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微生物肥料知识问答100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31481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微生物肥料知识问答100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整理微生物肥料知识问答100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整理微生物肥料知识问答100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整理微生物肥料知识问答100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整理微生物肥料知识问答100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微生物肥料知识问答100题.docx

《整理微生物肥料知识问答100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微生物肥料知识问答100题.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微生物肥料知识问答100题.docx

整理微生物肥料知识问答100题

微生物肥料知识问答

前言

微生物肥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肥料,对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防治作物病害、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作用。

由于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化起步晚、平台底,在应用推广及市场监督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1)、在认识上存在严重误区,一是将微生物肥料神秘化,过分夸大其作用,二是从根本上否定微生物肥料的作用,对农民造成严重的误导;

(2)、市场监督不力,市场上仍然存在大量的假冒伪劣和标识不规范的微生物肥料产品,给农民选择产品时带来混乱;

(3)、微生物肥料知识普及不够,农民对微生物肥料的作用、使用方法、质量鉴别知识了解较少等。

济宁三环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肥料、农用生物制剂、化工、农化服务为一体的大型企业。

公司本着为“三农”服务的宗旨,秉承“科技兴农、质量第一”的企业理念,与山东农业大学强强联合,嫁接由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杜秉海博士负责的全国作物重茬微生物课题组,并聘请多名土肥、植保、栽培等农业专家技术顾问,招聘多名微生物学研究生,立专项进行研究攻关,从自然界中采集活性菌,运用土壤微生物技术、遗传工程微生物、生物治理、生物修复、微生物相生相克等原理,经科学方法提纯、复壮,研制开发出高科技含量的、目前国内唯一的专用桔抗菌型的“三一”牌蔬菜专用生物有机肥、植物助丰液(根际促生菌PGPR)等一系列生物制剂,填补了一项国内空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济宁三环化工有限公司与山东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联合编写的《微生物肥料知识问答》,希望能给农民朋友和关心、热爱生物技术的同仁在认识和选择微生物肥料产品时提供参考。

1、微生物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吗?

土壤是万物之母。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和陆生动物生活的基底。

土壤哺育了生命,生命又创造了土壤,异常丰富多彩的生命物质生存于土壤之中;否则,土壤就会成为一种死亡和贫瘠的东西了。

正是由于土壤中无数有机体的存在和活动,才使土壤能给大地披上绿色的外衣

土壤置身于无休止的循环之中,这使它总是处于持续变化的状态:

当岩石遭受风化时,当有机物质腐烂时,当氮及其他气体随雨水从天而降时,新物质就不断被引进土壤中来了。

同时,另外有一些物质被从土壤中取走了,它们是被生物因暂时需用而借走的。

微妙的、非常重要的化学变化不断地发生在这样一个过程中:

来自空气和水中的元素被转换为宜于植物利用的形式。

在所有这些变化中,活的有机体总是积极参与者

土壤中最小的有机体可能也是最重要的有机体,是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和丝状真菌。

它们有着庞大的天文学似的统计数字,一茶匙的表层土可以含有亿万个菌。

纵然这些菌形体细微,但在一亩肥沃土壤的耕层中,其菌总重量可以达到几百公斤。

细菌、真菌和藻类的存在是使动、植物腐烂的主要原因,它们将动植物的残体还原为组成它们的无机质。

假若没有这些微小的生物,像碳、氮这些化学元素通过土壤、空气以及生物组织的巨人循环运动是无法进行的

土壤中的微生物在促成着多种多样的氧化和还原反应,通过这些反应使铁、锰和硫这样一些矿物质发生转移,并变成植物可吸收的状态。

这个土壤综合体是由一个交织的生命之网所组成,在这儿一事物与另一事物通过某些方式相联系—生物依赖于土壤,而反过来只有当这个生命综合体繁荣兴旺时,土壤才能成为地球上一个生气勃勃的部分。

