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世界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40754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战后的世界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二战后的世界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二战后的世界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二战后的世界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二战后的世界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战后的世界史.docx

《二战后的世界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战后的世界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战后的世界史.docx

二战后的世界史

二战后的世界史

政治格局:

两个体系(雅尔塔+布雷顿)两个阵营(美苏冷战)

经济格局:

布雷顿森林体系+欧洲一体化+经济全球化

第6册教材战后国际政治格局与经济格局

 

一、战后世界的重构——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合作与共处:

A.雅尔塔体制构成了新的国际格局;

B.联合国的成立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世界整体化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对抗与分裂:

C.战后初期,以苏联和美国为首中心的“两大阵营”的对抗展开了东西方“冷战”;

D.冷战时期的世界由两极逐渐向多极化演变:

殖民体系的瓦解兴起了“第三世界”的不结盟运动;两大阵营的分化导致大国关系的重组;美苏争霸态势因双方力量的消长而发生变化。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以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苏联解体为标志,东西方冷战宣告结束。

世界格局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时期。

1、雅尔塔体制

形成:

二战后期,美、英、苏等国陆续召开一系列大国会议,围绕战争进程与战后世界安排问题展开了协商和争论。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南部城市雅尔塔会晤,会议确定了联合国的组织章程;决定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美、英两国为争取苏联对日宣战,要求波兰领土西移,并满足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势力划分要求。

认识:

雅尔塔会议的决定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人们通常把该时期大国围绕战后世界安排问题所达成的一系列协议称为“雅尔塔体制”。

雅尔塔体制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实行共处与合作,但是它沿用强权政治的惯例:

承认并划分大国的势力范围,为满足大国的利益而损害了相关国家的权益。

2、成立联合国

形成:

1942年,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1943年,美、英、苏、中四国共同宣布,战后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1944年,四国在敦巴顿会议,命名“联合国”,并初步拟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等条文;1945年4月,50个国家代表在旧金山制定并通过《联合国宪章》。

10月24日,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联合国日”。

宗旨:

“和平、友好、合作、协调”。

总部在美国纽约。

主要机构:

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

认识:

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促进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国际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争取国际经济新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布雷顿体系

形成:

1944年7月,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

会议根据美国方案,制定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史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问:

为什么英国方案没有被采纳?

支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

思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何不能维持世界和平?

(对待战败国:

强权瓜分;国际组织:

维和乏术;国际经济:

规则缺失;世界经济组织:

缺失)雅尔塔体系则较好的避免了上述问题。

二、战后世界的分裂——美苏的冷战

1、冷战的开始:

背景:

二战结束后,美苏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截然对立,在共同敌人消除后,国家利益和战略冲突取代了战时合作。

序幕:

1946年2月,美国驻苏代办凯南提出美国必须对苏联实施遏制政策。

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呼吁西方国家联合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的挑战,冷战序幕由此拉开。

(冷战:

指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国家集团之间除直接的大规模战争之外的全面对抗。

冷战的起因是双方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的冲突,其根源则在于双方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

开始:

1947年3月,杜鲁门以应对希土危机为借口,发表国情咨文,表达了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目标。

咨文宣布的美国对外政策称“杜鲁门主义”。

这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阵营:

A.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旨在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使之纳入到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中;1949年,美、英、法等12国外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此后,北约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事集团,成为美国同苏联在全球争霸的主要工具。

B.1947年,苏联为阻止“马歇尔计划”提出了“莫洛托夫计划”,由苏联同东欧各国缔结双边经济协定,提供经济援助。

在此基础上,1949年,“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成立;1955年,苏联与东欧国家(波、捷、罗、保、阿、匈、东德)签订《华沙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至此,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了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

2、冷战的展开:

①柏林危机:

二战结束后,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1948年,西方占领当局宣布推行币制改革,旨在分裂德国。

苏联随即对西柏林实行全面封锁,出现“第一次柏林危机”。

危机造成了德国的分裂:

