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867901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益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益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益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益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益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益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益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益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益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益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益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2015)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

优先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速推进益阳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实现工业强市、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加快东进东接的重要突破口。

根据《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结合益阳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益阳电子信息产业步入快速增长期,平均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

据统计,2009年全市纳入电子信息行业统计的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有37家,软件企业1家,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8.9亿元,增长26.8%,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为8.5%;完成税收7521万元,增长35.9%;实现利润3.5亿元,增长86.3%;从业人员达8800余人,同比增长10.0%。

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高新区会龙电子信息产业园、赫山区龙岭电子工业园和资阳区长春电子工业园,2009年分别完成工业产值25.6亿元、12.6亿元和8.9亿元;产业结构初步形成光伏产业、新型显示器及电子元器件业、消费类电子整机业和软件业等四大子产业,2009年分别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3亿元、38.0亿元、3.2亿元和4560万元。

主要产品种类从最初的电阻电容、电线电缆等几种低端产品和零部件,已逐步扩展到研磨机、线切割机、高温电池、镍氢动力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仪器仪表、电脑、手机、显示器件、机顶盒、精密线路板、结晶硅、太阳能多(单)晶硅、大功率照明光源、自动控制系统、风光互补发电设备、双模授时设备、嵌入式软件、差旅通软件等中高端产品和整机产品。

(二)产业特点

1、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08年底,我市26家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企业完成产值35.8亿元,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期末达到35亿元的目标任务。

2009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53亿元,我市占其8.8%,总量位居长株潭之后排第四;2010年预计,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企业可达47家,实现产值70亿元,可比增长43.1%,高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

主要产品液晶显示器、线切割机、多(单)晶硅、高温电池、镍氢动力电池、锂离子电池、精密线路板、高压电容器、插式电阻等产品产能居于全省前列,其中龙建达电阻公司的直插式电阻占国内市场的30%,占国外市场的15%;艾华集团公司的高压节能电容器占国内市场的75%,国外市场的30%等。

二是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

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围绕龙头企业与重点产品逐步形成特色明显的产业集聚区:

高新区汇集一批光伏产业、消费类电子整机的知名企业,益阳会龙电子信息产业园列入省级专业园区,并被国家授予“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称号;赫山区龙岭电子工业园集聚电容器企业90多家,年产量达100亿支以上,占国内市场份额近30%,2009年被中国电子元器件协会授予“中国电容器之乡”称号;资阳区长春电子工业园太阳能电池线切割机、直插式电阻、晶体谐振器、精密线路板为全省重要生产基地。

三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消费类电子整机、电子材料等我市具有比较优势产业领域拥有一批主导产品;新型显示器形成产业新的增长点;3G手机、智能手机等通信终端产品已逐步投产,多(单)晶、风光互补发电设备等太阳能光伏产品和大功率照明光源产品生产正在快速兴起。

四是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益阳晶鑫新能源科技公司溶硅法提纯太阳能级硅在国内外技术领域水平领先,可节省能耗30%以上;湖南汇盛科技公司从韩国引进的年产264万片(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生产线,通过自主研制的v1.2软件运行环境嵌入式系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湖南宇华光电公司研发的太阳能硅片切割加工生产线比国外同类设备节约成本50%。

五是重点企业成长迅速。

2009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6家,约占规模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数的六分之一,其中科力远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5亿元。

2009年科力远、资江电子、晶鑫科技等3家企业被列入全省电子信息产业20强企业,搜空高科被入选省重点软件企业。

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

2009年底,全市通信业务完成13.9亿元,增长14.6%,电话用户总数294.2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65.3万户(含小灵通),移动电话用户228.9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82.7万户(含手机上网69.2万户)。

通讯业固定资产投资6.9亿元,增长40.5%,光缆线路长度新增2.1万公里(纤芯数),达到7.6万公里(纤芯数)。

固定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达3.1万路端,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374.7万户。

