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文篇目《一步一个脚印》之《天时不如地利》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78457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文篇目《一步一个脚印》之《天时不如地利》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文篇目《一步一个脚印》之《天时不如地利》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文篇目《一步一个脚印》之《天时不如地利》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文篇目《一步一个脚印》之《天时不如地利》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文篇目《一步一个脚印》之《天时不如地利》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文篇目《一步一个脚印》之《天时不如地利》含答案.docx

《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文篇目《一步一个脚印》之《天时不如地利》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文篇目《一步一个脚印》之《天时不如地利》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文篇目《一步一个脚印》之《天时不如地利》含答案.docx

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文篇目《一步一个脚印》之《天时不如地利》含答案

课文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

孟子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课文所有重点字词注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曰:

“天时(指是以作战的时令、气候)不如(比得上)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地利不如人和(得人心,上下团结)。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外城),环(围)而攻(攻打)之(代周围三里的城)而不胜(取胜)。

夫(发语词)环而攻之,必(一定)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这)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是)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兵器、盔甲)非不坚利(坚固、锐利)也,米粟(粮食)非不多也,委(抛弃)而去(离开)之(代城邑),是(这)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所以)曰:

域(限制)民(百姓)不以(凭借)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固国(巩固国防)不以山溪之险(险要),威(建立威信)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锐利)。

得道者(得到治国方法,施行仁政的人)多助,失道者(失去治国方法,不施行仁政的人)寡助;寡助之(达到)至(极点),亲戚(古代指亲属)畔(同“叛”,背叛)之(指失去治国方法,不施行仁政的人);多助之至,天下顺(顺从)之。

以(用)天下之所顺,攻(攻打)亲戚之所畔,故(所以)君子有不战,战必胜(取胜)矣。

全文翻译、文学常识和考试重点翻译句子圈画

译文:

孟子说:

“得到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不如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地形重要,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地形(又)不如得人心、上下团结重要。

(譬如这里)内城方圆三里、外城方圆七里的小城,(敌人)包围攻打它却不能胜利。

(敌人既然来)包围并攻打它,一定得到了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但是却没有胜利,这正是说明有利的时令、气候不如有利的地理形势。

(又譬如,另有一座城池,)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士兵们的)武器和盔甲不是不坚固锐利,粮食不是不充足;但守城的士兵们抛弃了城池离开了它,这是说明有利的地理形势(又)不如得人心、上下团结。

所以说,不能用划定的边疆界线来限制人民(定居而不迁走),不能凭借山河的险要来巩固国防,不能凭借武器的锐利和盔甲的坚固来建立威信。

施行仁政,得到民心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施行暴政,失去民心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缺少帮助达到极点,(连)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用全天下人都顺从他的力量去攻打(连)亲属(都)背叛他的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得到的君子要么不找,一战立即就会获得胜利。

中心

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该书是孟子和他的弟子所著。

孟子,名轲,战国思想家。

文章开头两句提出中心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有利于战争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这三者也是成就事业的三个重要条件,作者精辟阐述它们之间的轻重关系,认为“人和”是最重要的。

重点字词、句子和文学常识中心检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句子翻译: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中心

本文选自《》,该书是所著。

孟子,名,家。

文章开头两句提出中心论点:

孟子用来概括,这三者也是成就事业的三个重要条件,作者精辟阐述它们之间的,认为是最重要的。

课文综合训练

【巩固检测】

一、词语解释

  1.必有得天时者矣得:

____________

  2.然而不胜者胜:

____________

  3.兵革非不坚利也兵:

____________

  4.委而去之去:

____________

  5.故曰故:

____________

故君子有不战故:

____________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以:

____________

以天下之所顺以:

____________

  7.环而攻之之:

____________

寡助之至之:

____________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之:

____________

亲戚畔之之:

____________

二、句子翻译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内容理解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有利于战争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并强调了“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全文多处运用了排比句式,显得很有气势。

  B.第二段用了守城的例子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

  C.“域民……”三句从反面论证了“人和”的重要。

  D.第四段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得道”的作用。

4.“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四句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防御一方的“____________”。

5.“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手法,论证了“得道”的重要性。

四、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

作者孟子,是_______时期的思想家,________学派代表人物。

【实战演练】

  1.教材中选自《孟子》的课文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测量目标:

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

  2.下列用现代汉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委而去之翻译:

把城交给他人而去

  B.池非不深也翻译:

池塘不是不深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翻译:

巩固国都,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

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战就一定胜利

(测量目标:

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孟子认为“战必胜”的必要条件是“得道”。

  B.“君子”是指文中所说的“得道者”。

  C.文章主要论述了弱者可以战胜强者。

  D.“得道者多助”的“道”在文中指“仁政”。

 (测量目标:

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4.作者在文中将论证范围从军事引向政治,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治国之道,充分体现了孟子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测量目标:

能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中考真题精选

中考真题精选

(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3分)

①是地利不如人和也()②委而去之()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得道者多助策之不以其道惨无人道

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去留两便

C.寡助之至比至陈无微不至

D.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始龀,跳往助之

10.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真题精选

(2)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

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①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②委而去之()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6分)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乙两文中都谈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条件,这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3分).

 

中考真题精选(3)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4分)

①是天时不如地利也()②委而去之()

9.翻译下面的句子。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0.“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指的是:

()(2分)

A.正确的道理    B.统治的方法

C.“地利”与“人和” D.施行仁政的治国之道

11.文段④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______的重要性,推出了____________                     的结论。

(2分)

 

中考真题精选(4)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本文作者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

我们在初中阶段还学过他的《》等文章。

(2分)

9.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2分)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曾益其所不能()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11.结合现实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人和”的体会。

(3分)

 

中考真题精选(5)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

B.池非不深也(护城河)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C.亲戚畔之(通“叛”,背叛)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通“俱”,全)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地域)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史(惩罚)

9.翻译下面各句子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0.下面对所选文段的理解,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从治国入手,然后以战争为例进行论证,从而推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

B.选文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如文末把“多助”和“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C.选文体现了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气势磅礴、说服力强的特点,比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米粟非不多也”用的是双重否定,排比有力。

D.“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的“得道”可以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

这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后世也有积极影响。

 

中考真题精选(6)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3分)

A、委而去之(到……地方去)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背叛)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D、以天下之所顺(用、靠)

9.翻译下面句子。

(3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10.文中画线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论证的观点是:

文中最能表达“人和”意思的一句话是:

(4分)

 

中考真题精选(7)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3分)

①委而去之()②亲戚畔之()

9.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以天下之所顺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D.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0.翻译下列句子。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1.“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课文综合训练答案

一、1.得到2.(取得)胜利  3.武器  4.离开  5.所以  因此6.依靠,凭借  用7.代词,代指“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到  助词“的”  代词,代指“他”二、1.得到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不如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地形(重要),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地形(又)不如得人心、上下团结(重要)。

2.(敌人既然来)包围并攻打它,一定是得到了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

3.不能凭借武器的锐利和盔甲的坚固来建立威信4.施行仁政,得到民心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施行暴政,失去民心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三、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天时地利人和人和3.B(攻城)4.排比地利5、对比论证四、孟子(孟子·公孙丑下》)战国儒家【实战演练】1.王顾左右而言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D3.C(施行仁政、得到民心者可以战胜施行暴政、失去民心者)4.仁政

中考真题精选答案

中考真题精选

(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3分)

①是地利不如人和也()②委而去之()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得道者多助策之不以其道惨无人道

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去留两便

C.寡助之至比至陈无微不至

D.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始龀,跳往助之

10.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①是:

这。

②委:

放弃。

9.B(2分)

10.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背叛他的君主。

(2分)

11.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要素中,孟子认为人和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要赢得民心的前提是“得道”,而这个“道”就是他一贯主张的“仁政”。

 

中考真题精选

(2)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

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①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②委而去之()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6分)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乙两文中都谈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条件,这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3分).

8.①参与②离开

9.这样,但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10.取信于民(或“人和”)

中考真题精选(3)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4分)

①是天时不如地利也()②委而去之()

9.翻译下面的句子。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0.“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指的是:

()(2分)

A.正确的道理    B.统治的方法

C.“地利”与“人和” D.施行仁政的治国之道

11.文段④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______的重要性,推出了____________                     的结论。

(2分)

8、是:

这委:

丢下

8.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9、D

11、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中考真题精选(4)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本文作者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

我们在初中阶段还学过他的《》等文章。

(2分)

9.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2分)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曾益其所不能()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