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大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870427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故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典故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典故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典故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典故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典故大全.docx

《典故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故大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典故大全.docx

典故大全

典故大全

典故大全·动物·鳞介

  【二龙】 誉称同时著名的二人,一般多指兄弟。

①后汉许劭、许虔。

《后汉书·许劭传》:

“兄虔亦知名,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谢子微见许子将兄弟,曰:

‘平舆之渊,有二龙焉。

’”唐杨炯《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

“荆枝擢秀,棣蕚生光,何止平舆之二龙,是为贾家之三虎。

”②三国吴刘岱、刘繇。

《三国志·吴志·刘繇传》:

“若明使君用公山(刘岱)于前,擢正礼(刘繇)于后,所谓御二龙于长涂,骋骐骥于千里,不亦可乎?

”③南朝梁谢览、谢举。

《南史·谢举传》:

“[举]与兄览俱预元会。

江淹一见并相钦挹,曰:

‘所谓“驭二龙于长涂”者也。

’”④南朝梁刘孝义、刘孝胜。

南朝梁简文帝《饯临海太守刘孝仪蜀郡太守刘孝胜》诗曰:

“两杜昔夹河,二龙今出守。

”⑤南朝齐柳惔、柳悦。

《南史·柳惔传》:

“[惔]少与长兄悦齐名,王俭谓人曰:

‘柳氏二龙,可谓一日千里。

’”⑥唐乌承恩、乌承玼。

《新唐书·乌承玼传》:

“[承玼]与族兄承恩皆为平庐先锋,沉勇而决,号‘辕门二龙’。

”唐李白《送二季之江东》:

“多惭一日长,不及二龙贤。

”李白《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

“复羡二龙去,才华冠世雄。

”参见伦类部·亲眷“二龙”。

  【云间龙】 云间,松江府的别称,今上海松江一带。

西晋文学家陆云(字士龙,家在松江府治所在地华亭),曾对客自称“云间陆士龙”。

林学衡《调叔永兼示东生》:

“以兹云间龙,陋彼辽东豕。

”参见人物部·人杰“云间陆士龙”。

  【六龙】 ①指太阳。

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羲和为御者。

汉刘向《九叹·远游》:

“贯澒蒙以东朅兮,维六龙于扶桑。

”晋郭璞《游仙诗》:

“六龙安可顿,运流有代谢。

时变感人思,已秋复愿夏。

”唐李白《蜀道难》: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宋王安石《休假大佛寺》诗:

“六龙高徘徊,光景在我裳。

”明薛蕙《效阮公咏怀》:

“六龙匿西山,蒙汜扬颓波。

”参见天文部·天体“羲驭”。

②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马,马八尺称龙,因以为天子车驾的代称。

汉刘歆《述初赋》:

“总六龙于驷房兮,奉华盖于帝侧。

”唐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四:

“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明陶宗仪《辍耕录·金鳌山》:

“少焉,千乘万骑毕集,始知为六龙临幸。

”吴梅《步北城狮子山访阅江楼遗址不得》诗:

“六龙曾此驻云车,何处重寻帝子家。

”③六兄弟的美称。

晋常璩《华阳国志·后贤志》:

“宓六子,皆英挺逸秀,号曰六龙。

”《晋书·温羡传》:

“父恭,济南太守,兄弟六人并知名于世,号曰六龙。

”《晋书·卞壸传》:

“父粹,以清辩鉴察称。

兄弟六人并登宰府,世称卞氏六龙。

  【未掘双龙】 喻人才被埋没,或喻人死。

唐杜牧《怀钟陵旧游四首》之二:

“未掘双龙牛斗气,高悬一榻栋梁材。

”参见武备部·兵器“丰城龙剑”。

  【龙屠】 .《庄子·列御寇》:

“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后因以指高超的技艺或高超而无用的技艺。

唐温庭筠《开成五年秋书怀一百韵》:

“虎拙休言画,龙希莫学屠。

”参见九流部·杂技“屠龙”。

  【青蝇】 ①喻指谗佞。

《楚辞·刘向《〈九叹·怨思〉》:

“若青蝇之伪质兮,晋骊姬之反情。

”王逸注:

“青蝇变白使黑,变黑使白,以喻谗佞。

”《后汉书·邓荣传》:

“而臣兄弟独以无辜为专权之臣所见批抵,青蝇之人所共构会。

”宋苏轼《祭黄几道文》:

“身为玉雪,不污青蝇。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一一四:

“休矣著书俟赤鸟,悄然挥扇避青蝇。

”②《三国志·吴志·虞翻传》:

“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

”裴松之注引《虞翻别传》:

“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

”后因以“青蝇”为生罕知己,死无吊客之典。

唐刘禹锡《遥伤丘中丞》诗:

“何人为吊客?

唯是有青蝇。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只今一瞑无余事,未要青蝇作吊忙。

”清赵翼《长洲蒋立崖明府最爱拙诗贻之以诗》:

“有此神交盖未倾,一人知己足平生。

他时不用青蝇吊,此日应先白犬盟。

”参见人事部·病死“青蝇吊”。

  【叶龙】 即叶公好龙。

汉刘向《新序·杂事五》: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后因以“叶公好龙”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唐温庭筠《开成五年秋……兼呈袁郊苗绅李逸三友人一百韵》:

“叶龙图夭矫,燕鼠笑胡卢。

”另参见人物部·其他“叶公”、人事部·志趣“叶公好尚”。

  【斩蛟】 斩杀蛟龙。

多谓勇士为民除害。

春秋楚次非斩绕船两蛟,见《吕氏春秋·知分》;鲁澹台子羽赍璧渡河斩蛟,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晋周处在长桥下斩蛟,见《晋书·周处传》;襄阳太守邓遐入沔水斩蛟,见《初学记》卷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

此数事皆诗文中有名的典故。

南朝梁简文帝《<大法颂>序》:

“佽飞案节,不劳斩蛟之剑;虎贲弢羽,岂假鸣乌之射。

”唐刘禹锡《壮士行》:

“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

”宋苏轼《过木枥观》诗:

“斩蛟闻猛烈,提剑想崎岖。

”参见人事部·真性“周处杀蛟”。

  【佽飞斗蛟】 佽飞,即佽非,春秋楚勇士。

唐李白《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佽飞斩长蛟,遗图画中见。

”金元好问《观江涨》:

“佽飞斗蛟鳄,燃犀出鳞介。

”参见人事部·秉性“佽飞勇”。

  【骊龙】 黑色的龙,喻宝物。

《庄子·列御寇》:

“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

其父谓其子曰:

‘取石来。

锻之!

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

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

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唐刘禹锡《奉和裴晋公凉风亭睡觉》:

“骊龙睡后珠元在,仙鹤行时步又轻。

”另参见器用部·珍宝“骊珠”、文明部·文章“探颔得珠”、人事部·睡梦“骊龙睡”。

  【葛陂龙】 晋葛洪《神仙传·壶公》:

“房(费长房)忧不得到家,公(壶公)以一竹杖与之曰:

‘但骑此得到家耳。

’房骑竹杖辞去,忽如睡,已到家……所骑竹杖,弃葛陂中,视之乃青龙耳。

”唐岑参《寻少室张山人闻与周明府同人都》:

“叶县凫共去,葛陂龙暂还。

”参见植物部·木本“龙竹”。

  【鼎湖龙】 古代传说黄帝在鼎湖乘龙升天。

唐李商隐《昭肃皇帝挽歌辞三首》之二:

“始巢阿阁凤,旋驾鼎湖龙。

”参见九流部·神仙“乘龙”。

  【王祥鲤】 见《搜神记》:

“(王祥)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多指孝事父母。

明吴廷翰:

“百年梦寐王祥鲤,千里风情张翰鲈。

”另参见地理部·水流“卧冰”、伦类部·亲眷“冰鲤”。

  【双鲤】 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的鱼形木板,常指代书信。

唐韩愈《寄卢仝》诗:

“先生有意许降临,更遣长须致双鲤。

”钱仲联集释引孙汝听曰:

“古乐府云: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宋张辑《垂杨柳·寓谒金门》词:

“前度兰舟送客,双鲤沉沉消息。

”明陈汝元《金莲记·归田》:

“自怜,双鲤音无见,离恨难传,知甚日大刀环。

”一说是结为鲤鱼形的书信。

明杨慎《丹铅总录·双鲤》:

“古乐府诗:

‘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

要知心中事,看取腹中书。

’据此诗,古人尺素结为鲤鱼形,即缄也,非如今人用蜡。

《文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即此事也。

下云烹鱼得书,亦譬况之言耳,非真烹也。

”参见文明部·文章“鱼书”。

  【北溟鱼】 北溟,古人想象中北方极远的大海,其中有巨鱼,名为鲲。

见《庄子·逍遥游》。

唐李白《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

“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

”参见人事部·志趣“九万欲抟空”。

  【冯谖有鱼】 指贤士怀才未遇,或反指受器重。

《战国策·齐策四》: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

‘客何好?

’曰:

‘客无好也。

’曰:

‘客何能?

’曰:

‘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

‘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

‘长铗归来乎!

食无鱼。

’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

‘食之,比门下之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

‘长铗归来乎!

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

‘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

‘孟尝君客我。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

‘长铗归来乎!

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

‘冯公有亲乎?

’对曰:

‘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冯谖成为孟尝君手下最得力的谋士。

宋苏轼《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

“犀首正缘无事饮,冯谖应为有鱼留。

”另参见武备部·兵器“冯谖剑”、武备部·兵器“弹铗”、器用部·车船“车鱼”、文明部·歌舞“剑歌”、政事部·议政“车鱼”、人事部·贫贱“叹无鱼”。

  【龙为鱼】 吴王欲从民饮酒,伍子胥谏曰:

“不可。

昔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白龙上诉天帝,天帝曰:

‘当是之时,若安置而形?

’白龙对曰:

‘我下清冷之渊化为鱼。

’天帝曰:

‘鱼固人之所射也;若是,豫且何罪?

’夫白龙,天帝贵畜也;豫且,宋国贱臣也。

白龙不化,豫且不射;今弃万乘之位而从布衣之士饮酒,臣恐其有豫且之患矣。

”王乃止。

清尤侗《吾年五十九》:

“势失龙为鱼,时乖鼠变虎。

”参见人事部·冤怨“鱼服困”。

  【池鱼】 比喻无辜受累遭殃。

唐白居易《杂感》:

“城门自焚爇,池鱼罹其殃。

”参见人事部·冤怨“鱼祸”。

  【钓鱼】 喻指隐者。

《史记·齐太公世家》: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

……(西伯)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悦。

”唐杜审言《扈从出长安应制》:

“山追散马日,水忆钓鱼人。

”另参见人物部·将相“钓国”、人物部·圣贤“磻溪老”、人事部·雅逸“太公钓”、人事部·寿考“磻溪叟”。

  【鱼跳波】 借喻音律精妙。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按,语本《列子·汤问》:

“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

”参见文明部·礼乐“鱼听曲”。

  【鱼缘木】 《孟子·梁惠王上》: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爬上树去捉鱼,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劳而无所得。

《后汉书·刘玄传》:

“今以所重加非其人,望其毗益万分,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

”唐温庭筠《开成五年秋……兼呈袁郊苗绅李逸三友人一百韵》:

“定为鱼缘木,曾因兔守株。

”清赵翼《壬申下第作》诗:

“举场我叹鱼缘木,败卷人嗤鬼画符。

”参见人事部·谬误“缘木难求”。

  【府丞鱼】 《后汉书·羊续传》:

“拜续为南阳太守……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

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

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

”后因以喻下属之贿赠。

南朝梁陆倕《以诗代书别后寄赠》:

“讵知亭长肉,宁挂府丞鱼。

”参见政事部·清廉“悬枯鱼”。

  【前鱼】 《战国策·魏策四》:

“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

龙阳君得十余鱼而涕下。

王曰:

‘有所不安乎?

如是,何不相告也?

’对曰:

‘臣无敢不安也。

’王曰:

‘然则何为涕出?

