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数学和政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78546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数学和政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英语数学和政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英语数学和政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英语数学和政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英语数学和政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英语数学和政治.docx

《英语数学和政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数学和政治.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英语数学和政治.docx

英语数学和政治

1.简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要点:

  

(1)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同一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基本关系或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性质。

具体表现为:

  第一,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这是指矛盾双方各自以对方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互为媒介,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

这是指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存在相互渗透的渠道和桥梁,相互转化的趋势和可能。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第一,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表现在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关系。

即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第二,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对立表现在二者之间是相对绝对、相互区别的关系。

即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

2.简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答案要点:

  

(1)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

静止主要是指物质运动的三种特殊状态:

其一是相对于特定的参照系而言,事物没有发生机械运动。

其二是相对于质变而言,事物仍处在量变阶段。

其三是相对于某种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而言,事物没有发生那种形式的运动而处于其他形式的运动之中。

  

(2)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对立表现在: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

所谓运动是绝对的是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永恒运动的,是无条件的。

所谓静止是相对的是说,静止是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

另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统一表现在:

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即所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在运动与静止关系上有两种形而上学的错误:

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否认运动,只讲静止,将静止绝对化的形而上学不动论;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只讲运动,否认静止的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答案要点: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即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

  

(2)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

这表现在: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因为物质是世界上一切运动的主体与客观基础,设想离开物质主体的运动必然主张以意识为主体的运动,最终陷入唯心主义。

如黑格尔"绝对观念"的运动。

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因为运动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与根本属性,设想离开运动的物质必然主张静止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最终陷入形而上学。

如欧洲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实质上是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认静止的存在。

恰恰相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绝对运动中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但相对静止不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而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4.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

两者虽然都是以客观物质世界为对象的,但具体科学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某一特殊领域或某一特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3)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试述“三个代表”思想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三个代表”思想是指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必须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深入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必须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监督,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

6.1.简述邓小平理论形式的条件

  邓小平理论是在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并成为时代主题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经验和教训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基础上,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探索和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简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

  我党把马克思主义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所以,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

我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当代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所以,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结合的第二次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

  3.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斯主义”这一命题

  第一,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又突破了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提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第四,邓小平理论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党的建设等方面,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4.试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及意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总是。

  意义:

  第一、它承认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第二、这一概括为我们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明了方向。

  第三、突破把计划经济待一些原本不属于社会主义固有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第四、这一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要求,澄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视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内容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及简明概括是什么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它的简明概括。

  7.简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意义

  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8.怎样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

  9.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改革的目标是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律化和现代化,提高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

1.简述邓小平理论形式的条件

  邓小平理论是在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并成为时代主题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经验和教训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基础上,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探索和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简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

  我党把马克思主义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所以,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

我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当代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所以,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结合的第二次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

  3.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斯主义”这一命题

  第一,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又突破了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提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第四,邓小平理论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党的建设等方面,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4.试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及意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总是。

  意义:

  第一、它承认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第二、这一概括为我们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明了方向。

  第三、突破把计划经济待一些原本不属于社会主义固有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第四、这一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要求,澄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视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内容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及简明概括是什么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它的简明概括。

  7.简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意义

  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8.怎样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

  9.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改革的目标是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律化和现代化,提高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

10.200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二:

物质和意识

二、物质和意识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记忆口诀

▲唯心唯物,物质意识谁先谁后

关键词组

▲辩证唯物主义

答题要点

A.唯心主义二大分支

B.唯物主义三大分支

C.物质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记忆口诀

▲绝对运动相对静止

关键词组

▲物质运动静止

答题要点

A.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B.绝对运动相对静止

 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物质具有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3.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记忆口诀

▲时空同物质运动不可分;时空绝对相对

关键词组

▲时间、空间

答题要点

A.持续性、顺序性。

B.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

C.绝对性与相对性

 时空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不变性与可变性的统一;是无限性与有 限性的统一。

(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记忆口诀

▲先物质后意识

关键词组

▲意识

答题要点

A.意识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即第二性 的。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2.意识的本质