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②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是冷战中的首次局部战争,它进一步固定了亚洲地区的冷战格局,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着有关各国的相互关系。

③美苏争霸: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美国凭借优势力量推行对苏遏制政策,打压苏联,第二次柏林危机与古巴导弹危机均以苏联的退让而告终。

70年代,苏联向美国霸权发起全面挑战,苏联的势力范围扩张到西亚、非洲和拉丁美洲。

美国则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沼中,不得已采取战略收缩。

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进一步强化军备竞赛。

同时,苏联因经济发展停滞,军费开始沉重,转而全面收缩。

3、冷战的结束:

①东欧剧变: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外交”方针,给东欧提供了摆脱苏联控制的条件。

1989年,东欧各国先后发生国内政权更迭,相继脱离苏联集团。

②德国统一:

1989年,民主德国出现了动荡局势,大量国民外逃,执政的统一社会党无法控制局面。

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趁势公布“十点计划”。

苏、美、英、法同两个德国商讨了一系列有关统一的外部问题,而苏联的不干预态度则推动了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的进程。

1990年10月3日,德国实现统一。

德国分裂是雅尔塔体制的结果,德国的统一则标志着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③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冲击了苏联体制中高度集权的弊端,却没有及时建立起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的替代机制,苏共的领导地位与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不断受到地方势力的挑战。

1988年以后,一些加盟共和国要求独立;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使苏联局势更加恶化,在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苏共宣告解散;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联邦。

(国旗:

镰刀锤子旗——白红蓝三色旗)

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但不等于社会主义已经穷途末路,因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社会主义的希望。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

1、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见上。

此略)

2、区域经济一体化——

(1)西欧的联合:

A.背景(即欧洲联合的必要性):

经过两次大战厮杀,欧洲列强国力衰落,地位下降。

在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中,西欧不得不寻求联合之路,通过加强经济合作,以期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发挥做用。

其中,法德和解是西欧联合的关键。

欧洲联合的可能性(历史地看):

B.进程:

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联合经营煤钢企业的“舒曼计划”。

1951年4月,法、德等六国在巴黎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由超国家机构进行管理)。

这为西欧的政治与经济实现进一步融合做好了准备。

欧洲共同体:

1957年3月,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决定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7月,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68年,欧共体成员建成关税同盟,并达成共同农业政策,组建农业共同市场。

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实现了人员、商品、资本和劳务的自由流通。

欧洲联盟:

欧洲共同体的最高目标是政治一体化。

1991年,欧共体12个成员国签署《欧洲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把“欧共体”更名为“欧洲联盟”。

各成员国同意把一部分国家主权让渡给欧盟,执行共同的经济、外交和防务政策。

1993年,该条约被所有成员国批准,欧盟正式成立。

欧洲货币:

1995年,欧盟马德里会议决定“欧元”将成为欧洲货币联盟的单一货币。

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

现在,欧元已经成为居美元之后的第二位国际货币。

C.历史影响:

欧盟与欧元的诞生标志着西欧一体化取得了重大进展。

它促进了欧洲的政治与经济稳定发展;增强了欧洲人的“欧洲公民”意识;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压力下产生的,同时又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欧一体化进程为其它区域的经济联合提供了成功范例,并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

(2)东盟

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各国(地区)在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

1997年底,中、日、韩三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

1967年成立,共有10个成员国。

)建立了“10+3”合作模式。

“亚太经合组织”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3)石油输出国组织:

中东产油国主要指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等国。

二战后,这些国家虽然取得民族独立,但它们严重缺少耕地、水资源,劳动力和资本也十分短缺,主要的资源石油又被发达国家控制,现代化发展一度受到限制。

为获得民族经济独立地位,中东产油国相继采取国有化措施,加强对石油生产与出口的控制权。

1960年,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拉美国家委内瑞拉联合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

欧佩克成员国相互协调石油政策,交流开采经验,以集体行动对付西方国家。

石油成为它们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与提高国际地位的主要手段。

单一的石油经济发展模式也存在风险。

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变动往往直接影响产油国的经济发展。

国家的工业生产并不取决于内需,从而削弱了国家经济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此外,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石油经济发展模式不具备可持续性。