微生物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如耕作层土壤、动物胃肠道等均是由多种微生物共同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里有有益微生物,也有一些有害的微生物种类,如病原菌、腐败细菌等,这些微生物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如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增加,就可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根据这种现象人们有目的地筛选出一些有益的微生物种类,并加以培养繁殖制成有益生物菌制剂。

将有益生物菌制剂施入土壤则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效养分含量,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农产品品质

2、怎样评价土壤质量的高低?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称为土体三相。

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

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健康、肥沃的土壤是作物生产的基础,土壤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由物理肥力、化学肥力和生物肥力三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构成的,微生物是土壤生物肥力的核心。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如砂粒、土粒和胶粒。

土壤矿物质种类很多,化学组成复杂,它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作物养分的重要来源。

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和矿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在一般耕地耕层中有机质含量只占土壤干重的0.5-2.5%,耕层以下更少,但它的作用却很大,群众常把含有机质较多的土壤称为“油土”。

土壤有机质按其分解程度分为新鲜有机质、半分解有机质和腐殖质。

3、土壤中的腐殖质有什么作用?

腐殖质是指新鲜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转化所形成的黑色胶体物质,一般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85-90%。

主要有以下作用:

(1)、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腐殖质既含有氮、磷、钾、疏、钙等大中量元素,还有微量元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以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

(2)、增强土壤吸水、保肥能力:

腐殖质是一种有机胶体,吸水保肥能力很强,一般粘粒的吸水率为50-60%,而腐殖质的吸水率高达400-600%;保肥能力是粘粒的6-10倍。

(3)、改良土壤物理性质:

腐殖质是形成团粒结构的良好胶结剂,可以提高粘重土壤的疏松度和通气性,改变砂土的松散状态。

它颜色较深,有利吸收阳光,提高土壤温度。

(4)、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腐殖质为微生物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能量,又能调节土壤酸碱反应,因而有利微生物活动,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

(5)、刺激作物生长发育:

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腐殖酸、有机酸、维生素及一些生长刺激素,对作物生长生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增强呼吸和对养分的吸收,促进细胞分裂,从而加速生长。

4、什么是微生物肥料?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陈华癸教授把微生物肥料定义为“一类含有活微生物的特定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作物能够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产生过程中,制品中的活微生物起关键作用。

”科学准确高度概括了微生物肥料的意义、作用和内容。

2006年国家标准(NY/T1113-2006)定义为:

微生物肥料是指含有特定微生物活体的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养分的供应量、促进作物生长或控制作物病害,提高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生态环境。

定义明确指出微生物肥料是一种有机生物活体,一种新型肥料。

5、微生物肥料有什么作用?

微生物肥料是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代谢产物促进植物生长的新型高科技产品;它可以起到化肥的效果,也可以发挥化肥起不到的环保、长效、活土的作用;可分解残留农药、硝酸盐、农用化学品,改善土壤环境,净化和修复土壤,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分解有机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胞外多糖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和稳定,破除板结,改良物理性状,培肥地力,使瘦田变沃土,提高土壤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微生物肥料能源源不断地释放被土壤固化的营养元素供给植物生长需要;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随着施用时间的延长,病源生物逐渐消亡,丰富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种群,并以菌治菌,清除土壤毒素,减轻并消除土传病虫害和连作障碍,使植物根系发达,吸收功能增加,光合作用能力增强。

分解有机质:

作物的残根败叶和施入土壤中的有机肥料,只有经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腐烂分解,释放出营养元素,供作物利用;并且形成腐殖质,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分解矿物质:

例如磷细菌分解矿石中的磷,钾细菌分解矿石中的钾,以利作物吸收利用。

固定氮素:

氮气在空气的组成中占4/5,数量很大,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

有一类叫做固氮菌的微生物,能利用空气中的氮素作食物,在它们死亡和分解后,这些氮素就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6、微生物肥料有哪些种类?

