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和室内外线路.docx
《电容器和室内外线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容器和室内外线路.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电容器
电力系统的负荷,如感应电动机、电焊机、感应电炉等,除了消耗有功电力之外,还要“吸收”无功电力。
也就是说,这些电气设备中除有有功电流外,还有无功电流(即电感电流)。
如果把电容器并接在负荷(如电动机)或供电设备(如变压器)上运行,则负荷或供电设备所需的无功电力,正好可由电容器供给。
这就是并联补偿。
这样,线路就不输送或少输送无功电力,从而可以取得以下效益:
(1)减少线路能量损耗。
(2)减少线路电压降,改善电压质量。
(3)提高系统供电能力。
使用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投资少,损耗低,便于分散安装,因此这种补偿方式应用较广。
二、电容器并联补偿有几种接线方式
电容器并联补偿有星形和三角形两种接线方式。
如果电容器的额定电压与电网电压相同,应采用三角形(△)接线法。
因为三角形接线时,即使电容器有一相熔断器或发生单相接地短路,其他两相电容器所承受的电压不变,仍可正常工作。
因此,在高压侧集中补偿时,多采用三角形接线法。
如果采用星形(Y)接线法,情况就不相同。
例如在三相三线制系统中,当其中一相熔断器熔断时,其他两相的电压下降,电容器不能正常工作;当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其他两相担忧压将升高到线电压,容易造成电容器击穿。
无论采用哪种接线方式,都应使电容器承受的电压与本身的额定电压相符。
电容器长时间过电压运行是不允许的,而且其运行电压也不能过多地低于额定电压,否则将使无功出力下降,电容器得不到充分作用。
三、电容器安装的要求
对电容器的安装有以下要求:
(1)1000伏以上高压电容器应装在单独的电容器室内,不得与变压器、配电装置等共用一室。
(2)电容器分层安装时,一般不应超过三层,层间不应加设隔离板,上、中、下三层位置应一致。
电容器母线与上层构架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2米;下层电容器底部距地面不应低于0.3米;上层电容器底部距地面不应高于2.5米,带电部分距地面不应低于3米,否则,应加设网状遮栏。
(3)水平布置时一般成行布置,排与排之间应留有宽度不小于1.5米的过道,以便带电测试和检查;同一行电容器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1米,单台电容器容量在50千乏以上者不应小于0.15米。
(4)要求接地的电容器,应将其外壳与金属构架共同接地。
(5)在电容器的适当部位应设置温度计或粘贴示温蜡片,以便监视运行温度。
(6)应装设合格的放电设备。
(7)电容器组应装设相间和内部元件故障保护装置或熔断器。
四、新装或新换的电容器投入运行前应检查项目
新装或新换的电容器投入运行前,应对其进行以下检查:
(1)确认经过电气试验,试验符合标准,电气试验报告合格。
(2)布置合理,各部位的连接牢靠,接线正确,接地符合要求。
(3)放电回路完整,放电装置(或电阻)符合设计或计算要求,并试验合格;放电电阻的阻值和容量均符合要求。
(4)电容器组的保护和监视回路均完善;温度计齐全,并校验合格,定值正确。
(5)三相电容器之间保持平衡,误差值不超过一相总容量的5%。
(6)开关设备符合要求,投入前处于断开位置。
(7)进出口布置正确,围栏或围网完整齐全。
(8)外观检查合格,外壳油漆完整,外壳无凸出或渗、漏油现象,套管无裂纹。
(9)电容器室的建筑结构和通风措施均符合规程要求。
五、对室外电容器组的要求
在运行条件较好的北方地区,常将室外电容器装在露天变、配电所内或散装于室外配电线路上。
为确保安全运行,室外电容器组应满足以下要求:
(1)为了便于放电操作,电容器组应尽量装在配电变压器附近。
(2)电容器组的台架与地面距离不应小于2.5米。
