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868830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docx

《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docx

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

林芝地区防雷检测所规章制度

一、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

1、检测周期

1.1对安装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重点保护文物古迹、通信和广播电视设备的防雷装置,应每半年检测一次。

1.2对其他场所防雷装置应每年检测一次。

2、检测程序

2.1检测前应对使用仪器仪表进行检查,查明计量检定合格证及有效使用期。

查看以前的检测记录,制定检测方案。

2.2首次检测单位,应先通过查阅防雷工程技术资料、图纸了解被检测单位的防雷设施的基本情况,然后进行现场检测。

2.3现场检测进行时可按先检测外部防雷装置,后检测内部防雷装置的顺序进行,将检测结果填入防雷装置安全检测原始记录表。

2.4首次检测单位,应根据检测记录,按滚球法计算防直击雷保护范围图,绘制防雷设施分布图。

后续检测时应查对原防雷设施变更情况,并应相应处理。

2.5根据检测报告提出整改意见。

对被检单位出具防雷装置检测合格证。

3、检测数据处理

3.1检测结果的处理。

在现场将各项检测结果如实记入原始记录表,原始记录表应有检测人员、校核人员和现场负责人签名。

原始记录表应作为用户档案保存两年。

初检测时,应绘制建筑物防雷装置平面示意图。

根据检测数据按照建筑物防雷分类计算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并绘制保护范围示意图。

检测结果的判定

用修约制比较法将经计算或整理的各项检测结果与相应的技术仪器相比较,判定各项检测项目是否合格。

防雷装置经检测后,所有检测项目均达到技术规范要求,发给检测合格证;否则只提供检测报告,并对不合格项目提出整改意见。

防雷装置检测报告

应及时将检测结果及结论填入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由检测员填写、校核员校核并签字,经技术负责人签发,加盖检测单位公章。

检测报告一式两份,一份送受检单位,一份由检测单位存档。

小型石油库、液化气站、加油站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

一、了解防雷装置所处环境、地理位置、油站及油库的规模,发生雷击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确定各建(构)筑物的防雷类别。

二、查阅设计的图纸,了解钢油罐的性能,壁厚及安装形式,了解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并画出平面示意图,测量各需保护物的尺寸以及与防雷装置间距离。

三、防雷装置接闪器的检测

1、独立避雷针:

测量高度、用材规格,检查防腐情况、电气连接情况。

并作详细记录。

2、避雷线(网),测量其高度及材料规格、分布情况,避雷网的网格尺寸,检查防腐措施,电气连接情况,并作详细记录。

3、生产车间按《建(构)筑物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中二类防雷建(构)筑物标准检测。

四、引下线

测量材料规格、防腐、连接、固定、敷设方式、间距情况,近地面绝缘保护情况,并作详细记录。

五、接地装置

参考设计图纸,向施工员、甲方代表了解接地装置情况,记录下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材料、规格、数量、布局等,并作详细记录。

六、接地工频电阻的检测

按第一章第四条和第二章第四条规定测量。

七、金属油罐防雷及接地检测

1、金属油罐壁厚﹤4mm时,应有防直击雷装置。

避厚≥4mm时,可不装设防直雷装置,在多雷区仍可装设防直击雷装置。

2、金属油罐必须有环型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少于两处,其弧形间距不大于30m,接地体距罐壁的距离≥3m。

