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教春编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测评三十八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2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61652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科教春编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测评三十八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2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鲁科教春编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测评三十八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2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鲁科教春编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测评三十八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2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鲁科教春编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测评三十八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2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鲁科教春编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测评三十八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2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科教春编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测评三十八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23.docx

《鲁科教春编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测评三十八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科教春编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测评三十八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23.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科教春编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测评三十八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23.docx

鲁科教春编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测评三十八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23

核心素养测评三十八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明朝晚期思想家李贽称“余窃谓欲论见之长短者当如此,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

这反映了他(  )

A.提倡个性解放B.反对封建礼教

C.主张男女有别D.宣传自由博爱

【解析】选B。

材料的意思是李贽反对“头发长(代指妇女)、见识短”的说法,也就是反对封建礼教,故答案为B。

A、C、D材料无从体现。

 【加固训练】

  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

李贽则认为:

“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

A.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服务

B.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

C.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

D.否定公心以彰显反传统的叛逆精神

【解析】选B。

根据题目中“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可知李贽借由肯定私心的合理性来宣扬个人自由,故B正确。

2.(2020·邢台模拟)李贽把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好汉,对于荀卿之学,李贽认为其“真实有用,与俗儒不同”。

李贽这些思想

(  )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有利于实学思潮的产生

C.增强了人们变革社会的信心

D.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选B。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动摇是在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后,A错误;据材料“把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好汉”“真实有用,与俗儒不同”可以看出,李贽强调学说要有实际用处,这有利于实学思潮的产生,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经世致用思想,反对的是理学的空谈义理,所以并不能起到增强了人们变革社会的信心,C错误;材料中李贽赞扬商鞅、申不害并不是弘扬法治,而是强调实学,D错误。

3.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说:

“(李贽的学说)被认为缺乏前后一致的完整性。

他的学说破坏性强,建设性弱,他没有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

”李贽学说有如此局限的原因主要是(  )

A.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文化钳制

B.李贽缺乏创造的决心和能力

C.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

D.没有出现可供他借鉴的思想

【解析】选C。

“他的学说破坏性强,建设性弱,他没有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其思想局限源于社会政治经济,故选C;“他的学说破坏性强,建设性弱”无法体现文化专制,排除A;“他没有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是客观现象,不是主观理由,排除B;“李贽的学说”产生的时代西方文化已经东传,排除D。

4.(2020·湛江模拟)黄宗羲在《自序》中说:

“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

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

”这反映出黄宗羲(  )

A.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

B.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

C.重视社会实际,倡导崇实致用

D.倡导朴实学风,反对思想统一

【解析】选B。

材料涉及的是学问之道,没有涉及批判古代政治制度的内容,故A错误;从“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可知材料意在强调做学问时每一个人的思想、想法是不可能统一的,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重视实际和经世致用的内容,故C错误;材料反对思想统一,但没有涉及倡导朴实学风,故D错误。

5.(2020·三亚模拟)明代思想家王艮认为,政治思想应该是“百姓日用之学”,百姓为国家之本,草莽匹夫亦应关心国家天下大事,追求尧舜时代那样的理想政治。

“道”不应远人,其核心是“百姓日用”,其检验标准同样是“百姓日用”。

该思想(  )

A.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兴起

B.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色彩

C.成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

D.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价值观

【解析】选B。

根据材料可知,王艮的中心思想为“百姓日用”,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所以认为王艮的思想具有平民意识的色彩,故选B;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市民阶层的逐渐兴起,A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明朝的官方主流思想是程朱理学,而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也”“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与材料思想不符,故排除C;传统儒学的价值观核心为“仁”,材料的“百姓日用”思想并没有颠覆其价值观,故排除D。

6.黄宗羲等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材料意在说明明末清初思想(  )

A.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

B.适应了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

C.本质是传统儒学思想的发展

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解析】选C。

黄宗羲的主张是对明朝灭亡的反思,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无关,故A错误;黄宗羲修补封建专制制度的主张,体现出他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故B错误;明末清初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本质是传统儒学思想的发展,故C正确;宋明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故D错误。

7.顾炎武批评明代学风弊病说:

“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

”强调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

”在此,顾炎武

(  )

A.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

B.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C.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D.强调独立思考,有所创新

【解析】选D。

题干中“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说明其强调创新和独立思考,故选D。

8.黄宗羲提出: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顾炎武认为: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这些言论(  )

A.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B.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

C.说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

D.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

【解析】选D。

据材料“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和“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可知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故选D。

9.(2020·莱芜模拟)王夫之认为,人性的丰富是一个发展着和运动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努力奋进的过程,是一个“日新又新”的过程。