(3)电容器带电部分距地面高度,对500伏以上的电容器不应小于3.5米,500伏以下的不应小于3米。
(4)当电容器电压与电网电压等级相同时,其外壳和支架应接地,当电容器的电压等级低于电网电压时,电容器一般采用星形接线或串联使用,此时电容器外壳应对地绝缘,且绝缘水平应就能承受电网额定电压。
(5)当必须落地安装时,地面应铺混凝土,电容器底部至地面应不低于0.4米,在电容器周围应设防护遮栏。
六、对电容器室的室温和电容器的外壳温度的要求和规定
温度是影响电容器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电容器的温度过高,不但使用寿命降低,严重时还会因介质击穿而立即损坏。
电容器的温度一般取决于电容器室的室温和电容器本身的发热程度。
通常,要求将电容器室的温度控制在-40℃~+40℃之间,而用氯化联苯浸渍的电容器,室温应在-25℃~+40℃以内。
当室温超出上述值时,应将电容器的开关断开,使其退出运行,待室温恢复到规定值后,再重新投入运行。
电容器的外壳温度,通常不允许超过55℃。
而对外壳上最热点的温度则有以下规定:
YY型电容器为60℃,YL型电容器为80℃。
为了监视电容器的外壳温度,可在电容器的最热点(常在铭牌附近)粘贴示温蜡片来测试。
测量电容器的室温时,一般应将温度计挂在室内散热条件最差的地点,这样才能较正确地指示对电容器有影响的实际环境温度。
七、对电容器室的要求
为了保证电容器安全正常运行,电容器室应符合以下要求:
(1)通风良好,无腐蚀性气体,无剧烈震动、冲击、无爆炸和火灾危险。
(2)应为耐火建筑,门向外开,并配有消防设施。
(3)不应设普通窗户,设百叶窗时应加装铁丝网。
(4)为了满足电容器对环境温度的要求,每100千乏电容器容量应投0.1米<sup>2</sup>以上的进风口,0.2米<sup>2</sup>以上的出风口;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将室温控制在40℃以下的要求时,应加设通风装置。
(5)应有防止小动物进入的可靠装置。
八、对电容器的保护方式及要求
通常,对电容器设以下保护:
(1)熔断器保护。
每台电容器都设单独的熔断器保护,当某一台电容器发生故障时,其熔断器的熔体便熔断,从而可以保证其他电容器继续运行。
熔体可按1.5~2.5倍额定电流选择,并应有足够的断流容量。
(2)对于400千乏以下的电容器组,可设相间短路速断保护。
这种保护装置通常由一个或两个装在油断路器操作机构内的直接动作式瞬动过电流脱扣线圈组成。
(3)对于馈电电压为10千伏、容量在600千乏以上的电容器组,可设无时限或短时限的相间短路保护。
这种保护装置由过电流继电器和执行机构组成。
当一台电容器发生短路或相间接地故障时,短路电流使过电流继电器吸合并接通执行机构,于是跳闸线圈动作,从而切断电容器组的电源。
采用这种保护装置,应注意使跳闸动作避免投入电容器时的冲击电流。
(4)电容器安装地点的电压有可能经常超过110%额定电压时,宜装设过电压保护,作用于信号或有3~5分钟延时动作于跳闸。
(5)如果单相接地电流大于20安,应装设单相接地保护,动作于跳闸。
对电容器保护装置的要求是:
(1)应有足够的灵敏度。
当电容器发生故障或元件损坏时,应可靠动作。
(2)往电容器送电时,保护装置不得有误动作。
(3)电容器组的保护装置应能够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电容器。
如果切除电容器组的电源,应便于查出已损坏的电容器。
(4)应便于安装、调试和维修。
(5)电力损耗应尽可能低。
九、电容器组的零序电流平衡保护及要求
所谓电容器组的零序电流平衡保护,就是在星形接线的三组电容器的中性点连线上安装零序电流互感器和零序电流继电器。
这样,当某一相的电容器在运行中出现故障时,由于中性线上产生零序电流,零序电流互感器就会起动零序电流继电器,使开关跳闸,从而可以断开电容器组,防止故障继续扩大。
对零序保护有以下要求:
(1)零序保护的启动电流应按电容器组正常运行的平衡电流整定。
若启动电流太大,将起不了保护作用:
若启动电流太小,又容易发生误动作。
(2)电容器组的各相电容量应相同。
否则,正常运行时中性线上就有很大的不平衡电流,这给启动电流的整定将带来很大困难,甚至使保护装置达不到足够的灵敏度,从而失去正确的保护作用。
