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茅山基础资料汇编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90558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6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茅山基础资料汇编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大茅山基础资料汇编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大茅山基础资料汇编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大茅山基础资料汇编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大茅山基础资料汇编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茅山基础资料汇编2.docx

《大茅山基础资料汇编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茅山基础资料汇编2.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茅山基础资料汇编2.docx

大茅山基础资料汇编2

目录

一、上饶市社会经济概况与风景旅游-1-

二、德兴市社会经济概况与风景旅游-5-

三、大茅山风景名胜区基础资料-7-

1.自然地理条件-7-

2.人文与经济条件-9-

3.设施与基础工程条件-11-

4、土地与相关资料-15-

四、大茅山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17-

1、自然资源-17-

2、人文景源-17-

3、风景资源评价-17-

4、风景资源简介-20-

附件一:

大茅山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一览表-34-

附件二:

大茅山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类、习性及保护级别-38-

附件三:

大茅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39-

附件四:

大茅山省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43-

附件五:

大茅山木本植物名录-47-

一、上饶市社会经济概况与风景旅游

1.上饶市概况

1.1位置、面积、人口

上饶市地处江西省东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

北毗九江、景德镇及安徽省黄山市;东邻浙江省衢州市;南接福建省南平市;西濒鄱阳湖,是闽、浙、赣、皖四省结合部,江西省的“东大门”。

现辖信州区、德兴市、上饶、广丰、玉山、铅山、横峰、弋阳、余干、鄱阳、万年、婺源十二个县、市。

国土面积22791平方公里,2003年末全区人口626.76万人,其中上饶市区常住人口36.12万人。

1.2历史、文化

上饶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据考古学发掘,称为“世界之最”的玉山县下镇乡的硅化木,有一亿五千万年的历史;万年县大源仙人洞出土的大量新时器时代早期的动物和水稻化石表明早在八千至一万年前,就有人类始祖先在此定居、劳动、渔猎、采集。

据记载,唐虞厦代就有地方行政区的设置,秦属九江郡。

东吴设鄱阳郡,隋改鄱阳郡为饶洲。

唐分为饶、信二洲,上饶因位处“饶洲之上”而得名。

在近代史上,因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而出名,是著名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无数饶洲儿女前仆后继,为全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3地势、地貌

全市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临水,中部丘陵广布。

“三山(武夷山、怀玉山、鄣公山),三江(信江、乐安江、昌江),一平原(鄱阳湖平原)”,是对全区地势的大体概括,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为江西省内最高峰,有“华东屋脊”之称。

地貌以山地、丘陵、湖泊为主,其中山地、丘陵占65%,水面占15%,岗地、平原占14%,有“六山一水分半田,分半道路和庄园”之说。

1.4气候、物产

上饶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冷夏热,春暖秋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热量充足。

全区年均气温16.7-18.3°C。

日照指数1781-2098小时,无霜期达251-274天,年均降雨量1812.1-2313.7毫米,年均太阳总辐射达105千卡/平方厘米,<10°C的日照时数为1500小时左右。

优越的气候条件对发展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上饶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有“鱼米之乡”之称,物产丰饶,除传统产业之外,还建立了以优质茶叶、水果、特种水产、珍珠、荷包红鲤鱼等17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及产业链,一批名特优产品生产已初具规模。

工业生产发展持续、稳定、协调,建立起冶金、轻工纺织、机械电子、化工、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六大支柱产业,创出了在全国、全省有一定优势的拳头产品和名优产品,如照相机、自行车、大型客车、轻货车轮、铜材线缆、绿茶、全粮液、大理石等。

同时,上饶市是江西重点矿产资源区,地下矿产资源储量多,品位高,开采价值大,现已探明的有70余种,拥有亚洲最大的铜矿——德兴铜矿,金、银储量分别占全省86.6%和65%以上。