目前我国微生物肥料主要包括三大类:

生物有机肥、农用微生物菌剂(微生物接种剂)和复合微生物肥料。

生物有机肥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打产品。

7、微生物肥料与化学肥料有什么不同?

化学肥料只能为作物提供养分,而且养分供应失衡;而微生物肥料能够平衡作物养分供应,促进作物生长,控制作物病害,在连作(重茬)土壤上效果更为明显。

8、我们的农田土壤中有这些微生物吗?

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很多,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

其数量也很大,l亩地耕层土壤中,微生物的重量有几百斤到上千斤。

土壤越肥沃,微生物越多。

土壤微生物在营养素循环和植物高效摄取中所起的主要作用,一是微生物自身含有一定数量的C、N、P、S等,可看成一个有效营养成分的储备库,土壤生物(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生物)本身就是一个营养成分贮藏库,具有“源与汇”的调控功能;二是土壤微生物通过其新陈代谢促进各种营养元素的转化,易于被植物吸收利用。

倘若土壤中的微生物全部消失,土壤便会变成没有活力的土壤,变得板结,植物无法生长。

微生物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具有重要的营养素分解与合成功能,是自然界营养成分的平衡者;没有微生物的作用,物质循环过程將会中止,地球上的动、植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及其残骇将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不可能持续稳定发展;没有微生物,高等生物和人类也难以生存;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与死亡,也是土壤有机质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

在整个生态循环过程中,微生物作为食物链的主要组成部分,起着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保持着该过程的正常运转。

9、国家是怎样管理微生物肥料的?

我国为加强微生物肥料行业的管理,促进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及应用的健康发展,成立了农业部微生物肥料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负责全国微生物肥料的登记和监督工作,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了我国第一个微生物肥料行业标准《微生物肥料》(NY227-1994),2002年颁布行业标准《有机物料腐熟剂》NY609-2002),2004年颁布行业标准《生物有机肥》(NY884-2004)和《复合微生物肥料》(NY/T798—2004),2006年颁布第一个微生物肥料国家标准《农用微生物菌剂》(GB20287-2006)等。

10、什么是土壤的生物肥力?

土壤生物肥力,简称生物肥力,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植物根系、动物等有机体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养分的贡献。

生物过程对土壤的物理特性(如团粒结构、透气性、保水能力等)、化学特性(如保肥能力、养分供应能力等)和健康状况起到良好的促进和维持作用,生物肥力的核心是土壤中微生物的组成及其功能。

11、土壤的生物肥力有什么特征?

生物肥力与物理肥力和化学肥力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生物种群的多样性。

表现在生物肥力的形成和作用过程是由多种生物参与的综合结果。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是生物肥力形成的基础,对于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养分转化和释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分解有机物和动植物残体,释放养分;转换复合物的化学形态,提高养分的有效性;产生抗生素等杀菌物质,降低土传病害的发生;平衡养分的供应,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产生胞外多糖等黏合物质,有力于土壤胶体和团粒结构的形成,减少养分的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直接为植物提供有效养分。

(2)、动态性。

生物过程对植物生长的作用随着时间而变化。

施用微生物肥料是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手段,在我国现有栽培与管理措施(如土壤复种指数高、不合理或过多使用化肥和农药等)情况下,施用微生物肥料对于恢复、提高、维持土壤生物肥力是必不可少的。

12、土壤团粒结构是怎么回事?

土壤团粒结构是带负电的土壤粘粒及有机质通过带正电的多价阳离子联接而成的。

多价阳离子以键桥形式将土壤微粒连接成大颗粒形成土壤团粒结构,能协调土壤水分和空气的矛盾;协调土壤养分的消耗和累积的矛盾;调节土壤温度,改善土壤的温度状况;改良土壤的可耕性,改善植物根系的生长环境,是最适宜植物生长的结构体土壤类型,它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土壤肥力的水平和利用价值。

13、土壤都有哪些结构?

