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时分秒教案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22874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时分秒教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时分秒教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时分秒教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时分秒教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时分秒教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时分秒教案doc.docx

《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时分秒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时分秒教案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时分秒教案doc.docx

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时分秒教案doc

第六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认识钟表

(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77页例1、例2和第78页相关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秒针和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在感受用1分时间所做事情的活动中,初步建立起分的时间观念。

3、在观察、认识钟面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以及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养成遵守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大会开幕的多媒体课件(画面中设计有8时8分的钟面)或图片。

2、实物钟面教具1个,每个学生1个实物时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多

媒体演示:

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大会开幕仪式场景。

(场景中有一个显示8时8分的钟面)

教师:

从画面中你们看到些什么?

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情?

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老师简要介绍:

这是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大会开幕仪式的场面,在2007年8月8日晚8时8分,北京举办了盛大的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大会,这是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日子,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重要时刻。

教师:

刚才我们从哪里知道开幕仪式是在8时8分进行的呢?

(画面的钟面上)

教师: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面。

板书:

认识钟表。

二、依托学生经验,感知钟面

1、提问。

关于钟面,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

2、观察钟面,根据学生回答引导观察出示钟面。

(1)指一指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

(2)学生或老师向同学们介绍秒针,(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板书:

秒针)引导学生看一看自己的钟面,指一指秒针是哪根。

(3)教师:

钟面上除了时针、分针、秒针外,还有些什么?

(数字和格子)

(4)引导学生观察:

钟面上的大格、小格数及其关系。

3、分别说一说。

分针走1小格和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各是多少?

4、拨一拨,看一看,说一说。

当时针走1大格时分针正好走了多少?

(1圈)是多少小格?

(60小格)

就是多少分?

(60分)

思考讨论:

1时等于多少分?

板书:

1时=60分。

老师介绍:

如何用字母表示时、分?

(时可用字母h表示,分用min表示)并引导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这些字母。

5、完成第76页的填空内容。

三、联系生活,构建1分的时间概念

1、教学例2。

教师:

同学们知道1分的时间有多长吗?

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学生分组活动1:

(1)1分大约从1能数到几?

(2)1分脉搏大约能跳多少次?

(3)1分大约呼吸多少下?

学生分组活动2:

(1)1分大约击掌多少次?

(2)1分大约跳多少下?

(3)1分大约写多少个字?

汇报交流活动情况。

四、活动拓展

(1)用1分(老师看时间)读一段话,看看读了多少个字。

(2)要求学生自学完成第78页第1题,读一首你喜欢的儿歌,看大约用了多少时间。

五、课堂总结

教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第2课时认识钟表

(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7~78页例3、例4及相关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拨钟等活动,继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参与1时、1秒的活动,体会1时、1秒的长短,初步建构起1时、1秒的时间观念。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探索1分等于60秒的形成过程。

4、进一步体会时间与生活学习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各1个实物时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出示钟面。

指一指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

(2)说一说:

1时等于多少分?

(1)汇报。

课前教师布置同学们回去读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看看大约用了多长时间。

谁来汇报一下你读的是什么儿歌,用了几分?

(2)同学们感受了1分的长短,那1时有多长呢?

板书课题:

1时有多长。

二、操作探索,建立1时的观念

教学例3。

(1)说一说:

1时有多长?

我们上1节课是40分,加上课前和课后两个课间休息,时间就正好是1时。

(2)想一想,议一议:

你知道生活中做哪些事情的时间大约是1时?

学生充分表述。

三、实践感知,建构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例4。

(1)教师:

我们拍皮球1分大约拍60下,那拍1下的时间大约是多少呢?

用什么时间单位恰当?

教师:

计量比1分还短的时间常用秒作单位,秒是比分更小的单位。

(2)听一听,说一说。

①教师:

大家安静后,听一听自己带来的时钟。

②说一说:

听到了什么声音?

(滴答声)

教师指出:

“时钟滴答1次是1秒。

(3)看一看,议一议。

教师:

秒针在钟面上走1小格就是1秒。

分组观察钟面:

①秒针走1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秒?

