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40518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案.docx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案.docx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案

第一单元

 

单元分析

打开本单元教材,那变幻无穷的海潮、明丽热烈的三峡秋色、秀美迷人的漓江山川、黄师塔前深红浅红相映成趣的桃花、湖阴先生茅舍前绿水青山环绕的田园向我们迎面扑来,令你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

自然风光真是美丽神奇!

教学本单元教材时,可以朗读为主,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想象课文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

放手让学生去品读感悟,或许能给我们一个惊喜:

学生的发现也许是我们成人所不能感悟到的。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主动认识并正确书写生字,自觉主动积累文中的妙语佳句。

2.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想象课文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

3.在阅读过程中多感悟、多体验、多表达,感受阅读的乐趣。

4.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语文积累,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想象课文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

2.在阅读过程中多感悟、多体验、多表达,感受阅读的乐趣。

3.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课时安排

10课时

 

1.看海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描写潮水变化的散文,作者通过不同的观察视角,细致生动地描述了海潮的千姿百态,变幻无穷。

文章按照方位顺序,先写在山上看海潮时的情景,再写在沙滩上看潮水的情景,最后写看潮的感慨。

写在沙滩上看潮水时,先写初上潮的情景,再写高潮时的情景。

写高潮时的情景时,先写近处看到的情景,再写远处看到的情景,然后写近处看到潮水涌在石块间的情趣。

教学目标

1.认识并规范、美观地书写本课带有生字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海潮的柔美与壮美,背诵喜欢的部分。

3.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欣赏与运用动词的技巧。

重点难点

1.在朗读体会中感受海潮的柔美与壮美,背诵喜欢的部分。

2.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欣赏与运用动词的技巧。

教法学法

启发导学法情境教学法品读感悟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并能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2.读通课文,理清思路,找出并有感情地朗读喜欢的段落。

【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画中“看海”,激趣引题

1.同学们,大海的神秘与辽阔总是让人向往。

瞧,(播放大海画面)风平浪静时它绽放柔美之色,海浪翻滚时它呈现热烈之态,总给人无尽的遐想。

去过海边的同学请告诉大家,你对大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今天我们就在作者的生动描述中去了解大海的千姿百态和变幻无穷。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文中“看海”,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听准字音,勾画出生字新词。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想作者看潮水时的地点有哪些变化,并圈画出关键词语。

3.反馈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作者看海水上潮时地点的变化,引出不同的场景。

顺势理清课文“总—分—总”的层次。

(相机板书:

从山上望在沙滩上望看潮水涌在石块间)

4.自学生字新词,交流反馈时相机正音及拓词、并练习说话。

(重点指导“澎湃”、“遐”、“隙”以及多音字“缝”的读音及字形,用“照耀”、“前赴后继”创境说话。

三、心中“看海”,感知重点

1.海的神秘面纱被作者一一揭开,果然名不虚传。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前做上标记,并深情诵读。

2.指名诵读,交流评议。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2.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重点难点】

1.在读中感悟作者不同角度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2.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强基固本

1.听写课后习题3中的生词,并任选“照耀”或“前赴后继”写一句话。

2.同桌互改,交流反馈并及时纠错,相机鼓励。

二、自读课文回顾整体

1.相信海潮的万千姿态已存留在你们心中,现在请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在不同角度观看海潮时的特点是什么。

2.交流反馈,整体强化。

(板书:

从山上望在沙滩上望看潮水涌在石块间

柔和之美澎湃之势情趣十足)

三、精读课文,品词析句

1.在作者眼中,不同地点看海都有一份别具一格的美。

你对在哪个角度看海潮时的景象印象最深?

请默读课文,动笔标画出你感触最深的句子,随时将自己的感受批注下来。

2.互动交流,相机品读。

(1)品读山上所看到涨潮的海的句段。

出示句子,齐读:

你可以看见那潮水像是一片叠一片的。

一片水拥到沙滩上了,接着就是第二片水盖在第一片上。

通过“叠”“拥”“盖”这三个动词引导学生谈感受,体会海的柔和之美。

此刻你就站在山上,目之所及潮水赶趟儿似地一片一片聚拢来,边读边想象潮水轻柔的动作,读出那种柔和的动态美。

(激励挑战读。

(2)品读沙滩上看到的涨潮的海。

自由读这段文字,思考写出了潮水的哪几种不同状态?

