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79251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docx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docx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一、苏州的茶

一、活动目标

1.学生通过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可拓宽知识面,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感。

2.学生参与采茶,制茶的过程,体验手工劳动的欢乐。

3.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活动准备

1.收集一些与茶有关的诗词、散文。

初步了解中国悠久的茶文化的发展过程。

2.准备好收集资料的工具,如笔记本、照相机等。

3.进行调查方法、摄影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指导。

三、活动设计

(一)活动导入

1、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茶不但对经济起了很好的作用,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且逐渐形成了灿烂夺目的茶文化,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颗明珠。

茶文化的出现,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

茶与文化关系至深,涉及面很广,内容也很丰富。

这里既有精神文明的体现,又有意识形态的延伸。

无疑它有益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

2、观看有关茶的录像。

3、交流对茶的初步认识。

(1)引导学生收集一些与茶有关的诗词、散文。

(2)举行一些与茶有关的诗词、散文朗诵表演,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人;也可检验学生对语文、口才、胆量等方面的能力。

(二)制定活动计划

1、引导学生调查茶的种类、名称、中国名茶、传统制茶叶的方法、泡茶方法和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茶道艺术,以及茶具等。

(这一项每组可以选择一个子课题进行重点研究,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也要根据学生研究的重点给予合理的评定);

2、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

3、根据班级情况分成若干研究小组。

确定组长,组员;研究内容;制定活动计划。

(三)开展考察活动

每小组可选一两项作为重点考察,在一星期内分头进行调查。

  1、考察各阶层的人对茶的喜爱程度;

  2、考察苏州地区茶树的种植情况;

  3、考察苏州地区茶叶的种类;

  4、考察茶叶的制作工艺;

  5、访问一些民间制茶能手,茶友;

6、考察苏州近几年茶馆的变化(如数量、规模、档次、茶的品种、消费人群、茶道艺术等)。

(四)活动汇报

1、各组收集,整理考察到的资料。

(包括:

文字,照片,音像材料等)

2、在校举行成果展示活动,活动方式有:

黑板报、手抄报、电子刊物、图片展,茶艺表演等。

(五)制作茶叶实践

1、教师组织学生到附近的茶厂采集茶叶,并进行初步加工。

(学生分组进行,分工合作完成)

2、交流活动感受。

(六)活动成果的评价与总结

1、每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完成活动评价表。

综合实践活动评定表

组名:

组长:

组员:

序号

评价要点

分值

自评

互评

教师评价

总评

1

计划及计划的合理性

10

2

诗词、散文朗诵表演

10

3

开展考察、制茶活动

10

4

小组协作精神

5

5

组员文明礼貌

5

6

文字、图片等成果展示活动

10

合计

50

2、学生的实践成果收集成册,互相交流经验,感受。

(七)活动延伸

1、可在活动期间不定期举行义务送茶活动,让路边开车口渴的人们能及时喝一口浓香四溢的凉茶。

在为人民服务中体会做人的意义。

2、用亲手制作的茶叶为最亲的人泡一杯浓茶,以表达最亲的人的敬意。

3、用在活动期间所学到的茶文化知识,在校内举行一次茶艺表演。

同时邀请家长参加。

4、组织学生宣传中国5000年茶文化。

四、活动建议

1、活动前对学生进行安全和文明礼貌教育。

2、进行调查方法、摄影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指导。

3、定好地点以后,学校对此次活动要有一个整体的时间安排,并要有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教师的分工,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

4、开展采茶叶、制茶叶和其他活动,要引导学生先有行动计划,设计好行动方案,准备好收集资料工具。

5、学生参与活动时会遇到许多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大胆与人交流,积极、自信参与活动。

6、在总结评价时,不要过分注重结果,而应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最主要的是把学生的实践成果收集成册,互相交流。

7、活动时间为7—8课时。

五、参考资料

(一)茶之起源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

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是饮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

(二)发源时间

(1)神农时期:

唐·陆羽《茶经》: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

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

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

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

“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

”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

《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秦汉时期:

西汉。

王褒《僮约》:

“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

(三)中国十大名茶 

杭州龙井、苏州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六安瓜片、恩施玉露、安溪铁观音、白毫银针、武夷岩茶、普洱茶。