他在自己的住处,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诗句题壁。

这突出表现了王夫之(  )

A.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B.对政治变革的热切呼唤

C.对人性本善的深刻认同

D.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

【解析】选A。

“六经责我开生面”是说自己致力于儒家的学术研究,“七尺从天乞活埋”的意思是明朝亡了,七尺男儿岂能屈服,整体两句表明了他凛然大义的崇高气节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感,故A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呼唤“政治变革”,排除B;材料表现了王夫之的民族气节和人生追求,与“人性本善”无关,排除C;材料表现了王夫之的民族气节和人生追求,并非批判社会现实,排除D。

10.(2020·山东省实验模拟)王夫之认为: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下面对王夫之的这一思想主张认识正确的是(  )

A.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B.王夫之要求废除封建的土地私有制

C.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D.反映建立人人平等社会的时代要求

【解析】选C。

由题中的“……天下……非一姓之私……”“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即常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对传统儒学经世致用思想的继承,故C正确。

 【加固训练】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提出“预定奕世之规,置天子于有无之处,以虚静而统天下,则不恃有贵戚旧臣以夹辅”,“以法相裁,以义相制……自天子始而天下咸受裁焉”。

上述言论反映出当时(  )

 A.西方君主立宪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

B.“共治天下”理念被思想界普遍认同

C.儒家对专制皇权的反思达到新高度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削弱

【解析】选C。

王夫之“置天子于有无之处”“以虚静而统天下”理念,表明对专制皇权的批判反思达到新高度,故C正确。

王夫之提出“预定奕世之规”,已有“立宪”的意义,但并非受西方君主立宪思想影响的结果,故A错误;从材料无法推断王夫之提出的理念被思想界普遍认同,故B错误;材料与中央集权制的严重削弱无关,故D错误。

11.(2020·长沙模拟)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王夫之认为“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

上述思想(  )

A.是思想界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反映了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C.体现了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D.代表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解析】选A。

材料中黄宗羲、王夫之的言论都有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在思想上是走向近代化的先声,故选A;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尚未对中国产生影响,故B错误;反对君主专制实际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故C错误;黄宗羲、王夫之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故D错误。

12.有学者认为:

“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

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

”由此可知(  )

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

B.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

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

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解析】选D。

理学注重气节、品质,凸显人性的庄严,A本身说法错误,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清代儒学回归孔孟的本源的问题,故B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清初三大儒的进步主张,并不代表思想的主流,理学依旧占据主流地位,故C错误;根据材料“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扬弃或终结理学”“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可知清初三大儒的哲学思想是面对现实危机的一种批判发展,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黄宗羲还认为臣工不能盲目地听命于君主,君与臣是共同治理国家的人,彼此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衡量天下治理的标准是人民的安危,而不是王朝的盛衰。

他指出,专制帝王的法,是为保护他们自己的统治而制定的,是一家之法,因而是非法之法。

黄宗羲主张设置宰相以分君主权势,凡国家大政,宰相有权与天子“同议可否”。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二 孟德斯鸠认为,暴君政体是靠恐惧来维持的,在这种政体下,君主把自己看成是一切,把其他人都视为草芥,同时不要任何法律,君主个人的意志就是法律。

暴君政体破坏了整个社会,暴君政体也违反了人性。

孟德斯鸠还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

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君政体。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从哪些方面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和黄宗羲反对君主暴政的主张的异同。

并说明不同之处的原因。

(17分)

【解析】第

(1)题根据材料“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得出反对君主压迫剥削人民以满足私欲,根据材料“黄宗羲还认为臣工不能盲目地听命于君主……彼此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得出认为君臣是平等的,反对臣工盲目听命于君主,根据材料“衡量天下治理的标准是人民的安危,而不是王朝的盛衰”得出认为天下治理的标准是人民的安危,反对君主的个人是非标准,根据材料“专制帝王的法……因而是非法之法”得出反对法律成为帝王一家之法。

(2)题第一问异同,根据材料二“在这种政体下,君主把自己看成是一切……君主个人的意志就是法律”和材料一的内容可知,都认为君主给社会带来了危害,都反对君主凌驾于社会之上,都反对专制法律;根据材料一“黄宗羲主张设置宰相……宰相有权与天子‘同议可否’”和材料二“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避免暴君政体”得出都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实行分权;不同点从两者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对君主实行限制的具体方式、思想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二问原因,分别从明末清初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等角度及18世纪的欧洲的社会背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

答案:

(1)君民关系:

君主压迫剥削人民以满足私欲;

君臣关系:

君主专制,臣工盲目听命于君主;

是非标准(天下治理的标准):

以君主的个人意志而不是以人民的安危为治理标准;

国家法律:

是帝王一家之法而非是非之法。

(8分)