’曰:

‘臣为王之所得鱼也。

’王曰:

‘何谓也?

’对曰:

‘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

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鱼矣。

今以臣之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

今臣爵至人君,走人于庭,辟人于途。

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于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鱼也。

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

’”后以“前鱼”比喻因失宠和被遗弃。

唐刘得仁《长信宫》:

“一从悲画扇,几度泣前鱼。

”另参见人事部·情感“龙阳恨”。

  【涸鱼】 《庄子·大宗师》: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喻处境困窘或相互救助。

唐白居易《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

“倦鸟得茂树,涸鱼返清源。

”另参见伦类部·师友“沫相濡”、人事部·雅逸“相忘鳞”、人事部·贫贱“枯鳞”。

  【涸鲋】 《庄子·外物》: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

‘诺。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

‘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

“鲋鱼来!

子何为者邪?

”对曰:

“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曰:

“诺。

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鲋鱼忿然作色曰:

“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后因以“涸鲋”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援助的人或物。

唐沈佺期《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

“少宽穷涸鲋,犹愍触藩羝。

”另参见地理部·水流“斗升水”、地理部·水流“西江”、器用部·车船“涸辙”、人事部·贫贱“受贷粟”。

  【惠子鱼】 《庄子·秋水》:

“庄子与惠子(惠施)游于壕梁之上。

庄子日: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

‘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唐李群玉《昼寐》:

“正作庄生梦,谁知惠子鱼?

”参见人事部·雅逸“观鱼”。

  【琴高赤鲤鱼】 传说周末赵人,能鼓琴,后于涿水乘鲤归仙。

汉刘向《列仙传·琴高》:

“琴高,周末赵人,能鼓琴,为宋康王舍人,浮游冀州涿郡间。

后与诸弟子期,入涿水取龙子,某日当返。

至期,弟子候于水旁,琴高果乘鲤而出。

留一月,复入水去。

”唐贯休《瀔江秋居作》:

“面前小沼清如镜,终养琴高赤鲤鱼。

”参见九流部·神仙“乘鲤”。

  【鲈鱼】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

“张季鹰[张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荪菜羹﹑鲈鱼脍,曰:

‘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

’遂命驾便归。

”后喻思乡或归隐之念。

唐杜牧《卢秀才将出王屋高步名场江南相逢赠别》:

“交游话我凭君道,除却鲈鱼更不闻。

”参见人事部·情感“忆鲈鱼”。

  【支床龟】 喻壮志未酬,蛰居待时;或喻隐逸。

《史记·龟策列传》:

“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余岁,老人死,移床,龟尚生不死。

”唐罗隐《圣真观刘真师院十韵》:

“支床龟纵老,取箭鹤何慵?

”另参见器用部·日用“龟支床”、人事部·雅逸“垫床龟”、人事部·志趣“龟冷搘床”。

  【龟顾】 相传晋余不亭侯孔愉少时尝得一龟,放于余不溪中,“龟于路左顾者数过。

”及后铸侯印,“而龟左顾,更铸犹如此。

印师以闻,愉悟,取而佩焉。

累迁尚书左仆射。

”事见《世说新语·方正》“孔车骑与中丞共行”刘孝标注引《孔愉别传》、《晋书·孔愉传》。

后遂用为封官铸印之典。

唐李德裕《述梦诗四十韵》:

“龟顾垂金钮,鸾飞曳锦袍。

”唐陆龟蒙《戏题袭美书印囊》诗:

“鹊衔龟顾妙无余,不爱封侯爱石渠。

”参见人事部·情感“龟三顾”。

  【龟藏六】 谓龟遇危险便将头尾和四足缩入甲中以避害。

后因比喻人的才智不外露或深居简出,以免招嫉惹祸。

语本《杂阿含经》卷四三:

“过去时世,有河中草,有龟于中住止。

时有野干饥行觅食,遥见龟虫,疾来捉取,龟虫见来,即便藏六。

野干守伺,兾出头足,欲取食之。

久守,龟虫永不出头,亦不出足。

野干饥乏,瞋恚而去。

诸比丘,汝等今日,亦复如是。

”唐陈陶《题僧院紫竹》诗:

“从来道生一,况伴龟藏六。

”宋苏轼《寄傲轩》诗:

“得如虎挟乙,失若龟藏六。

”清姚鼐《朱石君中丞视赈淮上途中见示长句次韵》之一:

“此身未作龟藏六,扰扰人间同一局。

”亦作“龟六藏”。

另参见九流部·宗教“龟藏”、人事部·隐逸“藏六”。

  【泥龟】 曳尾于污泥中的乌龟。

比喻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

语本《庄子·秋水》:

“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王巾笥而藏一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唐钱起《巨鱼纵大壑》诗:

“倾危嗟幕燕,隐晦诮泥龟。

”参见人事部·雅逸“曳尾”。

  【尝鼋】 典出《左传·宣公四年》:

“楚人献鼋于郑灵公。

公子宋与子家将见。

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

‘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

’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

公问之,子家以告。

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

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

”后或以“尝鼋”比喻只了解局部。

宋陆游《读老子》诗:

“管窥那见豹,指染仅尝鼋。

”宋苏轼《次韵水官诗》:

“丹青偶为戏,染指初尝鼋。

”参见人事部·行止“染指”。

  【钓鳌】 《列子·汤问》:

“[勃海之东有五山,]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

仙圣毒之,诉之于帝。

帝恐流于西极,失群圣之居,乃命禺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

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

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

”后因以“钓鳌”喻抱负远大或举止豪迈。

唐李白《悲清秋赋》:

“临穷溟以有羡,思钓鳌于沧洲。

”南唐陈陶《渡浙江》诗:

“静寇思投笔,伤时欲钓鳌。

”另参见地理部·土石“鳌山”、九流部·神仙“龙伯国人”、人物部·其他“钓鳌客”。

  【鳌足】 传说中女娲用作天柱的大龟四足。

《淮南子·览冥训》: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高诱注:

“鳌,大龟。

天废顿以鳌足柱之。

”晋成公绥《天地赋》:

“断鳌足而续毁,炼玉石而补缺。

”唐元稹《献荥阳公诗五十韵》:

“劲芟鳌足断,精贯虱心穿。

”参见九流部·神仙“女娲”。

  【弓蛇】 汉应劭的祖父应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诣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

宣畏恶之,酒后便胸腹痛切,多方医治不愈。

郴知其事,于故处设酒,杯中复有蛇。

谓宣:

“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

”宣即愈。

事见汉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

后因以“弓蛇”指人对事物的错觉。

元谢应芳《顾仲瑛临濠惠书诗代简》:

“酒杯已辨弓蛇误,药杵无劳玉兔将。

”参见武备部·兵器“樽中弩”。

  【汉高偶试】 。

《墨子·亲士》:

“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

”孙诒让间诂:

“暴蛇者盖以求雨。

《淮南子·齐俗训》云:

‘牺牛粹毛,宜于庙牲,其于以致雨不若黑蜧。

’许慎注云:

‘黑蜧,神蛇也,潜于神渊,能兴云雨。

’”《淮南子·说山训》:

“神蛇能断而复续,而不能使人勿断也。

神龟能见梦元王,而不能自出渔者之笼。

”汉王充《论衡·龙虚》:

“如龙之性,有神与不神,神者升天,不神者不能。

龟蛇亦有神与不神,神龟神蛇复升天乎?

”唐李咸用《西门行》:

“汉高偶试神蛇验,武王龟筮惊人险。

”参见人物部·帝王“赤龙子”。

  【灵蛇】 相传春秋时隋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使人以药傅之,蛇乃能走。

岁余,蛇衔明珠以报之。

事见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

唐罗隐《秋日汴河客舍酬友人》:

“烦君更枉骚人句,白凤灵蛇满袖中。

”参见器用部·珍宝“隋侯珠”。

  【斩蛇】 汉刘邦起事前曾醉行泽中,遇大蛇当道,乃拔剑斩之。

见《史记·高祖本纪》。

后用以为典。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赞》:

“焚鱼斩蛇,异功同符,岂非精灵之感哉!

