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北京市西城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西城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地理2016.1
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选择题(40题,共40分)
2015年出现超级月亮(一年中最大最圆的月亮)和月全食相重合的百年天文奇观。
美国宇航局9月27日20:
45(西五区)直播这一过程。
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当美国进行直播时,北京正值()
A.28日凌晨 B.28日上午C.27日下午 D.27日晚上
2.某天文爱好者拍摄“超级月亮”的照片时()(图1)
A.天气晴朗,气温较阴天低B.可清晰看到月球的大气层
C.该日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D.中国正值一年的立秋节气
我国的圭表是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如图2,表为直立的标杆,圭是平卧的尺。
用其测量正午日影,可定节气和一年时长。
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使用圭表时()
A.应早晚测量表影长度
B.表影方向与时间无关
C.圭应南北方向摆放
D.圭应东西方向摆放
4.古人利用圭表连续两次测得表影最长值的时间间隔大致为一个()
A.恒星日B.太阳日
C.恒星年D.回归年
5.《周礼》记载:
“冬至……景(影)长一丈三尺,夏至……景(影)长五寸。
此长短之极。
”,与此相关的自然现象是()
A.夏至日,北半球各地太阳辐射达最强
B.冬至日,北京市日出东北,日落西南
C.影长最长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D.影长渐短时,我国从南到北白昼变长
2015年11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31个城市出现空气重污染过程。
图3是北京天气通APP截图,图4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图3所示日期,控制北京近地面的天气系统或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雾霾天气时,图4中的()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增强
8.治理雾霾,以下措施中合理有效的是()
A.工厂企业全部停产 B.市中心禁行机动车
C.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D.暂时停止城市供暖
【答案】
6.D
7.D
8.C
【解析】
试题分析:
6.由题文信息可知,此时北京为11月,为冬季,亚洲高压势力比较强盛,因此控制北京近地面的天气系统为冷高压(反气旋)。
由于近地面温度比较低,可能会出现逆温现象。
①为高压(反气旋),②为低压(气旋),③为低压控制形成的阴雨天气,④为逆温现象。
故选D。
7.雾霾天气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减弱,不会影响太阳辐射(①),白天地面温度与晴天时相比会降低,因此地面辐射(③)减弱,但大气逆辐射(④保温作用)会增强,故选D。
8.工厂企业全部停产会影响经济增长,是极端的做法,故A错;市中心机动车“禁行”也不可能实现,故B错;暂时“停止”城市供暖也是不正确的做法,故D错;可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
图5为“一月某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
百帕)。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图中()
A.副热带高压呈带状分布 B.太平洋反气旋势力最强
C.西风吹拂形成甲地洋流 D.南美洲南端盛行东北风
10.图示季节()
A.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B.南非高原上草木茂盛
C.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D.澳大利亚正播种小麦
【答案】
9.C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9.读图可知,副热带高压呈块状分布,故A错;一月南半球陆地为热低压,南太平洋上为高压(反气旋),但图中显示势力并不是最强,故B错;南美洲南端处在西风带,盛行西北风,故D错;甲地为西风漂流,是在盛行西风的吹拂下形成的环球性的洋流。
故选C。
10.由题文信息知时间为1月,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极圈不会出现极昼现象,故A错;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故C错;澳大利亚种植的是冬小麦,秋季播种,夏季收割,此时正值小麦收割之季,故D错;南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正值雨季,草木茂盛,故选B。
考点:
本题考查大气环流、气候类型。
2015年7月,南美洲最大的城市圣保罗市经历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旱灾,该市的水库系统几近干涸。
据图6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1.南美洲()
A.大陆部分全部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 B.西部沿海因寒暖流交汇而形成渔场
C.大陆东岸自然带呈经度地带性分布 D.西部气候受地形限制南北狭长分布
12.巴西()
A.有世界上流程最长、流域最广的大河
B.有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
C.主体位于热带,气温的年较差比较小
D.平原地区水热条件优越,应种植水稻
13.圣保罗市旱灾的原因可能是()
A.正处于热带季风气候的旱季B.雨林破坏导致气候类型改变
C.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气候异常D.畸形城市化导致水资源匮乏
【答案】
11.D
12.C
13.C
【解析】
试题分析:
11.赤道横穿南美洲大陆的北部,“全部”位于南半球不对,故A错;西部沿海的秘鲁渔场是因上升补偿流而形成,故B错;大陆东岸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纬度地带性分布,故C错;西部为安第斯山脉,气候受地形限制南北狭长分布,故选D。
