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95216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11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教案.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教案

2021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

(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

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1.草原本课描写了大草原的自然风光美和草原人民热情迎客、盛情待客、深情话别的人情美。

重点是朗读课文,领略草原的美好风光,背诵第1自然段;体会“蒙汉情深”。

21.利用声像资源把学生带入情境。

2.引导学生揣摩优美语句的深刻含义,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2.丁香结本课作者从形状、颜色、香味等方面描写了丁香的美好,以及丁香结幽怨和对丁香结的理解。

重点是追随作者的文字描述,感受作者热爱丁香结和对人生无常的豁达情怀,体会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21.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美,分析作者运用语言的手法,如比喻手法的运用。

2.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作者感知情怀,体验生活的乐趣。

3.古诗词三首本课三首古诗词分别描写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段的自然景观。

重点是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三首诗词的大意,读懂诗词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读通、背诵这三首诗词,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1.指导加深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感受自然美。

2.引领学生走到古诗的意境中去,悟诗情、明诗理。

4*.花之歌本课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写出了花的生存空间及所作出的贡献和高尚的追求。

11.鼓励学生反复诵读,揣摩感悟。

2.借助联想指导理解赏析。

习作:

变形记以《花之歌》为例,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变形后生活的世界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重点是把自己想象成石子儿、路灯等另外一种东西,并用一种新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世界,记下有意义的见闻。

2引导学生讨论:

怎样用新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

练习写一写。

语文园地学习对比阅读,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和好处,感知分号的作用和用法,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2指导学生用发现法和探究法来学习排比句、分号和古诗;用直观演示法来认识对比阅读的好处。

第一单元导读【单元导教】本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编排了《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丁香结》描写了北京城内外丁香的美丽姿态,记述了由“丁香结”生发的联想;《古诗词三首》分别描述了月夜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以及上饶乡村的景色;《花之歌》则从花的视角描画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谢的现象。

四篇文章题材不同,景色各异,作者在描述景色时均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感悟文中丰富的想象,领悟作者表达上的特点。

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联想,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交流有文章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方式。

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习作语文园地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

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联想,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交流有文章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习作变形记语文园地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草原丁香结【单元教学目标】字词句:

1.会写23个字,会写36个词语。

阅读:

1.能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景色,体会表达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

2.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由此所想到的人、事或人生思考等。

3.感受文中丰富的想象,领悟作者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体会分号的用法;初步了解地名和人名拼音的拼写规则。

口语表达:

1.以《草原》和《丁香结》为例,交流由文章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2.正确朗读并背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过故人庄》,大致理解这几首诗的意思。

书面表达:

1,根据习作要求和提示,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记叙变形后的经历、生活,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2.能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1草原【课前解析】关注写作顺序: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

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关注作者:

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1966年8月24日,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

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教学目标】1.会写“毯、陈”等8个生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背诵第1自然段。

3.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式,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1.正确读写8个生字,理解“绿毯、惊叹、回味”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品味课文美景,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课前准备】课件:

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毯、陈”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绿毯、拘束、会心”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

出示课件1:

2.播放完毕后谈话导入:

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

对,是草原。

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

(板书课题:

草原)学生齐读课题“草原”。

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关于草原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草原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辽阔的大草原。

(设计意图:

以草原歌曲导入,创设出大草原蓝天白云、一碧千里的氛围,使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2: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1966年),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

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设计意图:

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检查学习效果,并进行指导。

出示课件3: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爱写字、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

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

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作补充。

4.教师总结。

(板书:

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四、细读课文,品味美景1.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想想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画出相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

(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按照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

后写产生的感想)作者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

教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把什么比作什么?

体会比喻的生动形象。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这句话写的是草原的美丽风光给作者留下的深深感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草原的感叹和赞美。

)(板书:

风光美)(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己与文本对话,并能够与作者对话,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为以后学习课文、欣赏优美的文章打下基础。

)五、图片展示,欣赏美景出示课件4:

用多媒体出示“草原风景图片”,用草原歌曲《请到草原来》或《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辽阔的草原》等配乐,帮助学生用感官来感受草原的美景。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为了教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文章和体会作者情感而设计的,这是理解文章的一个重要方法。

)六、课堂总结,布置背诵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老舍先生一起欣赏了草原上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大草原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去仰望蔚蓝的天空。

让我们把这一切记在脑海中吧。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

背诵优美的段落,让学生积累优美的语句,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爱好。

)第二课时1.探究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增强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感情。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检查,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领略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蒙古族人民的蒙古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人民的热情与友好。

 (设计意图:

检查背诵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又是为了让学生重温大草原的美丽景色,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作好准备。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出示课件5: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洒脱”这个词结合上下文来看可换成什么词?