基础通信企业互联宽带接入端口达12.6万个。

3、信息技术应用步伐加快。

“十一五”期间,全市在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建材、纺织、林纸、化工、冶金、煤炭等传统行业开始制定和推行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全市有克明面业、东方水泥、龙源纺织、华翔变压器、生力化工等15家企业纳入全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试点,益阳橡机被列入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倍增计划”。

2009年启动实施了“益阳市十大信息化工程”和“‘618’信息化工程”建设,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开始推广应用,网上交易量逐年上升。

城市、企业、教育、社区、农村、政务信息化全面推进,服务外包产业端倪渐显,工交物流信息化起步发展。

(三)主要问题

1、产业规模偏小。

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虽在全省市州中排位靠前,但与长沙、株洲比相差甚远,2009年长株两市收入均过100亿元,而我市只及长沙的1/5,株洲的1/3。

从发展来势看,郴州、岳阳已急起直追,增幅成倍增长,赶超之势明显。

从企业规模看,全省过亿企业达63家,目前我市仅6家,约占1/6;近年来省内电子信息产业企业20强排位,我市仅有3家榜上有名,且排位逐年后移。

2、产业结构调整缺乏重大突破。

产业结构仍以传统电子材料和元器件等附加值偏低的产品为主,大部分产品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

在规模企业中,元器件生产企业占到30家,且大都是生产电容电阻,产品基本雷同,产业增值能力弱;光伏产业、消费类电子整机业比重过小,仅占四分之一,软件业还刚刚起步尚未形成规模;计算机、通信、集成电路等高端产品领域发展薄弱;汽车电子、微电子等新兴产品尚待培育。

3、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不足。

“十五”以来,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难以支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大部分企业没有科研机构,因自身规模小,对技术创新的投入非常少,新产品开发能力弱;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科研成果转化机制、高科技产品产业化促进机制以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还相对滞后。

4、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滞后。

我市电子商务、新型通信装备、通信服务、嵌入式软件、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起步较晚,基础较弱,尚未在本地完全形成信息化产品的提供群和应用群;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业务流程外包、交通物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配套服务设施等生产性服务能力发展不足;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效果未能充分体现,信息化对工业发展的带动效应不明显。

5、企业发展环境还不完善。

企业中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缺乏,培养、引进、使用和留住人才的内外部环境和机制难以适应产业发展和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需要;企业招工难、招技术熟练工更难,一直困扰许多企业的发展;企业创业投资体系不尽完善,配套设施、服务平台、法制建设和政策扶持的步伐相对滞后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四)趋势分析

1、国内外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目前,世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仍将沿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硬件与软件在各种创新思维的推动下,不断完善、相互补充、相互融合、推陈出新,信息技术仍将是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提升人类生活水平,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1)有利因素。

从国际市场看,随着电子信息产品市场的结构性增长,全球信息技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特别是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平板化、融合化、服务化趋势的深入,传统的产品因无法兼容新技术面临被淘汰的命运,由此引发一股更换电子产品的热潮,智能手机、平板电视、网络设备、笔记本电脑、软件与网络服务等领域将保持较快发展,市场前景广阔。

同时随着新兴市场的兴起,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国家的信息化建设日益深入,也将对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带来明显的拉动效应。

从国内情况来看,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面临一些利好因素,首先,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这将有利于加快电子信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从而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其次,随着国家“三网融合”战略实施,新一代通信产品和数字电视的投资将继续增长,也将拉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增长。

第三,和谐社会构建与新农村建设为中西部地区和农村信息化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环境,中小城市和乡镇农村市场的前景看好。

第四,我国电子信息企业“走出去”的条件也日益成熟,由于目前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通过对外投资调整结构的驱动力日益增强,部分大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探索开始走向正轨;国家为缓解贸易顺差快速增长和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出台了积极对外投资的措施意见,这些都为电子信息企业对外投资的扩大创造了有利条件。

(2)不利因素。

国际上,受美国次贷危机和国际原油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将有所减缓,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预测,全球经济增速近期将处于低迷发展阶段。

由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外贸依存度很高,未来几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增速将有所放缓,并进一步影响其产业增长水平。