土壤除团粒结构外,还有以下结构:

块状结构:

近似立方体型,长、宽、高大体相等,一般大于3cm,1-3cm之内的称作核状结构体,外形不规则,多在粘重而缺乏有机质的土壤中生成,熟化程度低的死黄土常见此结构,由于相互支撑,出现大的孔隙,造成水分快速蒸发跑墒,不利植物生长

片状结构:

水平面排列,水平轴比垂直轴长,界面呈水平薄片状;农田犁底层、森林灰化层、园林压实的土壤均属此类。

不利于通气透水,不利植物生长

柱状结构体和棱状结构体:

沿垂直轴排列,垂直轴大于水平轴,土体直立,结构体大小不一,坚、实、硬,内部无效孔隙占优势,植物的根系难以介入、通气不良、结构体之间有形成的大裂隙,既漏水又漏肥

14、土壤为什么板结?

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在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的现象,是农业生产上经常碰到的问题。

土壤的团粒结构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致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及通透性降低,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的含量是土壤肥力和团粒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有机质的降低,致使土壤板结。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团粒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是以微生物的活动来实现的。

长期单一施用化学肥料,腐殖质不能得到及时地补充,不但会引起土壤板结,还可能龟裂。

化肥造成土壤板结的原因是化肥中只有阳离子或阴离子是植物所需要的元素,植物单方面选择吸收了有用的离子,造成土壤酸化或盐碱化。

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致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及通透性降低,造成土壤板结。

向土壤中过量施入氮肥后,微生物的氮素供应增加1份,相应消耗的碳素就增加25份,所消耗的碳素来源于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含量低,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导致土壤板结。

土壤中的阳离子以2价的钙、镁离子为主,向土壤中过量施入磷肥时,磷酸根离子与土壤中钙、镁等阳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盐,即浪费磷肥,又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

向土壤中过量施入钾肥时,钾肥中的钾离子置换性特别强,能将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多价阳离子置换出来,而一价的钾离子不具有键桥作用,土壤团粒结构的键桥被破坏了,也就破坏了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

土壤板结或长期水淹的情况下,缺氧而导致根系活力下降,不能正常发育,植物根部细胞呼吸减弱,而氮素等营养又多以离子态存在,吸收时要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呼吸减弱,故能量供应不足,影响养分的吸收。

土壤板结也会导致缺素症。

缺素症有时并不一定就是土壤中缺少这种元素,而是因为土壤板结、土壤酸碱度不适宜、或者是土壤水分供应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引起的根部吸收能力下降导致的。

向土壤中施入微生物肥料,微生物的分泌物能溶解土壤中的磷酸盐,将磷素释放出来,同时,也将钾及微量元素阳离子释放出来,以键桥形式恢复团粒结构,消除土壤板结。

15、土壤有机养分是怎么形成的?

土壤中有机养分是指土壤来自动植物的所有有机物质。

外观上可分为基本上保持动植物残体原有状态的有机物,被分解而原始残体状态已辩认不出的腐烂物,以及微生物作用下合成的、往往和土壤有机胶体及微生物复合在一起的腐殖质有机胶体三种类型。

三种类型是动植物残体分解转化的不同阶段,但其主要成分均是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类木质素。

在自然条件下,树木、草类和其它植物的植被、落叶和根部,每年提供大量的有机残体;农田的大量植物残体仍留在土壤中,这些物质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转化成各种营养养分,贮藏在土壤中,形成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由于微生物的活动而不断分解,分解的速度要比岩石矿物风化快得多,所以很不稳定。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土壤养分的供应。

16、有机肥料施入土壤后能直接被作物吸收吗?

不能被直接吸收,有机肥料施入土壤后向两个方向转化:

一是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终变成无机化合物,即矿质化过程;二是把有机质矿化过程形成的中间产物合成为比较复杂的化合物,即腐殖化过程。

17、什么是有机肥料的矿质化过程?

