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同步备课一体资料之化学人教必修2讲义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2节 第1课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90233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同步备课一体资料之化学人教必修2讲义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2节 第1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同步备课一体资料之化学人教必修2讲义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2节 第1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同步备课一体资料之化学人教必修2讲义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2节 第1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同步备课一体资料之化学人教必修2讲义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2节 第1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同步备课一体资料之化学人教必修2讲义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2节 第1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同步备课一体资料之化学人教必修2讲义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2节 第1课时.docx

《学年同步备课一体资料之化学人教必修2讲义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2节 第1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同步备课一体资料之化学人教必修2讲义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2节 第1课时.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同步备课一体资料之化学人教必修2讲义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2节 第1课时.docx

学年同步备课一体资料之化学人教必修2讲义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节第1课时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第1课时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建构

1.熟悉能源的分类和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

2.知道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通过实验会说明原电池的原理,以及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3.会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熟知原电池的应用。

[知识梳理]

一、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分类

定义

实例

一次能源

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

流水、风力、化石能源、天然铀矿等

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经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

电力、蒸汽等

二次能源中的电能是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能源。

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燃煤发电的能量转化

(1)过程:

化学能

热能

机械能

电能

(2)燃烧(氧化还原反应)是使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

2.原电池

(1)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铜片:

有气泡产生

锌片:

逐渐溶解

电流表:

指针偏转

结论

有电流产生,装置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原电池概念:

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3)铜锌原电池工作原理:

电极材料

电子转移

电极反应式

反应类型

Zn

失电子

Zn-2e-===Zn2+

氧化反应

Cu

得电子

2H++2e-===H2↑

还原反应

电池总反应:

Zn+2H+===Zn2++H2↑。

(4)反应本质:

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5)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理论上,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

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个为金属,一个为能导电的非金属)电极。

②具有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

【自主思考】

1.原电池是如何构成闭合回路的?

(请从电子流向和离子移动方向分析)

提示 在外电路,电子从负极流出经导线流向正极,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2.原电池中作负极的一定是活泼金属,作正极的一定是不活泼金属吗?

提示 不一定。

在原电池中的两极可以都是活泼金属(如Zn-Fe-稀硫酸,Zn作负极),也可以都是不活泼金属(如Cu-Ag-AgNO3,Cu作负极)也可以是一种金属和一种能导电的非金属(如Cu-C-AgNO3,Cu作负极)。

[效果自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根据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划分,氢气为二次能源(  )

(2)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  )

(3)火力发电是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

(4)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

(5)HCl+NaOH===NaCl+H2O是放热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

(6)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插入酒精中,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

(7)在铜—锌—稀硫酸原电池中,电子由锌通过导线流向铜,再由铜通过电解质溶液到达锌(  )

(8)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

(9)原电池中的负极反应一定是电极材料失电子(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2.下列装置中能够组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_。

解析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缺一不可:

①②缺少一个电极;③中电极相同;⑤中酒精为非电解质;⑧中不能形成闭合回路。

答案 ④⑥⑦⑨

探究一、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工作原理及正负极的判断

【合作交流】

1.原电池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各起什么作用?

提示 构成原电池需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两电极间用导线连接使之构成闭合回路。

电极的作用是导电,有些电池中电极材料会参加反应;导线的作用是传导电子;电解质溶液的作用是通过自由离子的移动传导电荷。

2.在铜锌原电池中,电子是怎样移动的?

电子能否通过电解质溶液?

如果不能,电流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 由于金属锌比金属铜活泼,锌失去电子,电子通过导线流向铜片。

电子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在稀硫酸中H+移向铜片,SO

移向锌片,阴阳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3.

(1)若将2中铜片换作石墨棒,能否产生电流?

电极反应有无变化?

(2)若将2中稀硫酸换作硫酸铜溶液,能否产生电流?

电极反应有何不同?

(3)若将稀硫酸换为酒精,还能否产生电流?

