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探索稿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79768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践与探索稿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实践与探索稿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实践与探索稿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实践与探索稿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实践与探索稿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践与探索稿件.docx

《实践与探索稿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践与探索稿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践与探索稿件.docx

实践与探索稿件

《实践与探索》一节课的实录与思考

徐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陈大勇

一、背景介绍

我市市区于2003年秋进入课改实验,使用的是华师大版数学

教材。

这学期在听课中发现有些教师把《实践与探索》等同于传统应用题来讲解,为了探讨《实践与探索》的教学方法,我在矿大附中上了一节课,课题是《第七章“实践与探索”问题1》。

教学设备有实物投影仪。

二、案例描述

1、低起点引入问题。

(老师拿出一个纸盒,展示它的两个底盖、一个盒身。

师:

1个盒身配2个盒底盖能做一个盒子,请一起填表1:

盒身(个)

1

2

3

4

a

x

盒底盖(个)

2

4

6

8

2a

y

师:

x与y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议论:

x=2y,y=2x,

教师板书,学生相互说理,判断对错。

评注:

教学起点低,通过具体数字过渡到字母,渗透换元思想,让学生自己理解盒身与盒底盖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大字表

师:

一个盒身配2个盒底盖能做一个包装盒,如果一张白卡纸能做2个盒身,或者做3个盒底盖,现有28张白卡纸,那么用几张白卡纸做盒身,几张白卡纸做盒底盖,能使做出的盒身和盒底盖恰好配套?

(话音未落,生A大声说:

12张、16张。

师生谔然,请他讲讲理由。

生A:

列表(表2)

纸(张)

1

2

3

4

盒身(个)

2

4

6

8

盒底盖(个)

3

6

9

12

3张纸能做盒身6个,4张纸能做盒底盖12个,恰好配套。

28÷7=4(组),做盒身用3×4=12(张),做盒底盖用4×4=16(张)。

(学生齐说:

妙!

妙!

评注:

老师没想到前面的列表法竟然被学生在这里用上了!

这种思路很简捷,运用了化归与对应的思想。

师:

将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处理,这种方法很好。

我们也可以这样来分析,请看表3:

纸(张)

一张纸能做(个)

共能做成(个)

盒身

x

2

2x

盒底盖

y

3

3y

师:

x与y之间有什么关系?

并求出x与y的值。

评注:

教会学生用列表法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找出等量关系。

(老师在巡视中发现有两种方法,分别请两位学生板演。

生B:

(方法一)

设用x张做盒身,y张做盒底盖。

解之得

答:

略。

生C:

(方法二)

设做了盒身x个,盒底盖y个。

解之得

24÷2=12(张),48÷3=16(张)。

答:

略。

评注:

问题

(2)是整数解,学生易理解。

不要求全体学生都能掌握两种解法,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了一种解法,能用数学语言完整的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就达到基本目标。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师: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5页的问题1,先自己做一做,然后再讨论。

问题1:

用20张白卡纸做包装盒,每张白卡纸能做盒身2个,或者盒底盖3个。

1个盒身和2个盒底盖可以做成一个包装盒。

那么能否把这些白卡纸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做盒身,一部分做盒底盖,正好配套?

(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议论“是不是题目错了,怎么解出来的是分数”,老师没有直接回答,让学生自己讨论,同时分别请两组同伴上黑板合作完成。

生D与C合作:

(方法一)

设用x张纸做盒身,y张纸做盒底盖。

解之得

盒身:

8×2=16(个),盒底盖:

11×3=33(个),所以能做16个包装盒,将剩下的一张纸再做一个盒身和一个盒底,就有17个身,34个底,可做17个包装盒。

生E与F合作:

(方法二)

设做了x个盒身,y个盒底盖。

解之得

17个盒身和34个盒底盖恰好配套,所以能做17个包装盒。

师:

请同学们对黑板上的两种做法给予评论。

(多数同学赞同第一种方法,认为第二种方法没有说清各用几张纸做盒身和盒底盖。

生E补充:

17÷2=8

,34÷3=11

,所以用8张纸做16个盒身,用11张纸做33个盒底盖,最后一张纸做1个盒身和1个盒底盖。

评注:

问题1是开放的,解决时有一定难度,采用2位同学上黑板做同一题,是为了能合作交流、相互纠正补充。

教师在巡视时,没有简单地对“做16个盒”的学生说“错”,对“做17个盒”的学生说“对”,而是鼓励学生要说的有道理。

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多样性,培养分类讨论、合情推理的思想。

学生A又一次站起来说:

同学们做的都对,但我们还是用列表法:

从表2中看出用7张纸能做6个盒子,用14张纸能做12个盒子。

在余下的6张纸里,用2张纸做4个盒身、3张纸做9个盒底盖,最后1张纸做1个盒身和1个盒底盖,这样能再做5个盒子,所以可做17个盒子。

(同学又纷纷叫“好!

”)

评注:

“对应、分组”的思维模式一直是这位同学的主导思想,应该允许学生保持自己的思维规律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不要强求一致。

三、实践中探索新问题

老师发给每位学生2张A4纸。

师:

我们能不能用手中的纸设计一个实际操作的方案,让一张纸恰好能做2个盒身或3个盒底盖?

