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34283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3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

《最新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

最新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

1.绘制地图时,其图幅大小与所选比例尺的对应关系是( )

A. 图幅越大,比例尺越小

B. 图幅越小,比例尺越大

C. 图幅越大,比例尺越大

D. 图幅的大小与比例尺的大小成反比

【答案】C

【解析】【分析】解:

绘制地图时,在内容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的图幅越大,比例尺越小,地图的图幅越小,图幅大小与比例尺成正比。

故答案为:

C

【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

其公式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实际范围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则地图的图幅越大,反之越小。

2.  2016年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①②③④为两分两至日),完成下列小题。

(1)6月16日地理中考时,地球公转位置接近(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地球公转到①位置时,湘潭一年中正午时刻影子最短

B.当地球公转到②位置时,湘潭春暖花开

C.当地球公转到③位置时,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D.当地球公转到④位置时,南极昆仑科考站(80°25′S,77°07′E)出现极昼

【答案】

(1)A

(2)A

【解析】【分析】

(1)6月16日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①点(6月22日前后)。

(2)图中①位置为夏至,此时位于北温带的湘潭太阳高度最高,因此正午时刻影子最短;②位置是秋分,湘潭春暖花开时应为春分前后:

③位置是冬至,巴西高原位于南半球,此时处于湿季草木茂盛;④位置是春分,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点评】

(1)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一直到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移动到最北界限,即北回归线;过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一直到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时直射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移动到南回归线时,直射点便到达了最南界线,即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此日后,直射点又开始北移。

(2)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

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3.一天中竹竿影子的长度变化与天空中太阳的位置密切相关,家住40°N的小明同学在春分日当天,测量竹竿影子的变化,并在地面做好记录。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判读正确的是(  )

A.这一天竹竿的影子先变长再变短

B.图中丙箭头指向正北方向

C.这一天14点太阳升的最高

D.当地这一天太阳能直射头顶

(2)次日,地球运行在下图公转轨道上的那段?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B

(2)A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这一天中竹竿的影子先变短再变长。

图中箭头乙指西方,丁指东方,丙指北方,甲指南方;这一天12点太阳升得最高;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太阳不能直射家住40°N的小明头顶。

(2)读图可知,①段为地球处于春分和夏至之间,②段为地球处于夏至和秋分至之间,④段为地球处于秋分和冬至之间,③段为地球处于冬至和次年春分之间;次日为春分日后一天,太阳直射北半球,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①段。

【点评】

(1)正值日出和日落的时刻,太阳位于地平线上,我们说此时太阳高度角为零度。

日出以后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一直到中午时达到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刻。

在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

过了正午以后太阳高度角又逐渐减小。

(2)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一直到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移动到最北界限,即北回归线;过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一直到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时直射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移动到南回归线时,直射点便到达了最南界线,即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此日后,直射点又开始北移。

4.中国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水:

河流)。

因此,以太阳光照产生的明、暗(阳、阴)为地名来命名的城市很多,且沿用至今。

例如江苏省的江阴市位于长江南岸、陕西省的华阴市位于华山北麓。

下图为山、河的南北两侧太阳光照差异与城市名称关系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三题。

(1)在古代,绵阳因靠近绵山得名,资阳因临近资水(沱江)得名。

甲、乙、丙、丁四城市能代表绵阳、资阳位置的是(   )

A.A——绵阳、丙——资阳

B.乙——绵阳、丁——资阳

C.乙——绵阳、丙——资阳

D.甲——绵阳、丁——资阳

(2)“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是因为我国大多数地区位于(    )

A.秦岭以北

B.赤道以北

C.长江以北

D.北回归线以北

(3)据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分析,夏至日正午北坡为阳的是(   )

A.海南五指山(19°N)

B.陕西华山(34°N)

C.湖南衡山(27°N)

D.山东泰山(36°N)

【答案】

(1)C

(2)D

(3)A

【解析】【分析】

(1)由题干信息“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和“绵阳因靠近绵山得名,资阳因临近资水(沱江)得名”可知,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乙位于山南,应为绵阳;丙位于水北,应为资阳。

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2)“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是因为我国大多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始终在太阳直射点以北。

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3)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23.5°N纬线。

根据四个选项中的纬度可知,只有海南五指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此时正北向阳,是阳坡。