上饶、广丰磷矿为江南八大磷矿之一,花岗岩、大理石、砚石绚丽多彩,品种齐全,总储量达440亿立方米,其它如煤炭、石灰石、瓷土、膨润土等在全省均占有重要位置。

1.5交通、通讯

经过多年的建设,全市形成了四通八达、布局合理、环节协调的交通运输体系。

浙赣铁路、皖赣铁路、横南铁路及上饶联络线和320国道、206国道、九景高速、梨温高速东西横贯、南北穿行,构成了一个便捷的交通体系。

2003年末,上饶市区邮电业务达2.18亿元,已形成程控交换、数字微波、光纤传输等技术先进的现代立体邮政通信网,所有乡镇已开通了程控电话。

全市城镇固定电话用户达9.9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达190万户。

1.6经济总量

根据上饶市2004年江西统计年鉴表明,2003年末上饶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252.76亿元,其中一产62.6亿元,二产92.83亿元,三产97.33亿元,比例为24.77﹕36.73﹕38.5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48元。

改变了长期二、三产业落后的局面,使经济达到一个合理的结构,对外贸易势头良好,先后同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

2003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项目45个,签约金额1.12亿美元,实际进资0.8亿美元。

2003年末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383元,年平均消费水平2373元,其中农村居民为1709元,城镇居民为5346元。

2.风景旅游资源评述

2.1旅游区位条件

2.1.1产业区位

经过分析中国的旅游区位,得出上饶市位于全国旅游区位中心的奇异风景中,所以从旅游动机来看,到上饶来游览目的主要是看奇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上饶周围具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和历史名山庐山以及革命胜地井冈山,构成特色资源,还有同属于奇异风光的武夷山、龙虎山、九华山、天柱山等,形成了主要竞争对手。

2.1.2市场区位

以各省市居民消费水平作为所在坐标值,得出江西省的居民消费水平低于所有周边省市,因此上饶在重视省内客源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周边市场的营销,尤其是东部发达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上饶位于浙江省与江西省交界处,就更要重视开拓浙江和上海市场。

其次,北京附近地区的居民有较高的消费力,也是重要营销区。

2.1.3交通区位

根据计算,江西省的交通吸引强度在全国排名第25位,仅好于内陆的新疆、内蒙、宁夏、青海四省,此外,江西省的人文资源吸引强度也较低。

铁路是进入上饶的主要交通途径,而通过上饶的铁路干线仅有浙赣线,这就决定了到上饶的外地游客以上海、浙江、福建客源为主。

江西省拥有机场和定期航班的仅有南昌、九江、景德镇、赣州四个城市,周转不便,因此,通过航空交通进入上饶游玩的游客较少。

随着沪昆高速公路的贯通,公路交通将成为进入上饶的另一主要途径。

水运主要考虑通过鄱阳湖与九江庐山旅游区的联系,将旅客吸引到上饶、余干来休闲度假,目前,选择水路进入上饶的游客只有少数一部分。

2.1.4交通规划

未来上饶将以交通为主轴,建设“二纵二横”“二斜五联”的公路主骨架,即以沪昆高速公路及320国道,九—景—婺源—常山为“二横”;以206国道、黄山—婺源—横峰—汾水为“二纵”;以石门街—田畈街—石锁—江村、德兴—华坑山—二度关为“二斜”;以信州区—江村、广丰—玉山—坊头、余干—湍洪、万年—青云、德兴—乐平—鄱阳为“五联”。

重点建设上饶—广丰一级公路2千米,建设上分线、乐江线、田乐线、九德线、南峡线和石镇街大桥,建成二级公路466千米,三级公路326千米,浙赣铁路客运专线正在建设,争取九一景—衢铁路列入国家建设计划,同时在横峰设立机场的事宜也进入可研阶段。

因此,未来上饶市各景区的交通状况将得到巨大改善,其中婺源潜力最大,龟峰风景区、三清山风景区交通将得到重点建设,横峰、铅山均将有进一步改善,但余干、鄱阳、万年三县交通仍未得到改善。

2.2旅游资源

2.2.1资源分布

上饶的旅游资源依据其分布情况划分为东、南、西、北、中5个区域,分别为:

●东部主要以三清山为主体形象,集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仙山景象,主要的景(区)点有:

梯云岭、女神峰、云海、三清宫、三清湖等;

●西部主要以鄱阳湖为主体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国最大淡水湖的水文景观,主要的景区(点)还有:

白沙洲、忠诚庙、三江口、仙人洞、神龙宫等。

●南部主要以武夷山为主的山岳风貌,包括铅山黄岗山、上饶五府山、广丰铜钹山,以华东第一峰――黄岗山为主体形象,主要的景区(点)还有:

葛仙山、辛弃疾墓、石塘镇、毛竹关、百花岩等;

●北部主要以婺源县的江湾为主体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国最美的农村风景和传统民间文化,主要的景区(点)还有:

李坑、灵岩洞、彩虹桥、鸳鸯湖、文公山等;

●中部以龟峰、天象山、灵山以及鹅湖书院、上饶集中营为主要形象,既有独特的丹霞地貌风景,又体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也突出了上饶市英雄辈出的历史地位。

2.2.2资源类别

a、奇异风光首推龟峰、三清山

b、特色资源有鄱阳湖、黄岗山、婺源江湾

c、奇异资源葛仙山、鹅湖书院、葛源、灵山、三清湖、赭亭山

d、可构造资源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上饶市集中营、德兴铜矿、天象山、天台山等。

二、德兴市社会经济概况与风景旅游

2.1德兴基本概况

德兴市地处江西省东北部,属山地丘陵区。

西望鄱阳湖,东接浙江省开化县,东南与玉山县、上饶县毗邻,南和横峰县、弋阳县相连,西界乐平市,北连婺源县。

下辖9乡8镇,总面积2095平方公里,总人口318322人。

以汉族为主,有畲、蒙、回、苗、黎、壮等16个少数民族。

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置邓公场开始在此炼银,南唐升元二(938年)取山川之宝,惟德乃兴之意,改邓公场为德兴县。

1990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至今。

德兴市现有省道干线三条:

乐上线,景白线和德九线,共计长为109.30千米。

铁路主要是皖赣铁路乐德支线,专为德兴铜矿运输矿产而建的专线,乡乡实现通油路。

德兴市境内群山连绵,峰峦叠嶂,山多林葳,是全省20个林业重点县、市之一,森林覆盖率达72.4%,高于全省和全国水平。

2.2德兴风景旅游资源总况

德兴市的风景旅游资源丰富。

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的专家考察显示:

德兴市的景源单体资源类型较多有20多种,尤以水文景观、历史遗产类型较为突出。

全国10种景类、95个景型的旅游资源中,德兴就占6种景观,拥有20个景型,基本类型覆盖率达到21.1%。

德兴风景旅游虽然有这丰富的资源,但这些资源除三清山北山以外,都处于原始自然未开发状态,至今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功能区。

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市内没有星级宾馆,只有一定规模的4家涉外旅游饭店:

德兴宾馆、银泉酒家、德兴饭店和德兴铜矿宾馆,但都没有星级的确定,有2家旅行社,业务单纯。

2.2.1德兴铜矿工业游

德兴铜矿地处泗洲镇,隶属于江铜公司,矿区面积22平方公里,筹建于1958年,于1985年实现全部露天开采和磨浮选矿,目前已形成具有相对独立空间的由生产、生活与游憩功能构成的区域。

工业游作为一项旅游产业,具有资源丰富,便于开发利用,一举多得的优势。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工业旅游将呈现出两大趋势:

一是回归历史,对传统手工业及其蕴藏的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的探索;二是面向未来,对超大型现代化企业的观光旅游。

这两大趋势德兴铜矿都具备。

德兴素有铜都之称,早在唐代就开始置场炼银,以后逐渐开始炼金、炼铜。

铜的采选历史可追溯到唐朝历史,几经兴衰,以宋朝最为兴盛,北宋湿法炼家张潜所著《浸铜要略》就是在德兴总结而写成的,该要略对中国铜矿采选具有重大影响。

因此,德兴称为铜都和银城,它蕴藏有丰富的铜文化内涵。

德兴铜矿具有现代工业游的独特优势。

德兴铜矿的地质基础和开采条件在世界具有独特性,它是中国第一大露天矿,它的工业游在全国是垄断性的,它拥有许多的第一:

产销量第一,采掘能力第一,金的产量第一,亚洲第一大尾矿坝,中国铜工业采矿装备水平第一,拥有全国最大的选矿设备等。

而且铜矿处在三清山、婺源的中心位置,并和两地的资源可互补,可以看完了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后,再来看中国最大的铜矿工业城。

