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消费金融行业深度分析报告.docx
《支付+消费金融行业深度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付+消费金融行业深度分析报告.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支付+消费金融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
2017年1月
正文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1.支付体系演变
中学的政治教材在讲解“货币”概念时候,提到了货币的五大基本职能,其一就是“支付手段”。
对于货币的关注和研究或许超过支付,但是货币的每一次“惊险的跳跃”也在影响着支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货币形式的变化带来支付体系的革新,整个社会的支付体系在促进商品、服务流通过程中起着基石般作用。
实物支付时代,买卖双方必须把要交换的物品运输到同一地点,完成支付;一般等价物时代,物流和资金流在空间上可以分离,但是一般等价物的流动性不足;私营和国营的信用中介出现,纸币和票据使得支付可以脱离实物形态,以信用的形式表达,但是仍旧囿于时间、空间的匹配性,效率不足。
电子支付出现后,非现金支付体系的发展,使得支付方式的信息流动更加通畅,大大增加了支付效率,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得以较好解决。
图1支付体系演变
1.1全球支付清算行业发展趋势
全球支付行业保持快速发展,新兴市场尤胜。
凯捷(Capgemini)与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RBS)联合发布的《2015全球支付报告》显示,2012-2014全球非现金支付交易量同比增速在7%以上,且逐年递增,远高于全球GDP增速(IMF预测2016年为3.6%)。
资本市场对支付公司热情高涨,PayPal、WorldPay、Square,以及宜人贷多家公司在美上市,筹资总额超过500亿美元。
亚洲新兴市场继续拉动非现金交易量的增长,连续4年增长超过20%,新兴经济体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支付行业的颠覆式创新,很多创新的支付方式都是从非洲、孟加拉国、印度和菲律宾等发展中经济体先形成。
国内支付机构被并购或注资成为新常态。
2015年央行明确提出,“要严格支付机构市场准入,鼓励现有机构兼并重组、持续发展,健全市场退出机制,研究实施支付机构分类、分级监管,强化激励约束机制”。
由此可见,发牌政策趋紧,收购支付牌照或注资支付公司,打造资产、支付、营销的闭环,成为很多上市公司进军支付行业的快捷通道;与此同时,由于非银支付机构市场集中度较高,独立支付公司的生存空间被挤压,通过寻找实业方面的战略合作伙伴或引入战略投资者成为一些支付公司的必然选择。
1.2中国的支付体系
中国现代支付系统主要包括:
(1)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系统:
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2007年建成运行的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2008年建成运行的境内外币支付系统、2009年建成运行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2010建成运行的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
(2)第三方服务组织支付清算系统:
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等;(3)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4)金融市场支付清算系统。
消费者平常接触最多的就是第三方服务组织支付清算系统:
中国银联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由特许经营企业银联运营,银联由央行主管。
我国的银行卡跨行支付体系为“清算/结算”二级制。
清算:
主要是指不同银行间的货币收付,是结算进行之前的银行间的轧差;结算:
银行、非金融机构支付公司把钱结给商户、消费者。
结算是清偿商务活动中债权债务的最终结果;清算是结清银行间资金账户往来债权债务关系最终结果的过程。
图2跨行支付系统“清算-结算”二级制
1.3银联的清算垄断地位受到挑战
关于“网联”的消息一波三折,“网联”是类似于“银联”的线上支付清算平台,以解决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直连”银行问题(央行认为“直连”模式下,其无法掌握具体交易信息,资金流向问题)。
但是此前由支付宝、财付通主导的第一套“网联”建设方案并没有获得认同,目前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牵头,引入更多第三方支付公司参与共建的第二套方案逐渐成型,按计划,“网联”将于2017年3月份正式上线,随后第三方支付机构遵照相关技术标准和要求分批接入。
目前,银联是我国境内唯一的支付清算组织,银联的转接清算模式业务流程是收单-转接-清算,涉及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和转接清算平台三方,按照7:
2:
1(银行卡收单业务部分会具体描述)的比例进行分成。
银联作为唯一的转接清算平台,稳拿10%的刷卡手续费,同时还可以向收单机构收取一定的银联品牌管理费。
7:
2:
1分成机制形成于本世纪初,当时鉴于我国发卡量低的国情,刺激发卡,但是随着银行卡的普及和新进入者的增多,收单业务逐渐进入微利边缘,在呼吁更改利益分配机制无果的情况下(2013年前后,第三支付企业曾广泛呼吁由7:
2:
1改为5:
4:
1,但未被采纳),第三方支付企业开始绕过银联,创新银行“直连”模式。
“直连”模式:
在现行支付体系下,第三方支付公司被允许从事仅仅是结算环节,但是支付公司可以通过在多个银行开立账户的形式,通过行内转账,在自身账户体系内(左手换右手)完成资金的清结算,这样就绕开了银联,撇开银联参与收单分成,与此同时也打破了央行坚持的“清算-结算”二级制支付体系。
例如:
你通过支付宝把A银行借记卡的钱转到B银行借记卡,这是标准的跨行转账。
“直连”模式下,支付宝在A银行和B银行都有备付金账户,只需要在A银行,将你的资金转到支付宝在A银行的备付金账户,然后从支付宝B银行备付金账户转出等额资金至你的B银行借记卡账户即可。
这个过程,没有涉及跨行清算,绕开了银联。
实际上,在整个过程中支付宝自己完成了清算、结算过程。
图3第三方支付机构绕开央行清算
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决定全面开放我国银行卡清算市场,2016年6月,央行会同银监会发布《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明确清算业务申请条件,未来国际卡组织及我国第三方支付龙头公司都有可能获得清算牌照。
另外,关于“网联”的推进还有待观察,如何实现第三方支付公司从“直连”到“网联”的平稳过渡;如何解决利益分配问题,避免“直连”重启;如果保持平台的中立性;如何兼顾效率和资金信息安全等问题都需要逐一解决。
2.支付结构
非现金支付体系在经济增长红利、人口红利的沃土上,借助互联网、智能终端以及电商的腾飞快速发展。
如今,线下收单、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各自体量巨大,而且依旧高速增长,不断在各自优势场景快速渗透。
图42015年中国消费者支付渠道使用情况(%)
图52015年中国消费支付渠道选择倾向(%)
从整个支付的产业链来看,包括基础支付服务、配套软硬件销售及建设、增值服务等。
其中基础支付服务由银行、清算机构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组成。
按照支付模式的不同,当前我国的支付行业可以分为银行卡收单、线上网络支付、预付卡,这也是我国第三方支付牌照包含的三个一级子领域。
其中网络支付包含范围较广:
指依托公共网络或专用网络在收付款人之间转移货币资金的行为,包括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
图6支付模式分类
2.1第三方支付
2010年,央行颁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2011年5月,央行正式颁布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
第三方支付牌照许可的业务类型主要有:
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鉴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发展和便捷性,固定电话支付与数字电视支付场景不多)。
表1支付牌照对应具体业务
2.1.1规模快速增展,结构发生变化
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的发展,智能终端的普及;电商体系的发展;银行卡、POS机、ATM机渗透率的提升,都为第三方支付市场提供了充足动力。
从整个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结构来看,虽然第三方银行卡收单占比仍是第一,但是份额在逐渐下降,逐渐被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和第三方移动支付所替代,第三方移动支付呈现倍数增长。
图7第三方支付规模快速增长
图8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结构(%)
第三方支付行业具备一定季节性。
受到节假日促销及季节变换等因素的影响,下半年的业务量较上半年大,其中第四季度为全年业务高峰期。
由于第三方支付行业企业的客户多为小微商户或个体商户,春节的因素会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业务量造成明显的影响。
春节期间大量小微商户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小微商户会休业、返乡,相关零售型消费也会转向大型商业超市,所以每年一月月末到二月中旬会成为第三方支付行业企业的低潮期,整体上每年的一月和二月交易流水也会显著低于年平均水平,约为月均交易流水的65%左右。
2.1.2牌照逐渐趋紧
关于第三方支付牌照,目前央行累计共发放270张支付牌照,注销5张(皆为预付卡领域),合并两张,存量为263张(更新至2016年12月20日)。
就目前趋势来看,支付牌照有收紧趋势:
a.新增牌照减少,2015年仅发了一张,2016年没有发放。
累计注销了五张牌照:
浙江易士、广东益民、上海畅购卡、北京润京(主动申请终止)、上海通卡,合并了两张:
温州之民被合并至上海点佰趣,海岛一卡通被合并至国付宝;
b.支付牌照有效期为5年,所以每5年需要向央行申请续展一次,存在准予续展风险,2016年8月27家支付机构牌照获得了续展,但具体业务出现了些许调整;
c.2015年初发布的《央行关于2015年支付结算工作要点的通知》中,已明确“严格支付机构市场准入,鼓励现有机构兼并重组、持续发展健全市场退出机制,研究实施支付机构分类监管、分级监管”工作思路,牌照趋紧,现有机构管理趋于市场化。
图9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情况(个)
