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贺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33444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贺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宁夏贺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宁夏贺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宁夏贺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宁夏贺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贺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宁夏贺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贺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夏贺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宁夏贺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出卷人:

张涛(文科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受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

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

该作品反映出清代

B.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C.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D.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2.平遥是著名的“晋商”发源地之一。

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

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

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B.晋商活动范围广

C.山西是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心D.汇兑事业在中国开始发展

3.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赋税制度的改革,收取货币地租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4.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土地国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形式。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①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封建社会一直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的基础 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重农抑商”思想存在的基础 ④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三种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在中国消失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5.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

“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

……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

”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

6.18世纪末,苏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

后来,这种路便取其设计人的姓,取名为“马卡丹路"”,简称“马路”。

马路的出现主要是适应当时英国社会出现的什么重大变革的需要

A.农业灌溉B.旅游观光

C.工业革命商品运输D.借助水力驱动机器设备

7.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

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8.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A.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河B.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C.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D.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9.“一五”期间建立起来的中国过去没有的重工业部门有

①轮船制造②飞机制造③汽车制造④重型机器制造⑤航天器制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

10.“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该口号反映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②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社会生产力③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动急躁的情绪④中国人民具有卓越的创造力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1.右图是一座标志性的雕像,名为拓荒牛,立在一座城市市政府门前,这座城市在改革开放中它较早崛起。

它是

A.深圳B.珠海C.汕头D.厦门

12.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其中“全方位”是指A.对世界上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B.不仅开放沿海而且开放内地

C.不仅在经济领域,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

D.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采取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

13.下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用品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体制改革B.一五计划实施

C.三大改造完成D.对外贸易扩大

14.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15.新华网公布“西方镜头下1850年的中国”29幅图,再现了中国当时的社会场景。

下列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军队在训练拉弓射箭B.传统纺织缝纫场景

C.贵族乘火车出行D.官员按等级就座

16.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猪尾巴”、“满奴”。

下列对“断发”问题理解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提出“断发”主张B.“断发”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C.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化D.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17.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

“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

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

”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18.“梅隆拉响警笛,胡佛敲起警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冲。

”这首流传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美国民谣描绘的是

A.华尔街股市暴涨B.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C.经济危机爆发D.美国经济繁荣

19.罗斯福新政实施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

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B.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C.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D.私人经济受到限制

20.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

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

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21.1979年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

“现在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地方上感到事情很难办。

……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

”这个建议的背景是

A.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

C.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D.中央开始推进企业自主管理

22.从近代至今,广东始终处于中国发展的前沿。

以下内容与广东有关的是

①近代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的创办

②新文化运动的开端——《青年杂志》的创刊

③近代中国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的始发——北伐战争

④江泽民第一次较全面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

23.在“口述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学家曾经为“怎样的人才能成为被访谈者”而争论。

就研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广东知青(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来说,合适的访谈对象是

①广东老知青②当年政府“知青办”负责人③知青的街坊邻居④插队地区农民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4.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

“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

”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C.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25.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

与20世纪50、60年代西欧各国采取的社会经济政策相比较,它们的共同点是

①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②改善了人民生活条件

③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④积极推行国有化政策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6.晚清重臣翁同龢曾在日记中对买办徐润的住宅有过描述,“园小而曲折,然楼阁几案皆有夷气”。

这说明

A.近代园林建筑日益受到西方风格的影响

B.近代买办都住西式洋房、使用西式家俱

C.到了近代,才出现中西合璧的住宅建筑

D.近代园林是中式的,住宅往往是西式的

27.1880年前后,康有为游历香港、上海等地后认为:

“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

”上述史料表明

A.先进的中国人正式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主张

B.西方文明程度高,中国必须“师夷长技以制夷”

C.感受近代都市文明,康有为思想发生转变

D.近代中国人开始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

28. 白居易诗: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2007年6月28日,在新西兰基督城召开的第3l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敲动木槌,一句“祝贺中国”,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历史性地载入《世界遗产名录》。

开平碉楼主要由近代旅美、旅加华侨兴建。

据统计,1921年至1931年开平共建碉楼940座,占总数的51.2%,而1932至1942年,开平只建碉楼114座,占总数的6%。

1932至1942年碉楼兴建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①日本不断扩大对华侵略②西方列强对中国实行贸易禁运③欧美国家经济危机严重,经济萧条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0.下图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

 

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②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成分占有较大比重③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④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贺兰一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历史)

出卷人:

张涛(文科班)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40分)

31.(16分)近现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

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图1:

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图2:

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1)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传统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分)

 

图2反映了什么现象?

(1分)对中国传统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简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1一1911

300

5600

31

510

1912一1919

600

13000

75

1625

(2)根据材料二,分析1895—1911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对当时社会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1分)请举例说明。

(2分)

 

(3)1912年—1919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当时有利的国内外市场条件是什么?

(2分)

材料三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经济类型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4)读材料三,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有什么变化?

(2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分)意义是什么?

(2分)

 

32.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

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4分)

材料一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服制”.“舆服制”“丧服制”等各种

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

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

材料二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图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节选自康有为1898年9月递呈光绪皇帝的《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三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

认为通过图像可

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

以下是一组图片材料。

图三:

“文革”时期人们的穿着图四:

当代绚丽多彩的服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征?

(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有何主张并说明其理由。

(5分)

 

(3)图二与图一相比,图四与图三相比,说明图二.图四服装发生变化的政治和思想因素。

(8

分)

 

(4)在材料三中,从图一到图二,从图三到图四,你能看出中国服饰变化有什么趋势?

从这种变

化中,你能得出中华民族在不同阶段各有何精神追求?

(6分)

 

(5)综合以上认识,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化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分)

 

历史(必修2)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英文代号填在下面表格里。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第31题16分,第32题16分,第33题1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