②当秒针走1圈时,分针有什么变化?

分针走了多少格?

思考:

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板书:

1分=60秒。

教师:

秒可用s表示。

请学生跟读字母s,并书写。

(4)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时候要用到秒作单位?

四、课堂练习,实践体验

(1)完成教科书第79页第3题,填一填。

(2)户外活动,完成第78页第2题,走10步大约用了几秒?

(3)请同学们课后用1时帮助妈妈做家务,看看1时能做多少家务活,或向大人了解1时大约能走多长的路,小汽车大约能行驶多远。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3课时认识钟表(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9页的例5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几时几分,掌握几时几分的两种书写方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

我们早上是几时到学校的?

学生齐声答道:

8时。

(出示可以拨动指针的钟)

教师:

8时在钟面上怎么拨?

(在学生说的同时拨动指针)

学生:

时针指到8,分针指着12。

教师:

那看看我现在拨出的是几时呢?

(拨动指针到4时半)

学生们大声答道:

4时30分(4时半)。

教师:

(再拨指针到大约7时)这个是几时呢?

学生高声答道:

大约7时。

教师:

这些都是我们前面所学习的几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教师:

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看看我拨的是几时呢?

(拨动指针到2时55分)

学生:

这大约3时。

教师:

对!

这个时间我们可以说成是大约3时,但是今天我们要有个小小的约定,大家都不说“大约”。

那这个时间是几时呢?

和你同桌的伙伴商量一下,怎么说这个时间呢?

同桌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学生1:

3时不到。

学生2:

2时多很多。

教师:

能再具体一点吗?

3时不到,差多少才到呢?

2时多很多,是多了多少呢?

学生3:

分针走了1大格就是5分,现在分针指着11,从刚才的2时到现在分针就走了11大格,也就是走过了55分。

所以可以说是2时55分。

学生4:

分针再走5小格就到3时了,1小格就是1分,5小格就是5分,所以是3时还差5分。

学生5:

分针指到6时就是半时,也就是30分,分针从6到11,分针走了5个大格,5个5分就是25分,30分加25分就是55分,所以就是2时55分。

……

2、活动巩固。

(1)教师拨(几时几分),学生观察回答是几时几分,并说一说是怎样思考的。

(2)同组的同学互相在钟面上拨(几时几分),互相说一说是几时几分。

3、时间的写法。

教师:

我们今天认识的几时几分怎样书写呢?

例如:

2时55分。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结合教师拨的时间2时55分说一说)。

教师示范:

2时55分,2:

55,并说明意思。

教师分别拨出几个不同的时间,学生用两种方式写出来,并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80页第3题。

2、完成教科书第81页第4题。

先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3、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几时几分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

教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

解决问题第1课时

教学反思:

 

第4课时解决问题

(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3页例1。

【教学目标】

1、会进行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

课件,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

(时、分、秒)关于时、分、秒的知识你都知道些什么?

(学生自由说,针对性地板书1时=60分,1分=60秒)

对于时、分、秒,同学们积累了这么多的知识,真能干!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一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

2、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了解跑得快慢与时间长短的关系

教师:

同学们,喜欢看比赛吗?

乌龟、兔子和小狗它们三个要进行一场跑步比赛。

瞧,比赛开始了。

课件播放:

第一次比赛情景,并出示比赛成绩表。

乌龟2400秒,小兔80秒,小狗85秒。

教师:

谁得了第一?

为什么?

小结:

谁跑得快,谁用的时间就少。

当时间的单位统一时,我们很容易看出谁用的时间少,谁跑得快。

(2)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教师:

小狗得了第2名,它可不服气,要求再比一次,于是它们三个又进行了一次比赛。

课件播放:

第二次比赛的情景:

小兔中途睡着了。

教师:

同学们,猜一猜,它们谁跑得快,可能最先到达终点呢?

(学生自由说,教师结合情景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

到底谁跑得快?

听听它们自己是怎么说的。

乌龟:

我跑了1时。

小兔:

我跑了3分。

小狗:

我跑了120秒。

教师:

听了它们的话,到底谁跑得快呢?