(2)同:

都认为君主给社会带来了危害;都反对君主凌驾于社会之上;都反对专制法律;都主张对君主权力进行制约;都提出了分权主张。

(4分)

异:

对君主权力进行制约的方式不同:

黄宗羲主张在君主制下设宰相,与君主同议国家大政;孟德斯鸠主张把国家权力划分到不同部门,实行三权分立。

本质不同:

黄宗羲的主张本质上是维护封建统治;孟德斯鸠的主张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

思想体系不同:

黄宗羲的主张是传统的封建思想;孟德斯鸠的主张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6分)

原因:

明末清初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缓慢;虽然出现对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批判但本质上还是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8世纪的欧洲,已经历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的思想解放的洗礼;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君主立宪制得以确立并不断完善。

(7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关羽形象

三国到

隋唐

《三国志》中的关羽:

东汉末年名将,勇武、重义,傲慢自大、刚愎自用。

隋唐时期,并未得到统治者及文人士大夫的重视和颂扬,名气也不大

宋元

统治者对关羽赐庙额、封王;关羽的祠庙在全国各地兴起;南宋文人对关羽忠义、英勇的形象特质进行了多方渲染;关羽故事在话本、戏曲杂剧中大量出现,刚勇、忠义、儒雅是关羽形象的主要特征;元明之际,罗贯中将关羽形象定格在《三国演义》小说中

明清

统治者先后加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在民间逐渐成为一个禳灾祈福之神,受到百姓的顶礼膜拜

20世

纪初

1917年钱玄同在写给胡适的信中说道:

“明清两代,社会上所景仰之古人,就是孔丘关羽二位。

不但愚夫愚妇信仰‘关老爷’,即文人学士亦崇拜‘关夫子’。

此等谬见,今后亟应扫荡无疑”

——摘编自郭素媛《三国演义诠释史论》、

刘海燕《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演变史论》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关羽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

(说明: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解析】材料列举了从三国到20世纪初关羽形象的变化。

答题时,首先任意选择两个相邻时段,分析关羽形象的变化,然后结合所学论述造成其形象变化的因素即可,例如分析从宋元到明清,得出关羽从文学形象变为宗教神灵,首先论述宋元时期造成其文学形象出现的因素,根据材料“统治者对关羽赐庙额、封王”得出统治者的推动,结合所学可从当时的政治状况思考得出宋朝民族矛盾突出,关羽身上勇武、忠义的特质契合统治者的需要和当时反抗异族压迫的社会心理需求;结合“南宋文人对关羽忠义、英勇的形象特质进行了多方渲染;关羽故事在话本、戏曲杂剧中大量出现,刚勇、忠义、儒雅是关羽形象的主要特征;元明之际,罗贯中将关羽形象定格在《三国演义》小说中”结合所学得出,儒学复兴,理学兴起,关羽身上的忠、义,契合了儒家的伦理道德,受到极力推崇;市民文学的兴盛,完成了对关羽形象的重塑。

接着论述明清时期造成其形象转变为宗教神灵形象的因素,结合材料“统治者先后加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可知统治者的推动,是其宗教神化的原因之一,结合所学得出明清统治者对关羽大加封谥,渲染其“忠义”,以此训导民众,维护封建统治的秩序;结合材料“在民间逐渐成为一个禳灾祈福之神,受到百姓的顶礼膜拜”得出下层百姓基于其自身的某种现实需要和避祸得福的生活理想推动了对关羽的信仰和崇拜,也可结合所学从经济层面得出原因,即关羽形象中的“义”契合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中凝聚众商、以诚取信的社会需求等。

答案:

示例 变化:

从宋元到明清,关羽从文学形象变为宗教神灵。

(2分)

论述:

两宋民族矛盾突出,关羽身上勇武、忠义的特质契合统治者的需要和当时反抗异族压迫的社会心理需求,儒学复兴,理学兴起,关羽身上的忠、义,契合了儒家的伦理道德,受到极力推崇;市民文学的兴盛,完成了对关羽形象的重塑。

明清统治者对关羽大加封谥,渲染其“忠义”,以此训导民众,维护封建统治的秩序;关羽形象中的“义”契合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中凝聚众商、以诚取信的社会需求;下层百姓基于其自身的某种现实需要和避祸得福的生活理想推动了对关羽的信仰和崇拜。

(8分)

综上,关羽崇拜及关羽形象的演变,是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变化的结果;寄寓了社会不同阶层的种种观念、向往和祈愿,承载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

(2分)

 

高中物理第一章 单元高考过关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2017年清明小长假,人们纷纷走出户外祭扫、踏青、赏花、观光……全国大江南北掀起了节日旅游热,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据此完成1、2题。

