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865208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docx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docx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1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活动,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结合具体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有乘法和加法的两步计算。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习了加、减、乘、除的基础上进行的混合运算教学。

本节课可以分成五部分:

一是创设了购买文具的情境,与学生实际联系紧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从情境图中获取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三是探索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掌握有乘法和加法的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并尝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在这里要注意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进来,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四是自我参与解决实际问题,拓展练习,巩固应用;五是课外购物,将数学活动延伸到课外,让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养成留意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的习惯。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地处大庆市中心区,学生生活在城市,经常接触购物活动。

本校是第一批国家级课改实验校,在计算教学方面重视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学习,学生养成了记数学日记的好习惯,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解决本节课的问题。

由于部分家长提前让学生接受了两步题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但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鼓励学生探索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

师:

同学们,寒假生活结束了,你的寒假是怎么过的?

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师:

你准备好学习用品了吗?

有一个文具超市刚刚开业,想去看看吗?

(反思学生在现实、有趣的情境中,会产生学习的愿望,提高学习兴趣,更主动地进行探索。

书中原来的情境是小熊购物(食品),也联系学生的实际,但购买文具的情境与学生实际联系更紧密些,那么学生的主动性也就会更好地发挥出来。

(二)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师:

观察图片,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

我知道了这个超市有日记本、橡皮、橡皮泥、笔、格尺。

生:

我还知识了这些文具的价格分别是

师:

你想买什么?

你能算出一共要付多少钱吗?

是怎么算的?

(学生相互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师:

小明也来买文具,可是他遇到问题了,你们愿意帮助他解决吗?

出示问题:

买3本和1枝,该付多少钱?

(反思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

因此,我努力让学生学会看图,从中获取需要的数学信息,引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索。

(三)探索交流,构建新知

1.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师: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板书学生的不同算式,并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1:

35=15(元),15+4=19(元);

生2:

35=15(元),4+15=19(元);

生3:

35+4=19(元);

生4:

4+35=19(元);

生5:

5+5+5+4=19(元);

师:

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学生思考,并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算式的意思,是怎么想的。

其他学生分别对每种列式进行讨论,体会35+4是把35=15(元)与15+4=19(元)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用来计算总钱数的。

(反思将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对于学生不是很陌生,有很多学生能直接列出综合算式。

这样,将学生的不同算式列出来,结合情境大家一起讨论算式的合理性,对于学生理解综合算式与分步算式的关系以及如何将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是很有帮助的。

(评析把所有的算法都板书出来,使每个人都知道;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算式的思想,以重复、确认、澄清他们的想法,比较算式的相同和不同,引起思维的碰撞,使学生从更深的角度重新认识这些算式,这些都是促进讨论深入开展的有效做法。

2.脱式计算及运算顺序的提出

师:

算式35+4,你们是怎么算的?

生:

我是先算出日记本的价钱,35是15元,再加上一枝笔的价钱4元,所以得数是19元。

师:

你们都能很快地算出结果,真好!

老师也来算一算,35得15,然后加4,可我忘了用谁加4了,怎么办呢?

生:

最好是先把15记下来,这样就不会忘记了。

师:

记在哪里更好?

生:

就记在35的下面吧。

教师板书脱式计算过程:

35+4

=15+4

=19(元)

师:

这就是脱式计算。

(反思以前,在教学脱式计算时,是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脱式计算的步骤与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练习计算。

学生是被动地用老师给的方法去做,并没有产生对这种方式的需要,所以应用起来只是按部就班、机械地记忆。

怎样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更好地探索、接受新知呢?

出于这样的考虑,我进行了新的教学实践:

老师遇到了计算的困难,记不住前一步的结果,怎么办呢?

激发学生对新的计算方式的需要。

有的学生提出把前一步的结果先记下来,有的提出记在算式的下面更好一些。

学生又一次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以及帮助老师的成功感。

3.独立进行脱式计算4+35

(学生先独立在本子上计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相互交流一下,有什么不同;接着,全班交流。

板书各种不同的算法,有:

4+35

=4+15

=19(元)4+35

=15+4

=19(元)4+35

=75

=35(元)师:

以上这些算法,你们有不同意见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1:

第三种是正确的,因为4加3等于7,7再乘5就等于35。

生2:

第三种不对,因为刚才我们已经算过了,得数应是19,而不能再是别的数了。

师:

这样,我们举手表决一下。

(通过表决,只有生1还坚持认为第三种是正确的。

师:

只有生1与你们的意见不一样,并不能说明他是错的。

如果你认为你们大家的对,谁愿意站出来说服他?