12.世界上流程最长的河流是非洲的尼罗河,流域最广的大河是亚马孙河,故A错;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海拔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故B错;平原地区为热带雨林地区,植被为雨林,应加以保护,不应开垦为耕地种水稻,故D错;主体位于热带,气温的年较差比较小,故选C。
13.题干信息显示为7月,为热带季风气候的雨季(6-9月),故A错;雨林破坏会改变局地气候,不会导致圣保罗气候类型的改变,故B错;圣保罗市旱灾更侧重于气候异常的结果,不会是畸形城市化导致水资源匮乏这个原因,故D错;2015年为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气候异常,造成圣保罗市旱灾,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南美洲的自然地理概况。
“海绵城市”是我国大力倡导的构建新型水循环系统的一种城建模式。
图7是“海绵城市”与传统“快排”模式城市水循环系统对比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7
14.海绵城市”对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
A.减少雨水下渗B.增加地下径流
C.减少地表蒸发D.增加水汽输送
15.两种城市水循环模式的差异是()
A.“快排”模式增加了城市的可用水量B.“快排”模式与原自然水文环境相仿
C.“海绵城市”增大了城市地表排水量D.“海绵城市”提高城市抗旱防涝能力
【答案】
14.B
15.D
【解析】
试题分析:
14.读图7可知,“海绵城市”主要是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对水汽输送没有影响。
故选B。
15.读图7可知,“快排”模式减少了下渗,增加了地表径流,导致城市的可用水量减少,破坏了原自然水文环境;“海绵城市”能够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提高城市抗旱防涝能力。
故选D。
考点:
本题考查城市水循环。
图8为某学校学生在长白山进行地质实践活动时拍摄的照片,此处岩石状似“龙形”,被命名为“石龙岩”。
图9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石龙岩”是岩浆在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其岩石类型对应图9中的()
A.aB.bC.cD.d
17.形成“石龙岩”的物质来自地球内部的()
A.岩石圈B.软流层C.下地幔D.地核
【答案】
16.D
17.B
【解析】
试题分析:
16.由题文信息“石龙岩是岩浆在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可知,石龙岩属于岩浆岩。
由图9可知a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推断a为沉积岩;a和b可以相互转化,b只能为变质岩;c有三个箭头指向,d只有一个箭头指向,根据“只有岩浆能直接生成岩浆岩,所有岩石都可以转化为岩浆”的原则,推断c为岩浆,d为岩浆岩。
故选D。
17.岩浆的发源地是软流层,位于上地幔;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之上的地幔和地壳两部分。
故选B。
考点:
本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在世界最大的峡谷,看中国最美的山峰”,是指位于95°E,29.6°N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和与之紧邻的南迦巴瓦峰。
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18.图中地貌形成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板块挤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风化侵蚀——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B.板块张裂——向斜成山、背斜成谷——搬运堆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C.板块挤压——向斜成山、背斜成谷——风化侵蚀——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D.板块张裂——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搬运堆积——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19.图中地区()
A.那木拉错是地堑形成的湖泊B.地震、雪崩等自然灾害多发
C.山地的基带是落叶阔叶林带D.需在特定季节观赏雪峰冰川
20.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热带山地环境比北半球其它地区北进了5~6个纬度,其原因是()
A.地势高,太阳辐射强B.山高谷深,气温较低
C.暖湿的西南季风影响D.该地区地热资源丰富
【答案】
18.A
19.B
20.C
【解析】
试题分析:
18.结合所学和图中信息知,图中地貌形成所经历的地质过程先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形成背斜山和向斜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外力侵蚀,而成为谷地;向斜槽部由于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即地形导致,背斜谷、向斜山。
故选A。
19.那木拉错是背斜顶部被侵蚀成洼地形成的湖泊,故A错;山地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C错;该地区雪峰冰川常年都有,不需在特定季节观赏,故D错;该地区处在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地震、雪崩等自然灾害多发,故选B。
20.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热带山地环境比北半球其它地区北进了5~6个纬度,说明该地区热量条件较好,其原因是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受西南季风暖湿气流的影响,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2015年2月,由中国援建安哥拉的本格拉铁路建成通车,这是继坦赞铁路后中国在海外修建的最长铁路。
后续建设还将接轨安赞、坦赞铁路。
读图11,回答下列问题。
图11