记忆口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关键词组

▲意识本质

答题要点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3.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记忆口诀

▲物质决定意识是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

关键词组

▲意识的能动作用

答题要点

A.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尊重客观规律

B.正确认识与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4.意识与人工智能

记忆口诀

▲电脑思维模拟与人意识间的本质区别

关键词组

▲人工智能意识区别

答题要点

人工智能是在信息论、控制论指导下,在人脑科学和电脑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用机器模拟人脑思维的信息处理和变换过程,实现人类思维和智能的物化。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记忆口诀

▲物质世界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关键词组

▲统一性原理

答题要点

A.无限多样是指物质的具体形态无限多样

B.统一到物质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

2.坚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记忆口诀

▲坚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关键词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答题要点

A.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解放思想

B.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国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和发展真理。

1、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运动;

  3、唯物辨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

  4、马克思主久哲学区别于其它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实践性;

  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

实践的观点;

  6、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社会基本矛盾;

  7、人的社会价值是: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根本原因是:

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主体;

  9、阶级斗争是: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0、人民群众的主体是:

劳动者;

  11、中国共产党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

《反对本本主义》;

  12、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是:

工人和农民的联盟;

  13、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

中国同盟会;

  14、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体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5、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同顽固派斗争的策略原则是:

有理有利有节;

  16、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是:

南昌起义;

  1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占主体地位的分配方式是:

按劳分配;

  18、现代企业制度一般采取分司制,是因为公司制:

比较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19、四项基本原则是:

立国之本;

  20、改革开放是:

强国之路;

  2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

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22、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的著作是:

《将革命进行到底》;

  2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24、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邓小平理论;

  2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哲学认识论基础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6、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

要靠自己的发展;

  2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8、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措施是:

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29、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理论依据是: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互动规律;

  30、我国的国体是:

人民民主专政;

  31、"一国两制"构想最先是为解决:

台湾问题;

  32、我国的政体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3、邓小平理论认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3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集体主义;

  35、两个文明一起抓,关健是:

两手都要硬;

3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37、物质的唯一物性是:

客观实在性;

  38、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问题是:

世界的本原问题;

  39、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

公有制范围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

  40、时间和空间是:

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41、时间的无限性是指它是:

无始无终的;

  42、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其理论根据是: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43、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的原因是:

矛盾具有特殊性;

  4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到感觉和物"是:

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45、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间接性和抽象性;

  46、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国家政权;

  47、国家本质上是:

阶级压迫的工具;

  48、阶级斗争诸形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经济斗争;

  49、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生产力;

  50、毛泽东在1941年精辟论述"实事求是"原则的著作是:

《改造我们的学习》;

  51、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52、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

农民阶级;

  53、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

社会主义;

  54、把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的文件是:

《五四指示》;

  55、我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

七届二中全会;

  5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

民主集中制;

  57、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减租减息;

  58、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处于领导地位的是:

国营经济;

  59、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到的过渡时期是指从: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60、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

陈云;

  6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发展社会生产力;

  6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

发展生产力;

  63、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4、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阶级斗争;

  65、我国"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是实现:

小康;

  66、我国经济发展,必须:

以提高效益为中心;

  67、我国国有企业采取股份制的形式的主要目的在于:

促进政企分开,转换经营体制,增强企业活力;

  68、国有经济是指:

全社会范围内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经济;

  69、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在量的方面是指:

被社会承认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70、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思想的是:

毛泽东;

I. 用于文章主题句

  1. 不用说?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子句

  (It is)needless to say (that)子句

  It is obvious that子句

  Obviously,S. + V.

  例︰不用说,早睡早起是值得的。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it pays to keep early hours.

  2. …是不可能的;无法…

  There is no Ving

  There is no way of Ving.

  There is no possibility of Ving.

  It is impossible to V.

  It is out of the question to V.

  No one can V.

  We cannot V.

  例︰不可否认的?

成功的事业关键在于健康的身心。

  There is n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