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78570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经历了长达数千年不间断的发展过程。

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着生生不息的自我更新能力,能够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获得新生。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中华传统文化面临新的挑战。

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解答的时代课题。

众所周知,文化是民族身上的烙印。

在形成一个民族的诸多因素中,地缘、血缘因素都不如文化来得重要。

孔子说: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可见,孔子并不是从地缘、血缘的角度来认同周王朝的,而是着眼于文化。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人类自身创造力的民族。

火是人类最早掌握的自然力。

希腊人认为火种是普罗米修斯从天庭盗来馈赠给人类的,而中华民族的先民则认为取火方法是他们中的一员——燧人氏发明的。

这非常典型地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的精神差异。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

人的道德准则并非来自神的诫命,而是源于人的本性;人的智慧也并非来自神的启示,而是源于人的内心。

先秦的诸子百家虽然议论蜂起,有的甚至势若水火,但他们都以人为思考的主要对象,其智慧大都是关于人生的智慧。

这种思维方式为中华传统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

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当其他民族对各路神灵的至高权威顶礼膜拜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把人间的圣贤当作崇敬和效仿的对象;当其他民族把人生的最高目标设定为入天国以求永生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以“立德、立功、立言”等生前的建树来实现生命的不朽;当其他民族从宗教感情中寻求灵魂的净化或愉悦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从日常人伦中求仁爱心和幸福感。

既然中华民族的先民以人为万物之本,他们的理想国就在人间。

孔子为了实现其政治理

想,栖栖遑遑,席不暇暧;庄子热爱个体生命,对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也抱着爱惜态度。

如果说儒家更注重整个民族和社会的群体利益,那么,道家更重视的就是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儒、道两家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他们对人生价值的把握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心理。

显然,这种文化心理既有丰富内涵,又有积极意义,可以滋润当代中国人的心灵。

今天,西方文化依然风靡全球并对其他文化强势入侵,许多民族都对如何维护本民族的文化忧心忡忡,我们当然也不例外。

既然如此,我们在努力学习其他民族文化优长的同时,更要从本民族的文化遗产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资源。

只有当我们在这两方面都取得成就时,才能打造出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软实力,进而为实现全人类的美好未来作出更大贡献。

(摘编自莫砺锋《以优秀传统文化滋润心灵》,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不间断发展,中华民族才会生生不息,自我更新,最终获得新生。

B.中西方对火种的不同观点成就了中华民族是世界上较早认识到人类自身创造力的民族。

C.中西方传统文化对生命的看法有区别,在水生方面中华民族追求生前建树,西方追求死后入天国。

D.只要汲取本民族文化精神就可以抵挡风靡全球的西方文化,为实现全人类的美好未来做出贡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使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B.为了证明中华民族文化的先进性,文章论述了中西方文化对人的智慧道德的不同看法。

C.文章在论述儒家和道家思想对中华文化的作用时,使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孔子、庄子为例来说明儒家和道家思想行为的特点。

D.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论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的形成来自于中华文化,不是来自于地缘、血缘等关系,孔子就具有该观点。

B.以人为本的思想,使中华民族的先民把人间的圣贤当做崇敬和效仿的对象,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和幸福感。

C.儒、道两家的关注点虽然不同,但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了能够滋润国人心灵的文化。

D.面对来势凶猛的西方文化,很多民族都担心本民族的文化被侵蚀,我们也不例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冬日里的温情

暗夜,大雪扶着钳住喉咙的冷直直逼下来,孤瘦的干树枝在冷锐的风里不停的抖。

养猪专业户李老汉蜷编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门。

忽然,风声裹着狗的狂吠声传来,包围了寂静的夜。

李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激灵。

李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

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

他逐一查看猪围,仔细地数,总共60头猪迹毛发都没少一根。

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

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无缘无故地瞎叫的。

果然,李老汉在那排距自已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情”:

喂猪的若片饲料少了一袋!

李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富贵出来寻找。

此时,雪停了,沉静的雪抚慰了狂怒的风,风雪平静的沉睡在地上。

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可辨。

富贵说:

“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

”李老汉说:

“这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

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种区宿舍。

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前没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

真是胆大包天啊!

做了贼还敢亮看灯?

李老汉这样想。

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

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

李老汉用舌头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

一个黑黑的覆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

啊!

那袋装有红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

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

李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放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

“粮,借来了。

这就是,红喜片,100斤斤。

你还愣着干啥?

还不快去片汤!

”汉子的声音。

“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

”小孩的声音。

“扶桑,这粮是咋借来的?

”老人的声音。

“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

”汉子的声音。

李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

真的有?

“这不是偷吗?

扶桑,为什么给你起名叫扶桑?

扶桑不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吗?

不就你像太阳一样光明正大的做人吗?