3、浮顶金属罐可不装设防直击雷装置,但必须有两根截面积≥25mm2的软铀绞线将浮顶与罐体作电气连接,连接点不少于两处。

4、金属油罐的阻火器、呼吸阀、量油孔入孔、透光孔等金属附件必须等电位连接。

5、人工石油库罐的金属呼吸管和通风管的露出洞外部分,应有独立避雷针,其保护范围应高出管口2m。

6、接地电阻检测,接地冲击电阻≤10Ω。

八、防感应雷、防静电及电气接地

1、金属油罐应有防静电接地。

2、地上或管沟敷设的输油管线的始端、末端,应有防感应雷和防静电接地。

3、输油管路的法兰、阀门的连接处,应有金属跨接线。

当法兰用5根以上螺栓连接时,法兰可不用金属线跨接,但必须构成电气通路。

4、进入人工洞石油库的金属管路,当洞外埋地长度>50m时,可不设接地装置,当油外不埋地或埋地长度<50m时,在洞外应有两处接地,接地点间距≤100m。

5、电源线路应有防感应雷措施。

6、进入人工洞石油库的电力和通信线路应用铠装电缆埋地50m引入洞内,并安装电源避雷器。

将金属铠装层、电源避雷器、瓷瓶铁脚作电气连接并接地。

7、加油机应有防静电接地。

8、卸油场地应有防静电接地。

9、接地电阻的测量,防雷接地电阻≤10Ω,防感应雷和防静电接地电阻≤30Ω,卸油防静电接地电阻应≤100Ω。

10、防雷接地、电气设备接地、防静电接地。

防感应雷接地宜共用同一接地装置。

防雷接地为单独接地时,与其它接地装置的距离不小于3m,接地体距地面不小于0.5m。

九、资料的整理

1、把工频接地电阻值换算成冲击接地电阻。

2、计算保护范围,用滚球法确定接闪器的保护范围。

3、数据的处理、各项检测读数、计算结果应保留一位小数,按GB817-87文件修约。

上述检测工作结束后,校核人全面核对原始记录、仪器等各项结果是否都有相应的记录,防雷装置连接件是否恢复检测前的状况。

微波站(台)、综合通信大楼、电力通信站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

二、测前检查

1、了解防雷装置所处的环境、位置,建筑物使用性质,发生雷击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确定各建(构)筑物的防雷类别。

2、查阅设计图纸,了解隐蔽工程施工情况。

三、防直击雷

1、微波(天线)塔顶端应有接闪器并与建筑物防雷装置相连,接收天线应在其保护范围内。

2、微波(天线)塔及房屋建筑物按《建(构)筑物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中二类防雷建(构)筑物标准检测。

四、接地系统

1、查阅设计图纸,向甲方了解接地系统情况,记录下接地和接地线的材料、规格、数量、布局等,并作详细记录。

2、地网应围绕建筑物做成环形闭合网格状地网,网格尺寸不大于3m×3m,对微波塔地网、建筑物防雷地网、变压器地网应等电位连接。

3、防雷接地、工作接地、防静电接地、安全保护接地、防感应雷接地宜共用同一接地装置。

防雷接地为单独接地时,与其它接地装置的距离不小于5m,接地体距地面不小于0.7m。

4、水平接地体埋设深度不小于0.7m,垂直接地体长度为1.5~2.5m,间距为5.0m。

当垂直接地体敷设有困难时,可设多根环形水平接地体并互相连通。

人工接地体应使用热镀锌钢材。

接地体材料规格:

材料规格

圆钢(mm)

扁钢(mm)

角钢(mm)

钢管(mm)

Φ≥10

≥40×4

≥50×50×5

Φ≥50,壁厚≥3.5

5、机房接地引入线应使用截面积不小于95mm2的多股铜绞线或≥40×4mm的扁钢,长度应不大于30m。

接地引入线在地网上的接入点与防雷引下线相距不小于5m。

接地引入线不少于2根。

6、接地汇集排(线)应使用截面积不小于120mm2的钢材或扁钢。

7、直流工作地和安全保护地的接地干线应使用截面积不小于35mm2的多股铜绞线从接地汇集排(线)引出。

五、防感应雷

1、天线的馈线应用双层屏蔽电缆或单层屏蔽电缆套金属管在铁塔中央敷设,屏蔽层应在铁塔上端和下端各接地一次,入户处再接地一次。

2、进入前端的天馈线应安装避雷器。

3、架空电缆吊线的两端和架空电缆线路中的金属管道应接地。

4、信号电缆宜采用屏蔽电缆或电缆套金属管埋地进线,应安装信号避雷器。

避雷器、电缆金属层应接地,空线对应短接并接地。

5、机房内的各种信号线应采取屏蔽措施,屏蔽槽应接地。

6、电源应该是50Hz、220/380V三相五线(TN-S或TN-C-S)制或单相三线制,交流地线在入户处重复接地。

入户电源为三相四线制的,交流零线在入户处重复接地。

7、高压电源线在入户前应安装电源避雷器,变压器低压侧还应安装电源避雷器。

8、机房电源应采用屏蔽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金属管埋地进线,电缆埋地长度不应小于15m,电缆金属外皮或金属套管应在入户端接地。