21.图中铁路选线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①热带雨林气候②地形、地质条件③城市分布④矿产分布⑤经济实力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22.中国援建该地区铁路的社会经济效益是()
A.建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国际铁路通道
B.增强非洲铜矿的外运能力,带动沿线经济
C.促进沿线地区国民教育和文化水平的提高
D.有可能阻碍东部非洲野生动物的迁徙路线
【答案】
21.B
22.B
【解析】
试题分析:
21.本格拉铁路沿线为热带草原气候,故不选①;交通运输线的布局既要考虑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文、地质、资源等),又要考虑城市、人口、经济发展等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是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决定性因素,自然因素是基础因素,技术是克服不利自然因素的保证。
故选B。
22.由图中本格拉铁路的位置可知,该铁路线的修建不会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不会促进沿线地区国民教育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由该铁路位置和走向可以看出不会阻碍东部非洲野生动物的迁徙路线;该铁路线的修建主要是增强非洲铜矿的外运能力,带动沿线经济,故选B。
考点:
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
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城镇的情况下,农村老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数比例大于城市老年人口占城市总人口数比例的现象。
读图12“中国城乡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图”和图13“中国劳动力人口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图13
图12
23.图中显示()
A.中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逐渐缩小
B.2030年后中国老龄化趋势将改善
C.中国劳动力人口的数量逐年减少
D.2014年中国劳动力绝对数量减少
24.造成我国老龄化城乡倒置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城市出生率低B.生育观念改变使农村自然增长率低
C.医疗水平提高使农村死亡率降低D.农村劳动力因经济因素向城市迁移
25.缓解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可行途径是()
A.增加国家养老金的支付量B.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C.增加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D.鼓励人口向国外迁移
【答案】
23.D
24.D
25.B
【解析】
试题分析:
23.图12显示中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逐渐扩大,2030年后中国老龄化趋势没有改善趋势,仍然比较大,故A错、B错;图13显示中国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并不是“逐年”减少,2014年中国劳动力绝对数量减少,故C错,正确答案选D。
24.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发展存在不均衡性,城市与农村相比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很多农村劳动力到大城市谋生,从而出现了“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使农村老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大于城市老年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的现象,即老龄化城乡倒置问题。
故选D。
25.增加国家养老金的支付量不能从根本上缓解我国老龄化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增加第一产业(农业)的就业人数是不可取的;“鼓励人口向国外迁移”不现实;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才是可行途径,故选B。
考点:
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根据XX地图发布的2015年“十一”黄金周出行大数据报告,北京居全国用户出行目的地之首。
图14是“十一”假期两幅即时XX热力图。
在热力图中方框部分是人流大量聚集区。
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4
26.据图判断()
A.图a人流集中于中心商务区B.图b人流集中于住宅区
C.图a时刻可能为上午11点D.图b时刻可能为早晨7点
27.人们根据XX热力图选择出行路线,主要依靠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B.遥感技术C.地理信息系统D.可视化技术
28.“十一”假期,北京超过上海居全国XX用户出行目的地之首,主要因为北京比上海()
A.旅游接待能力更强B.市场经济距离更近
C.旅游资源价值更高D.交通的通达度更优
【答案】
26.C
27.C
28.C
【解析】
试题分析:
26.读图可知,图a人流集中于文化区,图b人流集中于商业区;商业区最繁忙的时刻不会是早晨7点,故选C。
27.全球定位系统侧重于定位、导航;遥感技术侧重于获取影像资料;地理信息系统侧重于综合分析、计算,综合选择出行路线,要用地理信息系统,故选C。
28.在旅游接待能力、市场经济距离、交通的通达度方面,北京和上海不相上下,“十一”假期,北京超过上海居全国XX用户出行目的地之首,主要因为北京比上海旅游资源价值更高。
考点:
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3S技术。
第十二届昌平区苹果文化节上,市民们见到树体矮小、幼童伸手可摘的苹果树。
“矮化密植”技术使果树树冠缩小,结果更早、更多、含糖量更高。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9.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矮化密植”技术()
充分利用了光热条件
提高了土壤肥力
降低了科技投入
改良了作物品种
A.