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教你的?

做人要本分!

还好,

留下了借条,人要凭良心。

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

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上?

”老人的声音。

“爹,这个我想过。

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憋死,我还有一双手。

到春天,矿上如果还不能开支,我就到农村去帮工。

听说李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实,不然我干嘛要借他的。

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汉子的声音。

“快走!

”李老汉在心里喊。

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

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库,果然发现了那张借条。

家里无米下锅。

借一袋红苕干片。

春天还。

蜡于山矿区扶桑,此据。

某某年某月某日

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扶桑的私章。

手捧借条,李老汉心弦微颤。

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

扶桑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

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扶桑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的翻来覆去地找,竟找不出

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

太阳渐渐升了起来,冬天的风依旧是那么寒冷刺骨,但雪后的天空却显得如此澄澈,暖暖的光线在其中任意挥洒。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下文对李老汉因冷不出门、扶桑留借据拿苕片的故事的叙写。

B.小说的倒数第二段照应了题目,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而且使得李老汉“厚道”的形象更为突出。

C.小说以“冬日里的温情”为题,意蕴丰富,含意深刻,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淳朴的人性美

D.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

他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给人物设置了个道德困境

5.小说运用了哪些手法塑造了李老汉这一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王愿坚:

关注洪流中的每朵浪花

王小莹

1929年,父亲出生在山东诸城的一个文化家庭。

他初中只读了年年,15岁学参军,在宣传队从写小剧本做起,很快成长为战地记者、报社编辑。

父亲很勤奋,平期的短篇小说,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

小时候,我的床放在父母房间,有时夜里醒来,会看到父亲还在伏案工作或看书。

假日里,父亲喜欢逛书店。

离我家不远的灯市口有个“中国书店”,专门卖旧书,父亲喜欢到那里“淘”书。

母亲常说父亲邋遢,但他的书橱、书桌却总是十分整洁。

过一段时间,他就要收拾一次书橱,腾出地方把新买来的书放进去,把要读的书拿出来,包上书皮。

父亲书皮包得非常仔细,会先沿着书用手抹出一条印,然后顺着这条印把纸折一下,剪去多余地方,再把书包进去。

我上小学时,“文革”还没开始,姐姐拿出一本新出版的《解放军文艺》给我看,我那时识字不多,但有三个字还是认识的,那就是父亲的名字,幼小的心灵瞬间有了一份大太的骄做。

我一年级还未结束,“文革”就开始了,父写的小说受到批判。

他成为“牛鬼蛇神”,我也因此在外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很多人都被抄了家,父母也开始烧东西了,手稿、笔记和先前写的日记统统在内,书也陆陆续续地卖了。

最后一次卖书,父亲望着小书架上剩下不多的几十本书,迟迟不愿动手。

“文革”开始时,父亲只有三十七八岁,正值创作的绝佳年龄,但那时,在他桌上很少再能见到稿纸,除非写检查。

有一天,炊事班班长老孙把我叫到一边悄悄说,炊事班被评为“五好标兵班”,领导让他们在会上发言,老孙想请父亲帮忙写个“讲用稿”。

有一天,我问父亲:

“他们是不是对你写的‘讲用稿’特别满意?

父亲摇摇头说:

“他们说,现在写东西不是这样了。

我拿起父亲写的稿子看起来,然后大模大样地评价道:

“‘讲用稿’不是这样写的,应该先写一段毛主席语录,再写一段好人好事,还要写心得体会……”父亲听我这样说,默默地吸了口烟,没有作声。

1969年,父亲被下放到安做六安的一家部队农场当兵。

40岁的父亲和20岁左右的战士一起睡上下铺,一起下地种稻子。

父亲能吃苦,人又随和,和战士们的关系搞得很好。

父亲把在连队的经历视为“深入生活”,他在给母亲的信里写道:

“我们现在不是40岁,而是20岁的两倍!

1972年,父亲从安徽调至北京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厂里的其他同志一起改编话剧《万水千山》。

为了写好这部红军长征题材的电影,父亲四处寻找资料。

那时,全国所有围书馆和资料室都不开放,父亲于是跑到解放军出版社库房去捡那些剩下的书,又在八一厂的资料室捡回了许多破旧的电影剧本……父亲曾自豪地说,他拥有当时最全的有关红军长征的资科。