十、采用熔断器保护电容器的要求
采用熔断器保护电容器时,熔断器的熔断特性不仅要满足安装地点短路容量的要求,而且还要满足电容器内部保护的要求。
熔体额定电流的选择必须与所保护的电容器相配合,即能够保证熔断器在电容器爆破之前就熔断。
归纳起来一般有以下要求:
(1)在所选熔断器的配合下,当发生击穿故障时,故障电流以及与故障元件并联的元件或电容器的放电能量,应足以使熔断器熔断而不致引起外壳爆破。
(2)熔断器动作后,电容器组的保护装置应能承受电容器的全电压、不平衡电压和正常时可能遇到的过渡过电压。
(3)熔断器应能承受以下各种电流:
所保护电容器的1.43倍额定电流;合闸时不超过100倍额定电流(有效值)的最大涌流;在电压的最低瞬时值和最高瞬时值范围内对故障击穿电容器的放电电流。
(4)能在故障瞬间在电容器端头可能出现的最低瞬时电压和最高瞬时电压之间可靠工作。
十一、高压电容器并联补偿时每一个电容器都要安装熔断器
通常,电容器在运行中要承受系统电压,如果个别电容器的制造质量不佳,就会被击穿。
此时该电容器若不立即从运行系统中退出,则其他电容器将通过此损坏的电容器大量放电,从而可能引起爆炸或着火。
因此,电容器组中的每一个电容器都要单独安装一个熔断器来加以保护。
十二、电容器必须安装放电装置
当电容器自系统中切除后,其内部仍储存着大量电荷。
通常,电容器容量越大,所储存的电荷越多。
因此,电容器两端呈现很高的端电压(其值与电源电压相等)。
如果没有放电设备,这些电荷将通过电容器的绝缘和空气而缓慢放电。
尤其当绝缘电阻很大时,这种“自然”放电过程将持续很长时间。
所以,为了保证在电容器退出运行后,检修人员能尽快进行工作,以及为了保证电容器本身的安全,电容器必须安装安全可靠的高效放电装置,以迅速排散残存电荷。
十三、要在并联补偿电容器回路中串入一个小值电抗
在工业企业的35千伏及以下配电网络中,由于整流型负载显著增加,局部网络的电流中往往有高次谐波存在,从而使受电端母线电压发生畸变。
母线电压的畸变,对供电网络、用户以及某些电气设备都产生有害影响。
尤其是对并联补偿用的移相电容器,危害更大。
因为移相电容器对高次谐波的阻抗小,常因电压畸变而产生严重过电流,甚至烧坏电容器。
另一方面,接在母线上的并联电容器组,对高次谐波有放大作用,因而使母线电压畸变更加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在电容器回路中串入小值电抗器后,补偿支路的谐波电抗也呈感性。
它与系统中其他感性电抗并联,使系统的谐波等值阻抗减小,从而减小了母线的谐波电压,抑制了母线电压的畸变。
此外,它还能够有效的减小电容器支路中由于高次谐波所引起的稳态谐波过电流,限制电容器组的合闸电流冲击,减小电容器支路切断时所产生的过电压。
因此,在电容器回路中串入小值电抗,无论对改善网络的供电质量还是保证电容器的安全运行,都是非常必要的。
十四、耦合电容器上要安装接地刀闸
耦合电容器的主要用途是:
使强电和弱电两个系统通过电容耦合,利用高压输电线路作为载波通道,构成高频讯号的通路,利用高压工频电流进入弱电系统,使两种不同的系统隔离,以保证人身安全。
在供载波通讯用的耦合电容器回路上,其耦合电容器的低压出口装有一组接地刀闸,当合上此刀闸时,高频载波讯号即被大地短接,通讯中断,并起保安接地作用。
如果耦合电容器还带有电能抽取装置,则在抽取装置前面也要接一组接地刀闸,作为抽取装置二次回路的保安接地。
但当抽取装置停用以后,如果合上该接地刀闸,应注意此时高频通讯信号也被短接,所以事先应与有关部门联系。
而当合上载波通讯回路前的接地刀闸时,则不会影响抽取装置的工作。
两个接地刀闸均应在耦合电容器无故障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十五、耦合电容器上要装放电灯泡或阀式放电器
载波机和电能抽取装置回路,主要是通过耦合电容器与高压输电线路直接耦合的。
如果耦合电容器的内部元件被击穿或串联元件中任一元件开路,都将产生危险的高电压。
为了防止高压窜入二次回路,在抽取装置和载波通讯装置前都应安装放电灯或阀式放电器,一旦出现过电压,可通过它们放电,以保护设备和人身的安全。
十六、不允许在电容器组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
