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92698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43 大小:2.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灵璧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灵璧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灵璧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灵璧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灵璧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灵璧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标.docx

《灵璧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灵璧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标.docx(1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灵璧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标.docx

灵璧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标

三、施工组织设计

 

1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

灵璧县丁汪山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1.2工程位置

工程位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灵城镇经济技术开发区,距灵璧县灵城镇北约6千米。

工程范围坐标为:

X:

3718500.51~3719187.95,Y:

39552715.26~39553207.04。

工程区北有宿淮铁路和S04泗宿高速公路,距工程区最近距离分别为500m和700m。

工程区西有X042县道,距工程区最近距离为2km,X042县道北与S04泗宿高速公路灵璧县枢纽相连,东与十里村村道相通。

工程区交通便捷(图1)。

图1-1工程区交通位置图

1.3气候特征

灵璧县属于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光照充分,雨量适中,气候宜人,自然条件优越。

年平均气温15.7°C,无霜期约210天,降雨量约1000毫米。

冬季盛行偏北风,气候寒冷,雨雪稀少。

春季冬转夏的过渡季节,北方冷高势力衰退,副热带高逐渐加强,气温回升快,雨水增多。

由于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天气多变,有时连阴,对春种不利。

夏季太平洋偏高,为一年中最强盛的阶段,盛行偏南风,天气炎热多雨。

雨季一般从6月下旬结束,雨量集中,暴雨日数不多,但强度大,常易造成洪涝灾害。

秋季为夏转冬的过度季节,太平洋付高南撤东退,北方冷高压加强,气温降低,雨水减少,经常出现秋旱,但也有一些年秋雨绵绵。

1.4地形地貌特征

1.4.1地形特征

工程区所在区域呈北低南高地势,北部为平原区,南部为山地,平原区地面标高+20.2~+25.5m,山地标高+50~+95m。

工程区地形北西、南东两侧为采坑,中间为隆起。

北西1号采坑坑底标高+19.45~+20.49m,坑顶标高+27.16~+36.37m;南东侧2号采坑坑底标高+22.11~+30.00m,坑顶标高+35.76~+50.78m;中间隆起标高+33.74~+50.78m。

1.4.2地貌特征

区域地貌类型有三个,分别为冲积平原、堆积-侵蚀剥蚀浅丘状平原和侵蚀-溶蚀低丘。

堆积-侵蚀剥蚀浅丘状平原位于侵蚀-溶蚀低丘四周,向外过渡为冲积平原。

工程区的地貌属于侵蚀-溶蚀低丘地貌。

微地貌形态为开采形成的2个采坑。

采坑壁为陡坡和陡崖。

陡崖高度10~20m,坡度60°~80°;陡坡高度10~15m,坡度35°~50°。

岩性为碳酸盐岩。

1.5地质特征

1.5.1地层岩性特征

工程区出露地层为青白口系九顶山组上、下段。

下段为块层状灰岩,中厚层白云岩与灰岩互层,夹泥灰岩;上段为厚层状灰岩、白云岩及中厚层燧石条带状灰岩。

1.5.2构造特征

工程区位于九顶山复式向斜鱼沟背斜中的次级褶皱周圩背斜的北东倾伏端。

周圩背斜轴向北东50°,长4.5km。

北西翼倾向北西,倾角24°~30°;南东翼倾向南东,倾角40°~50°。

核部地层为青白口系赵圩组,翼部地层为倪园组和九顶山组。

工程区内为单斜构造,地层产状为28°∠20°。

区内无断裂构造。

1.5.3岩浆岩特征

区内无岩浆岩。

1.5.4工程地质特征

区内工程岩组单一,为坚硬至较坚硬的块层至中厚层状碳酸盐岩。

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1.5.5水文地质特征

区内水文地质岩组单一,为含水丰富的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单井涌水量为500~1000m3/d。

地下水位标高+19.1m,地下水类型为HCO3-Ca·Mg型。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1.5.6环境地质特征

工程区内地质灾害较为发育,共有9处,1号采坑4处,2号采坑5处。

地质灾害类型均为崩塌,规模为小型。

工程区西北侧为丁汪庄自然村,距工区最近距离180m。

1.6工程内容

工程内容共有8项,分别为:

危岩清除、

削坡降坡、

安全防护、

标志牌、

宕底平整、

截排水沟、

灌溉水塘和

道路工程。

1.7工程量及工期

1.7.1工程量

工程量见表1-1。

1.7.2工期

工期120日历天。

1.8质量要求

质量符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最新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等规范及省、市要求,符合《灵璧县丁汪山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设计》要求。