(四)茶具的种类

茶具,按狭义的范围,主要指茶杯、茶碗、茶壶、茶盏、茶碟、托盘等饮茶用具。

芳香的茶叶配上质优、雅致的茶具,更能衬托茶汤的色泽,保持浓郁的茶香。

我国茶具品种丰富,质地迥异,形式复杂。

历史上最古老的茶具,大约可推陶土制的缶,类似今天四川、云南的烤茶罐,它既可用来煮茶,也可作盛具用。

唐代时,以陶瓷茶具为主,同时贵族、富家也出现了金、银、铜、锡等金属茶具。

宋代“斗茶”用的茶具,以黑釉盏为主。

元代时青白釉茶具较多,明代中叶出现了紫砂壶。

至清代,广州织金彩瓷、福州脱胎漆器等茶具相继问世。

近代,则有了玻璃茶具和搪瓷茶具。

我国的茶具林林共总、仪态万千,茶具艺术绚丽多姿。

中国茶具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创新,其艺术性不断地增强,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同时欣赏各式茶具,也就成为品茶的自然衍生,成为了一种温馨愉悦的审美过程。

(五)相关网站:

www.chinawriter.org/whcz/neirong/cwh/chawh.aspwww.wufu-

 

东中市实验小学周逾芳

 

二、桃花坞木刻年画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桃花坞木刻年画的起源,知道年画的发展历史及类别门派,对年画产生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的能力及保护祖国优秀历史文化的责任感。

3.接触年画的制作工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木刻年画的资料、制作过程的录象带、年画若干张,准备制作工具布及置木刻室。

三、活动设计

(一)出示年画,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欣赏年画《一团和气》、《寿星图》、《姑苏繁华图》

3、这些画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谁知道叫什么?

(桃花坞木刻年画)

4、你们想了解关于桃花坞木刻年画的情况吗?

通过让学生质疑,提出学生自己想知道的问题,产生学习兴趣,从而为活动的内容开展做好准备。

(二)学生质疑,引起兴趣

1、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叫桃花坞木刻年画?

(2)桃花坞木刻年画的起源。

(3)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发展。

(4)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内容。

(5)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类别。

2、同学们对年画的兴趣很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桃花坞木刻年画。

(三)参观学校木刻室。

1、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怀者好奇的心情参观学校木刻室

2、学生交流观察到的年画知识。

(四)观看录象,了解制作过程

1、观看制作过程的录象

2、了解制作木刻年画的工具。

3、简单说说制作木刻年画的过程。

(五)学生实践活动

1、学生准备制作工具。

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幅简单的年画。

3、在教室里开一个小小展览会,评出最佳作品。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对制作木刻年画肯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以增添对年画的亲切感。

(六)学生搜集年画的资料

1、分组讨论各小组搜集的内容。

例如:

a、通过各种渠道找到现存的年画(如家中的、邻家的、亲戚家的或买到的。

b、参观市桃花坞木刻年画陈列室。

c、通过报刊、杂志了解到年画的发展趋势及现在的动态。

d、上网搜集资料。

e、找到年画制作作坊的旧址。

2、各小组根据各自制订的搜集内容,在一星期内进行访问、调查、搜集。

3、学生交流搜集调查情况。

4、分组思考问题。

(1)通过一系列的调查,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2)对木刻年画现在的发展趋势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3)木刻年画现在衰落了,对这一朵优秀的古老艺术之花,我们可以怎么做?

5、学生交流思考结果。

6、总结:

通过这一活动,旨在唤起同学们对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忧患意识。

四、活动建议

1、在活动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保证资料的充足和准确。

2、学生搜集的年画、拍到的照片可在班上展览。

3、活动时间7--8课时。

五、参考资料

(一)桃花坞木刻年画的起源及地点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起源于明代,在苏州桃花坞和虎丘山塘一带盛行。

(二)年画的发展历史

明代和清朝初期的木版年画,多毁于兵火之灾,今天所能见到的珍品寥寥无几,在日本有一些流传过去的珍品。

这些作品幸存,不仅可以看到初期的苏州木版年画的题材内容、绘制形式、以及汲取西洋画法上的明暗、透视等技法方面的独特风格,而且还从中得知一些画家的姓名别号。

清代中叶,年画继续向前发展,不断出新。

从清人的文献资料记载中,得悉苏州年画中不仅有木版印者,此外还有手工绘制的年画。

辛亥革命之后,新兴的上海石印年画流通市上,使得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逐渐失去原有的市场。

抗日战争时,年画作坊纷纷倒闭,从此苏州年画艺术逐渐没落无闻。

(三)年画的内容

年画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五类

1、小说戏剧类:

如霸王别姬、昭君出塞等。

2、风俗时事类:

如姑苏抱恩寺进香、虎丘灯船胜景图等。

3、吉祥喜庆类:

如和气致祥、福寿双全等。

4、祈福消灾类:

如钟馗除鬼、观音送子等。

5、其他类有:

十二生肖、苏州名桥等。

(四)年画的类别

年画的类别可分为门画类、中堂画类、独幅类。

(五)年画的制作工具

木刻刀、版材、印刷颜色、刷子等。

 

桃坞中心小学王洁

 

三、苏州民俗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苏州民间礼仪、节令、生产等方面的常见习俗。

2.在调查的过程中,培养与锻炼学生的调查能力、总结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1.学生代表一起去民俗博物馆联系参观事宜。

2.邀请有关民俗专家来校作讲座。

三、活动设计

(一)制定方案

1、激趣导入:

苏州是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

勤劳智慧的苏州人民,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

丰富多彩的苏州民俗便是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通过导入读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苏州的传统习俗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活动的顺利进行。

3、分组讨论各小组研究课题,制定调查方案。

(1)人文礼仪方面的习俗。

(2)岁时节令方面的习俗。

(3)生产活动方面的习俗。

4、各小组根据各自的研究课题,制订调查方案。

(二)参观访问

1、组织学生参观民俗博物馆。

2、学生分组调查。

通过去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上网浏览、访问专家等途径,进行调查、研究,了解苏州在人文礼仪、岁时节令、生产活动等方面的民间习俗。

(三)整理交流

1、各组学生根据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按研究课题进行分类、整理、汇总。

2、交流调查结果,从而每个学生都对苏州民俗有个初步了解。

(四)质疑明理

1、邀请民俗专家来校作讲座,使学生对民俗知识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2、讲座结束后,针对调查中存在的疑问,向专家质疑。

3、在民俗专家共同参与的情况下,讨论传统民俗的演变及其中的精华与糟粕。

(五)实践延伸

1、召开主题班会,以“我看苏州民俗”为主题,畅谈自己的感受。

2、进行征文比赛:

民俗之我见。

(六)活动总结

“山泽多藏育,土风清且嘉”。

苏州的风土人情受到历代文人学士的颂扬。

古代史家和诸子作品中已有对苏州民俗的记述,到明清更产生了《清嘉录》《吴郡岁时纪丽》等描述苏州民俗的专著。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民俗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有些民俗至今已经消失并为新风尚所取代,从这种“活化石”身上可以窥探到历史的积淀和它所蕴含的深层内涵。