提示 

(1)改为石墨棒后,仍然可以形成原电池,产生电流。

锌为负极,石墨棒为正极,电极反应及原电池反应均不变。

(2)将稀硫酸换作硫酸铜溶液,也可以形成原电池,产生电流。

锌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Zn-2e-===Zn2+,铜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Cu2++2e-===Cu,总反应为:

Zn+Cu2+===Zn2++Cu。

(3)酒精是非电解质,此时不能构成原电池,因此不能产生电流。

【点拨提升】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反应类型: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2)电子的移动方向:

负极流出,经导线流向正极。

(3)离子的移动方向:

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2.原电池的判断方法

3.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易错提醒 

(1)构成原电池的两电极材料不一定都是金属,正极材料可以为导电的非金属,例如石墨。

两极材料可能参与反应,也可能不参与反应。

(2)两个活泼性不同的金属电极用导线连接,共同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不一定构成原电池,必须有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3)在判断原电池正负极时,既要考虑金属活泼的强弱也要考虑电解质溶液性质。

如Mg—Al—HCl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为Mg;但是Mg—Al—NaOH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为Al,正极为Mg。

 

【典题例证1】 如图所示,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同时A极质量减少,B极上有气泡产生,C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极为原电池的正极

B.A、B、C可能分别为Zn、Cu、稀盐酸

C.C中阳离子向A极移动

D.A极发生氧化反应

解析 原电池中,负极金属失去电子,溶解,质量减小,故A极是负极,B极是正极,根据构成情况可判断A、B、C可能分别为Zn、Cu、稀盐酸,A、B正确;离子移动方向:

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C错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D正确。

答案 C

【学以致用1】 如图是Zn和Cu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记录如下,在卡片上描述合理的是(  )

实验后的记录: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D.②③④

解析 在该原电池中,Zn比Cu活泼,故Zn作负极,Cu作正极,电子由Zn流出经导线流向Cu片,负极反应为:

Zn-2e-===Zn2+,正极反应为:

2H++2e-===H2↑,故转移1mol电子时,产生H20.5mol,在溶液中H+向正极移动,SO

向负极移动,故①②⑥错误,③④⑤正确,选B项。

答案 B

探究二、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合作交流】

1.NaOH+HCl===NaCl+H2O,这个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吗,为什么?

提示 不能,因为它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CO2+C

2CO,这个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为什么?

提示 不能,虽然它是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释放能量的氧化还原反应。

3.锌与H2SO4反应制H2时向溶液中加少量CuSO4后为什么反应速率加快?

提示 锌置换出铜构成原电池。

【点拨提升】

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1)原理:

原电池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进行,使溶液中离子运动时相互的干扰减小,使反应速率增大。

(2)实例:

实验室用Zn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可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2.比较金属活泼性强弱

(1)原理:

一般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不活泼金属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2)实例:

有两种金属A和B,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观察到A极溶解,B极上有气泡产生。

由原电池原理可知,金属活动性A>B。

3.设计原电池

(1)依据:

已知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首先分析找出氧化剂、还原剂,一般还原剂为负极材料(或在负极上被氧化),氧化剂(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上被还原。

(2)选择合适的材料。

①电极材料:

电极材料必须导电。

负极材料一般选择较活泼的金属材料,或者在该氧化还原反应中,本身失去电子的材料。

②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溶液一般能与负极反应。

(3)实例:

以Fe+CuSO4===FeSO4+Cu为例

 

【典题例证2】 有a、b、c、d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实验装置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

实验

装置

部分实

验现象

a极质量减小,b极质量增大

b极有气体产生,c极无变化

d极溶解,c极有气体产生

电流从a极流向d极

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a>b>c>dB.b>c>d>a

C.d>a>b>cD.a>b>d>c

解析 装置一是原电池,a极质量减小,说明a极金属易失去电子形成离子,故a极金属比b极金属活泼;装置二没有形成原电池,可知b比c活泼,且c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装置三和四均形成原电池,易知d比c活泼,d比a活泼。

因此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d>a>b>c,故选C。

答案 C

【学以致用2】 100mL2mol·L-1的盐酸与过量的锌反应,为加快速率,又不影响产生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适量的6mol·L-1的盐酸

B.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

C.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解析 A中能加快反应速率,但增加了产生氢气的总量,A错误;C、D中不影响H2的量,但稀释了盐酸,降低了反应速率,C、D错误;B中发生反应:

Cu2++Zn===Zn2++Cu,形成Cu-Zn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B正确。

答案 B

1.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A.只有甲    B.只有乙

C.只有丙D.除乙均可以

解析 甲装置不能构成闭合回路,乙装置两极材料相同,丁装置酒精是非电解质,只有丙装置具备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答案 C

2.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下图所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装置都构成了原电池

B.甲装置构成了原电池,乙装置没有构成原电池

C.两烧杯中的锌片上都有大量气泡产生

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

解析 甲中构成了铜锌原电池,锌作负极,失电子;铜作正极,氢离子在铜极上得电子,生成氢气;总反应式为:

Zn+H2SO4===ZnSO4+H2↑。

乙装置没有构成原电池,因为没有形成闭合电路。

构成原电池后生成氢气的速率加快。

答案 B

3.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和Y组成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

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X>Y>ZB.X>Z>Y

C.Y>X>ZD.Y>Z>X

解析 根据原电池原理,负极的金属比正极活泼,可知Y>X,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原理,可知X>Z,故有Y>X>Z。

答案 C

4.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

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锌电极流向铜电极

C.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

D.原电池中一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 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晶体硅,A项错误;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由负极(锌)流向正极(铜),B项正确;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C项正确;由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可知原电池中一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D项正确。

答案 A

5.现有如下两个反应:

(A)NaOH+HCl===NaCl+H2O

(B)Cu+2Ag+===2Ag+Cu2+

(1)根据两反应本质,判断能否设计成原电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不能,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可以,则写出正、负极材料、其电极反应式、反应类型(“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负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只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B)是氧化还原反应且能自发进行。

(3)根据电池反应式:

Cu+2Ag+===2Ag+Cu2+可知,Cu失电子作负极,负极材料是Cu,正极材料应是比铜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Ag+得电子,所以此电解质溶液只能为AgNO3溶液。

答案 

(1)(A)不能,(B)可以 

(2)(A)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 (3)Cu Cu-

2e-===Cu2+ 氧化反应 碳棒、Ag、铂、金(任选一) 2Ag++2e-===2Ag 还原反应

课时作业

1.下列有关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风能是人类通过风车等工具获取的能源,但属于一次能源

B.在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时代,核能、太阳能、氢能将成为主要能源

C.月球土壤中含有丰富的质量数为3的氦,它可作为未来核能的重要原料

D.原电池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所以由原电池提供的电能是一次能源

解析 风能是直接从自然界中取得的能源,属于一次能源,原电池提供的电能是由化学能转化而得到的,不是直接获得的,属于二次能源,A正确,D错误;随着时代的发展,化石能源逐渐枯竭,所以新能源时代污染小的核能、太阳能、氢能将成为主要能源,B、C正确。

答案 D

2.下列装置可以构成原电池的是(  )

答案 C

3.为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和反应原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记录了实验现象:

①向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中插入锌片,看到有气泡生成;

②向上述浓度的稀硫酸中插入铜片,没有气泡生成;

③将锌片与铜片上端接触并捏住,一起插入上述浓度的稀硫酸中,看到铜片上有气泡生成,且生成气泡的速率比实验①中快;

④在锌片和铜片中间接上电流计,再将锌片和铜片插入上述浓度的稀硫酸中,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

下列关于以上实验设计及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②说明锌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不能

B.实验③说明发生原电池反应时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实验③说明在该条件下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D.实验③、④说明该原电池中铜为正极、锌为负极

答案 C

4.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的金属活泼性比氢要强,b为碳棒,关于此装置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碳棒上有气体放出,溶液pH变大

B.a是正极,b是负极

C.导线中有电子流动,电子从a极到b极

D.a极上发生了氧化反应

解析 显然,电极a、b与电解质溶液稀H2SO4组成原电池。

因活泼性a>b(碳棒),所以a为电池的负极,b为正极。

电极反应式:

a(负)极:

a-ne-===an+(氧化反应)

b(正)极:

nH++ne-===

H2↑(还原反应)

由于正极放电消耗H+,溶液中c(H+)减小,pH增大,在外电路中,电子由a极流出经电流表流向b极。

答案 B

5.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H2SO4,同时向a中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如图表示产生H2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 分析好图象中线的走势。

由于a中Zn还与CuSO4发生置换反应,所以最后生成H2的量小于b,而a中ZnCu形成原电池,可加快反应速率。

答案 D

6.如右图所示装置,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同时A极逐渐变粗,B极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液,则A、B、C应是下列各组中的(  )

A.A是Zn,B是Cu,C为稀硫酸

B.A是Cu,B是Zn,C为稀硫酸

C.A是Fe,B是Ag,C为稀AgNO3溶液

D.A是Ag,B是Fe,C为稀AgNO3溶液

解析 A极逐渐变粗,说明A极为原电池的正极,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得到电子后在A极上析出;B极逐渐变细,说明B极为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后变成离子进入溶液中。

A和B中的反应为:

Zn+H2SO4===ZnSO4+H2↑,则A中A极变细,B中A极不变。

C和D两项中的反应为:

Fe+2AgNO3===2Ag+Fe(NO3)2,其中C中A极变细,D中A极变粗。

答案 D

7.一个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原电池的合理组成是(  )