学生纷纷动手折叠纸,有些学生展示如图1:

(图1)

(学生纷纷议论:

不行,因为底大身短)

师:

能不能换另一种纸试一试?

(学生将手中的纸折叠、裁剪,继续尝试,由于时间不够,没有成功。

这时老师又给每人发了两张长宽之比约为6:

1的纸片,让同学试一试,有同学高兴的说:

成功了!

评注:

学生通过成功与不成功的尝试,积累了经验,也产生了问题:

为什么这种纸片就能成功?

师:

我们可以反过来想:

如果包装盒做好了,设盒子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在同学们绘制的图1中标出对应的a、b、c,如图2所示:

(学生边说,老师边在图2中标字母)

(图2)

师:

利用图2,能不能找到a、b、c之间的关系?

(学生有点困惑,讨论后,有学生小声的说:

b=2c,2a+2b=3a…)

老师板书:

师:

如果把c看成已知量,求出这个方程组的解,就可以知道纸片的长宽是多少。

(学生议论片段后得到

纸片的长为12c,宽为2c,所以纸片的长与宽的比为12c:

2c=6:

1。

如果宽是5cm,长就是30cm等等…)

评注:

老师提供适当的材料让学生操作实践,再适时的引导学生分析图形,使得多数学生能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拓展了方程组的应用范围。

师:

最后一张纸片如何剪裁出一个盒盖和一个盒身?

学生活跃,各种方法出现,例如

图3(阴影部分是多余的)。

(图3)

师:

现在我们不仅求出了问题1的解,而且还设计了一种型号的纸片和一种剪裁的方法。

这样我们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解决了问题1。

4、深入探究,培养创新意识大字

师:

问题1似乎很圆满的解决了,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

(学生议论纷纷:

只能用长宽之比为6:

1的纸型吗;A4纸就不能用吗;非要做成长方体的纸盒吗;巧克力的包装盒就多种多样;一张纸又做盒身又做盒底盖,不是很好吗…老师事先有点准备,但没想那么多。

师:

同学们的这些想法都很好!

我也提一个问题:

如果我们有长30cm、宽20cm的卡纸20张,按照问题1的规定,如何剪裁?

大家可以从同学和老师提出的问题中选一个试一试。

(学生的思路大开,相互讨论,动手画图,气氛热烈。

老师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部分作品:

生G:

老师提的问题我能解决,如图4。

(图4)

生H:

如图5,用一张长50cm,宽20cm的纸片可做一个长方体的包装盒。

生I:

如图6,用一张长60cm,宽20cm的纸片可做一个正四棱锥的包装盒。

生J:

如图7,用一张长30cm,宽20cm的纸片可做一个圆柱的包装盒。

师:

同学们展示的这些方法很新颖,但是否正确,请课后讨论,还有什么新的想法和做法,请写出实验报告。

(图5)

另外布置2题作业:

(1)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一种螺栓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栓120个或螺母200个。

应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丝,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才能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

(1个螺栓要配几个螺母由你自己决定)

(2)课本第36页习题第1题。

评注:

学生展示的图7是有问题的,但老师没有指明,让学生自己去评价。

学生设计多种多样的用一张纸既做盒身又做盒底盖的方案,证明学生思维广阔,潜能很大。

作业的布置体现了多元化、多层次,让全体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又让学生有发展的空间。

三、案例反思

1.注意继承传统教学中的经验。

利用图表或线段图分析题意,是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关系的基本方法,要教会学生使用。

2.注意分层教学。

本案例第一部分设计就是针对最低程度学生的,让他们从开始上课就能顺利地进入学习状态,树立自信心,在每节课中都能取得一定的收获。

中间内容步步深入,让大部分学生能跟上教学的节奏。

3.提供学生实践与探索的时空。

问题1的叙述方式与传统教材上的应用题不同,不要将它“改写”成传统应用题,它本身就蕴含了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不仅求出方程组的解,而且会将理论上求出的解转化为实际实施的方案。

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问题。

4.教师适时引导,提高课堂时效。

教师要走在学生的前面,创造“最近发展区”。

解决问题1时从求出方程组的解到设计纸型,是思维的一个飞跃,学生通过实践与探索,仍不得要领,这时教师从结果(假设已知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出发,分析条件与结果的关联(纸片的长、宽与a、b、c的关系),形数结合,给出图形,让学生学会一种分析问题、探索问题的方法,控制了课堂节奏。

5.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习惯与能力。

本节课没有形式上的小组讨论,大都是同位或前后同学(即同伴)之间的即时交流,黑板上学生的板演、学生的练习,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或同伴来评价、纠正。

教师在巡视中主要关注那些发展较慢的学生,给予他们提示或点拨。

6.加强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研究。

传统的应用题教学过分强调应用题的模式,学生只会机械的模似一些常见的数学问题的解法,但面临一种陌生问题时束手无策。

华师大版教材设置了不少数学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分析问题情景,寻找数学联系,将问题符号化并确定数学模型,求解数学问题,检验、交流、评价,拓广,通过这一系列完整的教学过程,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养成实际操作的习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