又结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和“乘法的初步认识”进行了用加减、乘加(或乘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孕伏与渗透。
经过前面的学习及学生的生活经验进一步丰富,提出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都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本单元的编排以游乐园为情境主题,安排了观看木偶戏、跷跷板乐园、玩沙包、买面包这四个学生熟悉的活动。
这些活动既独立又有一定联系,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本单元学习应以学生自主观察情境图,了解信息、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从而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体现了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教材中例1呈现了游乐园一角──学生观看木偶戏的情景,教师在学生分步解答的基础上,重点要引导学生用综合算式来列式计算。
例2的编排创设了面包房买卖面包的情境,通过学生熟悉的购买面包的情境,解决“还剩多少个”这个实际问题。
重点是在分步列式的基础上,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明确使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和使用方法。
练习一中1、2、3题可以配合本课时的一些基础训练,起内化作用。
综上分析,本课重点应为:
1.会分析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综合算式并能进行计算。
教
学
目
标
1、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和发现问题,掌握用加减混合、连减解决问题的方法,知道同一种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思路来解决,以及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会列综合算式,会正确解答加减混合或含小括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解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建议
个性化设计
环节
层次
环节目标导向
问题设计导引
主体设计
(活动,组织,问题,练习编排)
调整意图
学习准备
1
通过对连加、连减等的复习,唤醒同级运算顺序。
设计两步加减混合等练习:
43-12-10等
2
创设相关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生活情为新知提供材料
学
习
展
开
1
在解读情境中理解加减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
并感知解题策略多样性。
设计有关独立找信息、提问题的问题,以及加减混合问题解题方法方面的反馈问题
2
理解连减问题的解题思路,知道同一问题可用不同的思路来解决
设计有关连减问题的解题思路反馈方面的问题
3
在情境中理解“小括号”的必要性。
学会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
设计有关如何应用“小括号”及其作用、注意点方面的问题
4
小结方法,回顾过程
设计解题思路多样性回顾方面的问题
巩固内化
1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
可设计连减、加减两步的问题,引导学生找信息、提问题,熟练小括号的使用。
2
通过练习灵活选择算法,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可设计稍复杂的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总结
突出重点,回顾全课
回顾解题方法
实践反思
板书设计
课题
用乘(除)和加(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
材
分
析
教材中例3呈现了游乐园一角──学生观看木偶戏的情景,是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仍以教材第2~3页情境图中的玩跷跷板活动为实际背景,解决“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教材采用与例1、例2相同的编排方式,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材中提示“分小组讨论,可以怎样算”,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主要解决用乘加两步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材中“做一做”呈现的是一个开放性的画面,教师可以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
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予以解答。
练习二中1、2、3题可以配合本课时作为一些基础训练,起内化作用。
综上分析,本课重点应为:
学习用除法和乘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学
目
标
1、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初步学会用乘除和加减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独立思考、反馈交流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过程设计建议
个性化设计
环节
层次
环节目标导向
问题设计导引
主体设计
(活动,组织,问题,练习编排)
调整意图
学习准备
1
复习两步口算,为新知探究作准备。
可设计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等练习。
如3×5-4等
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图为新知提供材料。
学
习
展
开
1
学会从情境图中提炼有效的条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让学生在表述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问题的基本结构。
设计引导学生认真审图的问题,以及有序地表述出已经知道的条件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2
(1)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弄清乘(除)和加(减)两步计算解题步骤。
(2)在分步列式基础上,会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设计有关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路步骤问题以及用综合算式解题等方面的问题。
3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有助于学生多样化解题的问题
4
小结方法,回顾过程
设计回顾解题思路方面问题
巩固内化
1
进一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观察图意,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
可选用“做一做”,设计从不同角度观察图意,提出各种问题、阐述解题思路方面的问题。
2
通过练习灵活选择算法,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可设计稍复杂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如练习二中第1、2、3、题。
总结
突出重点,回顾全课
回顾解题方法
实践反思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
整体感知: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让学生在体会除法意义的前提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本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