(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3)教师描述,学生感受:

“洒脱”就是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只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和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指导朗读,表现“洒脱”:

看谁能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大家来比一比,赛一赛。

(设计意图:

抓住重点词语“洒脱”来理解课文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了解在草原上开车的情形,并引导学生从这一角度来了解草原的特点。

)三、深读感悟,体会热情1.导入:

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

让我们跟老舍先生一道,走进蒙古包,去会会蒙古族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

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

(热情好客)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纠正。

4.请同学们试试看,在这些词语的前面加上一些用“情”字组成的词,是不是能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板书:

人情美)(设计意图:

此环节是用词语来概括文段内容,这一设计是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即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能力。

)出示课件6:

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1)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2)学生自由发言填词,教师点拨指导。

在课件上完成填空,依次填上:

热情激情盛情尽情深情(3)交流小结:

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板书:

热情迎接盛情款待深情话别)(设计意图:

设计填空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让学生分组学习,逐步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对优秀文本的欣赏能力。

)5.我们按照老舍先生访问草原的顺序,来一步一步地感受草原人的深情。

(1)热情迎接:

①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这份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得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客人的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

——不仅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更重要的还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和马相遇的情景,如果你在场,会有什么感受?

②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激情相见:

①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

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

你听得懂蒙古族语言吗?

如果你听不懂,你认为他们在说什么?

②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3)盛情款待:

①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②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③有感情地朗读。

(4)尽情联欢:

①联欢的项目有什么呢?

②说明:

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5)深情话别:

①出示课件:

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设计意图:

依次学习“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各个环节,可以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②教师导引:

夕阳西下,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就要分别了。

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历历在目。

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③这正是──出示课件7: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

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

每学完一个环节后,让学生带着感情读一读本段课文,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

草原的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迎客待客的人情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

民族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同学们,让我们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2.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

课堂总结使学生又一遍回顾了课文中描写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明确了中心,升华了感情。

抄写和背诵两道作业题的布置是为了让学生勤于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1.草原风光美(初见草原)热情迎接(迎客)盛情款待(待客)深情话别(话别)人情美【教学反思】开课伊始,我播放了关于草原的歌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讲解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行文思路的基础上,借助图片和视频资料边读边想象,并结合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析充分领略草原景色之美和人情之美。

不足之处在于没能花太多时间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的交流不足,导致思维不够发散,这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

2丁香结【课前解析】本文是作家宗璞写的一篇散文。

作者目睹丁香花开得格外繁茂,不禁想到自己斗室外年年绽放的三株白丁香,又由丁香花联想起象征着愁怨的“丁香结”。

最后发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的感叹。

文章表达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正视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把它看作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人生才有滋味。

关注文章内容:

课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1-3自然段,着力描摹丁香花。

其中,第1自然段写城里的开得繁茂的丁香花,第2自然段简洁地从花色、花香写城外丁香花的美丽芬芳,第3自然段细写斗室外与作者生活紧密联系的三棵白丁香。

第二部分为第4-6自然段,着力感悟“丁香结”。

从古人“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中的丁香花,写到自己在偶然的观察中明白“丁香结”说法的来由,最后从丁香结寄予的愁思想开去,对丁香结有了新的思考,体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注写作手法:

这是一篇语言精美、意蕴丰富的散文。

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志趣和人生态度。

文章在介绍丁香花的形象时,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突出了它的颜色、样子、气味。

对丁香花有写意式的色彩描写:

月下的丁香是“白的潇洒,紫的朦胧”,斗室外的白丁香洁白耀目,被作者直呼作“檐前积雪”,还有“一片莹白”“参差的绿”与“两扇红窗”交相辉映,自是好看。

除了写意式的色彩描写,也有对花形的工笔白描: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开满一树......”从局部写到整体,条理分明,文字富有节奏感。

从对丁香花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景物的体察精微,描写生动,神形俱得。

【教学目标】1.会写“缀、窥”等12个字,会写“宅院、幽雅”等18个词语。

2.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

3.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点】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窥”等1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图片梅花、菊花、牡丹等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了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

出示课件1: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了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

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出示课件2:

(板书课题:

丁香结)2.作者简介出示课件3:

(设计意图:

谈话的方式带领学生入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欲望,又让学生根据课题设下疑问,为接下来的理解重难点作好铺垫。

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

(2)指名学生读,纠错正音。

(3)教师出示本课词语:

出示字词:

缀窥幽雅浑浊笨拙单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断断续续模糊(4)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认读,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等,教师相机正音。

教师继续引导:

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1.分段并概括段意。

师:

这篇课文一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部分?

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预设1:

可以分为3部分。

预设2:

第一部分为第1-3自然段,讲丁香花。

预设3:

第二部分为第4-6自然段,讲丁香结。

根据学生回答,师总结如下: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

(主体写丁香花样貌)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

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

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了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

(主体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出示课件4:

(设计意图:

谈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小组内互相讨论。

预设1:

作者看见丁香花开得繁茂,不禁想到自己斗室外年年绽放的三株白丁香,又由丁香花联想起象征着愁怨的“丁香结”。

最后发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的感叹。

预设2:

表达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4.教师补充总结出示课件5:

教师小结:

谁说草木无情?

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

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

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可爱的丁香花。

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吗?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课后作业1.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3.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谈话导入新课:

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

又赋予了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丁香结》。

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2.思考:

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

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

3.组内交流。

4.学生汇报。

预设: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

5.教师适时提问:

有的宅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