为寻求可持续发展,产油国目前正在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发展多样性经济。

(4)亚太经合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简称APEC,成立于1989年)是亚洲和环太平洋部分国家和地区,为促进本区域的经济交流和合作而成立的国际组织。

中国在1991年正式加入以后,始终本着积极参与、求同存异和推动合作的精神参加APEC的各项活动,对推动APEC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

3.经济全球化(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全球化的组成部分)

世界市场与全球化

①开始形成: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亚、非、拉等地区成为西欧资产阶级疯狂掠夺金银财货和获取廉价原料的狩猎场,分散的世界走向整体的世界。

②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刺激了原料需求和商品销售;火车和轮船等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和普及,加快了国际间商品流通,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伦敦逐渐成为世界金融贸易的中心。

③最终确立:

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形成。

全球贸易体系初步形成;世界范围内的地区分工初步显现——欧美工业国是主要工业品生产地与资本输出国,亚非拉沦为经济附庸、原料产地与商品市场。

④加速发展:

二战后,世界市场扩大和全球贸易发展,全球化加快发展,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第一个全球性多边贸易协定。

⑤深入发展:

80年代,全球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世贸组织于1995年宣告成立。

全球化的概念:

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

二战后全球化加速的成因:

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有了长足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打下了一个基础。

市场经济制度——大多数国家接受、认可。

全球性市场经济体制的实现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一个制度基础。

信息革命——科技革命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这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世界资本——全球性流动,客观上促进了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是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投资的全球化,消费的全球化。

全球化表现:

贸易——国际贸易迅速的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资本——国际金融的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

跨国——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市场——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并呈现多元化格局。

全球化的认识: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影响。

正面:

交流——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

机遇——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使一些国家变得更具有竞争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国家能富裕起来。

由于世界范围的国际分工,经济全球化使每个民族和民族国家都在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中得到自己应得的一份机会。

丰富——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不论是物质生活需求还是精神文化需求,人们可以得到来自全球的最先进最廉价的,同时还是最切合自己个性需要的消费。

配置——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

技术——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合作——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家间特别是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

负面:

差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将被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成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新技术殖民地”

安全——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他们往往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制定国际规则的便利,冲击着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便利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例证。

资源——经济全球化会造成全球生态系统的过度开发与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恐怖——

冲突——

实质:

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其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一轮对外扩张。

中国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趋利避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

中国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机遇:

一是可以充分利用国际上的资金、经验、人才、技术等。

二是有利于实现产业发展的合理化。

三是可以降低我们学习管理经验的成本。

挑战:

首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经济的动荡将成为常态。

国际的经济安全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将由此受到严重的威胁。

其次,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导致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

第三,强势经济易于导致经济霸权和文化霸权。

二战后练习

1.欧盟建立的背景是

A.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经济竞争日益加剧

B.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加强且相互间消除了贸易障碍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使欧洲国家感受到竞争压力

D.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使欧洲各国急欲联合自保

2.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保姆在总结20世纪的历史时说,最简单明了的一点,就是到了80年代,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之间的相似之处,远比其各自与1939年时的本国或对方更为接近。

他强调的是

A.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经济上共同之处增多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C.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缩小D.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3.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1993年《哥本哈根协议》的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将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欧洲联盟。

欧盟的建立有利于构建

A.区域统一的世界B.多元并存的世界C.欧美协作的世界D.欧俄均衡的世界

4.右图所示国际机构成立的初衷是

A.实现“凯恩斯计划”

B.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

C.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D.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5.世界上第一个由民族国家走向超国家共同体的是

A.欧盟B.石油输出国组织

C.东盟D.北美自由贸易区

6.在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订购价不到十美元一双的耐克鞋,在美国等国家的市场上竟然