从国内市场来看,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环境的调整,特别是人民币升值加快、两税并轨正式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生效等,国内生产成本逐步上升,原有比较优势有所弱化。

近几年外商投资已将部分投资外移转向越南、菲律宾等国家,未来几年这种现象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此外,国家为遏制经济发展过热的势头,将调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作为重要的举措,并继续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信贷过快增长,这也可能使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发展及产品进出口贸易增速受到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未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或将处于稳步发展阶段,业内专家认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将保持18%左右的增速,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将在20%以上。

2、省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据统计,2008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6.3万亿元。

产业布局主要集中于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区域,其主营业务收入占到全国的90%,其中珠三角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中部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成都、武汉、西安等省会城市,尽管比重不大,但基础之好、规模之大、技术之强各领风骚,发展来势不可小觑。

近年来,随着三大经济区域电子信息产业与国际接轨和产业升级,沿海发达地区将基础类产业逐步向内地梯度转移已成趋势,据业内权威估算,仅珠三角就有1.8万亿的产业资本愿在内地寻找出路,内地承接产业转移利好之势非常明显。

2009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553亿元,增幅30%以上,尽管收入不及全国电子信息产业收入的1/100,但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承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凸现重大突破:

光伏产业高速发展,产业链布局基本完成;软件产业居中部六省第一位,软件服务外包迅速成长;消费类电子整机产业加快发展,笔记本电脑、品牌手机、移动液晶等取得突破;新型显示器加快复苏,电子显示玻璃基板、显示器、器件等形成产能;已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374亿元。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来抓,先后组织举办了湘台投资项目洽谈会、深圳投资项目洽谈会、中电集团项目技术对接会、台湾电子信息产业考察学习等系列活动,促进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在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着力改善民生、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方面日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并呈现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3、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十一五”期间,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呈快速发展之势,主要得益于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和沿海产业转移的重大历史机遇期,引进了不少具有发展潜力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市域工业经济四大优势产业之一,极大地拉动了工业经济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国内市场的增长,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特别是世博经济、新农村建设和中西部的开拓将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广阔前景。

同时,从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周期来看,传统的电子产品将被网络化、数字化技术新产品所取代,由此带来市场增长新的空间。

但受后经济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国内宏观政策环境调整,各种不确定因素也不断增多。

目前,我市已积极融入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城市圈,又南接珠三角经济圈、东靠长三角经济圈、北依大武汉城市圈,交通便利快捷、能源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比较好,被列为省内六大承接产业转移地之一,产业发展有着良好的比较优势。

因此,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只有积极适应宏观环境变化,克服各种制约因素,抢抓产业发展机遇,加快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和市场拓展,才能取得持续快速发展。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加快发展信息产业,紧紧抓住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以电子产品制造业为重点,以电子信息产业园区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争资立项、产业创新、服务外包、“登高计划”为抓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条,强化协作配套,推进“两化融合”,把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发展战略

1、提高产业集聚能力。

坚持走集约、集群发展道路,着眼基础设施共享、企业分工协作、生产衔接配套,推进产业向基地集中、向园区聚集,加快完善园区和基地发展规划,加快“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基地的承载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实现产业的集群发展。

2、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改进和完善保护知识产权方式,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通过规划和协调产业技术链的突破,建立和发展企业创新战略联盟,促进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的创新链;加大对共性技术的投入和供给,并促进共性技术的转移和共享;支持和帮助企业提高研发人员水平,鼓励大学和科研院所吸纳企业研发人员参与科研活动。

3、提高外资利用能力。

努力吸引外资投向电子制造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环节,进一步改善产业结构,同时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内企与外企平等竞争的体制和政策环境,让外企得到充分发展,为以商招商打好基础。

4、提高内资增长能力。

充分利用各类比较优势,挖掘本地企业增长潜力,出台扶持政策,积极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并向新兴领域发展;引导企业增资扩股上市,扩大产业规模;促进企业横向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多赢互利错位式发展。

三、发展思路、目标、原则及重点

(一)发展思路

依托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加快电子信息产业聚集,打造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进一步推进实施“3332”工程,即:

进一步扩张高新区会龙电子信息产业园、赫山区龙岭电子工业园和资阳区长春电子工业园等三大电子工业园区;进一步壮大光伏产业、新型电子元器件业和消费类电子整机业等三大电子产业集群;进一步拓展太阳能多晶硅生产基地、新型电阻电容器生产基地、智能手机和电脑生产基地等三大电子生产基地;全力扶持东部新区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资阳区信息化试验区等两大建设项目。

(二)发展目标

1、产业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320亿元,年均增长40%;力争新引进一大批重点项目,产值突破400亿元。

2、创新能力提升目标:

到2015年,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力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零的突破,全市产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3、产业园区扩张目标:

到2015年,高新区会龙电子信息产业园产出值规模超150亿元;赫山区龙岭电子工业园产值规模超90亿元;资阳区长春电子工业园产值规模超50亿元。

4、龙头企业培育目标:

到2015年,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2家、过10亿元的企业6家、过1亿元的企业25家以上。

5、信息化建设目标:

到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设计研发信息化率提高到75%,生产装备数字化率增长到50%,经营管理网络化率提高到80%,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应用率增长到65%,中小企业平台应用率达到40%以上。

(三)发展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宏观规划、环境建设、政策保障、招商引资、市场秩序等方面的导向和规范作用,按市场规律推进信息产业发展,调动企业在信息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通过市场化运作,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产业集聚,迅速提高我市信息产业规模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加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

2、坚持突出重点与特色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集群式发展,集中各方资源,形成光伏产业、新型电子元器件业、消费类电子整机业和软件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创造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3、坚持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发展信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积极运用先进适用信息技术,普及推广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充分发挥基础性和专业性服务平台作用,推动传统产业和信息产业互动式发展。

4、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资源相结合的原则。

积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大力扶持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引进、吸收、消化先进技术的能力,使企业内外技术资源得到良性发展。

(四)发展重点

1、制造业。

加快推动消费类电子整机、光伏产业和半导体照明、新型电子元器件等产业的发展,使我市成为省内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基地。

(1)消费类电子整机。

加快笔记本电脑、手机、三网合一数字终端等新型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发展。

(2)光伏产业和半导体照明。

加快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形成太阳能级硅材料、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薄膜太阳能电池、半导体照明的应用、太阳能装备制造、蓄能电池、光伏系统集成、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等完整的产业链。

推动高亮度大功率发光管产业化。

(3)新型电子元器件。

发展新型片式电子元器件、精密线路板、路由器、晶体谐振器、电感器等产品,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电子元器件产业。

重点发展模组、玻璃基板、背光源等,增强新型显示器产业配套能力。

2、软件业。

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嵌入式软件的发展,促进软件业成长壮大。

3、信息服务业。

加快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外包、物流信息服务等新型信息服务业,不断完善现代信息服务体系。

(1)移动电子商务。

搭建移动电子商务手机支付平台,制定移动电子商务推进措施,推动手机支付在公共事业缴费、金融证券、超市百货、餐饮娱乐、公交一卡通等领域的应用,形成省内电子交易、电子支付及信用体系的重要示范基地。

(2)信息服务外包。

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教育培训等方面服务外包,引进专业服务外包企业,建立客户服务、呼叫中心等业务流程外包基地,逐步向知识流程外包基地发展。

(3)物流信息服务。

培育和规范物流市场,改善经营环境,加快无线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自动技术和采集跟踪技术在现代物流领域的应用,构建现代物流园区信息平台。

4、通信业。

加快发展基础性信息传输服务、物联网、新一代互联网,推动网络经济的运用能力,提升现代通信业的发展水平。

(1)基础性信息传输服务。

继续发展基础性信息传输服务,加快推动有线、无线宽带网建设,提升移动通信网络的应用领域,着重提高面向农村的信息传输服务能力和水平。

发展通信新业务、新服务,使传统基础通信运营企业向现代信息服务企业转变。

(2)物联网。

构建局域传感网络,形成云计算网络与信息服务为基础的网络服务体系。

(3)新一代互联网。

加快发展6、智能网、软交换等技术应用,推动光纤宽带网络建设,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宽带应用发展水平。