矿质化过程是指进入土壤的有机肥料在微生物分泌的酶作用下,使有机物分解为最简单的化合物,最终变成二氧化碳、水和矿质养分,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这个过程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养分和活动能量,有一部分最后产物或中间产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性质,并提供合成腐殖质的物质来源。

这些有机质包括糖类化合物、含氮有机化合物、含磷有机化合物、核蛋白、磷脂、含硫有机化合物、含硫蛋白质、脂肪、单宁、树脂等。

土壤有机质的矿化过程,一般在好气条件下进行速度快,分解彻底,放出大量的热能,不产生有毒物质;在嫌气条件下,进行速度慢,分解不彻底,放出能量少,其分解产物除二氧化碳、水和矿质养分外,还会产生还原性的有毒物质,如甲烷、硫化氢等。

旱地以好气性为主,水稻田则以嫌气性为主,只有在排水晒田,冬种旱作时,才转为以好气性为主的分解过程。

18、什么是有机肥料的腐殖化过程?

腐殖化过程是指在土壤微生物所分泌的酶作用下,将有机质分解所形成的简单化合物和微生物生命活动产物合成为腐殖质的过程。

土壤腐殖质的形成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微生物将有机残体分解并转化为较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一部分在转化为矿化作用最终产物时,微生物本身的生命活动又产生再合成产物和代谢产物。

第二阶段,再合成组份,主要是芳香族物质和含氮的蛋白质类物质,缩合成腐殖质分子。

腐殖质是黑褐色凝胶状物质,分子量大、具有多种有机酸根离子、不均质的无定型的缩聚产物。

在一定条件下,可与矿物质胶体结合为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腐殖质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矿质化、分解,但其分解比较缓慢,是土壤有机质中最稳定的成分。

19、我们所施的肥料,特别是有机肥料,被作物吸收后剩下的都留在土壤中,对吗?

不对。

我们所施的肥料,包括无机肥料和有机肥料施入土壤后有三个去向:

一是被作物吸收了,这是我们的主要目的;二是被土壤胶体吸附固定了,三是流失消耗了。

20、什么是土壤养分的消耗?

土壤养分的消耗,主要是指每年作物从土壤吸取的养分、土壤中随下渗水淋失的养分以及在养分转化过程中以气体形式挥发的养分。

另外,土表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侵蚀,也引起土壤养分损失。

主要是指被土壤胶体吸附固定的部分。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种类繁多,时刻在分解土壤有机质,从中获取它们生长繁殖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同时将那些与有机质结合而植物难以利用的各种潜在养分变成有效养分,供作物生长利用,使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总量下降。

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几乎都是从土壤溶液中吸取。

降水或灌溉,增加了土壤中水分的含量,能够满足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

但是土壤中水分的增加,也加速了土壤溶液的扩散,使营养物质从作物根层范围内被淋溶或淋洗到土壤深层,从而导致作物根际有效空间内的养分含量减少。

营养元素在土壤中有固定态、吸附态和游离态3种,后两者较易被植物吸收,但易被淋溶和冲蚀而流失。

养分淋失的程度与土壤质地密切相关,粘土地中的粘粒对养分离子有较强的吸附保持力,养分淋失相对要少,而沙土吸附力弱,养分很容易随水分淋溶到土壤深层。

土壤养分消耗,使作物根际有效空间内养分配比和含量发生很大变化,有的养分不能满足作物对营养的需求,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在这种情况,就必须进行人工施肥,补充营养物质,以满足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21、什么是作物的土壤营养环境?

作物土壤营养环境包括:

生物环境、物理环境、化学环境和养分环境。

其中生物环境是其它环境的总开关。

土壤物理环境首先影响作物的水分和空气供应,也直接影响养分的供应和保蓄。

土壤是由大小不同的颗粒组成,这些颗粒构成了土体的三相,即固相、液相和气相。

一般肥沃土壤,它的固相占整个土壤体积的一半以上,另外不到一半的体积,充满水分和空气。

土壤孔隙承担着作物水分、空气的供应,对作物生长有重要作用,同时也直接影响养分在土壤中的扩散。

土壤粘粒、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酸度是影响土壤化学环境的重要因素。

土壤养分即使在施肥的情况下也对植物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中等产量水平,植物吸收的氮中有30-60%、磷中50-70%、钾中40-60%是来自土壤,可见土壤养分环境对作物营养的重要作用。

22、目前施肥存在什么问题?