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

(1)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阳光主要从南方照向北方,南坡为阳坡,南面能够得到更多的太阳辐射,获取更多的热量。

由此得来“山南为阳,山北为阴”。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政务太阳位于正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政务太阳位于正北。

(3)夏至日在每年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冬至日在每年12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5.如图是某同学用地球仪和灯泡演示地球运动,演示方法和结论正确的是

A. 地球公转方向是a                                                

B. 地球自转周期是一年

C. 此刻①地正处于黑夜                                           

D. ①地比②地先看到日出

【答案】D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与图中b方向相符;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24小时;此刻①地正处于面向太阳这一面的白昼;受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影响,地球上位置偏东的地区比位置偏西的先看到日出,所以位于东边的①地比西边②地先看到日出,故答案为:

D。

【点评】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不断地绕着太阳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

地球自转一周转过的度数是36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24小时,那么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越靠东的地点越先看到日出。

6.在探究地球运动的时候,同学们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进行演示,得到左图所示的结果。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左图所示日期地球大致运行在右图中的(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左图示意日期所处的季节,烟台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路面结冰

B.人们多穿单衣

C.学校下午作息时间更晚

D.正午阳光照进室内的面积最小

【答案】

(1)C

(2)A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左图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右图中丁是北半球春分日,甲是北半球夏至日,乙是北半球秋分日,丙是北半球冬至日;故答案为:

C。

(2)读图可知,左图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我国是冬季,山东省烟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路面有结冰现象,人们穿厚的棉衣,学校下午作息时间更早,正午阳光照进室内的面积最大,此时太阳高度最小,故答案为:

A。

【点评】

(1)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

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通常把接受太阳辐射最多,即最炎热的时段称为夏季,接受太阳辐射最少,即最寒冷的时段称为冬季,它们之间的过渡时段称为春季和秋季。

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一般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

7.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在文献中发现,每年某日的正午太阳光会恰好照亮阿斯旺一口深井(北回归线上)井底的水面,而不在井壁上留下一点影子,此时位于其北面的亚历山大城的一座方尖塔会在地面上投下影子(图1)。

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埃拉托色尼通过文献资料推测地球的形状是(   )

A. 圆形                                     B. 球体                                     C. 椭圆                                     D. 方形

(2)出现图1现象这天,地球在图2中的位置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图1中亚历山大城方尖塔影子朝向(   )

A. 正东                                     B. 正南                                     C. 正西                                     D. 正北

【答案】

(1)B

(2)D

(3)D

【解析】【分析】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故答案为:

B。

(2)阿斯旺井位于北回归线上,该地井水被照亮的时间应该是6月22日前后,该时间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地球公转运动处于图上的④位置。

故答案为:

D。

(3)阿斯旺井位于北回归线上,该地井水被照亮的时间应该是6月22日前后,该时间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该地区北方方尖塔正午影子一年四季始终朝北。

故答案为:

D。

【点评】

(1)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3)物体影子朝向与太阳光线照射方向相反。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时物体影子朝向北方,而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时物体影子朝向南方。

(极昼极夜地点除外)

8.读我国东南地区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综合考虑道路的长度和坡度,图中较适合老年人登山的线路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图中公路选线的特点是(    )

A. 通往主峰                 

B. 多沿山谷穿行                 

C. 多与等高线平行                 

D. 多与聚落相聚较远

【答案】

(1)B

(2)C

【解析】【分析】

(1)读图分析可知:

步道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长度适中,适合老年人登山;故B正确。

故答案为:

B。

(2)读图分析可知:

公路选线的特点是连接聚落,多与等高线平行,地面坡度小,避开陡坡。

故答案为:

C。

【点评】

(1)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

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2)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修建的限制较少,在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修建的原则主要是少占耕地,可以以高架路的形式减少对耕地的侵占;山地地区对交通线路修建限制较大,一般沿等高线修建,陡坡上呈之字形修建,可以减小车辆爬坡难度。

9.左图为家住北京的子欣某天外出时拍的一张照片。

右图为子欣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子欣影子的朝向是(   )

A.正东

B.正西

C.正南

D.正北

(2)子欣拍照的时间是(   )

A.清晨

B.中午

C.下午

D.傍晚

(3)子欣拍摄照片当日,地球公转运行到右图所示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

(1)B

(2)A

(3)A

【解析】【分析】

(1)由图1中指示牌所标注的方向可知,子欣影子的朝向是正西方向。

故答案为:

B。

(2)从图1指向标得知,此时影子朝向正西,说明太阳从东方升起,此时为清晨。

故答案为:

A。

(3)从照片上的拍摄日期来看,3月21日,地球公转运动处于图2中的①位置,此时是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故答案为:

A。

【点评】

(1)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2)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自西向东进行公转,产生四季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3)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一直到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移动到最北界限,即北回归线;过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一直到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时直射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移动到南回归线时,直射点便到达了最南界线,即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此日后,直射点又开始北移。

 

10.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为(   )

A. 自西南向东北                                    

B. 自东北向西南

(2)甲村庄的规模不断扩大,据图分析其有利条件是(   )

①地形平坦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交通便利

④水源充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

(1)B

(2)D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该图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但没有给出经纬网或指向标,只能采用一般定向法来判断方向。

根据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可以判断出河流干流的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流,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

B。

(2)读图可知,甲村庄位于河流沿岸和公路沿岸,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有利于甲村庄的规模不断扩大;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有三种方法,①一般方法,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②带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来判断方向,箭头指的方向为北方;③带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线来判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车载导航系统一般能快速准确地帮我们规划出行线路,它通常使用(   )

A. 政区图                             B. 地形图                             C. 水系图                             D. 电子交通地图

【答案】D

【解析】【分析】解:

现在常用的地图主要是纸质地图和电子地图,车载导航系统一般能快速准确地帮我们规划出行线路,它通常使用电子交通地图,具有放大,缩小,漫游,定位等功能;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电子地图就是利用成熟的网络技术、通信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一种新的地图服务方式。

可以在手机、电脑、笔记本等网络工具上使用。

12.下图是我国某地某时段天气预报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昼长是指日出到日落的时间段,判断当地该日(    )

A. 昼短夜长                           

B. 昼长夜短                           

C. 昼夜等长                           

D. 白昼渐长

(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地所在区域及季节是(    )

A. 南方地区夏季                  

B. 北方地区冬季                  

C. 青藏地区夏季                  

D. 西北地区冬季

(3)下列四天中,最适合户外运动的是(    )

A. 星期三                                

B. 星期四                                

C. 星期五                                

D. 星期六

【答案】

(1)B

(2)A

(3)B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当地该日6:

06日出,19:

38日落,因此该地昼长是13小时32分,白昼时间长,故选B。

(2)读图可知,我国位于北半球,此刻该地昼长夜短,因此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根据天气预报截图可知,该地气温高且星期六有台风天气,因此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故选A。

(3)该地星期四是多云天气,适合户外活动。

故选B。

【点评】

(1)从日出到日落之间的时间长度即为一天的昼长。

昼长= 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12:

00—日出时刻)×2  =(12:

00+日落时刻)×2 = 24小时—夜长。

(2)通常把接受太阳辐射最多,即最炎热的时段称为夏季,接受太阳辐射最少,即最寒冷的时段称为冬季,它们之间的过渡时段称为春季和秋季。

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一般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

南半球温带地区,则9~11月为春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夏季,3~5月为秋季,6~8月为冬季。

(3)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13.首次实现人类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

A. 哥伦布                                 

B. 加加林                                 

C. 麦哲伦                                 

D. 郑和

【答案】C

【解析】【分析】解:

在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1521年3月,船队到达菲律宾,他们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

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故答案为:

C

【点评】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成就,是葡萄牙航海探险家麦哲伦率领的探险船队于1519年9月20日出发,至1522年9月6日成功归来,历时1082天。

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不仅开辟了新航线,同时证明了地球是圆的球体。

14.人们常说“天衣无缝”,假如真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大约是(   )

A. 4万平方千米                 

B. 6371平方千米                 

C. 5.1亿平方千米                 

D. 960万平方千米

【答案】C

【解析】【分析】解:

地球的半径分为赤道半径和极半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6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表面积不仅包括陆地还包括巨大的海洋,所以要给地球做一件外衣,所需的布料大约是5.1亿平方千米。

故答案为:

C。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15.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已知甲、乙两山峰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其实地距离是(   )

A. 1.2千米                             

B. 12千米                             

C. 120千米                             

D. 1200千米

(2)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 180千米                             B. 260千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