生3:

我认为生1就是不对,不能先算加法,因为我爸爸告诉过我,有加有乘应先算乘法。

生4:

我还知道,想先算加法要在有小括号时,要不然,就得先算乘法。

(这时,生1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改变。

师:

你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很好。

你和其他同学再分别想一想,你们先算出的分别是什么呢?

(学生小组内讨论,商量说服生1的办法。

生5:

我们用35先算出的是3本日记本的价钱,再加上一枝笔的价钱4元,正好就是19元了。

那生1,你是先算什么的?

(这时,学生都异口同声地问生1,你先算的4+3是什么呀?

生1想了想,笑了说:

我的算法错了,应该先算35,先算出日记本的钱数,才能算出总钱数。

师:

那你们再想想,第二种写法对不对?

生:

是正确的,因为这也是先算的35,也就是日记本的钱数,只不过15与4换了位置,得数也是不变的。

师:

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在你们的合作下,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老师为你们高兴!

(反思以前,先乘后加这个新知识,都是老师告诉学生的。

从学生的回答能看出,有的家长已经提前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就应该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这样很简单,也很省时。

学生接受了这个新知识,再遇到这样的算式时,就按这个顺序来计算了。

在我听过的同样内容的一堂课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临下课前,一名学生还提出这样的疑问:

老师,可不可以先加后乘呢?

能看出,学生并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要先乘后加,而不是先加后乘。

我认为,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观察、比较,去发现,去揭示,对不同的算法进行评判、反思,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法则规定的合理性。

想说服对立同学,让他改变自己的观点,就需要寻找有力的证据,其实就是先乘后加的依据。

在争执中,思维进行碰撞,不但得出了正确结果,而且学生对新知理解得比较透彻、记忆牢固。

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探究,学生比较、理解、思考、表达等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精神都将得到发展。

(评析教学要做有心人。

教师真实、具体、深入地反思,为改进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这也为进一步开展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素材。

(四)自我参与,拓展练习

师:

同学们帮助小明解决了问题,你们真棒!

现在也给你一个机会,可以任选超市中的两种文具,每种可以是一件,也可多件,但总钱数不能超过20元。

将你的解决方法列成一个算式,并在本子上进行计算。

(学生自由选择购物,列式计算,并交流。

教师深入学生中间,进行个别指导。

展示几名学生的算式,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购买了哪些文具以及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反思学生在自主的参与中,加深对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的理解,并灵活运用,解决购物中的问题。

(五)课外购物,实践延伸

师: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生1:

学习了新知识――脱式计算。

生2:

知道了有乘法、也有加法时,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生3:

我已经能在购物时自己付款了。

师:

以后去文具超市购买文具时,你们可要自己计算、自己付款了。

(反思将数学活动延伸到课外,让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养成留意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的习惯,提高做数学的能力。

从学生交上来的数学日记中能看出,他们对实践活动特别感兴趣,而且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着做数学的乐趣和成功感。

案例点评

本节课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生活中引入数学问题,再应用到生活中,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性、价值性、有效性。

教学设计注重动静结合,在开放的同时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教学效果很理想。

编者点评

不少教师有着这样的疑问,在看似平淡的计算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积极地参与。

其实,参与并不仅仅是操作、活动等外在表现,更是思维的投入。

从这节课中,我们确实看到了学生们的积极思考,特别是他们之间想法的碰撞。

而这正是教师为学生营造了充分探索、表达、讨论、反思机会的缘故。

也许,我们总要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一个能用数学方式思考和表达的人。

这节课已经做了很好的尝试。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四则运算。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馄合运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计算简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四则运算。

(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具体特点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复习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1.提问:

分数四则运算意义与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有哪些相同,有什么不同?

指出:

分数加减法和除法的意义与整数完全相同。

在乘法里,除了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用乘法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

2.做练习十六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其中第

(2)题要求说明理由.追问:

要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三、复习分数四则运算法则

1.复习加、减法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加、减法。

让学生计算+、-,同时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

(2)提问:

分数加、减法怎样算?

(板书:

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的,分子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先通分再计算。

)你能举例说明吗?

为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要先通分再计算?