1.拜祖大典、祭奠先烈等活动体现了现代旅游中的特点的(  )

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B.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C.旅游形式的多样化D.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2.下列内容中,发展国内旅游业可以完成的是(  )

A.发展教育B.发展农业

C.回笼货币D.提高科技力量

答案 1.C 2.C

解析 拜祖大典、祭奠先烈等活动体现了现代旅游中旅游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国内旅游业,可回笼货币。

“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据此完成3、4题。

3.完成去桂林旅游的基本条件是(  )

A.交通B.食宿

C.游览D.娱乐

4.退休老爷爷旅游为了满足的需求是(  )

A.补偿性B.娱乐性

C.发展性D.游览性

答案 3.A 4.B

解析 在旅游六要素中,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

现代旅游的目的主要是娱乐性、消遣性。

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组织专家进行规划,全力打造以三峡大坝为核心的“大三峡旅游经济圈”,其辐射范围包括周边的湖北、重庆、湖南、贵州等省市。

这也是中国首次对一个区域的旅游经济进行国家级规划。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各组省市中,均与三峡大坝所在省级行政区直接相邻的是(  )

A.黔、渝、陇B.川、鄂、秦

C.湘、桂、赣D.渝、皖、豫

6.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

①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

②有利于减少我国的环境污染

③抑制经济的发展

④带动工业、商业、文化与相关行业的发展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5.D 6.D

解析 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境内,与湖北省相邻的省区是渝、皖、豫、赣、湘、陕;发展旅游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

2016年5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旅游日”。

全国各地围绕“旅游促进发展,旅游促进扶贫,旅游促进和平”的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利民惠民的系列活动,调动社会和企业各界力量参与其中,共邀广大公民共享各地旅游建设成果,深入体会全域旅游新内涵,提升旅游休闲意识,携手进入大众旅游新时代。

据此完成7、8题。

7.文化韵味浓厚、文化元素丰富的旅游项目,备受广大游客的欢迎。

下列关于旅游对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扩大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B.淡化了民族认同感

C.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D.推进了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

8.关于旅游业对社会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推动对外开放,有效地提高旅游地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程度

B.旅游业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会进步

C.旅游业会使旅游地的基础设施负担过重,导致当地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下降

D.旅游业有助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对促进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 7.B 8.C

解析 旅游与文化交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旅游活动促进了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的科技和文化交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扩大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强化了民族的认同感。

为适应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接待地区的基础设施会得以改进,生活服务设施和其他方便旅游者的设施也会有所增加,故合理的发展旅游业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方便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2016年6月5日是第45个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呵护环境质量,共建美丽家园。

因此,在旅游业的发展上,进一步倡导“绿色旅游”。

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对旅游促进环境改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广西漓江地区的环境治理,最大的动力是旅游业的发展

B.环境污染罚款是旅游环境保护资金的主要来源

C.旅游设施建设是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

D.旅游规划开发中,必须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10.下列属于“绿色旅游”所倡导的行为是(  )

①携带自己的包,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②自驾车旅游,不乘坐旅游大巴

③尽量减少使用洗涤剂,不乱丢电池

④不吃野生动物,不购买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9.A 10.C

解析 漓江属著名旅游胜地,旅游业发达,可促进环境治理;旅游业收入是旅游环境保护资金的主要来源;旅游设施建设不属于旅游环境保护的内容,且若与环境关系处理不好,会使环境恶化;环境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规划开发应将环境效益放在首位。

自驾车旅游更易造成交通拥堵和资源的浪费,不属于绿色旅游。

二、综合题(共50分)

11.读下面报载旅游广告,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旅行社出现于________旅游时期。

(2)这家旅行社从经营业务上看应属于________(填“国际”或“国内”)旅行社;按产业类型划分应属于第________产业。

(3)红色旅游体现现代旅游业特点的是(  )

A.旅游空间的扩大化B.旅游主题的大众化

C.旅游形式的多样化D.旅游内容的多样化

(4)20世纪50年代,现代旅游迅速发展。

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近代 

(2)国内 三 (3)C

(4)人们外出旅游的欲望日益增强,交通条件的改善。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以及现代旅游业的特点。

1841年,英国首先出现了以盈利为目的、面向普通人的专门化旅游服务,随后诞生了旅行社。

从此,旅游活动的数量和普及程度大大提高,旅游服务逐渐商业化。

20世纪50年代,新的科技革命推动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局势也日趋稳定,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使人们外出旅游的欲望日益增强;交通条件的改善,使世界各地的距离日益“缩短”,这一切都促使现代旅游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现代旅游业的特点包括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形式的多样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目的的娱乐化等,近几年出现的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