2.2银行卡收单
银行卡收单业务是收单机构与特约商户签订银行卡受理协议,在特约商户按约定受理银行卡并与持卡人达成交易后,为特约商户提供交易资金结算服务的行为。
银行卡收单业务包括:
(1)线上收单,即网络收单;
(2)线下传统收单业务,包含POS收单和ATM收单。
银行卡是使用最广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银行卡发卡量的增长、POS机具本身技术标准的完善和受理环境的提升,促使银行卡收单市场规模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截止2015年12月31,共有1047家收单机构。
目前共有62家第三方支付公司获得银行卡收单业务资质牌照,其中43家是全国范围收单业务资质,另外19家是区域收单资质。
图10银行卡收单行业的发展阶段
发卡量平稳增长:
截止2016年Q3,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60.15亿张,同比增长14.53%,其中,借记卡在用发卡数量55.19亿张,同比增长14.92%,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4.96亿张,同比增长10.41%,全国人均持有银行卡4.39张,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0.33张。
(支付清算协会数据)
图11银行卡在用发卡量及同比增长
图12银行卡渗透率(%)
POS机具技术标准趋于完善:
为消费者交易过程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通过数据加密技术、数据签名技术、安全应用协议及安全认证体系等基础安全技术,使得支付过程中的用户信息及交易信息得到保护,确保安全。
此外,基于GPS技术,POS行业开发移动POS,为持卡人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率的支付服务。
图13POS机的基础技术
受理环境持续改善:
截止2016Q3,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联网特约商户2124.80万户(我国目前商户数约5000万以上),POS机具2602.10万台,ATM机具90.74万台,较上季度末分别增加293.60万户、156.90万台和0.11万台。
每台ATM对应的银行卡数量为6629张,同比增长6.13%,每台POS机具对应的银行卡数量为231张,同比下降12.50%。
(支付清算协会数据)
图142008-2016银行卡联网商户、POS机具及ATM数据
银行卡交易量持续增长,消费类交易增长显著:
2015年全国银行卡交易笔数852.29亿笔,交易金额669.82万亿,同比增长43.07%、48.88%。
其中消费类业务交易笔数290.30亿笔,交易金额55万亿,同比增长29.78%。
消费类业务,笔数占比34.06%,金额占比8.21%,增长显著,未来空间仍旧很大。
2016Q3银行卡交易笔数达303.40亿笔,金额177.72万亿元,季度同比增长35.71%和2.65%。
表22015年我国银行卡各类业务情况
2.2.1非银支付机构收单市场比重进一步上升
根据《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6)》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153家收单机构共处理收单业务565.11亿笔,金额51.98万亿。
非银行支付机构在收单市场中所占比重进一步上升。
2015年非银支付机构处理银行卡收单业务达396.13亿笔,29.50万亿,笔数和金额分别占总收单业务量的70.10%和56.75%。
非银支付机构占比扩大的原因在于:
不少非银支付机构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实践,已建立较为专业的收单经营模式,相关人员、系统、服务等配备条件较为成熟,专注于收单市场拓展,此外,通过依托专业化力量拓展市场成效较为明显。
相比之下,收单业务仅仅是银行业务范畴的一小部分,并非多数银行的重点拓展领域。
图152015年非银行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收单笔数对比(亿笔)
图162015年非银行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收单金额对比(万亿)
2.2.2通过网络支付接口办理的银行卡收单业务增速较快
通过网络支付接口办理的银行卡收单业务包括通过互联网、移动电话、固定电话以及数字电视等渠道办理的银行卡收单业务。
2015通过网络支付接口办理的银行卡收单业务量367.09亿笔,金额19.13万亿,分别占比64.96%、36.81%(比2014年提升11.95个百分点)。
图172015年线下线上收单市场业务量笔数对比
图182015年线下线上收单市场业务量金额对比
这种迁移趋势的出现,一方面由于新型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如二维码支付的出现,分流了部分原有线下支付业务;另一方面收单机构基于成本控制考虑,对部分新拓展商户的交易倾向于提交网络支付接口处理。
2.2.3“96费改”,回归健康成长之路
2016年3月,发改委和央行发布了《关于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对银行卡收单业务的收费模式和定价水平进行了重要调整,《通知》于2016年9月6日正式实施,因此被业内称为“96费改”。
“96费改”前,银行卡收单业务执行的收费标准为发改委2013年1月16日发布的《关于优化和调整银行卡刷卡手续费的通知》。
整个银行卡收单业务产业链里面,有三个主体参与商户收单业务的分润:
发卡行、清算机构、收单机构。