(上潮时高潮时退潮时)

潮水初涨时好羞涩呀,即使动起来也那么温柔。

读出轻柔的“卷”的动态。

变幻多姿的海潮开始放射它的能量了。

瞧,高潮来临时会是怎样的场景?

(理解“等到高潮时”的片段。

抓住“拥”“跃”“跌”“跳”“飞”“怒号”“前赴后继”等表示动作的词,想象高潮时,海水征服沙滩的气势,激发学生激越、喜爱的感情,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入情入境地读。

海潮能量渐逝,回归平静时又会是一番怎样的美?

(品悟“退潮时”的词句,感受潮退时的那份回归平静的美。

(3)品读潮水在石块间的情趣。

远观不如近赏。

我们和作者一起近距离接触浪潮涌在石块间的那份自在与快乐。

(创设情境,在读中理解“石隙”“激荡”“前窜后缩”等词语。

在石块间无拘无束的潮水如活泼爱动的孩子,全然不顾什么束缚,只愿展现自己那份自由和洒脱。

读出这份自在和欢腾。

(引导学生读出涌在石块间的潮水所具有的欢腾、调皮的趣,体会其“有趣味”。

三、回归整体深化情感

1.读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体会总起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2.作者对大海的赞美情不自禁,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这种欣赏和赞叹。

从哪里更能感受到?

3.齐读最后两段。

4.大自然就是神奇的魔术师,海之美、海之趣我们已有所领略。

课下希望你还能从更多的资料中观赏海之神奇、海之魅力。

教学创新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1.看海

从山上望轻柔之美

在沙滩上看澎湃之势神奇壮美

看潮水涌在石块间   情趣十足

2.古诗两首

 

教材简析

这是两首写景抒情的古诗,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无比喜爱之情。

第一首诗《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是杜甫,公元60年写于成都。

当时,杜甫在饱经“安史之乱”后到了成都,建了草堂,有了安身的住所,感到很欣慰。

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散步,被江畔美景深深吸引。

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每首诗都紧扣“花美”这个主题,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

这是组诗的第五首。

这首诗形象地把黄师塔前美丽的桃花展现在人们眼前,自然清新,使人感到意蕴无穷。

教学中重在指导学生美美地读,读出景物之美,读出杜甫的喜悦之情。

第二首诗《书湖阴先生壁》是南宋著名的政治改革家、著名诗人王安石所作。

他访问朋友湖阴先生,被朋友高洁的人格和朋友家周围清新的环境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即兴写下了这首千古传唱的诗歌,并把它题写在湖阴先生的墙壁上。

诗前两句写湖阴先生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情感的形象,山水与人主动相亲,正表现了诗人的高洁。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悟出这种通过侧面描写突出人物品格的方法。

也要通过感情朗读,体会湖阴先生家环境的洁净清幽,领略门前景物的美好,感受诗人对湖阴先生的深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懂得它们的意思,并正确、规范地书写。

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

3.把握古诗的节奏美及韵律美,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自觉积累优美的诗句。

4.通过同题阅读,感受同一题目可以写不同的景象,培养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

2.同题阅读,感受同一题目可以写不同的景象,培养审美情趣。

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法诵读感悟法合作交流法对话法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诗生字,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懂得它们的意思,并正确、规范地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江畔独步寻花》描绘的景象。

【重点难点】

1.充分发挥学习能量,读懂诗句意思。

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江畔独步寻花》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携情导入开启想象

1.同学们,古诗词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它语言简洁,节奏明快,富于感情,脍炙人口,引人遐思。

请你回忆曾经读背过的古诗,哪句千古流传的名句最先浮上心头?