四、重点工程

(一)产业园区扩张工程

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发展的行业指导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扶持政策。

重点支持产业规模大、研发能力强、骨干企业相对集中的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发展,集聚当地和外部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围绕产业链核心环节,引导产业整合,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集约式发展。

重点突出三大电子工业园区建设:

——高新区会龙电子信息产业园。

重点打造太阳能多晶硅生产基地和新型绿色电池生产基地,突出建设太阳能硅材料产业化、太阳能光伏装备制造、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大功率芯片封装、太阳能光伏配套产品、结晶硅原材料和太阳能光伏应用示范工程等光伏产业项目,培育壮大光伏产业集群。

同时,在尽快完善改良物理提纯法生产太阳能极硅的产业化基础上,培植光伏产业龙头企业,迅速壮大生产规模,全面引进光伏产业上下游产品生产项目,逐步发展和完善相关产业,在益阳打造出一个新的“中国硅谷”。

园内重点加强省级会龙电子信息产业园和汇盛科技工业园的建设,着力建设液晶显示器、机顶盒、笔记本(台式电脑)电脑、数码相框、设备、手机等消费类产业项目,打造全省消费类电子整机产业生产基地。

重点培育信息化新兴产业,着力发展软件制造及软件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

——资阳长春电子工业园。

目前落户园区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已形成一定基础,规模以上企业11家,还有4家线路板生产企业在建。

该园区重点加强太阳能硅材料切割设备及电池片产业化生产基地、石英晶体谐振器生产基地、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生产基地和高密度互联多层线路板生产基地建设。

——赫山龙岭电子工业园。

现入驻园区的电子信息企业有6家,主要生产电容器。

该园区重点加强艾华电子工业园和和天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着力打造电子元器件电容器生产基地。

(二)产业集群壮大工程

1、大力发展光伏产业集群。

在积极夯实现有产业基础的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配套项目,构建太阳能光伏链,加快产业聚集,打造全省光伏产业集群。

重点引进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项目、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配套产品蓄电池、逆变器、控制器、超高亮度项目等。

2、大力发展电容器、电阻器、电感器系列产品和路由器、适配器、石英谐振器、线路板相关配套产品,壮大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

3、以3G时代到来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屏、机顶盒、冷藏机、数码产品等相关配件产品,壮大消费类电子产业集群。

(三)“两化融合”推进工程

积极开展“两化融合”试点和示范建设,创建一批市级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初步形成点面结合的推进格局,以点带面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扶持资阳区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重点发展数字化生产制造、生产性服务园区、创意产业园区、绿色技术创新中心,积极探索区域信息化发展的新路子;着力推进装备制造、有色冶金、食品加工等11个传统行业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大力实施企业信息化“登高计划”,基本实现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过程智能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经营管理网络化,培育20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四)移动电子商务推广工程

全面提升移动电子商务产品市场转化能力,壮大产业规模。

发展移动便民小额支付业务,建立布局合理、层次多样、功能完善的移动电子商务服务新体系。

推动移动便民网上购物,建立基于便民网上购物的安全信用体系,实现基于手机终端的互联网远程购物功能及业务应用。

鼓励企业广泛开展移动电子商务,培育一批在互联网领域有影响的企业。

推广移动企业一卡通工程,实现企业员工考勤、企业门禁、车库管理、安保、内部消费支付等功能的职能化应用。

实现手机刷卡乘坐公交的移动公交一卡通应用,形成创新的市场运作模式。

推进移动公用事业缴费工程,实现全自动化的移动公用缴费流程,带动公用事业远程控制终端产业发展,进而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的整体公共服务能力。

推进移动农村电子商务工程,实现“工业品进村”,“农副产品进城”的全新商务模式,促进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发展。

(五)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培育工程

加强会龙电子信息产业园区、服务外包产业基地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园区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