图19银行卡收单产业链
“96费改”前收单业务对商户收取的总费率根据商户类别区分,其中餐娱类1.25%、一般类0.78%、民生类0.38%、公益类基本不收费。
收单收入在服务机构之间大致按:
“发卡机构:
收单机构:
清算机构=7:
2:
1”的比例分配。
“96费改”后,取消行业区分,收单服务费由收单机构和商户自行市场调节;发卡服务费按照借记卡/贷记卡分别给出上上限(借记卡:
交易金额的0.35%,单笔费用封顶13元;贷记卡:
交易金额的0.45%,不封顶;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分别按照交易金额的0.0325%(单笔费用封顶3.25元)向银联支付网络服务费。
表3“96费改”前后费率对比
“96费改”原因:
市场与政府在发挥定价主体作用的边界方面需要厘清;原先按照行业实行差异费率,导致收单市场套码、切机行为屡禁不止(套码的背后是不同商户手续费的巨大差异,餐娱类收费水平1.25%,民生类收费水平则为0.38%,以一年1000万流水的商户来看,由餐娱类商户套码至民生类可以节约8.7万元费用,对商户而言风险并不高);给商户减压,提升线下收单业务渗透率;借、贷记卡实行统一计价不利于发掘银行卡产业内生发展动力。
“96费改意义”:
(1)收单的总费率由原先的政府定价改为市场定价,结束了线下线上双轨制,“96费改”前线下收单走银联渠道,按照721规则来,但对于线上支付,第三方支付企业弄出了“直连”模式,绕开银联,所以存在线上线下价格双轨,费改后定价会趋同;
(2)解决了套码现象;(3)因为信用卡收单费用将没有绝对额上限,提升信用卡套现成本,遏制信用卡违规套现现象;(4)促进收单企业正规竞争,驱使其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改善收入结构;(5)收单企业行业集中度上升。
2.2.4银行卡收单业务新趋势
a.对于发卡行来说,产品和服务会创新迭出,增强客户粘性。
发卡行已经从“跑马圈地”的粗放式管理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银行卡业务竞争会更对地体现在产品、服务、及营销方面。
(1)充分利用客户历史数据,挖掘细分客户类型,有针对性的推出相关产品,比如与汽车、航空、娱乐等推出联名卡;
(2)与商户开展多层次主题营销;(3)与新型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融合,
比如支持银联HCE、ApplePay等。
b.收单机构着力打造面向商户的一站式综合支付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
智能POS渗透率将会上升,互联网POS将整合“融合支付、行业应用、O2O
营销”等功能;收单企业基于自身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优势,可以以收单业务为基
础,提供更多增值服务。
将收单业务打造成互联网金融的入口,为商户提供一站式综合支付服务解决方案。
比如银联商务的大数据产品“数据魔方”,为商户提
供个性化的数据挖掘分析,并基于自身搭建的云平台向商户、消费者、开发者、
合作伙伴提供数据分享、云计算服务、云产品解决方案等。
表4传统POS和智能POS对比
表5收单机构创新产品与服务
一些有用的数据
关于对收单标的跟踪,大家都会关注标的产生的流水,所以关于营收/流水、净利润/流水这两个指标相对来说比较重要,可以通过上市公司收购相关收单标的的业绩预测进行挖掘。
海科融通是一家拥有全国范围内收单资质的公司,之前永大集团(现更名为:
融钰集团)拟作价29.69亿收购其100%权益,之后终止,目前新立金融拟作价23.79亿收购收购其100%权益,正处在证监会受理阶段。
通过新立金融对海科融通收购草案的一些财务预测可以得出收单企业相关数据:
营收/流水=0.14%;净利润/流水=0.02%。
表6海科融通财务预测
2.3网络支付
2.3.1互联网支付
互联网支付整体业务规模持续较快增长,银行机构仍旧保持主导地位,商业银行在加速相关经营战略的调整,第三方支付机构深入拓展便民生活应用。
表7互联网支付业务许可证获批情况
网上银行
网上银行是银行主要的电子支付方式,随着银行对互联网渠道的重视,近些年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体系也在逐渐成熟,用户体验也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
根据支付清算协会报告数据,2015年商业银行共处理网上支付业务363.71亿笔,金额2018.20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29%和46.67%。
另外,2016年全国个人网银活跃用户比例为79%,从2013年开始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1)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的广泛应用对电子银行渠道的替代作用;
(2)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银行的渠道替代作用。
图20网上银行交易规模及增速
图21网上银行用户规模及增速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是指第三方支付机构在PC端提供的支付服务,具体而言是指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为运营主体,通过在电脑端以网关支付、认证支付等途径以银行账户或第三方账户进行支付的方式。
2015年第三方支付机构处理的互联网业务是333.99亿笔,金额24.19万亿元,分别增长了55.13%和41.88%。
图222012-2015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