口中吟诵一遍,并在头脑中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2.指名交流,欣赏评价。

3.整体把握两首古诗的共同之处。

(板书课题)

4.借《江畔独步寻花》名句引诗。

二、交流资料拓宽视野

1.生生交流杜甫生平资料。

2.教师归纳介绍。

杜甫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来到了成都,建起草堂,有了自己的住所,感到十分欣慰。

春暖花开,他独自沿江散步,看到江畔的美丽景色,于是欣笔写下了组诗《江畔独步寻花》,而今天与我们见面的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3.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4.互动交流,贴近诗意。

三、认识生字读通古诗

1.诗题就是了解整首古诗的通道,我们顺着这条顺畅的路走进这首古诗。

(范读古诗,听准字音。

2.自读古诗三遍,注意生字“懒lăn”和“倚yǐ”的读音。

3.指名读诗,相机正音。

4.齐读古诗。

四、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1.读通意自明,作者在这首诗中都描绘了哪些画面?

再意味深长地读读这首诗,把你想到的画面随手标画下来。

2.如果将这些画面联合,就是作者为我们带来的一幅完整的《江畔独步寻花》图。

谁来完整地说一说?

3.如果能结合注释,用通顺流畅的话表达,就是这首诗的大意了,同桌试着说一说。

(学生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4.互动交流中将创境读、挑战读融入,重点理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体会作者爱不过来、喜不自禁的情感。

5.引导学生美读全诗,教师对学生的停顿、节奏相机作指导。

6.让全班学生闭眼想象全诗所描写的画面,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7.作者写赏花,写得花儿艳丽,景致明快,可见其心情怎样?

字里行间,看出杜甫对美好春天和江畔美景是一种什么态度?

8.引导学生带着赞美、喜爱的感情,吟诵全诗。

五、同题诗赏析增加底蕴

1.补充杜甫所作《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同题诗,引导学生自读,看自己最喜欢哪首。

2.激发潜能,鼓励学生尝试将自己最喜欢的那一首诗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诗生字,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随诗理解意思,并正确、规范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书湖阴先生壁》描绘的画面。

【重点难点】

1.能充分发挥学习能量读懂诗句意思。

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书湖阴先生壁》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引诗人拓诗界

1.宋代诗人王安石可谓才情横溢,他的很多诗作都是千古绝唱。

你对他有何了解?

(学生汇报有关王安石的生平资料,大致了解王安石生平。

2.教师相机补充王安石资料。

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小学生比较熟悉的有诗《元日》《泊船瓜洲》等。

《书湖阴先生壁》是作者访问朋友湖阴先生,被湖阴先生的人格及家周围清新环境所吸引而写下的诗,并将它题写在湖阴先生的墙壁上。

“书……壁”,即题写在墙壁上的诗,如我们学过的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题”也是这个意思。

(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读诗文悟诗意

1.范读古诗,注意听准字音。

2.自由朗读古诗,读到通顺流畅。

3.指名读,相机正音。

4.齐读古诗。

5.小组合作,借助注释自己理解大意,互相质疑、释疑:

读到深处意自明。

整首诗作者看到与想到相融合,都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6.交流汇报。

相机补充“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

在美读中感悟古诗所传达的轻松愉悦之情和对湖阴先生家环境的赞赏及对湖阴先生高洁人格的欣赏。

7.让学生想象画面,在自我描述中体会作者对湖阴先生庭院的赞美之情,达到熟读成诵。

三、延诗境强诗情

1.整体回顾。

两首诗在表达情感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2.古人常常借诗抒怀,表达自己的真情。

从这两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像这样的借物抒怀诗你了解到的还有哪首?

3.学生回忆交流自己积累的相关诗词,强化古诗对学生的情感影响。

(如:

《泊船瓜舟》《出塞》《静夜思》等)

教学创新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桃花一簇深红浅红

喜不自禁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花木成畦美景

一水护田两山排闼(拟人)

3.三峡之秋

 

教材简析

这是作家方纪的一篇美文。

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了中秋这一天中三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通过三峡橘树、柚树树叶绿得发黑,累累果实由青变黄,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等描写,从总体上写出了三峡成熟的气息。

第2—7自然段为第二部分,按时间顺序写中秋这天不同时间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

早晨,通过描写橘树、柚树上露水的变化和阳光照耀色彩的变化展现了三峡秋天早晨明丽的特点。

中午,通过对阳光照耀下露水的变化的描写突现了三峡秋天中午热烈的气息。

下午,通过描写青色透明的雾中景物的变化,显示了三峡黄昏朦胧而透明的特点。

夜晚,通过对岸边渔火、江心灯标和天上月色形象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三峡秋天夜晚的宁静神秘。