(只有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分数加、减法的法则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法的法则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直接相加、减,所以整数、小数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分数是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2.复习分数乘、除法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后四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做一组题。

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

(2)提问:

分数乘、除法怎样算?

(板书:

分数乘法;分子、分母分别相乘。

分数除法:

乘除数的倒数。

3.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

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说出得数。

第三、四行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四、复习四则棍合运算

1.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

提问: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的?

指出: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相同。

(板书)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前两题和后两题。

集体订正。

指出: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要按照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一步一步算出结果。

2.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看一看,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回答,并在小黑板上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出来。

追问:

这样计算简便一些吗?

为什么?

指出:

整数、小数的运算定律在分数里同样适用。

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应用运算定律和规律,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3.讨论练习十六第2题。

现在请大家看练习十六第3题。

讨论一下,每道题的数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指名学生口答怎样算简便。

4.讨论练习十六第6题。

让学生讨论、填数。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明怎样想的,有几种填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

你能把这些内容简要地概括一下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练习十六第3题右边四题,第4题下面三行,第5题。

家庭作业:

练习十六第2题,第3题前五题,第4题第一行。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3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63页至6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倍”的学习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弄清“几份”和“几倍”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分析、迁移的能力和有条理地叙述的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

图片、小棒

教学方式:

动手操作、师生互动、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复习铺垫。

1、看图说说各是几个几。

(1)

(2)△△△△△△△△△△△△

2、口答:

苹果:

○○○

梨:

●●●●●●

苹果有3只,梨有()个3只。

设计意图:

几个几的知识的复习,为沟通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几倍”的联系作了良好的铺垫。

降低了几倍的意义的教学难度。

二、操作探究、初建概念

1、师生探讨。

(1)出示情境图(三个小朋友的对话,并分别指蓝花、黄花和红花)

(2)引导学生摆花片:

摆2朵蓝花片

我们还知道黄花3个2朵,怎样摆黄花呢?

(学生讨论后试摆)

(3)指名上黑板摆黄花。

问:

“他摆的是几朵花?

他是怎样摆的?

问:

“比较一下蓝花和黄花,你发现了什么?

可能有学生说:

“我发现黄花比蓝花多4朵。

也可能有学生说:

“蓝花比黄花少4朵。

“我还发现蓝花和黄花一共8朵。

师指图问:

“你还能发现什么?

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如果有学生说:

“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那我会惊讶地说:

“你再说一遍,我没听懂呢?

”当学生再说一遍后,我会说:

“你们看出来了吗?

我怎么看不出来,你能教教我吗?

[这里通过出示情境图、摆花片、比较蓝花和黄花,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出发,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同时我通过“你能教教我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

2、揭示课题。

问:

“你是怎样知道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黄花有3个2朵,就是2朵2朵地摆黄花,要摆3次,黄花有3个2朵,就是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教师指出:

把蓝花的朵数看作1份,黄花的朵数有这样的3份,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这里黄花的朵数与蓝花的朵数之间存在着“倍”的关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倍”的初步认识。

3、逐层认识。

追问:

把蓝花的朵数看作1份,黄花的朵数有这样的几份?

我们可以怎样叙述他们之间的关系呢?

同桌互相说说。

如果黄花再添2朵,现在是几个2朵,我们怎样叙述他们之间的关系呢?

指名回答。

如果拿去4朵黄花,剩下几朵黄花,那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

4、练习反馈。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边看图边说出两种书的倍数关系。

设计意图:

通过以上的操作,使学生明白几个几份,就是几倍,由日常概念“份”引出数学概念“倍”。

由学生先探讨,然后再研究,最后教师再揭示,层层推进,加深了对“倍”的认识。

同时通过份数的变化,让学生明白“份数”与“倍数”的关系

三、深入研究、巩固认识。

1、动手操作。

蓝花有2朵,红花有4个2朵,你能摆出来吗?

指名上去摆红花。

问:

“他是怎么摆的?

为什么要2朵2朵地摆?

问:

“怎样说出红花与蓝花的关系?

指名回答,然后一起说。

如果再添2朵蓝花,现在是几朵蓝花?

那么蓝花有4朵,红花有几个4朵呢?

我们就说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2、练习深化。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

“白菜有()棵,青菜有()个()棵。

青菜的棵数是白菜的()倍。

如果添1棵白菜,青菜的棵数又是白菜的几倍呢?