图232015Q1-2016Q2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结构
移动支付的快速增长,对第三方互联网支付造成了一定冲击,网络购物、网络游戏、电信缴费等传统行业的互联网支付比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不过,互联网理财等新行业的交易规模持续上升,支撑起互联网支付的增幅。
2016Q2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拆结构来看:
基金占比19.8%,网络购物占比13.4%,航空客票占比6.6%,电商B2B占比4.1%,电信缴费占比3.0%,网络游戏占比1.3%,其他(包括互联网理财和其他新行业)占比51.9%。
总体来看,2016Q2季度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环比增幅继续维持在10%-15%之间,属于较正常水平。
图242016Q1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中,支付宝、财付通仍旧占大头,二者合计超过60%,银联商务紧随其后。
2016Q1支付宝占比43.3%,财付通占比20.1%,银联商务占比11.1%,快钱占比7.0%,中金支付占比5.1%,汇付天下占比5.0%,易宝支付占比3.9%,京东支付占比1.9%,易付宝占比1.4%,宝付占比0.9%。
趋势:
未来互联网支付市场仍旧会保持平稳增长;牌照续展,资本的整合将会使得市场主体积极寻求合作关系谋求长远发展;支付的竞争将在业务创新、便民支付综合服务体系中展开;另外,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前景广阔。
2.3.2移动支付“井喷式”增长
15/16年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快速增长,主要因为其在线下的场景极为丰富,涵盖了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同时消费者追求方便快捷的服务,习惯了在外出时只携带手机,使用扫码(线上、线下)、NFC等方式进行支付。
图252009-2015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
移动支付主要是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等,在移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支付,按照完成支付所依托的技术条件,还可以分为移动远程支付和移动近场支付。
远程支付:
指通过移动网络,利用短信、GPRS等空中接口,和后台支付系统建立连接,实现各种转账、消费等支付功能;近场支付:
是指通过具有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的移动终端实现本地化通讯进行货币资金转移的支付方式。
图26移动支付的分类
手机银行
手机银行是商业银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推出的以手机作为支付终端进行支付的支付方式,以远程为主。
伴随着商业银行对互联网的重视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手机银行的交易量也在快速上升,仍处于普及式爆发阶段。
2015年,商业银行处理138.37亿笔,金额108.22万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到205.86%和379.06%。
图272012-2015商业银行处理移动支付规模
图282014Q4-2015Q4中国手机银行注册用户数
手机银行未来发展趋势:
(1)满足基本功能条件下,手机银行朝着功能差异化方向发展;
(2)为了提升活跃度和粘性,未来手机银行可能会兼具社交属性;(3)场景+移动支付将是手机银行重点争夺的领域之一。
图292016第二季度中国手机银行市场交易份额
第三方移动支付
第三方移动支付就是非金融机构开展的移动支付业务,2015年第三方支付机构处理398.61亿笔,金额是21.9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0.00%、166.50%,笔均业务金额550.91元。
其中,全年共处理移动电话远程支付业务397.34亿笔,21.9万亿,近场支付1.27亿笔,589.41亿元。
从这个数据看得出来,支付机构处理的金额虽然比商业银行处理的数据要小,但是笔数大很多,符合监管部门小额便民支付的导向。
图302012-2015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
图312016Q3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份额
2016Q3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支付宝以50.42%市场份额依旧领先,但是与财付通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三季度财付通继续加码线下移动支付,加之红包和转账等社交场景交易量的持续高速增长,以及电商、团购、出行等第三方商户移动端的拉动,使得财付通继续缩小同支付宝的差距,市场份额上升为38.12%(2013Q3财付通占比4%,支付宝占比73%),位列市场第二位。
总体上看,支付宝和财付通二者的市场份额达到了88.54%,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财付通的迅猛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