自动重合闸,是指断路器跳闸后,不用工作人员操作,自动重新合闸。
由于是电容器放电需要一定时间,当电容器的断路器跳闸后,如果立即重合闸,则电容器来不及放电,此时可能由于残存的电荷的极性相反,在合闸的瞬间会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导致电容器损坏,甚至引起爆炸。
因此电容器组不但不允许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相反应装设无压释放的跳闸装置。
十七、禁止电容器组带电荷合闸
在交流电路中,如果电容器带电荷再次合闸,则电容器可能承受2倍以上的额定电压(峰值),这对电容器是有害的。
同时,也会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导致熔体熔断或断路器跳闸。
因此,电容器组每次拉闸之后,必须先进行放电,待电荷消失后再行合闸。
从理论上讲,电容器的放电,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放完,但实际上只要放电电阻选择得合适,一般1分钟左右就可完成放电。
所以,运行规程规定;电容器组每次重新合闸,必须在电容器断开3分钟后进行,以保证安全。
十八、操作以氯化联苯为浸渍介质的电容器应注意的事项
氯化联苯为有毒化学物质,其特点是含氯越高,毒性越大。
目前国产的氯化联苯电容器浸渍液中,三氯联苯所占比重约为90%,其余为多氯联苯混合物,氯化联苯属于慢性中毒物质,其毒性与扩散在空气中的浓度有关。
规程规定,氯化联苯扩散浓度不得超过1毫克/米<sup>3</sup>。
接触这类电容器(特别是渗漏严重的电容器)应注意以下事项:
(1)工作时必须戴防毒口罩和橡胶手套,避免氯化联苯液体沾污衣服(皮肤的破口处要绝缘对防止沾染),工作完毕应换洗衣服。
(2)电容器室内应有良好通风条件,进入电容器室前应先开动通风装置。
(3)氯化联苯不易燃,燃烧后产生浓烟,污染空气。
因此,清擦、检修用过的棉纱和从渗、漏严重的电容器上拆下的报废零件,不得随意乱扔或烧掉,也不可深埋,一般暂时装在塑料袋内并封口,统一进行处理。
(4)氯化联苯及其污染物应置于专用的焚烧炉中进行燃烧处理,使其在高温(1200℃以上)下燃烧分解成氯化氢和二氧化碳。
使用氯化联苯作电容器的浸渍介质,具有介电系数高、化学性能稳定、电容器体积小(比矿物油电容器几乎小2/3)等优点。
但是,由于它有毒性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在未找到有效的控制、处理办法以前,只能是限制它的应用。
十九、电容器的额定电压与电源电压不符能否使用
通常,电容器的补偿容量与加于电容器的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即
Q=2πfCU<sup>2</sup>(千乏)
因此,当电容器的额定电压与电源电压不符时,无功容量将相应发生变化。
如果电源电压过高,虽然Q值也相应提高,但是通过电容器的电流将增大,使电容器过载。
另外,电压过高,也可能使电容器过热、击穿或损毁;如果电源电压过低,则补偿效果将大为降低,因此很不经济。
所以,一般不允许使用额定电压与电源电压(或系统电压)不符的电容器。
至于电网电压波动,虽也存在上述问题,但是,如果波动不大,则影响也不会太严重。
运行规程规定,当电源电压为电容器额定电压的1.1倍及以上时,电容器应停止运行,待电源电压恢复正常后,电容器才可重新投入运行。
二十、造成电容器过电压运行的原因
造成电容器过电压运行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由于串联电容器的电压分布与电容成反比,当将数个电容值不同的单台电容器组串联后接入电网时,电容值低的电容器就可能产生过电压。
(2)当电容器组为中性点不接地的Y形接线时,由于各相的电容不同,也会造成三相电压不平衡,使某一相过电压运行。
(3)接有电抗器的电容器组,因有电抗存在,其端电压可能升高。
(4)轻载时,母线电压有时会高于电容器的额定电压。
二十一、电容器的运行中的异常现象
在电容器的运行中常出现以下异常现象:
(1)电容器外壳鼓肚。
(2)套管和油箱漏油。
(3)温升过高。