正极

负极

电解质溶液

A

Zn

Cu

CuCl2

B

Cu

Zn

H2SO4

C

Cu

Zn

CuSO4

D

Zn

Fe

CuCl2

解析 由总反应式知,Zn被氧化作原电池的负极,符合条件的有B、C两项,正极反应为:

Cu2++2e-===Cu,B选项中是:

2H++2e-===H2↑,C正确。

答案 C

8.各烧杯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②①③D.③②④①

解析 ②③④实质均为原电池装置。

③中Fe为正极,被保护;②④中Fe为负极,均被腐蚀。

但相对来说,Fe和Cu的金属活动性差别较Fe和Sn的差别大,故Fe-Cu原电池中的Fe被腐蚀得更快;①中构成原电池,,作为正极的杂质碳较少,腐蚀速率最慢。

答案 C

9.利用生活中或实验室中常用的物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和电学知识,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原电池。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原理:

Fe+2H+===Fe2++H2↑。

(2)实验用品:

电极(________、________)、稀硫酸、________(填写所缺的实验用品)、耳机(或者电流计)。

(3)实验装置:

(如右图所示)

(4)原电池设计及注意的问题。

①按如图所示连接好实验仪器,注意观察(耳朵听)耳机是否有声音发出,如果没有,可将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中的一极接触耳机插头上的一极(注意:

接触的同时耳机的另一个极是连接在原电池的另一个电极上的),这时可以听见耳机发出“嚓嚓嚓”声音。

其原因是:

在原电池中,由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

②如果将装置中的耳机改为电流计,则铁钉应该接电流计的________极,电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另一极应该接电流计的________极,电极发生了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解析 由实验原理:

Fe+2H+===Fe2++H2↑,可知组成该原电池的负极应为Fe,正极可选用活动性比Fe弱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

答案 

(2)铁钉或铁条 铜钉(其他的惰性电极如铅笔芯、石墨等) 烧杯、导线 (4)①电能 ②负 Fe-2e-===Fe2+ 正 还原

10.如图所示的装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铁圈和银圈的连接处吊着一根绝缘的细线,使之平衡。

小心地往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

(1)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指悬吊的金属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B.保持平衡状态不变

C.铁圈向下倾斜

D.银圈向下倾斜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加入CuSO4溶液后,构成Fe—Ag原电池,Fe失电子作负极,质量减轻,Cu2+在正极银圈上得电子,生成金属铜沉积在上面使其质量增加。

答案 

(1)D 

(2)加入CuSO4溶液后,构成Fe-Ag原电池,铁溶解,质量减轻,Cu2+在银圈上得电子,生成Cu沉积在其上,质量增加 (3)Fe+CuSO4===FeSO4+Cu

11.有甲、乙两位同学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用镁片和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6mol·L-1的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6mol·L-1的NaOH溶液中,如图所示。

(1)写出甲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中负极为________,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甲与乙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如果都是金属,则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则甲会判断出________金属活动性更强,而乙会判断出________金属活动性更强(填写元素符号)。

(4)由此实验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________。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介质

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已过时,没有实用价值了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析 甲同学依据的化学反应原理是:

Mg+H2SO4===MgSO4+H2↑,乙同学依据的化学反应原理是:

2Al+2NaOH+2H2O===2NaAlO2+3H2↑。

但是由于Al与碱的反应是一特例,不可作为判断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所以判断一个原电池的正负极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 

(1)2H++2e-===H2↑

(2)Al 2Al+2OH-+2H2O===2AlO

+3H2↑

(3)Mg Al (4)AD

12.【实验目的】 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原电池装置。

【实验用品】 电极:

镁条、铜片、铁片等。

【电解质】 果汁(橙汁、苹果汁、柠檬汁等)。

【其他】 导线、金属夹、发光二极管、500mL烧杯。

【实验方案】 ①CuMg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橙汁;

②CuFe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苹果汁;

③FeMg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柠檬汁。

【实验操作】 用导线分别将三种方案中的金属片连接到金属夹上,分别将金属片两两插入到盛有果汁的三个500mL的烧杯中,将发光二极管两端分别接在三种方案中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夹上。

观察现象,连接方式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 三种方案中发光二极管均发光。

【实验结论】 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回答问题:

(1)连接装置时活泼金属接二极管的________极上,较不活泼金属接二极管的________极上。

(2)在方案①②中铜作电极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方案①③中镁作电极情况:

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