在配电盘应安装电源避雷器。

9、电源线应尽可能远离信号线,并避免并排敷设,当不能避免时,应采取相应的屏蔽措施。

六、等电位连接

在机房地板下敷设环形线作为防静电地板金属支架的等电位连接线,应使用截面积不小于50mm2的铜材或扁钢。

进出机房的各种金属管道、电缆屏蔽层、机房内的走线架、设备外壳、屏蔽槽、金属门窗、吊顶、地板架等均应进行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七、接地电阻测量

按《建(构)筑物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测量。

测量时电流极棒埋设位置到联合地中心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地网等效直径的3-5倍,电压棒埋设位置于电流棒到地网中心距离的0.68倍处,并进行多个方位的测量,各次测量结果平均值即为该站接地电阻的实测值。

接地电阻的数值不宜大于5Ω。

八、保护范围计算

用滚球法确定接闪器的保护范围。

九、数据处理

各项检测读数、计算结果应保留一位小数(避雷装置材料型号规格除外),按GB817-87文件修约。

上述检测工作结束后,校核人员全面核对原始记录。

仪器等各项结果是否都有相应的记录,防雷装置连接件是否恢复检测前的状况。

爆炸危险器材工厂仓库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

一、测前检查

1、了解防雷装置所处环境、位置、建筑物使用性质,发生雷击事故可能性及其后果,确定各建(构)筑物的防雷类别。

2、查阅设计图纸,了解隐蔽工程施工情况。

二、防直击雷

1、依据建(构)筑物的使用性质、地理位置、气候、建(构)筑物形状等确定该建(构)筑物的防雷类别。

2、建筑物必须有防直击雷措施并应符合各自防雷类别的要求,按《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第二条的方法进行检测。

三、防感应雷和防静电

1、电源和通信线路应用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金属管埋地引入,并在入户端安装避雷器。

将金属铠装层、避雷器电气连接并接地。

采用接零保护的电源零线应重复接地。

2、建筑物内所有金属物应有防静电接地,并进行等电位连接。

危险性建筑物内有可能积聚静电的非金属物应间接接地。

3、输送危险物品的各种室外架空管道,应每隔20-25m接地一次。

平等敷设的管道,当净距小于100mm时,在接地处管道之间应设跨接线。

管道的法兰、阀门的连接处,应有金属跨接线。

当管道进入危险性建筑物时,还应与建筑物的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连接。

4、危险性建筑物的出入口,应有消除人体静电的接地装置。

四、接地装置

参考设计图纸,向施工员、甲方代表了解接地装置情况,记录下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材料、规格、数量、布局,并作详细记录。

1、第一类防雷独立避雷针为单独接地,电气设备接地、弱电设备接地、防雷电感应接地宜共用同一接地装置。

当接闪器安装在建筑物上时,防直击雷接、电气设备接地,弱电设备接地、防雷电感应接地宜共用同一接地装置,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闭合环形接地体。

防雷接地为单独接地时,与其它接地装置的距离不小于3米。

接地体距地面不小于0.5米。

2、第二、三类防雷装置宜利用建筑物基础内的钢筋作为防雷接地装置,防直击雷接地、电气设备接地、弱电设备接地、防雷电感应接地宜共用同一接地装置。

防雷接地为单独接地时,与其它接地装置的距离不小于3米。

接地体距地面不小于0.5米。

3、人工接地体包括人工水平接地体和人工垂直接地体。

水平接地体埋设深度不小于0.5米,垂直接地体长度为1.5~2.5米,间距为5.0米,人工接地体应使用热镀锌钢材。

接地体材料:

材料规格

圆钢(mm)

扁钢(mm)

角钢(mm)

钢管(mm)

Φ≥10

≥40×4

≥50×50×5

Φ≥50,壁厚≥3.5

五、接地电阻的测量

按《建(构)筑物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测量。

接地电阻值≤10Ω。

六、计算保护范围

用滚球法确定接闪器的保护范围。

七、数据的处理

各项检测读数、计算结果应保留一位小数(避雷装置材料型号规格除外),按GB817-87文件修约。

上述检测工作结束后,校核人员全面核对原始记录。

仪器等各项结果是否都有相应的记录,防雷装置连接件是否恢复检测前的状况。

建筑物防雷装置技术规范

表A.1建筑物防雷类别的鉴定

类别

鉴定条件

条目

一类

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A.1.1

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A.1.1.1

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A.1.1.2

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A.1.1.3

二类

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A.12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A.1.2.1