四、活动建议

1、据实际情况确定访问对象,也可以从网络、书籍中获得有关知识。

2、教师应与有关访问对象取得沟通,以求得支持。

3、适当向学生传授一些访问的技巧和艺术。

4、活动时间建议为8课时左右。

五、参考资料

(一)人文礼仪方面的习俗

1、做寿习俗

做寿通常从40岁开始,40岁前只能称为“做生日”。

寿糕、寿桃的数目要与做寿人的年龄数相同。

寿堂里桌帏椅披,张灯结彩;供桌上寿香寿烛,一片辉煌。

这一天,做寿者被称作“寿星”,子孙后辈都要“拜寿”;亲朋好友前来“祝寿”或“贺寿”。

祝拜礼毕,则以寿酒、寿面款待,讲究排场的,往往还有吹打说唱助兴,花费颇大。

今天,苏州民间仍有做寿习俗,但大多数人已不讲排场,仅是亲友相聚向做寿的人表示良好祝愿而已。

2、苏州婚俗

苏州的传统婚礼十分繁缛,基本遵循了“六礼”之仪。

到大喜之期新郎须至女家迎娶。

迎娶多用花轿,新郎多骑马。

新娘在家香汤沐浴,剃毫开面,梳妆打扮,头戴凤冠,身披霞帔,三请而出闺房,由娘舅抱之上轿。

新娘上轿,必纵声大哭,称为“哭嫁”。

喜堂之上张灯结彩,披红戴绿,供桌上龙凤锡钎,红烛高烧,三果盘里盛着枣子、核桃、桂圆,取其“早生贵子”“和和气气”“团团圆圆”的吉祥色彩。

洞房的布置,新床尤为突出,床中央,放着红纸包裹的红皮甘蔗、秤杆、如意,床前放子孙桶,五只红蛋放于其中,象征“五子登科”。

新郎新娘进入洞房,有坐床、挑方巾、撒帐、饮合卺酒等仪式。

此后尚有祭祖宗、见公婆、吃喜酒、闹新房等节目。

3、苏州丧俗

旧时丧俗,往往要举行送终、转殓、大小殓、做七、回煞、传戒、题主、开吊、出殡、回吉、坐台、守制、复三、落葬等等仪式。

(二)岁时节令方面的礼仪

1、初五求财神

农历正月初五恰好是路头菩萨生日,苏州民间素有“接路头”的习俗。

接路头的仪式提前到初四深夜,并一直进行到初五凌晨,每年一到这个时候,此起彼伏的爆竹声是愈发“起劲”。

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抢路头”。

2、清明扫祖墓

每逢清明,苏州人有吃青团子、焐熟藕及上坟扫墓等习俗。

清明上坟扫墓是苏州人最不敢怠慢的事,特别是新丧终七而未满周岁的人家,都要“过新清明”。

新婚夫妇也要一起去上坟,称为“上花坟”。

直到今天,每逢清明前后,苏州郊外上坟扫墓的路上,还是肩摩毂击,热闹非常。

3、端午吃粽子

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是划龙舟和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吴国大将伍子胥。

每逢五月端午,苏州的老百姓还要在自己的门首挂上绿色的菖蒲、艾蒿,并饮雄黄酒、带香包等以避邪驱鬼。

4、中秋赏月亮

中秋节这一天,圆月当空,苏州民间有斋月亮、吃月饼、走月亮等习俗。

苏州人还有中秋上街看小摆设的习俗,观前街稻香村生产的苏式月饼最有名,店门前陈列的小摆设也最吸引人

5、十八游石湖

相传每年农历八月十七、十八夜,当满月偏西时分,石湖北边行春桥九个环洞的北边水面,每洞都显现出一轮月影,金波万迭,明灭激荡,九月成串,蔚为奇观。

所以苏州素有“八月十八游石湖、看串月”的说法。

6、冬至团圆饭

人们认定冬至节这一天是数九严冬的开始,所以叫“冬至”。

苏州人将冬至看作十分重大的节日。

民间有“冬至大如年,先生不放不给钱;冬至大如年,东家不放不歇年”的俗谚。

冬至节前一夕,俗称“冬至夜”,也和过年吃年夜饭一般,要合家团聚喝“冬酿酒”,吃冬至夜饭。

7、听钟迎新年

寒山寺钟声,因《枫桥夜泊》而名闻遐尔现在每逢阳历岁尾,苏州市民仍有夜赴寒山寺,静候元旦钟声之俗,连日本及东南亚各国游人都远道赶来。

当天深夜的十一点四十分到十二点整,寒山寺巨钟会均衡传送一百零八响,为世人祈福。

苏州地区还有着终年不断的岁时节分活动。

如闹元宵、邓尉探梅、轧神仙、迎伍君、黄天荡赏荷、石湖串月、天平观枫等等,组成了浓郁的吴中地方风情。

(二)生产活动方面的习俗

1、农耕民俗

五六月之交,农家割麦莳秧忙。

苏州农村田间耕作常伴有山歌对唱以此解劳、勉励和取兴。

冬末春初,农家常有田祭赛神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业兴旺。

腊月廿四夜有“烂田角落”习俗。

立春日,则有“行春”活动。

行春这天,常张灯演戏。

2、渔家民俗

过去渔民常年以船为家,终年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

长期的水上生活,产生了许多渔信和渔忌。

如从前下湖正式撒网捕鱼之前,要在船头把名叫“聚宝盆”的脚炉灰和一些蚕豆撒入网中,以求鱼虾满网。

船上生活的禁忌更多。

如船上烧鱼、吃鱼不能翻身,甚至忌说象征覆舟的“翻”字。

如东西翻身改说“涨身”,盛饭因忌“沉”音,也改称“添饭”。

饭毕,还忌以筷子搁碗,因“搁”字能使人想起船只搁浅。

另外,渔民禁止在船头上小便,以免得罪了水神而捕不到鱼。

3、造房习俗

过去,苏州城乡造房有许多仪式习俗。

造房前先要请风水先生踏勘地基。

破土动工前,房主要备好三牲酒饭,烧香点烛,鸣放鞭炮,祭拜太岁和土地。

破土动工时的第一铲土、木匠锯下的第一段木梢,都要用红纸包好,由东家藏于灶上。

开工的第一天晚上,房主要请泥水工吃开工酒,吃酒前先要祭祀张班、鲁班祖师。

梁是房屋的关键构件,东家在正梁前须供上猪头三牲,焚香点烛,磕头礼拜,燃放鞭炮。

上梁是建房的高潮,上梁、安梁后还需以酒浇梁。

大梁定位后便是抛梁,大师傅边唱《抛梁歌》边将馒头、定升糕等物向下抛散,此时众人蜂拥而上接抢。

在这一过程中爆竹不绝,热闹非凡。

除此之外,封山、作脊、紧门缝、开新门、砌新灶、上楼板、做楼梯等也各有仪式。

(四)相关网站

http:

//202.102.2.89/wh/sz-jlxc.htm

 

城东中心小学卫晓岚

 

四、苏州的道路

一、活动目的

1.熟悉苏州的街道,了解街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通过本次活动,形成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准备活动表格

三、活动设计

(一)引出课题,讨论方案

1、出示观前街的有关照片,提问:

(1)你知道这是什么路吗?