最后,点明了写作的时间,使读者不由得发出由衷的赞叹:

怪不得,原来这是中秋的月色。

本文语句优美、简洁,比拟生动形象。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感悟三峡美景的无穷魅力。

在读中感受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在读在培养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在读中体会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在读中学习和借鉴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绘景物特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识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觉积累优美词句。

3.读懂课文,想象画面,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领悟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4.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能依照旁批,批写三峡秋景的特色。

重点难点

1.在感情诵读中想象画面,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领悟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依照旁批,批写三峡秋景的特色。

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法 合作交流法 品读感悟法自主批注法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随文认识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2.读通课文,理清思路,明白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三峡秋天景象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读通课文,理清思路。

2.明白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三峡秋天景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古诗创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还记得唐代诗人李白写下的《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吗?

(出示课题,生齐读。

2.李白顺流而下的这“千里江陵”就是群峰耸立、雄奇壮观的三峡。

它是一幅幅连绵不断的画,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驻足流连。

你对三峡又了解多少呢?

请把收集的有关三峡的资料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3.三峡景美而神奇,三峡的秋天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今天我们就顺江而下,随着著名作家方纪先生,一同领略他笔下迷人的三峡之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正音识字

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画出课文中的生词。

2.自学生字,交流反馈中。

(重点指导“朦胧”“冽”“曳”“蟒”“凌”这几个字的读音及字形,“泄”与“泻”的不同意思及用法。

三、再度回文,整体感知

1.我们亲密接触了生字,相信送它们回到文中读会更加通畅。

请思考,三峡之秋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出来。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互动交流。

(相机板书:

成熟)

四、理清思路,了解写法

1.默读课文,抓住作者描写三峡之秋各个时间段的词句,理清思路。

2.互动交流,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借助旁批,读懂课文,想象画面,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领悟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能依照旁批,批写三峡秋景的特色。

【重点难点】

领悟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听写入文,书汉字之美

1.听写课后习题4中词语,强化旧知。

2.小组合作,互相批阅。

3.汇报反馈,纠错强记。

二、悟三峡之秋,赏“成熟”之美

1.三峡的美如沉年老酒,愈品愈香。

那三峡秋天给作者内心带来的整体感觉怎样?

用一个关键词语概括出来。

(生生交流相机板书:

成熟)

2.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三峡的秋天充满了成熟的气息,动笔标画下来。

3.交流汇报,品读重点词句,抓住橘柚树的叶子和果实的描述来感悟三峡之秋的“成熟”味道。

(相机板书:

叶子果实)

4.师生互动,将“就在这时候,它们……秋天的气息”改变句式,并反复诵读,感悟作者对三峡之秋的成熟之美的喜爱之情。

5.想象画面,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峡的秋天是一幅色彩饱满的油画,让人情不自禁用心欣赏。

让我们将画面定格在头脑中,深情地诵读出来。

三、品三峡之秋,诵“跳跃”之美

1.学习第2至4自然段,品悟三峡之秋早晨、中午、下午的美景。

(1)自由读课文第2至4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这种成熟之美,快速读画出有关的词语,并思考这种成熟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2)交流反馈,明确是按“早晨、中午、下午”的顺序来写。

(板书早晨:

明丽中午:

热烈下午:

平静)

(3)小组合作学习第2至4自然段,感受三峡之秋早晨、中午、下午这三个时间段的绚丽景象,并通过朗读表达感受,在空白处及时做上旁批。

(4)分组齐读第2至4自然段,读出三峡之秋明丽、热烈、平静之美。

2.学习第5至6自然段,品悟三峡之秋夜的美景。

(1)指名读第5自然段。

其他同学思考,三峡之秋的夜晚美景有什么特点。

三峡之秋如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一天之中变换着它绚丽的身姿。

正当我们沉醉其中之时,作者却移情三峡之秋的夜晚,将自己的深切感受倾诉。

那究竟蕴含着怎样一种成熟之美呢?