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A.1.2.2

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没备的建筑物。

A.1.2.3

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A.1.2.4

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A.1.2.5

具有2区或1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A.1.2.6

工业企业内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A.1.2.7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A.1.2.8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A.1.2.9

三类

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A.1.3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A.1.3.1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A.1.3.2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A.1.3.3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A.1.3.4

根据雷击后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并结合当地气象、地形、地质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需要防雷的21区、22区、23区火灾危险环境。

A.1.3.5

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

A.1.3.6

含有各类防雷类别因素的建筑物的鉴定

当一座防雷建筑物中兼有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时,其防雷分类和防雷揩施宜符合下列规定:

A.1.4

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30%及以上时,该建筑物宜确定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A.1.4.1

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30%以下,且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30%及以上时,或当这两类防雷建筑物的面积均小于建筑物总面积的30%,但其面积之和又大于30%时,该建筑物宜确定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但对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电感应和防雷电波侵入,应采取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

A.1.4.2

当第一、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面积之和小于建筑物总面积的30%,且不可能遭直接雷击时,该建筑物可确定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但对第一、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电感应和防雷电波侵入,应采取各自类别的保护措施;当可能遭直接雷击时,宜按各自类别采取防雷措施。

A.1.4.3

当一座建筑物中仪有一部分为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时,其防雷措施宜符合下列规定:

A.1.5

当防雷建筑物可能遭直接雷击时,宜按各自类别采取防雷措施。

A.1.5.1

当防雷建筑物不可能遭直接雷击时,可不采取防直击雷揩施,可仅按各自类别采取防雷电感应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A.1.5.2

当防雷建筑物的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50%以上时,该建筑物宜按A.1.4的规定采取防雷措施。

A.1.5.3

八、防雷检测安全管理规定

1、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是经过一年一次健康检查合格、当时身体状况良好,熟悉高处作业安全知识的年青人。

患有高血压、低血压、心脏病、癫痫病以及年老体衰、精神不良的人员,一律不准从事高处作业。

2、登高前工作服、绝缘工作鞋、安全带、安全帽必须穿戴妥当,在较好天气时(晴朗、无风或多去、微风)进行作业。

3、严禁酒后进行高处作业。

4、禁止乘座塔式起重机、龙门架式升降机至作业点。

5、使用梯子或高凳工作时,工作前要检查梯子和高凳是否牢固、完整,梯子与地面的夹角应在45~60度之间,在光滑及冰冻地地面上应有防滑措施。

在梯子上工作时不应探身,以防止重心偏移而摔伤,必须把两脚别在梯凳中间,不应站在最后一凳上工作。

梯子最好有专人扶着,梯子上有人时不应移动梯子。

在高凳上工作也要防止倾倒或摔下,超过4米的高凳应拉上晃绳或设专人保护。

6、在塔(杆)上作业时,安全带应拴在可靠处。

拴好后,首先将钩环钩好,保险装置上好,再进行探身或后仰。

在塔(杆)上转位时,不应失去安全带保护。

7、高处作业所需的工作、材料,禁止上下抛掷,应用绳子、滑轮或吊链传递,高处搬运或堆放的材料、物品,不准超过脚手架、梯子、高凳的允许负荷。

运送导体材料要严防触碰带电体。

8、登高至作业点,必须妥善放置好工具、材料,防止、杜绝高处坠物伤及低处人员和设备、设施。

9、需要从高处放线检测时,应当采取安全有效的措施避开高低压架空经3.2米以上。

10、在施工场地检测时,必须戴安全帽。

11、禁止在雷雨天气从事现场检测。

12、在易燃易暴场所检测时,必须遵守被测单位制定的有关安全规定,并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1)对自备机动车辆采取防火措施;

2)严禁吸烟,将打火机、火柴交门卫保管;

3)不穿带钉鞋和容易产生静电火花的服装;

4)使用金属工具、材料时避免产生火花。

13、现场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做好相互间的监护工作,不得存有任何侥幸心理。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防雷检测所

二O一O年八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