除法的初步认识(感知“平均分”、揭示除法意义,引出除法运算)、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相联系)和用乘除两步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的重点是除法意义的理解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单元难点熟练运用口诀求商。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能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开始,用口诀求商是一种逆思维,这是难点,教学中多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领会、感悟。
2、在理解除法意义时,多引导学生参与操作过程的实践活动,通过观察、操作、探讨使学生增加表象。
3、要注意对口诀的复习,掌握口诀是求商的基础,要加大练习的密度。
4、重视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单元建议课时:
13课时
课题
认识平均分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
材
分
析
“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单元教材划分为除法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及解决问题两节。
本节教材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首先用准备春游食品的活动,提供素材,为认识平均分做准备。
例1用为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的活动,由“应该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让学生认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接着,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例题后的做一做分别意在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练习三的练习也是配合本课时的一些基础训练,起内化作用。
综合以上分析,本课重点应为: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难点应为: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
学
目
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知道“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将物品分成每份相同的结果叫做平均分。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懂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建议
个性化设计
环节
层次
环节目标导向
问题设计导引
主体设计
(活动,组织,问题,练习编排)
调整意图
学习准备
1
通过分一分,为新知探究作准备。
设计有关分东西的实践活动。
可准备一些学具分。
2
初步感知平均分的重要性。
设计不同的分法,设计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特殊分法的问题。
学
习
展
开
1
运用直观探究并初步掌握平均分的意义。
创设情境设计组织学生探究分法的问题,再设计一组填空形式的平均分题加以及时内化。
2
通过变式加深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设计判断题,设置思维冲突,设计反馈、反思平均分概念的问题。
3
在活动中,感受平均分的多样化。
设计在具体的情境中再次分一分活动,设计反馈分法方面的问题。
4
通过小结巩固平均分含义和分法。
设计概念形成,平均分方法回顾方面的问题
巩固内化
1
进一步巩固平均分概念,感受到平均分就在我们生活中。
可设计一些巩固平均分概念的题目以及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平均分的事例。
2
通过综合运用平均分练习,进一步加深其概念。
可设计综合练习,多种东西让学生采用不同方法动手平均分,分后展示并评议。
总结
突出重点,回顾全课
回顾全课内容,提出要求。
实践反思
板书设计
课题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15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
材
分
析
本课是以上节课知识为基础,是平均分活动(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教材呈现的情境图意在把平均分的活动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在一起。
情境画面显示出解决“租几条船”问题的不同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理念。
综合以上分析,本课教学重点: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
学
目
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加深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建议
个性化设计
环节
层次
环节目标导向
问题设计导引
主体设计
(活动,组织,问题,练习编排)
调整意图
学习准备
1
平均分在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平均分情境组织学生观察交流画面信息。
学
习
展
开
1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
创设情境,设计有关组织学生探讨解决问题、反馈交流方法方面的问题。
2
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培养学生应用意识能力。
设计一组生活中平均分的练习题,设计如何选择平均分的方法的问题。
如设计逐个分、按口诀分、多次分配的问题。
3
小结回顾过程,理解其意义及方法。
设计其意义方法理解方面的问题
巩固内化
1
再次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培养学生应用意识能力。
可设计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练习,突出平均分与生活紧密联系。
2
突出平均分的实质,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理解。
可设计不同分法的解决问题,引导比较。
如同一袋糖果,根据不同的数量可以采取不同的分法。
总结
突出重点,回顾全课
回顾平均分的方法,突出其实质。
实践反思
板书设计
课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
教学内容
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
教
材
分
析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今后利用除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关键。
“除法”这个概念是建立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的,也就是说:
“除法”运算是“平均分”概念的具体表达方式。
学生首次接触“除法”这个概念,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由“平均分”这个概念的含义引入“除法”这个概念,就成了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难点。
例4的要点主要是从“等分除”的情境中引入除法算式,并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
综合以上分析,本课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
学
目
标
1、引导在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经验上,将分一分的情境转化成除法运算,理解除号意义及算式各部分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