”唐薛逢《送徐州李从事商隐》诗:

“斩蛇泽畔人烟晓,戏马台前树影疏。

”参见人物部·帝王“赤龙子”。

  【春蚓秋蛇】 喻书法拙劣,婉曲无状。

语出《晋书·王羲之传论》:

“[萧子云]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宋苏轼《龙尾砚歌》:

“粗言细语都不择,春蚓秋蛇随意画。

”宋苏轼《和孔密州五绝·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

“蜂腰鹤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于云。

”亦作“春蛇秋蚓”。

另参见动物部·虫豸“纤春蚓”。

  【蛇有足】 《战国策·齐策二》: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

‘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喻指做无用之事。

宋刘兼《中春登楼》之二:

“失手已惭蛇有足,用心休为鼠无牙。

”另参见文明部·书画“画蛇足”、人事部·谬误“画蛇著足”。

  【两部蛙】 咏环境清悠。

《南齐书·孔稚珪传》:

“(孔)稚珪风韵清疏,好文咏,饮酒七八斗。

……居宅盛营山水,凭机独酌,傍无杂事。

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

‘欲为陈蕃乎?

’稚珪笑曰:

‘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期效仲举?

’”唐戴复古《豫章巨浸呈陈幼度提干》:

“自成鼓吹喧朝夕,输与东湖两部蛙。

  【官蛙】 《晋书·惠帝纪》:

“帝又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

‘此鸣者为官乎?

私乎?

’或对曰:

‘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

’……其蒙蔽皆此类也。

”后用作对虾蟆的谑称。

宋王令《和束熙之雨后》:

“如何农亩三时望,只得官蛙一饷鸣。

”清曹寅《郑谷口将归索赠》诗:

“官蛙激耳胸鸣好,古篆连墙屋漏俱。

  【蟾蜍】 传说月中有蟾蜍,后用作月的代称。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之二: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参见天文部·天体“蟾蜍”。

  【蜗角】 《庄子·则阳》: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

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喻无谓之争。

唐白居易《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

“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另参见武备部·军旅“蛮触”。

  【水中蟹】 喻报仇心切,或喻愤怒。

《晋书·解系传》:

“及张华、裴頠之被诛也。

(赵王)伦、(孙)秀以宿憾收系兄弟。

梁工肜救系等。

伦怒曰:

‘我于水中见蟹且恶之,况此人兄弟轻我邪!

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宋苏轼《故周茂叔先生廉溪》:

“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

”另参见人事部·情感“水中见蟹”。

  【把蟹】 手持蟹螯。

谓饮酒吃蟹。

宋苏轼《和周正孺坠马伤手》:

“书空渐觉新诗健,把蟹行看乐事全。

”参见器用部·饮食“持杯擘蟹”。

  【蚌鹬相持】 喻双方争斗而使第三者得利。

《战国策·燕策二》: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

鹬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唐段成式《游长安诸寺联句》:

“宁同蚌顽恶,但与鹬相持。

”另参见动物部·飞禽“蚌鹬”。

  【短狐】 即蜮。

又名射工。

传说能含沙射影、使人得病的怪物。

《诗·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毛传:

“蜮,短狐也。

”《资治通鉴·梁元帝承圣元年》:

“己丑,僧辩等上表劝进,且迎都建业。

湘东王答曰:

‘淮海长鲸,虽云授首;襄阳短狐,未全革面。

太平玉烛,尔乃议之。

’”胡三省注:

“长鲸,谓侯景……岳阳王詧据襄阳,与湘东为敌,故斥为短狐。

”清归庄《卜居》之十二:

“吾欲向南徼,短狐射人衣。

”另参见地理部·土石“射工含沙”、政事部·贪佞“含沙射”。

  【鲛人】 喻海滨之人。

晋张华《博物志》卷二:

“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

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唐刘禹锡《伤秦妹行》:

“冯夷翩跹舞渌波,鲛人出听停绡梭。

”另参见人体部·其他“珠泪”、器用部·珍宝“鲛珠”、器用部·其他“鲛绡”、文明部·诗词“五色绡”。

 整理制作:

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