到铜矿可以看到别有洞天的山区城市,寂静山野中的繁忙矿场,现代采矿设备的荟萃,平静有序的市井生活,古代采矿遗址。

古今在这里交会,中外在这里融合,会让游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难以忘记。

铜矿现有的交通、通讯、住宿都较好,但因考虑到安全等原因,铜矿的工业游一直没有启动。

 

三、大茅山风景名胜区基础资料

1.自然地理条件

1.1.地理位置

大茅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赣东北德兴市境内。

地理位置东经117°39′—117°52′,北纬28°49′—28°57′。

属花桥、龙头山、饶二等三乡镇交界地,总面积154.09平方公里。

距离省会南昌市262千米,距上饶市102千米,距三清山40千米,距德兴市银城镇19千米,到最近的火车站与水运码头——德兴市香屯镇27千米。

1.2.气象条件

大茅山位于我国东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具有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夏冬季长,春秋季短等山区小气候的特点。

其年均气温为17℃,最高气温的7月份平均气温为28.4℃,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为4.7℃;与附近地区相比较,冬季约高2~3℃,夏季约低5~6℃。

其年平均降雨量为2020.2mm,降雨量多集中在于4~6月份的梅雨季节。

由于云雾缭绕,日照偏少,全年日照约1937h。

因此,大茅山地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小气候区。

1.3.水文条件

大茅山境内多为山区,山上植被丰富,涵养的水源、山泉顺坡而下至山谷聚成小溪流,复又汇聚成大溪、河流。

主要有洎水、长乐水经流境内。

其中长乐水的主要小溪有梧风洞溪(又名马溪、双溪)、曾家、楼门塔、长土午、广财山等各支溪;流入洎水的有大安山、大源、铜矿、小茅山等支溪。

以上河流在境内总长43.38千米,流域面积为146.95平方公里。

洎水、长乐水自东南流向西北,先后注入乐安河,属饶河水系。

河床浅狭,河坡陡峻,水势湍急。

由于受降水、植被因素的影响,域内地表水比较充裕,平均年径流量为13863万立方米,其中丰水年为18814.12万立方米,枯水年为9902万立方米。

大茅山境内河流水能发电蕴藏量为10225千瓦。

总之,风景区内降雨量充沛,水质较好,无色、无味、透明,极少受污染。

洎水因发源于桂湖洎山得名,其上游分南北两支:

北支称桂湖水,源出桂湖,自东向西流,经陈坊、暖水;南支称陇首水,源出银古坳,自东南流向西北,经南溪,在龙头山乡内梅口与桂湖水汇合成洎水河,经花桥、新营、银城、南墩至乐平戴村,注入乐安河。

河道全长79.7千米,河面宽平均60米,汛期90米,年平均径流量19.47立方米/秒。

长乐水在大茅山南部,得名于古长乐村(今绕二镇召口),其上游有二支:

一支发源于四角坪,谓双溪河,经梧风洞、双溪,会桐川下游至盘石山、瑞港;一支发源于米头尖,名重溪河,经重溪,会横溪,浑溪二水,流至绕二与经召口、炉里的长乐小溪合流,出傅家墩至瑞港。

两条支流于瑞港双港口汇合,经界田到经乐平水银洺口注入乐安河。

河面平均宽约60余米,年平均径流量12.39立方米/秒。

1.4.地质地貌

风景区地质经历了晋宁期、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及喜马拉雅山期等漫长历史的多次地壳变迁。

约在14亿年前的中元古代,处在海浸之中,属于激烈沉降的地槽发展阶段。

距今约1.8亿年前的中生代,经受了非常强烈的燕山期运动,地壳发生一系列断裂和褶皱,并伴有大规模的酸性花岗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了区内山地的基本形态。