(2)它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3)观前街从前是什么样的?

(4)现在的观前有什么特点?

(5)对于苏州的道路,你还对什么较感兴趣?

如:

各条道路是怎样起名的?

苏州道路的过去和现在总的来说有什么不一样?

城市道路还将如何发展?

道路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2、分组,制定方案。

自由组组,分组制定各自的研究课题及方案。

(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所处的活动区域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同学组成合作小组,制定出调查方案。

(2)填写计划表格:

班级

班级总课题

研究名称

小组长

辅导员

研究方法

 

成果

汇报方法

小组成员

具体分工

(二)学生课外调查、访问

(三)分组整理与全班交流

1、各小组根据调查结果填写调查表格:

小组长

小组

成员

调查时间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备注

2、各小组根据原计划准备交流材料。

3、全班交流调查结果。

各小组根据计划,向全班介绍调查到的结果,教师在一旁记录学生了解到的内容,如其他组的学生有所了解,可以补充发表意见。

(四)活动小结

(1)

1、全班交流这次活动个人的收获和不足。

2、个人对本人在这次活动中的表现自己进行评价、填写表格。

姓名

活动名称

活动

收获

 

不足

之处

 

改进

方法

 

小组

意见

 

(五)活动小结

(2)

1、小组中对组员本次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填写表格:

小组长

小组

成员

调查时间

调查内容

活动

收获

 

不足

之处

 

改进

方法

 

2、小组长代表组员,对本小组本次活动进行评价。

四、活动建议

1、为了调查的范围能大些,每小组的同学人数可以少些,四至六人即可。

2、活动时间5-7课时。

五、参考资料

说到苏州,人们马上想到了她的小桥流水。

但近几年随着市政府对交通投入的不断增加,苏州已经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小街小巷变得宽敞了,街坊的改造也使危房焕然一新,与以往的苏州相比,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苏州城最早由吴王阖闾建城,城中布局采用一路并一河的双棋盘格局。

现在的干将路、平江路、临顿路、山塘街等都还保持着当年的风格。

从平江图上看,古城苏州在宋朝时与现在相比已初具规模。

市政府现在一边在进行对老街老巷的改造,一边又在新建一系列新的道路。

老街改造中最成功的要数观前街了。

解放前的观前街街道狭窄,两人站在对面的店里可以相互握手。

观前的第一次改造是在解放后,拓宽成了一条大马路。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政府又投入大量资金,对观前地区的地面、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建成一条融古典园林特色于一体的商业街,重点突出了玄妙观,并对商店的户外广告进行了规范,开辟出了第一、第二通道,修建了停车场等附属设施,开发整个观前地区。

山塘街与平江路是典型的苏州老街,被人誉为“小同里”、“小周庄”。

山塘街更是城外的一条名街,史传为“七里山塘”,又名“白公堤”,为白居易所修。

早在明清时期,就是虎丘庙会之所在,街上散落着无数名胜古迹,如蒋氏塔影园、五人墓、玉涵堂、小隐园、报恩寺、朱天庙、彩云桥、《苏州府永禁虎丘放生官河网捕碑》等,更有甚者,光山塘街上的会馆就有7处(现存6处)。

在这两条街道的修建上,本着“以旧修旧”的原则,政府主要对其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并对古建筑进行保护性的修缮,以恢复她们古朴的本来面目。

在新街的建设上,市政府更是重拳出击,计划在五年里投资365个亿营建苏州的大交通。

刚刚通行的苏嘉杭高速公路使去杭州的人率先获益。

以前去杭州要3个小时,现在80分钟就能到达,是往返于苏杭两地更为方便。

现在正在扩建的沪宁高速公路、苏昆太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市内的相门桥、阊胥路高架等都在加紧施工。

在不久的将来,苏州将建成一张快速交通网,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促进苏州经济的继续高速发展。

 

马医科中心小学黄允文

 

五、花山探幽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对花山的人文、历史、地貌等方面的走访、考察、探究,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2.渗透环保意识,知道环保从我做起。

二、活动准备

1.教师了解准备有关花山的资料。

2.为考察做好准备,如联系汽车、购买介绍花山小册子,带好相机等。

三、活动设计

(一)制定方案

1、教师向学生介绍花山简况,让学生对花山有个基本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