B.
C.
D.
30.近年来京郊农村纷纷举办集商贸、旅游一体的“文化节”,该模式主要基于()
A.政策支持B.民俗传统C.技术进步D.交通改善
31.本届苹果文化节上还引入“互联网+”的形式,大量苹果微店的开通()
A.拓展了销售市场,提高了经济收益B.宣传了苹果文化,提升了市民素质
C.应用了网络技术,提升了政府业绩D.便利了产销沟通,提高了产品价格
【答案】
29.B
30.A
31.A
【解析】
试题分析:
29.由题文信息“矮化密植技术使果树树冠缩小,结果更早、更多、含糖量更高。
”得出该技术是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改良了作物品种,还能充分利用光热条件,与土壤肥力无关。
故选B。
30.在郊区农村纷纷举办集商贸、旅游一体的“文化节”,主要时基于政策的支持。
故选A。
31.引入“互联网+”开通大量苹果微店的目的是便于产销沟通,开拓销售市场,提高经济收益,与“提升市民素质、提升政府业绩”无关,也不是提高价格,相反市场广阔了,竞争力增强了,价格会下降。
故选A。
考点:
本题考查
图15为“多年平均情况下三月上旬我国某种农作物物候现象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5
32.图示农作物为()
A.冬小麦B.春小麦C.水稻D.棉花
33.导致b地物候现象比a地迟的因素是()
A.距海远近B.海拔高低C.土壤肥力D.降水状况
【答案】
32.A
33.B
【解析】
试题分析:
32.由题文信息和图15可知,该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暖温带和亚热带,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故不选春小麦;棉花喜热、喜光、耐寒,一般是春末夏初播种,入冬前采摘,由题文信息知是3月份,故不选棉花;水稻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而图中农作物的分布是北方多、南方少,故不选水稻;故答案选A。
33.读图15可知,该种农作物位置分布纬度越低,成熟的越早,可推断是热量原因;b地与a地处同一纬度,但物候现象比a地迟,主要原因是地形,b地为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热量不足。
故选B。
考点:
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图16是二战前后钢铁工业区位因素的转变示意图,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影响钢铁厂区位因素的强弱。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6
34.图中X、Y依次为()
A.燃料、市场B.燃料、环境 C.劳动力、市场D.交通、环境
35.二战后至今,下列地域中发展钢铁工业优势与图16相符的是()
A.美国“硅谷”B.德国鲁尔区
C.日本太平洋沿岸D.中国辽中南
【答案】
34.A
35.C
【解析】
试题分析:
34.二战前,影响钢铁工业布局的因素主要是燃料、原料等,二战后,钢铁的冶炼技术提高,影响钢铁工业布局的因素主要是消费市场。
故选A。
35.美国“硅谷”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主导因素是技术;德国鲁尔区、中国辽中南主要是传统工业,主导因素是矿产资源;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工业布局在太平洋沿岸,利用的是便利、廉价的海洋运输和广阔的消费市场,因此只有日本太平洋沿岸的钢铁工业优势与图16相符。
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
图17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7
36.长江流域应()
A.在上游区大力提高航运能力B.在下游区进行水能梯级开发
C.注重保护调水工程的水源地D.扩大全流域水库的防洪库容
37.长江下游经济圈较上游经济圈()
①工农业基础好
水能资源丰富③矿产资源丰富④经济腹地广大
交通便利
A.①
③B.①④
C.①
D.③④
38.图中城市()
A.重庆和杭州的城市等级相同B.武汉比昆明提供的服务种类多
C.成都和拉萨的城市规模相同D.上海市服务功能强,辐射全国
【答案】
36.C
37.B
38.D
【解析】
试题分析:
36.长江流域上游区地势起伏较大,流速快,不适合发展航运,适合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而中下游地势平坦,水量大且流速平稳,适合发展航运,防洪的重点河段是中游,故A错、B错、D错;长江是我国南水北调的水源地,保护水源地的水质很重要,故选C。
37.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在中游河段,下游经济圈较上游经济圈的优势是工农业基础好、经济腹地广大、交通便利;故选B。
38.重庆为直辖市,城市等级比杭州高;武汉和昆明都为省会城市,级别相同,提供的服务种类相同;成都比拉萨城市规模大;故A、B、C、错;上海市服务功能强,可辐射到全国各地;故选D。
考点:
本题考查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