到了新生代(距今200――300万年),因受喜马拉雅山期运动的影响,境内地壳进一步抬升,岩层受断裂带切割而形成中低山体。

一些地区在外力长期作用下,形成了丘陵和河谷平原。

境内地层分布,晚元古界以及早古生界地层面积较大,其余为局部分布和零星出露。

大茅山属新华夏系怀玉山~武夷山隆起带所属向大茅山~天柱山隆起带的花桥一海口带,为侵蚀构造中低山区;以构造作用为主,加之流水的侵蚀,而形成中低山地形。

区内山脉走向与主构造线及地层走向相吻合,呈北东向。

大茅山、四角坪海拔分别在1392.9米、1480米,其它山峰标高在500~1000米间,峰顶多呈锥形或锯状。

山坡陡峻,坡角35~45度。

谷窄沟深,切割深度300—700米。

山谷多呈“V”形,屡见急流、瀑布、峡谷、深潭、崩塌与滑坡。

区内植被茂密,水力资源丰富;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

东部多数为中山和低山,西部多为高丘和低丘。

1.5.森林植被

据德兴市有关部门近几年的调查,自然分布的野生植物有157科2000余种,其中,中草药达700余种。

森林覆盖率达97%,有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

植被属怀玉山山丘多雨栲楠林、松杉林亚区,森林资源丰实。

由于海拔高,山势陡峭,因此植被垂直分布明显,主要的植被类型有:

常绿阔叶、常绿和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山顶矮林等。

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

海拔1000米以上,乔木树种以松(黄山松)为主,木荷、山玉兰等伴生,灌木树种如夹迷、山茶、杜鹃等,草本为茅草和蕨类。

海拔800—1000米处,乔木层有黄山松、福建柏、木荷、木莲等,灌木树种有黄山杜鹃、鹿角杜鹃、变色杜鹃、腊梅,再配以草本如兰花、鹿食草、以及少量蕨类植物,使这一带景区松涛长翠,繁花万朵,景色迷人。

海拔300—800米,为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特点是郁郁葱葱,星罗棋布。

主要乔木有甜槠、锥栗、乌梅栲、小叶栲、山槐、红皮树、玉兰、木莲、石楠、马尾松、杉木、罗汉松、柏木、柳杉、金钱松、毛竹、麻栎、枫香等等。

海拔300以下,以小叶栲为主的常绿阔叶、常绿和落叶阔叶林,植物生长极好,绿树成荫,占总郁闭度的80%左右,景色优美。

大茅山主要观赏树种有玉兰、乌梅栲、小叶栲、白果树、乌桕、木莲、杜鹃、天女花等。

珍稀植物为樟树、银杏、黄山松、金钱松香果树、红花油茶、罗汉松、花柏、红枫、灵芝草、黄连等等。

古树名木有大茅山桥头河边的古樟,山路边的乌梅栲。

大茅山原始甜槠常绿阔叶林(简称甜槠林),虽面积不大,但其外貌、结构和种类组成在我国中亚热带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经过20余年的封山育林,大茅山现今以马尾松林和次生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植被构成,蕴藏着丰富的植被景观,对风景名胜区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

1.6.野生动物

风景区内有大量野生动物景观资源,野生动物达300余种。

兽类有鹿、猴、獐、兔、熊、獭、野牛、山羊、山狗、大灵猫、狐狸、山獾、黄鼠狼、豺、野猪、豪猪、狼、刺猬、松鼠、穿山甲、蝙蝠等。

鸟类有鸳鸯、鹰、喜鹊、乌鸦、八哥、鹌鹑、黄莺、锦鸡、杜鹃、画眉、黄雀、雁、燕、斑鸠、翡翠鸟、鹞、长耳、长尾雉、啄木鸟、凫、鹭鸶、红嘴相思鸟等。

鱼类有鳜、鲤、鲢、鲩(俗称草鱼)、鲫、鳗、鲲、鳝、青鳞、鳊、鳢(俗称乌鱼)、鲶、鳙、马口、刺马、棒花、赤眼鳟、黄牙、泥鳅和沙鳔等约40余种。

贝类有螺、蚌、蛤、蛤蜊等。

蛇类有乌梢蛇、松花蛇、眼镜蛇、赤链蛇、棋盘蛇、金环蛇、银环蛇、五步蛇、水蛇等。

虫类有蜻蜓、蝴蝶等。

2.人文与经济条件

2.1.历史沿革

大茅山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据说战国时期楚国宰相黄歇,王封春申君避难隐居在此,留下黄歇田的地名。