此外,在电容器的运行中有时也会出现某种不正常的“咕咕”声,这表明内部有局部放电现象,主要是内部绝缘介质电离而产生空隙造成的,这种现象是绝缘崩溃的先兆。
遇到这种情况,应使电容器立即停止运行,并进行检查处理。
二十二、电容器的损坏类型及规律
补偿电容器损坏的类型很多,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初期性故障。
这是指刚送电或送电不久就发生故障,多是制造工艺不良或有严重缺陷造成的。
(2)偶发生性故障。
这是指运行中通风不良而过热、外力破坏、操作过电压或雷电等原因造成损坏。
(3)磨损性故障。
这是电容器运行多年后,由于绝缘老化和内部游离等原因,造成绝缘的电气强度降低而引起的损坏。
电容器损坏的一般规律是:
(1)高压电容器多于低压电容器。
(2)夏季多于其他季节。
(3)安装在室外的多于装在室内的。
(4)在频繁过电压和过负荷情况下运行损坏较多。
(5)开关操作频繁的损坏较多。
(6)管理维护不善、通风不良的,损坏较多。
二十三、电容器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
电容器因故障而损坏,进而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
(1)由于制造质量差等原因,电容器的内部元件击穿。
(2)由于套管密封不良而进入潮气,降低了绝缘电阻;由于渗、漏油、油面下降,从而导致对外壳放电或元件击穿。
(3)内部游离和鼓肚。
当电容器内部产生电晕、击穿放电和严重游离时,电容器在过电压作用下,会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电气效应,加速绝缘老化、分解而产生气体,形成恶性循环,以致箱壳压力增大,造成箱壁外鼓进而导致爆炸。
(4)绝缘损坏,尤其是高压侧引出线制造工艺不良、边缘不平、有毛刺或严重变折时,尖端容易产生电晕,电晕使油分解、箱壳膨胀、油面下降而造成元件击穿。
此外,在封盖时如果转角处烧焊时间过长,破坏了内部绝缘,降低了击穿电压,也易导致电容器损坏,进而引起爆炸事故。
(5)当进行带电合闸时,在合闸的瞬间,电压极性可能与电容器残留电荷的极性相反,因而引起爆炸。
(6)通风不良、温升过高、严重过电压和电压谐波分量大,也会引起爆炸。
二十四、在哪些情况下应将电容器组立即退出运行。
电容器组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退出运行:
(1)电容器爆炸。
(2)电容器严重喷油或起火。
(3)瓷套管严重放电闪络。
(4)按点严重过热或熔化。
(5)电容器内部或放电设备有异常声响。
(6)电容器外壳异形膨胀。
(7)环境温度超过40℃。
二十五、为什么不能将外壳鼓肚的电容器降级使用
电容器外壳鼓肚的原因是:
在制造过程中未能排尽内部气体,因而当电压升高时,会导致内部放电,引起绝缘材料分解,并产生气体,增大油箱内部压力,从而造成电容器外壳鼓肚。
此外,在电容器的运行中,由于温升过高等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导致电容器的外壳鼓肚。
无论哪种原因造成电容器外壳鼓肚,均表明其内部的某些元件已击穿。
如果继续使用,击穿处仍将不断产生电弧,使油分解。
继续不断地产生气体,最后电容器将因体积过分膨胀而爆炸。
即使降级使用(降低使用电压)也无法避免。
因此,一旦发现电容器外壳鼓肚,应立即使其退出运行,严禁采用降低使用电压的方法继续使用。
二十六、电容器的保护装置跳闸后的处理
电容器的保护装置跳闸后,应根据动作情况对故障原因进行判断,在查明原因和消除故障以前,不允许对电容器强行试送电。
为了确保安全,首先应检查电容器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力电缆和接线有无缺陷,以及各个电容器有无发热、喷油、外壳鼓肚和套管放电等异常现象。
若发现缺陷或异常现象,应立即更换电容器或采取相应的措放,待恢复正常后进行试送电。
如果未见异常,则可能是外部故障造成母线电压波动而导致保护装置跳闸。
查实后,可进行试送电。
如果保护装置再次跳闸,则应对保护装置进行全面的电气试验,以及对电流互感器作特性试验。
如果仍查不出故障原因,就需拆开电容器组,逐台进行试验,直至找出原因为止。