他的梦想,是自己来写一部关于红军长征的史诗。

《万水千山》创作组解数之后,父亲回到了家里。

就在那段时期,父亲和原创作组的同事著名电影编剧陆柱国按照指示精神,共同将小说《闪闪的红星》改编成了电影刷本。

陆柱国伯伯是搞电影的高手,擅长对戏剧冲突的把握和场景的处理;父亲擅长主题的提炼和人物的塑造,这一故事虽然源于土地革命时期,但他增添了细节,将故事处理得感人至深。

影片上映后即在全国引起轰动。

之后,父亲又被安排创作电影《四渡赤水》。

1976年,剧本还未完成,“四人帮”倒台,所有的创作组都被解散了。

父亲抓住这个机会,从1976年年底,开始创作了一系列领袖题材的短篇小说这些作品获得了较高评价。

后来,《四渡赤水》创作组又恢复了,据母亲回忆,父亲在接到通知的那天晚上,一宿没睡,他实在不想再回去搞以前那种集体创作了。

后来,父亲有了行政职务,把更多精力授入到了行政工作中,没有再进行文学创作,但还是陆续发表了一些有关文学创作的评论文章。

在这些文章中,父亲不仅提炼出来很多自己的创作理论,也总结了自己创作上的得失。

他这样写道:

“作家永远是一个非常诚实的撤谎者,没有想象不行,没有思路、没有创造也不行。

我承认是撒谎,但又认为它必须是诚实的。

正如已尔扎克所说:

“应该从千百吨真实中提取属于你的那几句谎言。

1991年,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带走了被动荡的岁月耗散的才华,带走了他的梦想和遗憾,走的时候不到62岁。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3月22日,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愿坚学历不高,但他很勤奋,因此即使辍学参军,他也能很快成长为战地记者和报社编辑,在文学上取得了较大成就。

B.王愿坚的书橱、书桌总是十分整洁,他喜欢逛书店,也喜欢读书,还非常爱惜书,会认真细致地把要读的书包上书皮。

C.王愿坚在“文革”期间被下放到安徽六安的部队农场当兵,虽然身处困境,但他却很乐观,把这种经历视为“深入生活”。

D.《四渡赤水》创作恢复后,王愿坚说自己实在不想去搞集体创作了,这说明他只重视个人的创作,不喜欢集体创作。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在《解放军文艺》上看到父亲的名字时,心里很自豪;但父亲写的小说受到批判面让自已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时,心理对父亲颇有怨言。

B.父亲帮炊事班班长老孙所写的“讲用稿”令人不满意,不是因为父亲的文笔差,而是他所写的稿子不符合当时人们的认知标准。

C.王愿坚调到北京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后,在改编话剧《万水千山》时找到不少有价值的材料,他拥有最全最完整的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

D.王愿坚与陆国柱共同将《闪闪红星》改编为电影剧本时,两人都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使《闪闪红星》一上映就在全国引|起轰动。

E.王愿坚后来担任了行政职务,繁重的行政工作耗费了他很大的精力,所以在此期间只写了一些评论文章,没有其他创作。

9.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巴尔扎克“应该从千百吨真实中提取属于你的那几句谎言”这句

话的理解。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秦攻魏取宁邑

秦攻魏,取宁邑,诸侯皆贺。

赵王使往贺,三反不得通。

赵王忧之,谓左右曰:

“以秦之强,得宁邑以制齐、赵。

诸侯皆贺,吾往贺而独不得通,此必加兵我,为之奈何?

”左右曰:

“使者三往不通者,必所使者非其人也。

曰谅毅者辩士也,大王可试使之。

谅毅亲受命而往。

至秦,献书秦王曰:

“大王广地宁邑,诸侯皆贺,敝邑寡君亦窃嘉之,不敢宁居,使下臣奉其币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

使若无罪,愿大王无绝其欢;若使有罪,愿得请之。

”秦王使使者报曰:

“吾所使赵国者,小大皆听吾言,则受书币;若不从吾言,则使者归矣。

”谅毅对曰:

”下臣之来固愿承大国之意也岂敢有难大王若有以令之请而西行之无所敢疑。

于是秦王乃见使者,曰:

“赵豹、平原君数欺弄人,赵能杀此二人则可,若不能杀,请今率诸侯受命邯郸城下。

”谅毅曰:

“赵豹、平原君,亲寡君之母弟也,犹大王之有叶阳、泾阳君也。

大王以孝治闻于夭下,衣服使之便于体,膳啖使之嗛于口,未尝不分于叶阳、泾阳君。

叶阳君、泾阳君之车马衣服,无非大王之服御者。

臣闻之‘有覆巢毁卵而凤凰不翔,刳胎焚天而麒麟不至。

’今使臣受大王之令以还报,敝邑之君畏惧不敢不行,无乃伤叶阳君、泾阳君之心乎?