科学施肥的目的,一是为了充分发挥肥效,满足农作物对养分的需要,以达到高产稳定;二是为了不断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加农业生产后劲;三是通过合理施肥不断改良土壤的生态环境,促进土壤的良性发展。

随着化肥用量的逐年增加,土壤对化肥的胃口越来越大,利用率逐步降低。

提高肥料利用率,不仅关系到我国庞大化肥工业的投资效果,更是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是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后劲。

目前,在农业生产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重无机肥、轻有机肥,更轻生物有机肥;重氮磷肥、轻钾肥;重大量元素、轻中微量元素肥料;化肥用量过多,投肥结构不合理。

造成土壤养分比例失调,土壤肥力下降,化肥利用率低,农业成本增加,资源浪费大,导致农作物产量低、品质差、抗逆能力下降,同时加剧对土壤的污染。

科学施肥必须考虑土壤,这是因为:

第一,只有在土壤对某一养分供应不足时,才需要施肥,并不需要把所有的必需元素施入土壤,因为大多数营养元素,土壤(或大气)已能充分供应,否则会造成浪费,甚至造成作物中毒。

这一点有时被忽视;第二,肥料施入土壤后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肥料效果,不考虑土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科学施肥。

如在水田中施用硝态氮肥,必然会降低肥效等。

23、什么是肥料利用率?

肥料利用率是指作物吸收来自所施肥料中的养分数量与所施肥料中的养分数量比率。

化肥对我国粮食的平均贡献率为46.43%,施用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化肥利用率却呈逐年下降趋势。

以氮肥为例,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利用率约为60%,70-80年代为50-40%,到90年代则下降到35-32%。

24、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

如何才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不但是农民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科技人员潜心研究的问题,更是政府关注的问题。

首先要从改良土壤资源的质量,使土壤形成良好的团粒结构,增强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入手。

这样施入地里的肥料才能有效的渗透到土壤内部,被土粒吸附或固定下来,转化成易于被植物吸收的水溶性肥源,得到充分利用;其次,科学施用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方式。

科学使用生物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保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再者要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土壤肥力、耕作方式、作物种类和品种、水利条件、病虫害的情况以及各种肥料的种类和性质进行针对性的施用。

25、土壤中有生态平衡吗?

我们已经知道,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必需的营养和水分,而且也是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场所。

土壤的形成从开始就与生物活动密不可分。

土壤无论对植物还是其它生物都是重要的生态因子。

植物的根系与土壤有着极大的接触面,在植物和土壤之间进行着频繁的物质交换,彼此有着强烈影响,因此通过控制土壤因素就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对动物来说,土壤是比大气环境更为稳定的生活环境,其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幅度要小得多,因此土壤常常成为动物的极好隐蔽所,在土壤中可以躲避高温、干燥、大风和阳光直射。

土壤是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基底或基础,土壤中的生物活动不仅影响着土壤本身,而且也影响着土壤上面的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中的很多重要过程都是在土壤中进行的,其中特别是分解和固氮过程:

生物遗体只有通过分解过程才能转化为腐殖质和矿化为可被植物再利用的营养物质,而固氮过程则是土壤氮肥的主要来源。

这两个过程都是整个生物圈物质循环所不可缺少的过程。

土壤中生活着丰富的微生物类群,是一个重要的地下生物宝库。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的主要分解者,对环境起着天然的“过滤”和“净化”作用,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和维持能力方面极其重要。

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植物-土壤-微生物的有机整体。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代表着微生物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