图18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8
39.图中()
A.温泉到乙村的直线距离约1.8千米B.山脉的主体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
C.范围内的最大高度差可能为550米D.甲丙间小路比乙丙间小路坡度更缓
40.图示地区()
A.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B.经济发展水平高,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C.对台风、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需要防范 D.利用地热资源可以发展休闲生态旅游
【答案】
39.A
40.D
【解析】
试题分析:
39.读图可知,山脉的主体走向为东北-西南,故B错;由图可知该范围内的最低处海拔介于50和100之间,最高处海拔介于500和550之间,因此计算得出范围内的最大高度差介于400到500之间,故C错;甲丙间的等高线密集,乙丙间等高线较稀疏,因此甲丙间小路比乙丙间小路坡度要陡,故D错;温泉到乙村的直线距离约为1′多,根据“一个纬度间的经线长约为111㎞”原理计算得出,温泉到乙村的直线距离约为1.8千米。
故选A。
40.由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图中海拔在500米以下,而且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小,主要地形为丘陵,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人多地少,平原面积小,耕地规模小,农业机械化程度低;该区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少,台风属于气象灾害,不属于地质灾害,故A、B、C错;读图可知,该地区有温泉,可以发展休闲生态旅游,故选D。
考点: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二、非选择题(4道题,共60分)
41.(14分)美国有着世界上最变化无常的极端天气。
读图19,回答下列问题。
图19
(1)在A、B中任选一地,说明其冬季时长与同纬度地区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5分)
2015年11月下旬,美国南部和中部大部分地区遭受暴雨和大雪侵袭,损失严重。
(2)简述美国发生上述极端天气的自然原因。
(6分)
(3)说明为防范上述气象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3分)
【答案】
(1)A地冬季平均时长200-225天,长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地处西部高山区(落基山脉),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5分)
B地冬季平均时长90-120天,短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西风带),沿岸有暖流流经,地形阻挡北方冷空气,气温较高。
(5分)
(2)美国地势东、西部高,中部低,缺少山脉阻挡,冬季北方冷空气可长驱南下,来自海洋的水汽遇冷易成雨雪,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美国的极端天气。
(6分)
(3)加强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制定防灾应急措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加强减灾法制建设。
(任答三项,合理即可,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题要先回答差异,再说明原因。
读图可知A地冬季平均时长200-225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要长。
原因是,读剖面图可知,A地位于落基山脉,海拔较高,因此温较低。
B地冬季平均时长90-120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要短。
读图可知,B地位于40°N-60°N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沿海还有阿拉斯加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且有山脉阻挡了北方的冷空气。
(2)美国地势东、西部高,中部低,缺少东西向山脉阻挡,冬季北方冷空气可通过中央大平原长驱南下,来自海洋的水汽在遇冷后容易凝结。
2015年是厄尔尼诺年,全球气候变化也加剧了美国的极端天气。
(3)气象灾害的防范可以从监测预报、增强防范意识、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技术防灾等方面回答。
如,加强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制定防灾应急措施,进行防灾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