唐末黄巢起义军在这里屯兵修整,使大茅山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

宋代文学家朱熹、叶元恺等常光顾胜地并在此讲学,苏轼等大文学家多次光临。

明朝军仲敬、费宏等文人侠士常出没在大茅山之中。

明朝是大茅山开发的鼎盛时期。

清代在此基础上又发扬光大,成为著名的江南佛教圣地。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方志敏开辟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栗裕率领红军北上抗日,并在此地建立根据地。

1957年底,一批省区机关干部到大茅山开发建设。

建有迎宾馆、小别墅,成为接待中央、省、地领导及外国友人旅游、休闲、会议、避暑胜地。

新西兰、美国、日本等国度友人、朱德委员长、沈均儒副委员长、音乐家马可曾到这里视察。

2002年起就积极申报省级风景区,于2003年7月初步被列入省级风景名胜区,使大茅山风景名胜区知名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2.行政区划

大茅山风景名胜区涉及花桥、绕二、龙头山、大茅山集团公司等4个单位5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

2.3.人口分布

大茅山风景名胜区范围内2003年总人口为1419人,具体如下表:

2003年居民点社会基本情况一览表

单位

行政村

自然村

户数(户)

人数

水田(亩)

旱地(亩)

林地(亩)

外出人数

经济现状

花桥

杨村

黄泥山

53

140

170

85

8200

26

以农、林业为主

龙头

南溪

陈家源

14

36

60

30

4100

7

以农、林业为主

大小坪

7

31

40

3

3200

6

以农、林业为主

上童家

5

13

10

5

11000

以农、林业为主

下童家

7

18

16

4

5200

以农、林业为主

大茅山集团公司

花桥实业公司

鸡山

100

282

20

10

2600

14

以农、林业为主

大茅山

10

36

40

18

8000

2

以农、林业为主

小茅山

8

24

50

16

5800

6

以农、林业为主

梧风洞分场

楼门塔

26

7800

曾家

12

32000

梧风洞

86

292

22

5200

以农、林业为主

黄家

10

29

30

1400

以农、林业为主

刘家

10

26

22

5100

以农、林业为主

黄歇田

78

253

120

36

11000

以农、林业为主

茅山岗

40

70

16

16000

以农、林业为主

绕二

塘湾

暖水池

6

21

16

5400

以农、林业为主

牛塘坞

26

81

150

20

530

16

以农、林业为主

甘家

17

67

110

14

460

11

以农、林业为主

477

1419

786

385

132990

88

2.4.社会经济

2.4.1德兴市社会经济概况

据统计,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8.42亿元,较上年增长10.5%,三产比例为:

11.7:

65.1:

23.2,其中一产3.33亿元,二产18.49亿元,三产6.60亿元,同比增长2.1%,10.5%,15.4%。

工业效益不断提升。

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不含两矿一厂)实现总产值7.8亿元,同比增长31.2%;实现增加值2.56亿元,增长29.3%;完成销售收入7.3亿元,增长28.7%。

园区经济成为工业经济的新亮点,“一园三区”共引进项目22个,产值1.15亿元。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新突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完成技改投入2.2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异VC钠公司年产1.4万吨扩改、天海药业GMP改造、金山金矿日采选1200吨扩改等一批重点技改项目顺利竣工,企业发展后劲增强。

非国有工业比重明显提高,预计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产值达3.1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0.4%;全市私营企业达260户,增长84.4%。

农村经济稳中有进。

克服干旱等影响,粮食总产量稳定在8.38万吨;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7.02亿元,较上年增长1.1%,以市场为导向,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油茶、果业、毛竹等十大农产品基地总面积达42万亩。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异VC钠、天海、德畅、航宇、绿野等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发展壮大,有力地带动了农民增收。

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沼气池用户过万户。

林业建设扎实推进,完成人工造林3万亩,油茶低改1.5万亩,毛竹低改5.1万亩,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34.6万亩;实施退耕还林6万亩,惠及2000多农户。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2928元,净增100元;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7.23亿元,同比增长7.1%;金融各项存款余额23.49亿元,同比增长10.05%,各项贷款余额15.40亿元,增长7.0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8.76亿元,增长7.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