好比较吗?

你能想出办法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谁跑得快吗?

(3)组织交流汇报

教师:

谁来说给大家听?

学生:

1时=60分,120秒里面有两个60秒,是2分,小狗用了2分,小兔用了3分,乌龟用了60分,小狗跑得最快。

教师:

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小结:

当时间的单位不统一时,我们不容易直接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如果把单位换算一致了,就很容易比较出它们的大小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83页课堂活动第2题。

(2)判断对错。

①2分7秒=27秒

②1时25分=125分

③90分=1时30分

(3)比一比。

①谁跳得快?

在()里画○。

小红跳100下绳用了40秒。

()小兰跳100下绳用了1分5秒。

()

②谁拍得快?

在()里画○。

小明拍100下球用了1分10秒。

()小刚拍100下球用了65秒。

()

③谁踢得快?

在()里画○。

小丽踢100个毽用了120秒。

()小江踢100个毽用了1分25秒。

()

(4)下面是60米跑的成绩,请给他们排名次。

姓名小刚小红小丽小明小勇

时间1分35秒90秒1分40秒2分1分20秒

名次:

四、课堂总结

教师: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第5课时解决问题

(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页例2、例3、例4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掌握时间计算的基本方法。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

你们去过游乐园吗?

学生激动地高声答道:

去过!

教师:

游乐园里有些什么?

你最喜欢玩的是什么?

学生1:

有碰碰车、摩天轮、过山车。

我最喜欢玩过山车!

学生2:

还有海盗船、旋转木马。

我喜欢玩旋转木马!

……

教师:

有这么多啊!

那如果去游乐园玩的话,一定要花不少的时间吧!

学生们肯定地答道:

嗯!

教师:

你们会计算经过的时间吗?

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类问题。

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教师:

二年级

(1)班的小红在下午2:

00~4:

00(板书:

2:

00~4:

00)去了游乐园,她在游乐园里面玩了多长时间?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全班汇报。

学生1:

我1时1时地数,从2时到3时经过了1时,从3时到4时又经过了1时,一共玩了2时。

学生2:

我用减法做,4-2=2时,小红在游乐园里面玩了2时。

教师小结:

计算从几时到几时经过的时间,可以1时1时地数,也可以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

2、教学例3。

教师:

第二天,小红去上学。

算一算,她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课件出示例3图,引导学生观察:

小红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

什么时间到达学校的?

学生独立解决,并汇报。

方法一:

小红出发时,分针指向1,到校时分针指到5,从1到5是4个大格,是20分。

方法二:

小红出发时是8时5分,到校时间是8时25分,用25-5=20,所以是20分。

……

教师:

说一说你喜欢哪种方法,说出喜欢的理由。

尝试练习:

“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比较一下,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3、教学例4。

教师:

小红所在的学校在周末举行了春季运动会。

(课件演示运动会的场景)看,紧张激烈的比赛开始了。

拔河比赛从8:

30开始,9:

40结束(板书:

8:

30~9:

40)想一想,拔河比赛用了多长时间。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

谁愿意介绍你的方法?

方法一:

把8:

30~9:

40分成两段,8:

30~9:

00是30分,9:

00~9:

40是40分,30+40=70分。

方法二:

把8:

30~9:

40分成两段,8:

30~9:

30是1时,9:

30~9:

40是10分,所以经过了1时10分。

方法三:

可以用减法,9时减去8时是1时,40分减去30是10分,所以经过了1时10分。

教师:

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你喜欢哪一种?

说一说,单项赛用了多长时间?

学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

小结:

怎样计算经过的时间?

三、巩固深化

(1)课堂活动第1题。

生生互动,互相说一说自己参加的一项活动经过的时间。

(2)小强的星期天。

先计算经过的时间,再填在书上。

(3)出示课堂活动第3题情境图,说一说有哪些活动,先估一估自己做每件事用的时间,课后再实际验证。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就要结束了,对于时间,你想说些什么?

教学反思:

 

【本文档由书林工作坊整理发布,谢谢你的下载和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