平均要卖到四五十美元。

这一现象表明

A.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B.亚太经合组织发挥了作用

C.世贸组织受到美国控制D.亚洲商人的市场信息滞后

7.20世纪60年代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美国一度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

美国这样做的目的应该是

A.维持美元价格B.赚取更多英镑C.支持浮动汇率D.制造金融混乱

8.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

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①全球环境的恶化②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③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9.如果我们把经济全球化看作是一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加强的过程,那么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是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存在的现象

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

C.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

D.各国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不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

10.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

“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

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

”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B.人口爆炸性增长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D.各国间交往密切

11.1971年尼克松宣称:

美国将不接受以美元兑换黄金,外国人可以任意处置美元,外国银行家可以任意决定美元价值。

这表明

A.美国和西欧盟友关系严重恶化B.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

C.欧元出现导致美元地位下降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体

12.欧盟和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反映了

A.各国间的经济竞争基本消失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美国被排斥在区域集团化之外D.全球贫富差距明显缩小

13.2007年是美国宪法制定220周年、十月革命胜利90周年和中国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

下列各项中,2007年为其签订60周年纪念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A.布雷顿森林协定B.北美自由贸易协定C.欧洲炼钢共同体条约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4.这张摄于1993年的照片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揭示了非洲依然存在的状况。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一直在为改变这种状况而努力,这种努力是

A.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B.倡导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C.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D.建立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15.1985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倡议制定“尤里卡计划”,呼吁西欧国家在光电子学等尖端领域展开合作,建立“科技欧洲”。

提出该计划的目的是

A.推动政治一体化的进程B.加强对科学研究的支持

C.提升高科技领域竞争力D.加速国际经济格局调整

16.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C.实现了自由贸易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17.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愈加紧密。

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主要原因有①跨国公司发挥主要作用②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提高③冷战以后局部冲突减少④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8.关于经济全球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进一步扩张

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提供了同等的发展机会

C.经济全球化催生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D.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

19.冷战结束后,以法德为核心的欧洲联合进一步扩大。

到1994年,欧洲联盟

A.成员国包括西欧、北欧和东欧的国家B.整体实力与美国相当

C.在区域经济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高D.实现了货币联盟

20.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是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其成立对西亚国家的影响是

A.西亚各国获得大量石油财富B.直接导致两伊战争爆发

C.西亚各国建立起石油化工生产体系D.西亚少数国家迈入世界富国行列

21.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构建了当今世界的多边贸易体制。

该体制的中心是

A.维护国家经济安全B.促进知识经济发展C.减轻发展中国家债务D.促进贸易自由化

22.冷战时期,北约、华约等军事政治性组织是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后,各类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这一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当今世界

A.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加大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认可D.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23.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

为加速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维护正义和法治以及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原则,促进区域和平与稳定,20世纪60年代发展中国家

A.召开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B.成立东盟C.成立亚太经合组织D.成立非洲联盟

24.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指出:

“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

”我国学者认为:

“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

”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受到主要按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影响和制约。

但是,发展中国家无法选择逃避,毕竟全球化能够提供发展的机遇。

以下各项,对于上述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西方主导的B.发展中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

C.旧的国际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D.发展中国家应该回避全球化过程

25.《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德国墨水、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

A.分别利用了各国最先进的技术B.体现了各国不同的技术优势

C.象征着六国的合作D.说明文本制作工序复杂

26.目前,中国已经有超过5000家肯德基加盟店,这说明经济全球化①已影响到中国人的生活②为世界人民普遍接受③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④实质是资本在世界的新一轮扩张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7.欧洲煤钢共同体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起点,其作用是①加强了成员国的经济和政治联系②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③为欧洲进一步联合奠定基础④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8.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其主要依据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B.垄断资本主义形成

C.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被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

D.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完全确立

29.1944年美国和英国各自制定的“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反映的目的是

A.从各自利益出发设计的国际货币制度B.争夺世界金融霸主地位

C.世界金融正逐步融入一体化D.美国的经济实力超越英国的经济实力

30.下列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源于1944年一次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 ②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③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