(2)交流汇报。

(板书:

静谧)

(3)你能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这种静谧之美?

请标画出有关词句,通过朗读表达你的感悟。

(4)展示交流相关语句。

(随之板书:

渔火、灯标、长江、驳船)

(5)用“……像……又像……”练习含有比喻修辞的话语。

(6)男女生分读第5、6自然段,将中秋之夜的三峡宁静、和谐美表达出来。

四、思文之精妙,感自然神奇之美

1.纵览全篇,你觉得作者的写法有哪些精妙之处也让你赞叹?

2.交流反馈:

以时间为顺序,抓景物特点;首尾呼应;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生动。

3.面对三峡之秋一天之中变幻多姿的绚丽之景,你们想说什么?

(可以以“赞三峡”为题,小组合作,以诗歌呈现。

4.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相机板书美丽、壮观。

五、拓宽视野,赞三峡之美

1.将学生“赞三峡”的优美诗歌搜集、展示在学习园地中。

2.通过网络,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

教学创新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3.三峡之秋

成熟(叶子果实)

//\\

早晨中午下午夜

明丽热烈平静宁静

4.﹡游漓江

教材简析

本文描绘了漓江两岸独特而神奇的山峰。

先总写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

一座座矮小的山峰像一根根竹笋、一把把宝剑、一座座屏风,在青草丛中直挺挺地冒了出来,像一个个硕大的盆景,蕴藏着许多的妩媚。

然后用优美的语言把漓江最具代表性的象鼻山、斗鸡山、画山的独特与神奇,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文章优美精炼的语言、丰富合理的想象、真挚充沛的情感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欣赏、积累。

学习本课要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激发学生对漓江的喜爱之情,并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优美的文字中领略漓江两岸山峰的独特与神奇,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2.自觉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并背下来。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优美的文字中领略漓江两岸山峰的独特与神奇。

2.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法 诵读感悟法游览观赏法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漓江,激趣引题

1.我国的名山胜水数不胜数,东西南北中,美景皆不同。

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有一处“甲天下”的山水风光曾让多少游人心儿醉,它就是桂林的漓江。

(出示资料,师简介。

漓江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猫儿山,全长437千米,是桂林人民的母亲河。

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蜿蜒曲折。

漓江从桂林至阳朔一段,长83千米,两岸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兼有深潭、险滩、飞瀑、流泉。

乘船游览其间,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故有“百里漓江,百里画廊”之说。

2.今天我们就踏上通往漓江的轻轨列车,去追寻它的美,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探漓江,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标画下来,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达到词通句顺。

2.指名读文,其他学生思考课文都描述了漓江的哪些美景。

3.汇报交流。

(相机板书:

独特神奇的山峰象鼻山斗鸡山画山)

三、游漓江,赏句激情

1.漓江山奇,细细欣赏别有一番情趣在其中。

作者来到漓江带着一份怎样的心情?

相信从第1自然段中你会体悟到作者那份心情。

(指读第1自然段,思考从这段中你都了解到了什么。

2.探讨交流,体悟作者那份闲适之心。

3.带着这份闲情雅致,作者的游山玩水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读读课文第2至5自然段,想想这里的山峰有什么特点,把最吸引你的词句标画下来,随时批注你的感悟。

4.交流反馈,相机点拨,读悟结合。

(1)“像一根根竹笋、一把把宝剑、一座座屏风……”,作者赋予了这一座座矮小的山峰以无尽的想象,你觉得还可能有什么?

依照这样的短语说一说。

(2)象鼻山景点。

(引导学生通过画简笔画来开启形象思维,让文字更加立体。

(3)斗鸡山景点。

(抓住重点词语“对峙”、“拍打着翅膀”、“窥视着对方”、“啄过去”,想象斗鸡山的样子。

并通过挑战读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4)画山景点。

(通过作者想象到的画山九匹马的不同姿态,让人感受到天然山峦峭壁的神奇。

可以幻想那里还有多种形态的马,也可以幻想其他形象,能让喜欢思索的游人自己去领会和创造迷人的图画。

5.游览这里,真让人如在画中。

用一个词来概括这里的山,你会选择哪个词语?

6.让我们带着着这份赞赏再来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