表1-1灵璧县丁汪山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工程量一览表

序号

工程内容

分部分项

项目编码

计量单位

工程数量

危岩清除工程

清理坡面

040102001001

m2

21005.000

削坡降坡工程

挖一般石方

040102001002

m3

88424.000

安全防护工程

金属防护网

040309001001

m2

2286.000

标志牌工程

标志板

040205004001

m2

27.000

宕底平整工程

宕底平整

W040202022001

m2

57533.000

截排水沟工程

挖岩质沟槽

040102001003

m3

1200.000

挖、砌排水沟

040506001001

m

1600.000

排水涵洞

040501002001

m

12.000

灌溉水塘工程

挖一般石方

040102001004

m3

1602.000

道路工程

路床平整

W040202022002

m2

5850.000

碎石路面

040202010001

m2

4680.000

量验收条件:

合格。

1.9计划开竣工日期

计划5月21日开工,9月17日竣工,历时120日历天。

2主要施工方法

2.1总体施工工序

拟定总体施工工序的原则是:

安全第一;先上部,后下部;先局部,后整体;先面状工程,后线状工程;工程并进。

考虑本工程区有崩塌地质灾害和危岩存在,威胁工作区人身安全,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因此首先安排危岩清除工程。

为了工作的循序渐进,合理衔接,本着“先上部,后下部”的原则,首先完成坡面施工,坡面施工形成的废石,进行宕底整平和道路修筑。

本着“先局部,后整体”、“先面状工程,后线状工程”的原则,先完成1、2号采坑的各个坡、底工程,再在地面标高达要求后的整个工程区内进行截、排水沟施工,道路修筑,安装防护网等线状工程。

为了能加快工程进度,对于互不干扰的工程尽量本着“工程并进”原则,如一号采坑危岩清除工程、灌溉水塘工程和二号采坑削坡降坡工程考虑并进,一、二号采坑道路工程和安全防护工程、标志牌考虑并进等。

综上所述,总体施工工序确定为:

2.2危岩清除施工方法

2.2.1危岩清除施工方案

危岩清除施工方案采用人工清除法和机械加人工清除法。

2.2.1.1人工清除方案

采用人工直接撬除法。

在安全员的监督下,同一水平操作平台上,工人身系安全绳,用撬棍至上而下采用“一看二鼓三橇”的作业方法,进行浮石浮土的清理。

对于较大的孤石,事先采用风镐进行破碎使其成小块,然后转运至下料口,用卷扬机(串桶)将石渣下放到出渣口。

2.2.1.2机械加人工清除方案

危岩体采用人机配合的方法进行清除作业。

主要是通过机械钻孔、钢契挤压分层破碎。

采用风钻按孔间距0.3~0.4m竖直和水平打孔,然后采用人工契入钢契的方法,强行挤压破碎孤石,然后转运至下料井,通过卷扬机下(串桐)料。

在对体积较大的孤石(危岩体)进行破碎时,布孔应选好自由面,钻孔孔径40mm,用YN-30型凿岩机,一字型合金钻头,钻孔孔距40cm×40cm,呈线性或梅花状布孔,孔深为欲破碎孤石(危岩体)高度的1.05倍。

破碎时应通过至上而下、台阶式逐层破碎。

每层破碎厚度为0.3~0.5m,每破碎一层后,将碎石清除干净,再进行下一层破碎,直至全部清除。

2.2.2危岩清除施工工艺

根据陡崖(坡度>60°)和陡坡(30~60°)采用不同的工艺流程。

清除陡崖危石工艺流程见图2-1,清除陡坡危石工艺流程见图2-2。

图2-1清除陡崖危石工艺流程图

图2-2清除陡坡危石工艺流程图

2.2.3危岩清除施工方法

2.2.3.1准备工作

①测量放线:

在现场测量放样,把危岩体在图上的位置明确的表示在地貌上。

②确定施工方案: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拟定采用的清除方式及拟采用的机械设备。

③确定脚手架材料需求量:

根据测算危岩体单体大小和机械设备的力的作用,以及危岩单体掉落在脚手架杆件上的可能性,及搭设高度,综合选择脚手架的材料,同时计算其工程量,联系材料进场。

④确定清危石机械设备的进场时间。

2.2.3.2清除陡崖体上的树枝

①开通人行便道:

采用人工开挖的方式把通往坡顶浮土、浮石区的人行便道开通。

②人体到达施工点:

工人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从山顶放安全绳,上方派专人监护,逐层砍伐,并清除。

③作业注意事项:

伐树前,将周围有碍砍伐作业的草丛和藤条清除;伐树作业时,手脚应放在适当的位置,防止被斧、锯划伤;树木全在边坡上,为此砍伐树木时只能在树木上侧,不能从倒落方向开始锯树;不得多人在同一处对向砍伐或在安全距离不足的相邻处砍伐。

树木倾倒的安全距离为其高度的1.2倍;砍剪的树木全部沿陡崖坡面向下倒,使其直接滚落至坡脚,然后再次进行树枝的清理。

同时倒树的范围内应有专人看守,不得有人逗留,防止砸伤人。

2.2.3.3搭设双排连墙脚手架

其高度大于15m的陡崖处,为了施工作业安全,在其危岩陡崖表面顺坡度至上而下搭设双排连墙脚手架,作为危岩清除的一级防护。

脚手架地基处理:

脚手架立杆直接置于先修施工便道上,地质坚硬,具有良好的持力能力。

局部位置下部需要50mm厚设置木垫块,所有基础必须平整,不得悬空。

立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相连立杆的对接扣件不得在同一高度内,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连立杆的对接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对接接头在高度方向上错开的距离不得大于500mm,各接头与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当搭至有连墙件的构造点时,在搭设完该处的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应立即设置连墙件。

顶层立杆采用搭接时,最小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各螺旋扣件紧固,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立杆距离不得小于100mm,立杆顶端应高出顶层水平杆1.5m。

立杆横距b=1.5m,主杆纵距L=1.0m,内立杆距墙0.5m。

脚手架步距h=1.8m,脚手板只在作业面搭设,脚手架与危岩连接点的位置,其竖向间距H1=2h=2×1.8=3.6m,水平间距L1=2L=2×1.5=3m。

纵向水平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大横杆置于小横杆之下,在立杆的内侧,用直角扣件与小横杆连接,同步大横杆四周要交圈,每部脚手架大横杆中间设一根牵杆。

纵向水平杆应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少于3跨。

纵向水平杆连接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应恶客采用搭接,应等距分布的螺旋扣件连接。

纵向水平杆的接长规则,同一跨内的相连两杆,不得同时出现接头,隔一跨内的两杆的接头相互错开的距离大于500mm。

接头应尽量靠近主接头设置,接头中心与主节点中心距离大于1/3L。

小横杆:

每一档内外立杆、每一步都必须设置小横杆,并采用十字口扣件紧固,大横杆与小横杆采用十字扣件连接。

小横杆伸出外挑立杆边缘距离不小于10cm,求长度要去基本一致,最大不超过20cm。

小横杆应在立杆分上下两层相向布置。

小横杆位置的确定,因为脚手架事先是用来清理危石作防护和操作平台,之后用作锚杆施工平台。

每层锚杆都有确切的数据,为此为了避免二次搭设,在搭设小横杆时,小横杆的间距应符合施工锚杆的要求,并严格按照要求执行。

剪刀撑:

脚手架剪刀撑随立杆纵横向水平杆同步搭设,沿价高连续布置。

并在整个场面上连续布置。

各剪刀撑岸三步三跨设置一道,剪刀撑相交点处于砼一条直线上,并沿价高连续布置。

剪刀撑的连接采用搭接,其搭接长度不小于1m。

并用不少于2各旋转扣件连接,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的距离不小于10cm。

剪刀撑的一根斜杆扣在立杆上,另一根斜杆扣在小横杆伸出的端头上,两端分别用旋转扣件紧固。

脚手板:

清危操作平台采用0.25×3m竹脚手板铺设。

采用对接平铺,平铺处设两道横向水平杆,板端悬出长度和横向水平间距为130~150mm,其板端均应与支承杆可靠地固定。

脚手板的两端应采用直径为4mm的镀锌钢丝各设两道箍。

连墙件:

连墙杆采用刚性连接,垂直间距不大于3.4m,水平间距不超过4.5m,连墙杆用直径48×3.5的钢管,连墙杆应固定在岩体面稳定位置处。

预埋杆的设置,当下部脚手架搭设至待设连墙件的位置时,事先将其表层松动的岩块通过人工或机械的方法对其清除,直至稳定岩层表面,然后采用风钻在岩石上钻孔40mm,深度0.5m,钻孔开口方向,最好顺坡面开孔;之后安置一根32mm钢筋,外露部分弯起长度为60mm,方向同脚手架小横杆方向;最后将其钻孔空隙用砂浆充填。