2、通过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等分除)的意义。
3、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建议
个性化设计
环节
层次
环节目标导向
问题设计导引
主体设计
(活动,组织,问题,练习编排)
调整意图
学习准备
1
温故知新,强化应用平均分意识,为引入除法算式奠定基础。
创设分东西的情境,设计反馈分法方面的问题。
(逐个分,按口诀分,多次从配等)。
学
习
展
开
1
在具体情境中引入除法算式
设计通过等分除直接引入用除法算式表示。
2
理解除号含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写,同时借助情境理解除法算式含义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根据等分除写出不同的除法算式,设计思考算式中各数含义的问题。
3
通过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对除法算式的含义
可创设根据平均分成不同份数的情境,设计写出对应算式、并思考其意义的问题。
4
小结回顾除法算式的引出及意义。
设计除法等分除的意义、探究回顾方面的问题
巩固内化
1
进一步巩固除法算式的意义。
可设计根据平均分分成不同份数,写出相应算式及说算式的意义。
2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设计生活中的与等分除有关的实际问题的练习,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总结
突出重点,回顾全课
回顾除法算式,突出其意义
实践反思
板书设计
课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
(二)
教学内容
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
教
材
分
析
本课是学生初步认识除法计算的基础,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
例5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包含除”的情境转化为除法算式,明确算式含义及各部分名称。
在编排中呈现熊猫分竹笋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画面收集信息弄明白要分多少竹笋,分的要求。
接着,让学生在动手分的基础上,思考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写出算式。
让学生借助平均分的结果,说一说算式含义。
然后,指出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做一做编排两道题用于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
综合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
学
目
标
1、在学生已有的对等分除含义的理解基础上,温故知新,理解掌握除法运算的“包含除”意义。
2、在讨论交流等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建议
个性化设计
环节
层次
环节目标导向
问题设计导引
主体设计
(活动,组织,问题,练习编排)
调整意图
学习准备
1
强化应用平均分意识,为引入除法算式奠定基础。
创设“包含除”的情境,设计如何进行平均分方面的问题。
2
利用具体情境中引入除法算式
通过平均分直接引出除法算式。
学
习
展
开
1
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几个一份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设计引导学生思考算式表示意义的问题。
如每个数表示什么?
整个算式表示什么?
2
通过练习,加深除法算式的另一种表示的意义
可设计同一总数不同包含除的情境,写出相应算式,设计思考意义方面的问题。
3
通过两种意义的比较,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设计两种意义的平均分,设计两种意义进行对比思考方面的问题。
4
小结含义,明确平均分的实质。
设计除法含义回顾方面的问题
巩固内化
1
在意义的针对性练习中进一步巩固除法算式的意义
可设计根据平均分成不同份数,写出相应算式及说算式的意义。
2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设计生活中简单除法实际问题的练习,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总结
突出重点,回顾全课
回顾除法算式,突出其意义
实践反思
板书设计
课题
用2----6乘法口诀求商
(一)
教学内容
课本P23页例1,练习五第1~3题
教
材
分
析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学生首次接触到除法计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6的乘法口诀,初步认识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表内除法以及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例1以同一情境下的组题为材料,引导学生发现除法算式的计算方法,同时加强了连加、连减、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除法算式的计算方法,体会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好。
例题后的做一做、练习五中的1、2、3题配合本课时的一些基础训练,起到内化作用。
综合以上分析,本课的重点应为: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
学
目
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建议
个性化设计
环节
层次
环节目标导向
问题设计导引
主体设计
(活动,组织,问题,练习编排)
调整意图
学习准备
1
通过分一分,再次回顾分法和平均分意义
创设“分一分”的情境,设计用语言表述分法的问题
2
进一步感受除法就在生活中及除法算式的意义
设计引导学生列式并思考算式的意义方面的问题。
学
习
展
开
1
通过操作为口诀求商作准备,让学生感受可以用多种方法来求商。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算法,设计有关理解求商方法、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方面的问题。
2
在经历算法的演绎过程中,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
设计有关引导学生在思维冲突中自觉优化算法、理解意义方面的问题
3
通过小结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设计算法、算理探究回顾方面的问题
巩固内化
1
进一步巩固算理算法,感受看除数想口诀的方法比较简便。
设计多题除法计算题,感受口诀求商的便捷性。
如30÷6=、20÷()=4等
2
对除法计算方法进行综合应用。
设计除法计算应用题,引导学生思考意义及算法,综合应用。
总结
突出重点,回顾全课
回顾计算方法
实践反思
板书设计
课题
用2----6乘法口诀求商
(二)
教学内容
课本P24页例2,练习五第4~6题。
教
材
分
析
例2是进一步建立乘法、平均分、除法的联系。
通过情境图让学生借助乘除法的关系,掌握求商的方法,并通过练习正确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综合以上分析,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
学
目
标
1、引导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平均分、除法的联系,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建议
个性化设计
环节
层次
环节目标导向
问题设计导引
主体设计
(活动,组织,问题,练习编排)
调整意图
学习准备
1
把计算教学置入生活情境中去,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包含乘除关系的生活情境(如例2),引导学生搜集信息。
学
习
展
开
1
通过解读情境、独立探究、交流讨论求商的方法。
设计有关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尝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