二十七、移相电容器在运行中应注意的事项
在移动电容器的运行中,应随时监视其运行电压、电流和周围环境温度,这些参数值不得超出制造厂规定的范围。
具体地说,应注意以下事项:
(1)运行电压不得超过电容器额定电压的10%,三相电流不平衡值不得超过电容器额定电流的5%,电容器电流不得超过额定电流的1.3倍,否则,应停止运行。
(2)电容器装在室内时,室温不得超过40℃,否则,应采取降温措施。
此外,电容器的外壳温度应不超过规定值。
(3)当保护装置自动跳闸后,不得强送电,应查明原因,消除故障。
只有在确认无故障后,电容器才能重新投入运行。
(4)电容器重新投入运行前,必须将其充分放电,严禁电容器带电荷合闸。
(5)一旦发现电容器外壳膨胀、漏电或出现火花等现象,应立即将该电容器退出运行,并进行检查。
(6)电容器外壳应可靠接地。
二十八、对运行中的移相电容器组应进行的检查
对运行中的移相电容器组应进行日常巡视检查、定期停电检查以及在断路跳闸或熔体熔断后进行特殊巡视检查。
检查的内容如下:
(1)日常巡视检查,每天不得少于一次。
夏季在室温最高时进行,其他季节可以系统电压最高时进行。
检查时主要观察电容器外壳是否膨胀,有无漏油痕迹、异常声响和火花;熔体是否正常;放电指示类是否熄灭;记录有关电压表、电流表、温度表的读数。
为了便于检查,必要时可以短时停电。
(2)定期停电检查,每月应进行一次,除检查日常巡视检查的那些项目外,还应检查下列几项:
①各螺丝接点的松紧和接触情况;②放电回路是否完好;③风道有无积尘,并清扫电容器外壳、绝缘子和支架等处的灰尘;④电容器外壳的保护接地线是否完好;⑤继电保护、熔断器等保护装置是否完整可靠;⑥电容器组的断器路、馈电线等是否良好。
(3)在出现断路器跳闸、熔体熔断等情况后,对电容器组应立即进行特殊巡视检查,有针对性地查找原因,否则不许再合闸送电。
(4)按《电气设备运行管理规程》和《电气设备试验规程》定期对电容器进行预防性试验。
二十九、补偿电容器运行中的特点及其保护装置必须满足的要求
补偿电容器运行中有以下特点:
(1)合闸时冲击电流可达额定电流的5~15倍,装在串联电抗器时,其冲击电流可降至额定电流的5~6倍。
(2)正常运行时不会出现过负荷。
但电压升高和存在高次谐波时,将产生过电流。
标准规定,过电流不得大于额定电流的30%。
(3)电容器的内部故障较多,容易引起电容器成批鼓肚损坏,甚至发生爆炸起火。
根据补偿电容器的上述运行特点,其保护装置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当连接补偿电容器的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时,能迅速将电容器从运行电网中切除,使其得到保护,并防止事故扩大。
(2)当补偿装置内部发生故障或运行不正常时,能将其全部或部分切除,使事故局限于设备内部,不致波及其他电气设备和影响系统正常运行。
三十、“自激”现象
采用并联电容器对电动机进行个别补偿时,如果电容器的容量足够大,则在电动机动除电源后,由于惯性作用,电动机将继续运转一定时间。
此时电容器将供给电动机励磁电流,反过来电机又发出电力对电容器充电,这种电磁振荡现象就叫做“自激”。
电动机发生自激时,将产生一定的过电压,对电容器造成危害。
如果将自激中的电动机再接入电网,会造成对电动机和所连接的传动机械的严重冲击,甚至会损坏设备。
为了避免这种“自激”现象,对工作惯性转矩较大的电动机(如起重机和水泵用电动机),应尽量不采用个别补偿方式,而应限制补偿容量,使之低于电动机空载运转所需无功功率的90%,并小于电动机额定负载下进行无功补偿所需的无功功率值。
必要时可采用并联阻抗来限制“自激”的发生。
三十一、移相电容器在电网电压超过其额定电压10%时规定
移相电容器的介质损失与电容器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即
P=2πfCU<sup>2</sup>tgδ
从上式可以看出,当电压(U)升高时,介质损失将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地增大。
如果电容器长时间超过额定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