秦王曰:

“诺。

勿使从政。

”谅毅曰:

“敞邑之君有母弟,不能教诲,以恶大国,请黜之,勿使与政事,以称大国。

”秦王乃喜,受其币而厚遇之。

(节选自《战国策·赵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下臣之来/固愿承大国之意也/岂敢有难大王/若有以令之/请奉而西/行之无所敢疑

B.下臣之来/固愿承大国之意也/岂敢有难/大王若有以令之/请奉而西行之/无所敢疑

C.下臣之来固愿/承大国之意也/岂敢有难大王/若有以令之/请奉而西行/之无所敢疑

D.下臣之来固愿/承大国之意也/岂敢有难/大王若有以令之/请奉而西行之/无所敢疑

11.对下列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鄙邑,对本国的谦称。

敝,谦辞,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常见的谦辞还有“愚”“拙”“鄙”“敢”等。

B.左右,文中指在旁侍侯的人,近侍。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左右”也是这个意思。

C.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汉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D.黜,是降职或罢免的意思,“罢”“免”“夺”也有免去官职的意思,而“授”“除”“拜”等词语

都表示升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谅毅临危受命。

赵使者三次没见到秦昭王,赵王担心秦国攻打赵国,谅毅接受任命前往秦国。

B.谅毅不负众望。

秦昭王派使者提出了接见谅毅的要求,谅毅的回答获得了秦昭王的接见。

C.谅毅机智善辩。

秦昭王要求杀掉愚弄自己的赵豹、平原君,谅毅巧妙说理,改变了秦昭王的想法。

D.谅毅言而有信。

谅毅同意了秦昭王的要求,回国后,谅毅以赵豹、平原君惹恼秦昭王为由,不让他们参与国家政事。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使者三往不得通者,必所使者非其人也。

曰谅毅者辩士也,大王可试使之。

(2)大王以孝治闻于天下,衣服使之便于体,膳啖使之嗛于口,未尝不分于叶阳、泾阳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綦毋潜①落第还乡

王维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注]綦毋潜,綦毋为复姓,潜为名,字孝通,荆南人,王维好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作者在长安道上摆好酒席为朋友送行的场景。

B.诗中的“同心”即志同道合的朋友,好朋友将要与作者分别了。

C.“拂荆扉”实写好友已经回到了家里,把自家的木门扣开。

D.作者认为,好友的落第只是偶然失败,不要感伤于知音的稀少。

E.全诗和以往的送别诗一样,仅表达的是对落第好友的送别之情

15.本诗写了作者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人们兴发感慨的缘由和思想情趣是一样的,正如王羲之

在《兰亭集序》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看待天地存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南京烧烤界的翘楚柏烤堂每晚6点以后被称为“排队王”,爆汁、酥脆、水润……独特的美味吸引八方宾朋趋之若鹜。

②无论中学生还是大学生,努力学习永远是第一要务,在校规制度上“斤斤计较”而无视制度本身对学习和成长的良苦用心就是本末倒置的行为。

③近几年,拉夏贝尔、太平鸟、欧时力等国内大众体闲服装品牌脱颖而出,建立起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络,成为国外品牌的有力竞争者。

④一群打扮时尚的大妈在火车车厢过道中互飙广场舞,车上的其他乘客也跟着节拍翩翩起舞,拍手称快,气氛很热烈。

⑤在物联生态元年即将结束之际,很庆幸能见证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变革,相信物联生态发展将迎来更多精彩,让我们]拭目以待。

⑥理解我们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联系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和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史,我

们要敬畏和感恩历史,不可数典忘祖。

A.①②④B.②⑤⑥C.①③⑥D.③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我们见证着中国互联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也身处中国从络大国向络强国不断迈进的进程中。

B.我国国际“双创”主题博览会首次举办,就吸引了美国德国、法国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高达420多家机构参展。

C.女科学家王琳发现蚕茧的组成物丝胶可用于人体受损的神经等多种创伤的修复治疗,授予了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D.在络空间里,各级团组织广泛开展线上主题团日活动,积极营造“青春喜迎十九大,不忘初心跟党走”的浓厚氛围。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

过目后,深感对我的论文写作有很大帮助,定当惠存。

B.拙作奉上,自己总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C.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D.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对联也叫楹联、对子等。

①,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宇必须是平声,如“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②:

名胜类、喜庆类、哀挽类、文艺类、行业类等,如”新年钠余庆,嘉节号长春”。

此外,③:

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竖行书写,中间不加标点符号;张贴时,要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右边,下联左边。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人类的身高不只是取决于营养,还一定受制于气候。

矮个子在散热方面有优势,消耗的食物少,而高个子消耗的食物则多,所以高个子适应寒冷的北方,矮个子则适应炎热的南方。

只要气候有差别,人的身高就一定存在差异。

同时,人越高,体积越大,在延长寿命和维持身高之间,一定会产生一种平衡,自然未必会使人的身高普增长。

①人的身高取决于营养,但不一定受制于气候。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以“风波”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文体明确,叙事生动;②情节尽可能富有波澜;③中心突出,立意尽可能深刻:

④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