如果再添2棵白菜,白菜有()棵,青菜有()个()棵,青菜的棵数是白菜的()倍。

设计意图:

上一层次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几份”就是“几倍”的联系,这里着重让学生了解当标准量发生变化时,那他们的倍数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学生在情境的创设和动手操作中自主构建了数学知识,在探究中发现,在合作中明理,从而对“倍”的含义的理解更加理性。

四、导练启思,拓展延伸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

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

你是怎么知道的?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题目,自读理解

(2)动手摆一摆,填一填

(3)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在书上画一画,教师注意巡视检查

4、游戏:

教师拍一倍的次数,学生按要求有节奏地拍出表示几倍的次数。

5、发展练习:

(显示情境画面)

看,妈妈买回来的水果真多呀!

2个苹果3支香蕉4个桃6个梨12个草莓

看着这幅图,用今天学的有关“倍”的知识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

练习形式多种多样,使学生对“倍”的理解更加透彻。

拍手游戏既可以检查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而发展练习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的叙述能力。

五、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4

教学目标1、在“堆一堆”和“玩一玩”的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的经验和利用数学解决问题。

2、能够从游戏中获得信息,体会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

3、在游戏中体验到用数学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积木、扑克牌

教学活动设计修订

一、游戏导入,开展活动。

谈话: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

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积木。

你们瞧,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

1、玩“搭积木”游戏。

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①每组有十个各种形状的物体,拼搭时,10个物体都要用上。

②搭出的作品要有创意。

③堆得又快又高的小组获胜。

2、学生两个人一组,玩搭积木游戏。

二、评比活动,总结经验。

1、各组展示各自的作品,评选“小小设计师”。

2、全体成员进行评比,并说说评比中的发现。

3、议一议。

在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三、小组合作,操作体验。

谈话:

刚才的游戏,有趣么?

接下来,我们要四个人一组玩一个游戏,你参加吗?

1、四人一组开展游戏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①一边摸牌,一边算牌上数的和。

②结果比10大的被淘汰。

③结果最大的人获胜。

④结果一样大的,谁摸牌少谁获胜。

3、第一轮游戏开始。

①4人一组,展示各组的游戏情况。

②游戏后,小组派代表说说游戏中的发现。

4、出示第91页的“玩一玩”主题图。

①提问:

淘气已经摸了3、5,还摸吗?

②淘气如果继续摸牌,摸到几才能获胜?

摸到1可以吗?

为什么?

5、第二轮游戏开始。

①展示某一小组的游戏情况。

②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总结活动,深化认识。

通过今天的数学活动,你有那些想说的?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5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用语言准确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根据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的思想,我精心设计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始终在我设计的具体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体验上下空间位置关系。

引入课题

通过摸一摸自己身体的上下器官,让学生充分体会自身的上下,以便揭示课题。

新授课

我创设生动活泼的故事情境,使学生很快融入到数学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小动物们为大树爷爷过生日,让学生说出:

从上到下的顺序。

以培养学生的按顺序观察的习惯。

当学生说到谁在上面,谁在下面时,我给与纠正:

在表达位置与顺序时,要注意不能单纯地说谁在上,谁在下,应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以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严密性,紧接着通过抓住孩子的个性,也在掌握上下位置关系的情况下,帮小动物找家这一活动,特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孩子学习劲正浓时,让孩子愿意且乐于动手摆的环节,“我说你摆”这一环节。

能勾起孩子的思维,也有效地锻炼孩子的动手动脑,以便提高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随之以游戏的形式来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我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我说“下”,学生在上面拍。

这一环扣一环的情节,让学生在玩中体会“上下”的位置顺序,在具体情境中获得感性信息,体会上下的相对性。

由于以上环节扣得比较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为了不失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更好的对上下有所掌握,让学生欣赏南京长江大桥,先让小组之间互相说说大桥上下物体的位置关系,以便学生更好地对上下的掌握。

以上几个环节我认为条理比较清晰,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

在有声有色的教学中,抓住学生平时爱画画的特点,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拿出笔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的环节。

这幅画且能表示上下位置关系,然后拿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说说自己的构思。

整节课接近尾声时,给孩子布置作业:

下课后观察我们的教室,看看教室里哪些东西也可以用上下位置关系表示。

这一环节更好地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

本节课我认为还比较成功,但是还存在着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以创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