待砂浆强度达到一定值时,将预埋连墙钢筋和脚手架小横杆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连接,使其整个脚手架和岩体形成一个整体,起到脚手架加固的作用,增强稳定性。

防护栅栏:

在连墙防护架的内侧杆上,满挂竹跳板。

竹跳板横向布置,排列紧密,用铁丝绑扎牢固,能够起到阻止清理下来的危石翻滚的作用,大大降低危险性。

2.2.3.4二级防护的搭设

沿施工便道外侧搭设双层防护脚手架,并用竹跳板双层满挂做围挡,防止上部一级防护支挡不住的大体积石块的滚落。

搭设时尽量多与现有树木相连,横杆最好置于树木上侧。

能够起到稳定脚手架的作用,外侧斜撑倾斜度大于45度,小于60度,采用搭接连接。

2.2.3.5清理浮石、浮土及危岩体

根据拟清除危岩体的大小,状态,及所处位置,在一级防护架上搭设临时支护脚手架,依实际情况在立面上,临时脚手架应距拟清除危岩体有一定的距离,满足搭设好的临时脚手架上铺竹跳板后能够起到托护上部危岩体的作用;

在搭设的临时支护脚手架上横向铺设竹跳板,临坡面端紧靠岩壁,另一端根据实际需要加长,并用铁丝绑扎牢固,竹跳板上表面和岩体下表面紧密相触,清理下来的危石落在该平台上。

在拟清危岩体的层面位置处的一级防护架上搭设清危操作平台,综合清除下来的危石在平台上的运距,适当位置处设置下料口,将清除下来的危石全部经过人工转运至该处。

在下料口处安装卷扬机(串桶)下料斗,该处下料口大小的范围内没有任何障碍物,下料斗在该处可以上下移动,直至地表出渣口(或除渣车车厢内)。

⑤破除危石施工工艺流程为:

钻孔→契入钢契挤压破碎孤石→清理→二次破碎→对保留部分采用人工或小风镐剔凿处理→清理。

2.2.3.6检查合格签收

坡面危岩清理根据不同施工完工阶段由质检员内部验收,所有坡面危岩清理工程结束后,由工程监理验收,验收合格签字后,这项工程才算完工。

验收不合格,必须补充施工,直至监理验收合格。

2.3削坡降坡施工方法

2.3.1削坡降坡施工方案

本削坡降坡工程施工对象为岩质斜坡,岩质斜坡施工方案既可采用“凿裂法”,也可采用“爆破法”。

本区需要清除的是凸出山梁,岩块较完整,呈坚硬-半坚硬状,采用“爆破+机械法”施工方案效率较高。

爆破施工方案采取中深孔爆破的方法,辅以浅孔爆破整平场地。

对不符合粒径要求的块石采取浅眼爆破法解小。

采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将爆破裂松的岩石碎块装运至宕底待用。

2.3.2削坡降坡施工工艺

削坡降坡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3。

图2-3削坡降坡施工工艺流程图

2.3.2.1测量定位

在山体爆破开挖前,测量人员应根据设计单位交底的控制点,进行导线中线水准点的复测,无误后经监理工程师核准后,才可以进行施工测量放线。

使用高精度的全站仪和高精度水准仪,将图纸上的爆破范围放样至实地,并对原始地形进行实测。

根据实测的数据结果,重新计算核对石方量,为“爆破方案”的编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沿坡上山方向3m间隔埋桩,桩上标记治现高程及治理后高程。

为钻孔深度提供依据。

2.3.2.2爆破

爆破工艺为主要工艺,其流程为:

设计爆破方案→履行报批手续→爆破施工。

其中爆破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4。

①布孔

首先清除岩石上浮土或浮石,再测量标注孔位。

炮孔标注完后,应用钢尺对所标注的炮孔进行校验,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人员一起调整,确保孔位正确无误。

②打钻

开孔时台阶爆破钻头要垂直正对孔位;炮孔要按设计的炮孔倾角、倾向对准孔位,先采用较小压力冲击凿岩,在钻进30cm时校正孔位,加压正常钻进。

钻进过程中要保持钻机平稳,并注意观察钻进过程中的地质变化,做好记录。

炮孔钻好后要吹净孔内岩粉,慢慢将钻头提出,修复好炮孔口,按要求堵好炮孔。

做好标志,以备装药前检查炮孔。

③验收

钻孔验收应由设计、施工和测量人员共同进行。

验收后对不符合要求的钻孔进行处理,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具体检查项目是:

炮孔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钻孔与标注的孔位误差大于15cm时,应重新钻孔。

以确保孔位正确。

炮孔深度是否合格,对浅孔,用炮棍检测,对深孔用重锤测尺。

发现有卡孔时,浅孔,用炮棍清理,深孔用重锤测尺反复冲击障碍物清理炮孔,无效时用钻

机清理钻孔。

过深的孔应回填到设计高程。

浅孔,可用高压风吹到设计孔深,吹不到设计炮孔深度的应当用钻机加深或重新钻孔。

斜孔应检查炮孔角度和倾向。

对水孔应将孔内积水排净,排不净时底部必须用抗水的乳化炸药装到水面上。

图2-4爆破工艺流程图

④起爆药包制作工艺

按设计的起爆药包重量和雷管段分别加工制作起爆药包,并做好标识。

制作起爆药包应在爆破作业面附近安全地点进行,加工数量应与当班爆破作业需要量一致。

加工起爆药包时,应用木质或竹质锥子在炸药卷的中心扎一个雷管大小的孔,孔深应能将雷管全部插入,不得露出药卷。

雷管插入药卷后应用细绳或非电雷管导爆管将雷管与炸药绑紧,禁止雷管露在药包外面。

加工好的起爆体要做好编号和标明起爆段别,并及时将其装入炮孔中。

⑤装药工艺

采用人工装药,用炮棍控制装药高度和处理装药过程中的堵塞。

炮棍可用木棍、竹竿或塑料杆制作。

装起爆药包时严禁投掷冲击;应轻拿轻放,装到位后再装两至三节炸药,并用竹质或木质炮棍压实。

装药必须是每一节炸药装到位后才能开始装下一节药,严禁几节炸药同时装填。

若几节同时装填,炸药易卡孔,并不好处理,这样就不能满足装药要求。

装药临近填塞位置时,应停止装药,由爆破技术人员测量其位置,并按设计要求装入起爆体。

检查导爆管合格后再装入剩余炸药,直至达到设计装药高度。

使用铵油炸药时,应按设计的药量装填,并随时测量装药高度,防止多装或少装。

装药出现卡塞时,在未装入雷管及起爆体时,可采用竹竿或木质长杆处理。

装入起爆药包后,不应用任何工具冲击、挤压。

每次爆破装药,要确保装药到位。

⑥填塞工艺

不论是深孔还是浅孔,装药后均应进行填塞,禁止无填塞爆破作业。

在检查装药质量和起爆线路合格后,可进行填塞。

填塞时,填塞材料为湿黄土、岩粉或粘土,严禁使用石块或易燃材料;填塞要十分小心,不得破坏起爆线路;禁止直接捣鼓接触药包的填塞材料或用填塞材料冲击起爆药包;要切实保证填塞质量和填塞长度,严禁填塞中出现空洞或接触不紧密现象。

发现有填塞卡孔应及时进行处理(用木质或竹质炮棍或高压风处理)。

⑦起爆网络的联接工艺

导爆管接头处采用四通联接,并用胶布捆扎牢固,网路中不得有死结,炮孔内不得有接头,孔外相邻传爆管之间应留有足够的距离。

遇到有水或潮湿地段要用防水胶布包一层再将接头竖放,四通朝上,防止受潮断路。

用雷管起爆导爆管网路时,起爆导爆管的雷管与导爆管捆扎端头的距离不小于15cm,应有防止雷管聚能穴炸断导爆管的措施,导爆管应均匀地敷设在雷管周围并用胶布等捆扎牢固。

切割导爆索应使用锋利刀具,不应用剪刀剪断导爆索。

导爆索采用搭接方法联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5cm,中间不得夹有异物和炸药卷,捆扎应牢固,支线与主线传爆方向的夹角应小于90°。

连接导爆索中间不应出现打结或打圈;交叉敷设时,应在两根交叉导爆索之间设置不小于10cm的木质垫块。

起爆导爆索的雷管与导爆索捆扎端端头的距离不小于15cm,雷管的聚能穴应朝向导爆索的传爆方向。

起爆网络检查,由负责该工程的爆破工程技术人员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内容包括:

有无漏接或中断、破损;有无打结或打圈,导爆索支路拐角是否符合规定;雷管捆扎是否符合要求;线路连接方式是否正确、雷管段数是否与设计相符;网络保护措施是否可靠。

⑧处理盲炮的工艺流程

处理盲炮工艺流程见图2-5。

图2-5处理盲炮工艺流程图

确定盲炮类型

爆破过程中,炮孔炸药未能被引爆,称为拒爆,拒爆的炮孔(眼)称为盲炮或瞎炮。

爆破后,爆破员和安全员应进入现场检查有无盲炮,如果有,首先应确定其盲炮的类型。

盲炮有三种类型:

全拒爆:

雷管未爆,因而炸药也未爆。

半爆:

雷管爆炸了,但炸药未被引爆。

残爆:

雷管爆炸后,只引爆了部分炸药,剩余部分炸药未被引爆。

分析现状

爆破网路是否被破坏。

如果网路未破坏,深孔爆破时,要搞清最小抵抗线有无变化,若发生变化,应重新确定警戒范围。

确定处理方法

若爆破网路未破坏,且深孔爆破最小抵抗线无变化,可确定采用重新联线起爆的方法来处理盲炮。

若爆破网路未破坏,但最小抵抗线有变化,应验算安全距离,确定采用加大警戒范围后再联线起爆的方法来处理盲炮。

若爆破网路破坏,采取打平行孔装药爆破的方法处理。

浅孔时,平行孔距盲炮不小于0.3m;深孔时,距离盲炮不小于10倍炮孔直径(本工程采用φ90mm的炮孔直径,其距离为900mm)。

爆破参数由爆破工作负责人确定。

浅孔爆破可用木、竹工具,轻轻地将炮孔内填塞物掏出,用聚能药包诱爆盲炮;也可在安全地点外用远距离操纵的风水喷管吹出盲炮填塞物及炸药,但应回收雷管、炸药。

处理铵油炸药时,若孔壁完好,可取出部分填塞物向孔内灌水使之失效,然后作进一步处理。

2.3.3削坡降坡施工方法

削坡降坡处原始最大坡高26m,最小坡高19m,削坡后坡高降至9m,最大坡降17m,最小坡降10m。

采用一个台阶的中深孔爆破及2个台阶的浅孔爆破方法。

中深孔钻孔机械为潜孔钻机,浅孔钻孔机械为手持冲击式凿岩机。

2.3.3.1中深孔爆破参数

中深孔爆破参数确定如下:

台阶高度(H):

10.0m;

孔径孔径(φ):

90mm;

钻孔倾角(θ):

75°;

钻孔长度:

L=(H+h)/sinθ=11.4m,h为超深,取1.0m;

底盘抵抗线:

Wm取4.0m;

孔距(a):

4m;

排距(b):

3m;

单耗炸药:

q取0.4kg/m3;

单孔装药量:

Q=q×a×b×H=48kg;

延米装药量:

p=5.3kg/m;

堵塞长度:

4米;

装药长度:

为7米。

2.3.3.2浅孔爆破参数

钻孔孔深:

1~4m;

孔径孔径(φ):

42mm;

孔距(a):

1.2~1.5m;

排距(b):

0.8~1.1m;

底盘抵抗线:

Wm=b;

单耗炸药:

q取0.36~0.4kg/m3;

最大单孔装药量:

Q=q×a×b×H=0.4×1.5×1.1×4=2.64kg;

堵塞长度:

L1≥Wm;

炮孔倾角:

90°。

2.3.3.3块石爆破参数

对于中深孔爆破出现的大块石,一般采用浅眼爆破方式解小,便于装车、运输。

大块石爆破的特点是:

有多个以上临空面;大块石的破碎效果一般只要求炸裂,便于铲装。

大块石爆破的布孔原则为:

炸药药包中心与各爆破临空面的垂直距离大致相等;对大的孤石解小,为了获得良好破碎效果,可以布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炮孔。

爆破参数

炮孔直径:

d=42mm

炮孔间距:

a=b=w=0.5~1.5m(对于多炮孔而言);

炮孔深度:

孤石厚度的60%;

单位炸药消耗量:

取q=0.40kg/m3;

单孔装药量:

Q=qv或Q=qv/n(v为孤石体积,n为单个孤石中的炮孔数);

考虑到块石的大小不同,当孔深大于2倍最小抵抗线时,宜采用间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